首页 / 正文

诸入品第七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诸入。于斯菩萨观十二入解其本末。云何观之。所可观者得不见眼之所入处。眼无成就悉无所有。所以者何。眼所入者皆从缘对从颠倒兴。色之所缚缘起所合。有二事因。一曰眼入二曰从对。坐色故曰眼入。如是眼色有二猗着。眼色所入色是眼品。自见色已以幻为门。故曰诸入,则盈生受。眼不着色色不着眼。色不着色目不着目。皆从缘起。以色为缘故号色入。自以见缘对。故曰有相。以入为业。何谓入业。由以颠倒用以丰饶以如究竟。不得入眼诸色之无。其明智者不求诸入便见真谛。从颠倒合愚冥凡夫有二相矣。眼以入色便显入谛。已解真谛色入于目。无内无外无有中间。其眼众色无去来今。现目睹色。现目睹色则贪受取。愚冥凡夫所行不可。明智达之虚无无真。思想颠倒便成诸入。诸入自然云何有乎。其无入相皆从缘起。故曰诸入。如来曰诸入虚无。悉从颠倒讬于因缘。无有诸作无使作者,眼不召色色不召眼。亦无所知各各寂然。眼色诸入俱共淡泊。无有作者从因缘起。愚冥凡夫心处颠倒。贤圣达之。然无所生无所灭矣。无来无去。眼色诸入眼不断眼。目不想目色不舍色。便知自然。色不想色。所以者何。各各空故。各各淡泊知自然故。眼不猗眼色不知色。自然之故。眼色自然无成就者,眼不求眼亦不合散。各各空无。目不习目是我所眼。色不习色色是我所。幻自然相。眼色虚无则曰自然。假讬言矣。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而不可得。悉无所有亦无所成。所以者何。从因缘起。处在颠倒。立在二因从心法兴诸品入故。故曰诸入。以法因缘假讬入门。法不着心。心不着法。法不着法心不着心。着从缘起以立法事。因心见相不得入法。明智达之。求诸入本睹见真谛。皆颠倒合。愚冥凡夫见有二相。无内外亦无中间。心不入法法不入心。无去来今。皆从缘生。愚者不了。明智达之。所以者何。悉无所有处自然故。无意入法无有真相。不得成就假讬现耳。如是持人。菩萨以得晓了若斯诸所众入。便了一切十二诸入。不着不缚便断诸入。以造立证入诸分别使无所起。晓了无相犹如流水在所合矣。故曰水普无所不入。其十二入亦复如是,所云内外皆从因缘。其水流至多所成就。虽言自然不得处所以见缚着。其诸入者向尘劳门。愚冥凡夫不断尘劳。故曰入门。眼着于色。耳鼻口身心亦复如是,无所归趣。菩萨大士。晓了自然分别诸入。已分别入悉除众结。如是持人。菩萨大士晓了诸入。

猜你喜欢
  佛说法受尘经·佚名
  差摩现报品第二十九·佚名
  弘戒法仪目录·法藏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四·佚名
  卷之十四·铁壁慧机
  卷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演义钞卷第一·澄观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宝亮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广求皇明禅师语录塔铭备续传灯小札·箬庵通问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道宣
  佛说受新岁经·佚名
  赞·其白德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觅赠·叶宪祖

    【菊花新】〔净众同上〕一朝名姓动星台。列戟高门昼日开。补衮愧非才。只感荷圣恩如海。 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下官覆姓令狐。名绹。幸遇今上特达相知。不次擢用。由学

  • 卷七·周权

    ●钦定四库全书 此山诗集卷七 (元)周权 撰 ○七言律诗 金山妙高台 妙高台上金为界不二门中銕作关万古云根擎梵刹六朝山色入僧阑浮沈世事风涛外突兀楼台宇宙间往古兴亡多少恨夕阳送尽暮钟寒 秋霁 梧雨声乾爽籁生年华流

  • 卷三十九·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九兵部主事陈焯编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少以文行名乡里聚徒梅溪受业者衆入太学主司异其文适秦桧死上亲政策士十朋对策万余言上嘉其淹通醇正擢第一学者传诵拟诸鼂

  • 卷一百二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七花果安石榴赋【有序       晋】潘 尼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是以属文之士或叙而赋之葢感时而骋思覩物而兴辞余迁旧宇爰造新居前临旷泽却背清渠实有斯树植于堂隅华

  • 南山相会·佚名

    (生上唱)家乡咫尺,心头细思量,只为着争名夺利,齐赴科场。不想到龙溪遭祸殃。骨肉一旦分离拆,空手鼓盆在外乡。月沉西洋,拆散鸳鸯。甲人在不伤心,忆着娘∮(驿丞)驿丞,接爷爷。(开门)(生)驿丞,你是那里人氏呀?(丞)小驿丞正是漳浦县。(生)既是

  • 七言古诗·刘因

    桃源行六王扫地阿房起,桃源与秦分一水。小国寡民君所怜,赋役多惭负天子。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遗风百世尚不泯,俗无君长人熙熙。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画图曾识武陵溪

  •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范晔

    任光 子隗 李忠 万脩 邳彤 刘植 耿纯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光因率党与从赐,为安集

  •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成化十五年冬十月癸未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钦天监进成化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以冰雹灾免宣府前左右三卫并兴和守御千户所子粒细粮共一千四百四十余石谷草三千六百余束

  • 卷之三·佚名

    天顺八年三月甲寅朔尊 母后皇后为 慈懿皇太后 母妃皇贵妃为 皇太后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告 天地怀宁侯孙镗告 太庙太子少傅广宁侯刘安告社稷 上告 英宗睿皇帝几筵躬奉册宝诣 圣母皇后宫恭上尊号为 慈懿皇太后册文

  • 钦定元史语解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八【按元以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源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职官【按元太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内外之官而官名多从古制

  • 目录·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宸章一卷二宸章二卷三宸章三卷四宸章四卷五圣德一  【敬德一】卷六圣德二  【敬德二】卷七圣德三  【孝德】卷八圣德四  【勤德一】卷九圣德五  【勤德二】卷十圣德六  【健

  • 原序·楼昉

    两汉诏令原序自典谟训诰誓命之书不作两汉之制最为近古一曰防书其文曰维某年月日二曰制书其文曰制诏三公三曰诏书其文曰告某官如故事四曰诫勅其文曰有诏勅某官此其凡也防有制策诏策亲防勅有诏勅玺勅宻勅书有防书玺书手

  •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元初三年(丙辰,公元116年) [1]春,正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督州郡兵讨之。 [1]春季,正月,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蛮夷反叛。二月,朝廷派遣侍御史任指挥州郡兵进行讨伐。 [2]郡国十地震。 [2]有

  • 邓植仪·周诒春

    邓植仪 字槐庭。年三十岁。生于广东广州。本籍通信处。广东省城河南同福西约十八号。已婚。子一。女二。初学于广州时敏学堂。及两广游学预备馆。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农业。宣统二年。入威斯康心

  • 经解·戴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

  •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万瓮香水。色行

  • 菩提行经卷第二·龙树

        圣龙树菩萨集颂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提心忍辱波罗蜜多品第四  奉行诸善业  施戒而先导  供养于如来  百千劫无尽  修行于羼提  嗔罪而

  • 图民录·袁守定

    清袁守定著,4卷。本书据经史所载及著者阅历所得,论居官为政之道,用以自镜以期对斯民有所裨益。取古人“夫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之义而名此书。内有为民、视民如子、治民如家、祥刑、治狱至仁恕、非至明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