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吹万禅师语录卷十七

嗣法孙灯来重编

禅说

禅者禅代不息之义即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禅者禅也即尧舜禅也乃四生六道公共之理所以谓之官天下吾佛自金轮王太子逾城出家初于阿蓝迦蓝处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次至郁头蓝弗处学非非想定习已问曰还更有向上事否彼曰无也遂入雪山夜睹明星彻悟继而入廛垂手始转有文字之法轮所谓教也佛祖所说之法也终转离文字之法轮所谓禅也佛祖所传之心也教则有习有学禅则唯参唯悟也故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达磨西来面壁神光礼拜而得髓逮至德山有棒临济有喝曹洞有五位君臣沩仰有九十六种圆相乃至种种作用种种公案此又是禅中点眼活句不得已而施设也近来有一种野狐禅僧仪不具定力不持拗一个蒲团穿一领破衲入门来八字脚立住努一双白眼东看西看若遇堂头和尚全无告香之礼捏一句没来由底淡话问上一问善知识从实答他反不管照或顿一下脚或竖起拳或胡喝乱喝一两声掉臂而去自道他是彻悟底人明眼衲子空乏诸方若是以此为禅正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岂可以草草匆匆卤卤莽莽而谓之超生越死之人耶第生也是此心死也是此心超生越死也是此心教也是此心禅也是此心说教参禅也是此心但不知如何是此心实实下落处莫是行住坐卧而谓之此心耶是心无形也莫是见闻觉知而谓之此心耶是心非妄也莫是一念起处而谓之此心耶是心有念即乖也莫是默然无知而谓之此心耶是心非顽空也佛眼云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何劳问来去有生问见吾子曰今人日用中所作所为无不是道灵灵寂寂底东西显现忽然气绝时未审这灵灵寂寂底东西当归何所子曰你今问我底时候这灵灵寂寂底东西住在甚么处若知今日所住处则知后日所归处矣若未知生又焉知死哉倘能会得住处便可了得能实了得便可住得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莫把布袋和尚唤作分身弥勒禅乎心乎夫复何说。

净土说

学人谓念佛易于参禅参禅难于念佛殊不知难而易易而难老僧试问一问汝云净土毕竟何者是净何者是土若以西方为土则东南北方四维上下不可不为之土耶若以金银行树宝池为净则如来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又如何说也若以身心为净土则身是假合心是想尘断不可为之净土矣汝云念佛但不知以有念为念耶以无念为念耶若以有念为念则常见之所失也若以无念为念则邪见之所惑也若以现在之心而念则现在不住未来之心而念则未来未至过去之心而念则过去已灭三心既不可得汝复何心而念佛乎盖佛者觉也一切众生皆有是觉谓本觉妙明也只因不觉便为无明今一悟之则无明转为始觉即以此始觉念夫妙明之本觉故曰始觉合本之谓佛乃所谓之念佛也果能念至此地则天堂地狱无非净土万象森罗都是唯心弥陀释迦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又何必寻行数墨辩白论黑妄想记忆七颠八倒作甚么用此特就教家极处而言也若据吾宗正令只消一个参字早将三世诸佛一口吞尽然后奴呼菩萨马驱罗汉管教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通成一位宗匠横说竖说尘说刹说无畏说说到威音那畔依旧口门只是三寸那有个千丈比丘来老僧面前咬齿蹬足咦。

真师说

夫真师者非口传心授而为之真师也亦非聪明广记而为之真师也要自有生以来一点真灵不昧具得一副金刚骨头不曾依人劝化突出一个干净念头志愿学佛学祖拔济先人提挈同类却把一枚古镜贴在胸中参照古人经论语录自然法法精妙投入我镜方才行脚黄檗仰山赵州岩头是也这个镜子不比寻常法住无碍法去不留如镜镜交光光光相照到这里已具得一只择法眼睛始可遇人倘遇着真正烹佛炼祖底钳锤自然捞得着我我也不是顽铁一语相投全身跳入火聚中踢翻炉韝师资一场漏逗打破镜子耳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任尔所为风穴参南院云居参洞山黄龙参慈明兜率参清素是也若是上大人丘乙己填红模子学来底正如梨园中子弟一般他也帝王诸侯文臣武相一一做得看来总直是个模样何曾梦见帝王诸侯文臣武相真实受用处反惹得些习气到于社火场里论是论非业识茫茫无有了日可怜生马祖出世开个选佛场收得一百三十九员知识只有八十三人机缘载传灯黄檗尚云独有归宗犹较些子其余俱是唱导之师尔等诸人仔细参看咦。

