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两汉诏令原序

自典谟训诰誓命之书不作两汉之制最为近古一曰防书其文曰维某年月日二曰制书其文曰制诏三公三曰诏书其文曰告某官如故事四曰诫勅其文曰有诏勅某官此其凡也防有制策诏策亲防勅有诏勅玺勅宻勅书有防书玺书手书权书赫蹏书诏有制诏亲诏宻诏特诏优诏中诏清诏手笔下诏遗诏令有下令着令挈令及令甲令乙令丙谕有口谕风谕谯谕宥罪有赦训诸王有诰召天下兵有羽檄要诰有誓约廷拜有赞以致有报有赐有问有诰又有手迹手记诏记其曰恩泽诏书寛大诏书一切诏书及哀痛之诏随事名之此其目也策命简长二尺短者半之以篆书罢免用尺一木两行以书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选举召拜亦书之尺一板古今篆文体曰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板所用在汉则谓之尺一简诏书有真草又有案案者写诏之文一札十行细书以赐方国扎牒也孟康曰汉初有三玺蔡邕独断曰天子六玺皆白玉螭虎纽舆地志曰汉封诏玺用武都紫泥故制诏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诏记緑绨方底用御史中丞印通官文书不着姓司诣尚书封胡降檄着姓非故事诏书皂囊施检报书緑囊宻诏或衣带间丹书藏之石室策书藏之金匮此其制也汉世代言未设官王言作命厥意犹古而讨论润色亦间有其人高后令大谒者张泽报单于嫚书淮南王安善文辞武帝每为报书及赐常诏司马相如视草光武答北匈奴藁草司徒掾班彪所上至永宁中陈忠谓尚书出纳帝命为王喉舌诸郎鲜有雅材毎为诏文转相求访且辞多鄙固遂荐周兴为尚书郎秦少府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汉因之武昭以后稍重张安世以善书给事尚书囊簪笔事武帝数十年后汉始置尚书郎三十六人主作文书起草月赐赤管大笔隃麋墨此其造命之原也诏御史大夫下相国相国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制下御史御史大夫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丞相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郡国长史上计丞相御史记室大音读勅毕遣以诏书部刺史奉诏条察州所察毋过六条守令则承流宣化使田里咸知上意此其奉行之序也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君不能以义制命则无以使人心丕应惟命之承故夫夜下诏书决之亟也甲寅书报应之疾也毋下所赐书几事宻也封还诏书涣号不容于轻出也更报单于书辞令不嫌于修饰也六月甲子诏书非赦令皆蠲除之虽反汗犹愈于遂非而稔惑也有司毋得言赦前事所以示民信也策书泰深痛切君子作文为贤者讳所贵乎体之识也昧死奏故事诏书二十三事所重乎祖宗良法美意之得也玺书封小诏书独下抑不可不虑其贾疑而召激也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臧婴家及安得赦书封三子事奸隐于仓卒诈售于危疑尤有国者所当谨察而不可忽也知此则知所以造命知所以造命则知所以奉行矣然有不敢奉诏者有期期不奉诏者有以死争不奉诏者有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者犹或许之盖所以养士气也若其奉行不防则有常刑故廉问不如吾诏者以重论敢有议诏不如诏者腰斩诈诏者当弃市格诏者亦当弃市矫制者腰斩误宣诏者应罚金令下腹诽者论死诽谤圣制者当族谓诏书不可用者丞相御史劾之无承用诏书意者御史奏之而奉诏不谨者皆坐以不敬丞相被防书则步出司农发诏书则鸣鼓其严如此当时犹不能尽然始而奉诏不勤终而遏絶诏命始而矫防终而擅诏以至诈下诏书诈作诏板伪作玺书假为策自书诏以授防级陵夷纪纲板荡而国命之柄移大抵外戚宦官之祸闺闼称制实胚胎之有天下者可不鉴哉按艺文志儒家高祖十三篇高帝与大臣述古谕及诏防文帝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当时防粹盖有其书迁固必采取诸此先汉诏迁多以上曰书固间因之一诏或二三出详略及用字亦有不同疑不能无删润高帝未即位迁不书诏惟重祠敬祭诏见封禅书景帝纪迁不书诏其议太宗庙乐舞制诏附见文帝纪文帝于陈武等议谓且无议军见于律书当亦是诏固不书后汉诏有以东观汉记汉名臣奏等书见于注其改诏为制为诰或谓避武后讳世祖官王闳子诏附见董贤书逸之大氐史迁所笔皆有深意固文赡而意不逮晔则文亦不逮乎固矣咨夔假守龙阳俗古事简因得纵观三史裒其所谓诏制书策令勅谕报誓约之成章者凡若干通事着其略每帝以臆见系之厘为若干卷总曰两汉诏令以补续书之亡欲观汉治者当有考于斯文翰林学士洪咨夔序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蔡东藩
  本语卷四·高拱
  纲目订误卷三·陈景云
  读礼通考卷十九·徐乾学
  春秋别典卷十二·薛虞畿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王肃传·魏收
  叶升传·张廷玉
  卷四十五·佚名
  ○汉人、南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五·钱穆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九十四驿传一·冯煦
  卷11·陈邦瞻
  施联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脱脱

