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事品第十一

持世。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善知五阴。善知十八性。善知十二入。善知十二因缘。善知四念处。善知五根。善知八圣道分。善知世间出世间法。善知有为无为法。当得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文辞章句。亦得念力。以是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持世。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阎浮檀金须弥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持世。是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寿命五劫。有无量声闻众。其佛国土清净严饰丰乐安隐。其诸众生具足快乐。少于贪欲瞋恚愚痴。易化易度易净。持世。是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为诸菩萨亦说是断众生疑菩萨藏经。持世。时有菩萨名曰宝光。闻是阴界入缘四念处五根八圣道分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方便。即时发于精进。二十亿岁终不生恶心。若贪欲若瞋恚若愚痴。若利养若饮食若衣钵。但为入如是法方便门故。常勤精进。持世。是宝光菩萨。于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所。尽其形寿常修梵行。命终之后还生其佛国土人中。年少命终即复还生于其佛所。修行梵行。于一一劫五百生死。最后生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欲涅槃时。在第五劫成就如是多闻法。亦得如是诸法实相方便。所从佛闻诸法皆能忆念。得如是念力故。白佛言:听我广演诸法。即于其世中。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中。是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入涅槃时为持法故。护念宝光菩萨。佛灭度后法住一劫。是人于是一劫。五百世中常生人间出家学道。亦常于是诸法实相得自增长。亦复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持世。是宝光菩萨。如是展转得值万亿诸佛。末后无量光佛为其授记。过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阿僧祇劫中更值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号一切义决定庄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众无量声闻僧。佛寿二劫。其佛国土丰乐安隐普皆庄严。持世。是故菩萨若欲得如是法中善知方便。当勤行精进勤求。读诵修集如是之法。又复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诸法方便故。于四法中勤行精进。何等为四。一者出家。二者独行。三者持戒清净。四者除懈怠心。是为四。菩萨有是四法。勤求多闻安住忍辱。当疾得值遇四法。何等四。一者生中阎浮提。二者得值佛。三者随法行。四者除罪业障。是为四。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法中。应勤行精进当得清净布施力。清净持戒。清净忍辱。清净精进。清净禅定。清净智慧力。菩萨摩诃萨住是法中疾得如是方便力。又持世。菩萨摩诃萨虽行头陀细法。亦能常于众生有大悲心。是人入大悲心。于是法方便中勤行精进。

持世。复有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法。当入诸陀罗尼门勤行精进。何谓为入陀罗尼门故勤行精进。所谓善观一切法无量缘。观一切法无量方便。亦观无量方便起。如是观时。以三昧门方便。善入诸法门无量缘。亦入无量方便。亦入无量方便起。于是法中得力故。善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文辞章句。亦得念力。亦得转身成就不断念不退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入诸陀罗尼门故。通达一切诸法随宜因缘。以一因缘能入千种因缘。随智慧力得诸法方便。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法中勤精进故。入一相门三昧。得一相门三昧故。入无量相门三昧。如是入已,以种种因缘方便故。能入是诸法门。如是诸菩萨入一切诸法门已,当得一切诸法方便。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多行智慧故。善知诸禅定相。亦善知无缘三昧。是三昧力故。能善知无量缘无量禅定起。是菩萨住此地中。能得一切诸法实相方便。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常观世间缘方便。常观有为法缘方便。常观世谛缘方便。亦常勤行坏散一切法缘方便。亦无贪着处。是菩萨修集如是法。疾得诸法实相方便。又复持世。菩萨摩诃萨勤行精进起方便力。而亦常观诸法实相。不依止世乐。亦不杂行世间之法。成就如是法者,疾得诸法实相。亦善分别一切法文辞章句。亦得念力亦得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度如是诸法彼岸。当于是法如说修行。持世。汝等于是法中勤行精进。汝等不久当于此法得无碍智慧。持世。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无量光德高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无量光德高王佛寿命一劫。其佛国土以七宝网罗覆其上。普以七宝诸多罗树庄严世界。是诸多罗树。亦复以七宝网罗覆其上。一一树下敷师子座。诸多罗树皆出天衣。诸座皆以琉璃宝阎浮檀金赤真珠所成。诸多罗树四边皆有香树华树围绕庄严。一一树下各各有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诸池皆以颇梨车磲赤真珠所成。诸池水上皆有青赤白红莲华遍覆水上。诸池皆以七宝为栏楯。持世。彼佛国土。皆以如是众宝庄严世界。四边复有宝树。如忉利天波利耶多罗迦持毗陀罗树。如是宝树千万亿数围绕世界。是诸宝树光明。障蔽一切日月光明不复现。持世。诸多罗树及诸宝网。自然皆出种种妙香。如天伎女歌颂之声。其佛国土常出如是微妙音声。无三恶道亦无三恶道名。持世。是无量光德高王佛。为诸众生多说如是之法。所谓般若波罗蜜。及菩萨藏断一切众生疑喜一切众生心经。持世。其无量光德高王佛说法时。一日之中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发心者皆得具足助菩提法。持世。是无量光德高王佛。以是因缘教化成就无量无边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国土菩萨摩诃萨其数甚多。持世。彼佛灭后法住半劫。是无量光德高王佛。灭度之后法欲尽时。下方过十佛世界。有菩萨名无量意。命终来生始年十六。出家学道。于无量光德高王佛法欲灭时。闻是菩萨摩诃萨解说是阴界入方便经。是无量意菩萨。闻此经已发大精进。于是法中尽到其边。成就深方便力。是菩萨善根因缘故。于彼命终得值二十亿佛皆得成就如是之法。常识宿命。童真出家。修行梵行常得念力。世世不离如是之法。世世成就不断念。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无量光庄严王佛。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若欲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欲疾得具足一切智慧于我灭后后五百岁恶世之中。当勤护持发大誓愿。应生大欲大精进大不放逸。于后世中常当护持如是等经。