示谶说

马驹踏杀天下人供养十方罗汉僧此一谶果非虚忘之语传灯谓马师下有二宗沩仰临济也青原下有三宗曹洞云门法眼也五灯会元则不然云门法眼出之于天王道悟非天皇道悟也彼时荆州有二寺一天王在荆州之西一天皇在荆州之东主化者名同而寺不同天王出于马祖故有龙潭信之脉传云法二宗而天皇出于青原绍嗣者乃慧真文贲幽闲三世也若是则马师下已收四宗矣所以汉月禅师谓四足踏杀于天下也此固属执文泥象之谈然非从钵外安柄耳余又曰不独是也所谓踏杀天下者岂只四宗而然耶若尚留曹洞一宗安能尽天下之帜乎然则曹洞一宗实马师让之为青原之后也何以见之如药山初参石头不契恁么不恁么语至马师则领会扬眉瞬目之语矣虽嗣石头而法乳非石头也次而接云岩接洞山接道膺又次而接同安丕同安志梁山观太阳玄到此则几绝矣复得太阳接之以权乃与浮山远公曰吾有顶相一轴布裰一件皮履一双寄公为我求一法嗣以接洞宗彼时玄下非无人也尚有福岩罗浮等七人在焉而独不令启其洞宗其宗旨之密可知矣后浮山远得投子青示以洞上宗旨默而契之远公曰为吾续洞上之脉勿滞于此故洞宗由是而再兴也妙哉远公乃叶县之嗣临济宗旨远公生色多矣所以五祖演谓南堂静曰如老僧共远录公如与百丈黄檗南泉赵州辈把手共行以是观之则洞宗之源与中兴之脉皆赖马师临济也何青原之有哉是说也出始见西祖之识不虚而东土之应不昧耳学者不可不知。

答问说

含朴禅人读汉月禅师语录未契玄要之旨质疑辞一篇请益老僧老僧舌头久挂壁上只得将两道眉毛葛藤几句为渠注破大凡古人垂一辞吐一语万不得已恰似虚空中突然吊下一个没奈何底物事令人指手足不辨若是有眼衲僧认得着百嚼碎管教古人性命当下落在学人手里昔日临济得三顿棒后便参大愚就于胁下 三拳复回黄檗一掌一喝了明大事乃尔源泉盈科滔滔地说了如许金刚圈栗棘蓬教人钻教人吞虽然美食不中饱人吃却也须要尝过盖三玄者实玄体玄用玄也皆是一句三顿则有三玄矣拳是一句三 亦有三玄矣一棒一拳皆有照用先后同时不同时之机权实宾主料拣之法故一辞一语俱是这般作用抑扬诸方不然仰山已是古佛一转何乃发愿而接临济之宗哉迄至汾阳昭禅师颂出可称中兴临济真子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老僧亦以无颖之笔画个葫芦乱拈一颂贵图收却葛藤还我个临济未见黄檗时面目吾宗玄要埋虽微拟欲思量道不辉识得个中机捩子关门闭户掩柴扉。

象季说

象季世界不但读书做官底要命好造化好即修行出世做和尚也要命好造化好若是命好造化好底穿套换套透体丝罗饮食中吃些好药酒好人参卧帐里睡些好缎被好缎褥他是好和尚把将古人公案唱几句山歌和些油烟搭在白纸上他是好和尚或上堂或小参开示不来问答不来乱抓一句没来由底语句度将过去只得无眼人速礼三拜他是好和尚那有个高山顶上看山下人趯把戏弄鬼眼底纵有入场底都是些上大人丘乙己底后生见张说好李也说好张说高李也说高大家随口打喎喎谁能缁素谁能分别总是这个主人公命好造化好也若是八字不好造化不好底他也透顶透底踏过毗卢上行去颂古是颂古法语是法语开示如瓶泻问答若星驰句调高古品格孤迈但直不合时宜背阴冷坐纵有遇者传者参者学者将信将疑何翅荆山泣玉乞水波臣哉如是者休愿因缘不契说法时不至无乃八字造化拽住耳不见李唐陈子昂文章雅正初入京未遇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祝无辩者子昂辇于缗市之众惊问曰余善此乐来日可集宣扬里众如期饮毕笑曰蜀人子昂有文百轴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耳岂足留心举琴碎之以文轴遍赠会者一日名震京师噫谁如子昂自鬻自卖此万不可效也但直传奏老瞿昙凡遇末法时代单令几个造化好底罗汉降生人间莫管甚么末后句明与不明五家宗旨得与不得透彻不透彻超脱不超脱唯以一出水潇洒一生受用一生罢休罢休。