        ◎蛮夷四   ○西南诸夷 黎州诸蛮 叙州三路蛮 威茂渝州蛮 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泸州蛮   西南诸夷,汉牂牁郡地。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南夷,置牂牁郡。唐置费、珍、庄、琰、播、郎、牂、夷等州。其地北距充州

  • 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脱脱

        李纲下   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是时,荆湖江、湘之间,流民溃卒群聚为盗贼,不可胜计,多者至数万人,纲悉荡平之。上言:"荆湖、国之上流,其地数千里,诸葛亮谓之用武之国。今朝廷保有东南,

  • 卷四十七 咸平三年(庚子,1000)·李焘

      起真宗咸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夏四月庚戌,徙知鎮州、客省使、蔚州刺史慕容德豐知滄州。先是,戎馬南牧,德豐繕兵固守,餉道無阻,詔書嘉奨焉。德豐輕財好施,宴享將士,必極豐飫。母留京師,妻孥寓長安,甚匱乏,上聞而憫之,

  • 卷七十六 蜀录一·崔鸿

    李特 李特字玄休略阳临渭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賨氏即廪君之苗裔昔巴郡南部蛮本行五姓皆出于武落锺离山[即今夷陵郡巴山县]时山崩有石穴二所一赤如丹一黑如漆有出于赤穴者名曰务相姓巴氏有出于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万历四年六月壬戌朔提督漕运总兵官灵璧侯汤世隆以母病乞归不允○内织染局署局事太监张钺等请敕差官苏杭织造工科都给中刘铉等山西道御史贾如式等交章极言民力匮乏供应浩繁乞赐停止 上曰织造事非淂已科道官既言民力困

  • ●二一、宫中的祭祀·秦翰才

    满洲是金人之后。金人迷信鬼神,崇尚祭祀,满洲也浸染其遗俗。吾们看《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便可知当时祭祀的繁重。至于满洲帝国而与世推移,宫中祭祀已省便很多。不过虽说省便,还很郑重。吾们从几件礼节的记录中,可以把他

  • 耶律唐古传·脱脱

    耶律唐古,字敌隐,于越屋质的庶子。廉洁谨慎,擅长做文。统和二十四年(1006),阐述屋质安民治盗之法而呈进,补为小将军,迁西南面巡检,历任豪州刺史、唐古部详稳。严格订立条款,禁止奸民到宋、夏边界卖马。接着陈奏制止私自贩售和

  • 原序·楼昉

    两汉诏令原序自典谟训诰誓命之书不作两汉之制最为近古一曰防书其文曰维某年月日二曰制书其文曰制诏三公三曰诏书其文曰告某官如故事四曰诫勅其文曰有诏勅某官此其凡也防有制策诏策亲防勅有诏勅玺勅宻勅书有防书玺书手

  • 卷四十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九明 黄训 编工部【都水司上】重修京都城壕记【呉寛】惟太宗文皇帝入继大统之七年肇建京都于朔方所以临御中国控制四方其形势雄其规模大其谋虑深

  •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王源

    春秋庄八年谷梁传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江熙曰邻国望我欢若亲戚何师之有]善师者不陈[江熙曰上兵伐谋何乃至隙]善陈者不战[注军陈严整敌望而惧莫敢与战]善战者不死[江熙曰避实击虚则不至死]善

  • 卷六十六·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六   宋 程公说 撰蔡世本姬姓侯爵其先岀自周文王子叔度武王克殷封于蔡蔡叔以罪放蔡仲继焉自蔡仲至戴侯九世国在今蔡州上蔡县其后平侯自上蔡迁新蔡在今新蔡县成

  • 第六章 21·辜鸿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在欣赏水景的时候心境愉悦,高尚的人在观赏山景时自得其乐。聪明的人活跃,高尚的人安静;聪明的人享受生活,高尚的人可得永年。”

  • 卷三十九·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九宋 李明復 撰襄公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程氏學曰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襄十年會吳于柤十有四年會吳于向三者殊會吳者聖人罪諸侯而外吳人

  • 天台韶国师·惠洪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后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

  • 卷第九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四彼后所引舍利子经亦不定遮一时生义。谓舍利子。善知入出觉支定心。于觉支定。随心所欲能自在住。此依时分说住觉支随意

  •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六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11善谓信惭愧  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  行舍及不害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云何为信。于实德

  • 春醪集·梁遇春

    梁遇春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3月初版。收入随笔体散文并文学论文、作家评传共13篇作品。题名“春醪”,见自序所引《洛阳伽蓝记》游侠语:“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作者虽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

  • 自由人生·胡适

    《自由人生》围绕“自由人生”这一主题,在注重所选篇目着重全面性的基础上,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