尔时跋陀婆罗伽罗诃达多菩萨等为上首。从坐而起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后五百岁法欲灭时。我等当为守护如是等经。勤行精进读诵听受。亦当复为他人广说。复有若干千数菩萨。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瞻仰尊颜发是愿言:世尊,我等后世后五百岁。作是誓愿。于如是等甚深无染污诸佛所。听能生菩萨诸善功德。能具足诸菩萨助菩提法。我等当共护持闻如是法。当大清净其心欢喜。专心勤求受持读诵。佛便微笑。即时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光明遍满其中。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尔时阿难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今者微笑地大震动。佛告阿难。汝见此等菩萨发大誓愿。后世护持如是甚深无染污法不。阿难。是诸菩萨非但今世发是誓愿。阿难。我念是诸菩萨于无量无边诸佛所。发如是誓愿。三时护持诸佛之法。亦能利益无量众生。今者亦复三时护持我法。于今现在及我灭后法欲灭时。亦大利益无量众生。持世。如跋陀婆罗等三时护持我法。亦复于此贤劫之中。三时护持诸佛之法。亦于未来诸佛所。三时护持如是之法。阿难。我今赞说是人。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说不可荆怜愍利益安隐众生。阿难。若我悉说是人如是功德。人不能信。若人不信佛语。是人长夜失于利益。受诸苦恼坠堕恶趣。阿难。我今粗说是等菩萨利益众生。假使如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堕大地狱中。中有一人语诸众生。汝等莫怖。我今一一代汝受此大地狱苦。是人即时出地狱众生。一一皆为多千万岁受地狱苦。阿难。于汝意云何。是人为大利益大安乐不。阿难言:世尊,为大利益大安乐。阿难。是人出诸众生已,现其力势。皆使令得成就世间第一快乐。阿难。是人为能有恩能与众生乐不。阿难言世尊,是人所利益非言所说,阿难。我今实说是跋陀婆罗加罗诃达多菩萨等利益众生。是人利益众生。是二利益安乐之事。算数譬喻不可为比。何以故?阿难。是人乐具皆是有为相违之法。不为厌足故。不为离欲故。不为智慧故。不为沙门果故。不为涅槃故。阿难。是诸菩萨等。利益众生与无上乐。一切智人乐为求佛道者,皆作佛事。未入正位者令得声闻辟支佛地。以佛法化诸菩萨示教利喜。阿难。是诸菩萨能示教利喜诸菩萨众。为不断佛种故。为守护一切智种故。住于世间。阿难。是人过去本行菩萨道时。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皆使有佛不令断绝。亦于未来无量百千万那由他劫。皆使有佛亦不断绝。何以故?阿难。是诸菩萨本行菩萨道时。已令无量诸佛住于佛道。是诸菩萨世世护持教化成就百千万亿诸佛。皆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以后亦复教化无数百千万亿众生令住佛道。教化力故具足佛法。亦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是跋陀婆罗等。为与众生佛乐一切智慧乐故勤行精进。阿难。若人实说。何等是诸菩萨父母救舍依洲生。诸菩萨当说是跋陀婆罗伽罗诃达多等五百菩萨是。阿难。若人实问何等是诸菩萨种。当言跋陀婆罗伽罗诃达多等五百人是。如是善男子等。为不断佛种不断一切智慧种故。住于世间。是善男子等。亦于后世后五百岁。以是教化方便力故。以乐因缘令诸众生不堕三恶道中。亦令无量百千众生住菩萨乘。阿难。若干千佛说是善男子等功德不可得荆何以故?是善男子等。成就如是不可思议功德。阿难。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所集法藏。是善男子等能受护持。阿难。我今以是无量亿劫所集法宝嘱累是人。是善男子等。为无量阿僧祇国土中现在诸佛之所护念。阿难。是善男子等。一切天人世间所应礼事。阿难。是人十方千佛。讲说法时常所赞叹。阿难我已印可。为断一切众生疑故。若人于后末世。受持是经读诵通利为人广说。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近一切种智。有人于后末世乃至得闻如是深经。信解而发誓愿我皆与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于后世后五百岁。生信解心勤行精进护持是经。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今亦以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而嘱累之。若声闻人信受如是深法。心无违逆我与受记。后当得值弥勒佛会。若求佛道者,闻如是法受持信解。是人皆为弥勒佛所授记。以本愿故出家学道。阿难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于后世后五百岁时。于是法中勤行精进。当知是人善根猛利。