病中间说

四之一日将自己转为地水火风则易将地水火风转为自己则难各各背逆相违老僧越五日有扛老僧入地者管教筋骨痛不彻有招老僧赴水者致令四文如冰有引老僧入火者一昼夜通身如焚有逐老僧入风者直是动止起居不常五祖演嘱圆悟曰你异日一交热病打来若作不得主那时才思我话此语看过者多经过者少遂揭案头黄太史墨迹问之快可心意这个不曾病援笔乃书其说这个不曾病古人云不见一物可当情又安知不见一物可当情者耶正所谓不病者老僧看他有分且道如何是病中作得主底人漫煎百滚空心服勤拨高灯晚照时病魔聆其说合掌擎拳化作护法善神而去。

七遮说

教中以犯七遮罪竟入无间狱如云弑父弑母弑和尚阿阇黎破转法轮僧此五者间或有之固罪之不容己也至于弑十地圣人出佛身血十地已具三种意生身得身自在得心自在便能隐显莫测应变无方何得而被人弑之耶佛已顿出三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何得而有血被出耶则二者盖亦有说焉予窃试论之当自世尊临涅槃时以一大事因缘付嘱四种人一者转法轮凡夫虽同凡夫行而不堕凡夫尘二者须陀洹斯陀含虽同小果之行而不堕小果之迹三者阿那含虽入三果之流而见超三界之量四者阿罗汉虽如四种之仪而不专四果之相是四种人担荷如来大法汩于三界性海中头出头没利益众生护持大教世间肉眼皆不识焉一阐提遇而害之即若弑十地圣人也佛者觉也昔人云若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河沙七宝塔宝塔终久化为尘一念不生成正觉盖正觉者即此妙心内境不出外境不入而成正觉者也今有人口说佛行而心不净驰骋唾余而务贩卖阳开练若之门阴履旃陀之行是将自己佛性而变为魔性自性白乳而化为赤血自弑自出自染自污何逆如之所谓出佛身血者此也诸仁若能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莫存圣解则身外七遮自劝而分内七遮自融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矣恶用戒恶用戒。

立志说

宰肉埽尘村舍已曾天子佐履屏指像寺家先就圣人阶夏台壮建极之尊羑里会无方之易平心出乎平地射鹿转为射人都来识得三师自是挥扬六句有始有卒乃实乃权嗟哉近代狭徒鲜闻达观百里行于九十缁衣改作黄裳▆炭焚檀开山断石沐猴羞长卿之舞齐女丑两袒之欢吾是以白眼松林丹穴城市者矣。

聚云有以赤肩初礼老僧者及至能奖未驱至道未遗又被北山移文矣故拈数语以劝。

二健儿说

困而学之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甚矣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我未见力不足者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庄周闻而悦之不亦君子乎何哉尔所谓达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欲仁斯仁至矣造次必于是天下国家可均也颠沛必于是白刃可蹈也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乃若其情则可以为普矣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请讲楞严说

昔黄公劝请正受禅师讲解楞伽经正受曰在流通固无辞然衲者必曰子禅者也何为义学之事乎讲者必曰子禅者也何预吾义学之事乎人既弗之许纵区区尽管见安能取信于后世哉公曰不然且禅是佛祖所传之心教是佛祖所说之法非禅无以通教非教无以传心古之人莫不禅教并行宗说俱唱师宁肯自滞于此也正受闻之遂卒楞伽业撰书阁笔记于雷庵今受请众学人劝说楞严经盖经可说不可说可闻不可闻可说者文字言句也不可说者妙明方淡也可闻者音声唱诵也不可闻者性觉正希也是中不可说而说不可闻而闻者故名真说真闻也所以世尊上座文殊白椎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傅大士才按尺宝志公曰大士讲经竟梵天答须菩提曰尊者无说我本无闻无说无闻是名真说般若诸学人若于这里会得即字义即了义即有说即无说即倒闻即返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者闻者何曾动着一步在。