猜你喜欢
  吹万禅师语录卷十七·吹万广真
  华严经传记卷第一·法藏
  卷五百四十一·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湛然
  序·知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佚名
  解脱戒经·佚名
  至诚佛品第十五·佚名
  卷十一·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第七·佚名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六·德清
  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出 闹宴·汤显祖

    【梁州令】〔外引丑众上〕长淮千骑雁行秋,浪卷云浮。思乡泪国倚层楼。 〔合〕看机遘,逢奏凯,且迟留。〔昭君怨〕“万里封侯岐路,几两英雄草履。 秋城鼓角催,老将

  • 五集跋·乾隆

    钦惟我皇上载道本治焕文立言以日新时出之功为形雅成颂之作每一纪为一编初二三四集久已训行海?兹五集复告成时维乾隆六十年也易曰天数五地数五以纪计集则五以旬计年则六五六天地之中合天地之文天地之数之中且合也集中

  • 起造一座墙·徐志摩

    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 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 我要你的爱有纯纲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李元紘李元紘字大纲京兆万年人本姓丙氏曾祖粲率衆归高祖因赐姓元紘初为雍州司户太平公主占民碾磑元紘断还民雍州长史窦怀贞惧势促令改断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此断不可揺开元初擢京兆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

  • 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三·张廷玉

        张瀚 王国光 梁梦龙 杨巍 李戴 赵焕 郑继之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庐州知府,改大名。俺答围京师,诏遣兵部郎中征畿辅民兵入卫。瀚立阅户籍,三十丁简一人,而以二十九人

  • 卷三十九·志第六·柯劭忞

      ○历六   △授时历议下 交食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时,必本于躔离月兆月肉;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朔不失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三·佚名

    卷四十三   康熙十八年正月乙巳,调总漕帅颜保等标兵赴南雄。将军觉罗舒恕奏:南雄府为两广咽喉、三省接壤,见在满汉官兵无多,南安诸处又安插新附之人;一有不测,全省皆属可虞。上谕:漕运总督帅颜保、总兵官哲勒肯各选标兵一

  •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王世贞

    万历十年之四月兵部右侍郎铜梁张公肖甫兼右佥都御史来视浙师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其人多括苍诸郡民家子颇选而故胡少保倚之起战功饷赉至糜县官廪不訾故赵尚书来代稍稍为裁缩然犹月一金而其兵分营九岁率以七营防海

  • 卷一·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一      宋 王当 撰隐公 鲁臧僖伯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公子彄也字子臧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

  • 清波杂志卷二·周煇

    宋 周煇 撰建炎元年五月一日髙宗即位赦书一应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李彦王师成谭稹及其子孙皆误国害民之人见流窜者更不叙二日降手诏宣仁圣烈皇后保佑哲宗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怀私诬蔑圣徳着在国史以欺后世可令国史院别差

  • 卷第四·习凿齿

    北津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楚(国)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衞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汉,经]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战地刘表嗣子北降,襄阳﹑[沔](〓)北为

  • 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周作人

    事隔三十五年,在民国甲申(一九四四)的九月,我抄了廿四首“弗入调”(方言“弗入调”兼有不遵规则及无赖的意思)的旧诗,题曰“苦茶庵打油诗”,在杂志上发表了。篇末有一段话,涉及《小河》,现在也可以抄了来,做个说明。“这些以诗论

  • 卷三百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哲宗元佑四年御史中丞传尧俞上奏曰臣伏覩旱势太甚为害非轻圣心焦劳和气未应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又闻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引咎自责故以诚感格者多

  • 四四 我们的“家长”·邹韬奋

    我现在要谈谈我们的“家长”。稍稍留心中国救国运动的人,没有不知道有沈钧儒先生其人。我认识沈先生还在前年(一九三五)十二月底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时候。我记得那时是文化界救国会开着成立大会,沈先生做主席。我那时

  • 缁门警训卷第一·如卺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

  • 卷第一·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慧学 自梵夹西来。而佛法东被。盖语言文字。至是而后始通也。佛法者。义理之奥也。然义理之於天下。无所异。其所异者。独五方之音声耳。语言文字。音声之所在。而佛法义

  • 诗疑辨证·黄中松

    六卷,清黄中松著。此书主于考订名物,折衷各家的是非,故以《辨证》名。全书考证伪谬,校定异同,多有根据,是一部留心考据的著作。亦偶有漏误疏略,如论梁山,疑梁山在晋地,用胡渭的雍州有二梁山之说,而不知乾州的梁山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