论禅说

佛法不别于世法绍禅岂异于授禅若云凡夫外道二乘如来祖师先辈业已评矣予更以世出世间兼而评之俾学人比类而参不难识其邪正耳如帝尧夏禹周武商汤此天子庶人禅也临济是已虞舜汉高明朝太祖此庶人天子禅也曹洞是已夏启赵胤唐明此天子天子禅也云门是已许由鲁仲连商山四皓此庶人庶人禅也法眼是已梁武汉光唐太宗此天子不碍庶人庶人不碍天子禅也沩仰是已桀纣幽厉此独天子禅也今之专务门庭施设有头无尾一隅一橛者是已荆轲聂政高渐离此独庶人禅也今之枯坐灰心不举慈悲方便而耽着净妙光影者是已然法无渐次殊途同归道无阶级百虑一致何更如此推排耶古人道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果能实得心髓一言可为霈 何必拘于位也如或半明半暗一语竟作野狐何必慕其名也山野伤悼至此故以世谛圣谛两相参究有智者便知禅之所以为禅而不禅之所以为不禅也请熟思之。

阅海内奇观说

太虚山水樊笼也出亦得不出亦得山水万物根本也美亦善不美亦善若曰人则为太虚樊笼山水根本或不被女商讶必落荣趎辨矣今杨子效宗少文之卧游图而为是书欲令宴如者不窥牖见天下虽然不知山水之游乎人耶人之游乎山水耶人游山水切忌翳着眸子山水游人又当在涎腋髋腠上斟酌一二是故非山水之中有人也非人之外有山水也达者观来尽大地还他一只眼。

勉众说

释迦如来夜睹明星悟道后便能转大法轮接引众生是谁曾与证盟来纵续迦叶之脉特心宗耳其迹相去数百万年复何刻舟胶柱哉故以净光童子而易仲尼抑亦令人真学为主由学以悟本有而已故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唯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勇力不足惮也先祖不足称也族众不足道也然而可以闻四方而昭诸侯者其唯学乎今之禅人烦恼自不能除禅关自不能透工夫自不能精进反欲望先德之名以为遮谤得非所谓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待平可发一笑。

富贵说

人知至贵之位莫如帝而不知所以至贵者非帝也人知至富之具莫如天下而不知所以至富者非天下也如尧之厥中舜之精一可谓至矣尚不能出乎尘垢糠秕之陶铸所以让由而巢父洗耳推卷而子州忧幽是知至贵不在天子也道也至富不在天下也德也庄子云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治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斯言固是矣然而保道重德者又不在是也南阳眼底视轮王于电光懒残口边记宰相以煨芋王荆公云我得湛堂一句语作宰相古尊宿云参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此语非好异之说真入理之谈也稍有背道德而尚华识者即桀纣幽厉犹不能竟其身况乎索盐奉马之众哉司是道者要当另具一只眼始得。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七终

嘉兴大藏经 吹万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赵州和尚语录卷上·从谂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三·佚名
  卷第七十五·霁仑超永
  卷三十七·佚名
  甲三 流通分·太虚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佚名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佚名
  涅槃论一卷·佚名
  卷下·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五阴譬喻经·佚名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佚名
  金刚仙论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昪·唐圭璋

      昪字杲卿,韩城人。生于淳化三年(992)。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累官参知政事、枢密使,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镇河阳。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1077)卒,年八十六,赠司徒兼侍中,谥康节。   满江红  

  • 冷禅室诗话 全文·海纳川

    (曹著伟诗云:“深山大泽堪容剑,地老天荒独有诗。”予以为诗虽小道,未可概以雕虫末技视之。赵宋以下,谈诗者无虑数千百家,所记类皆当时名篇,以传艺林佳话。予虽不敏,忝慕斯旨,而不事剿袭,力避陈腐,尤予此书此志也。著者

  • 卷二十三·董康

      ○領頭書   近時濟南袁聲作。謂金定與劉翠翠縫詩領頭。夫婦卒能復合。故名。事載瞿佑翦燈新話。此劇自序云。親至道場山。土人猶能指金翠葬處。及過淮陰。父老傳聞。其說校詳。則眞有此事無疑。但前半皆實蹟。

  • 卷一八·郭则沄

    咸丰庚申夏,文宗圣躬不豫,有荐陆秀山(毓成)能医者。秀山,吴人。父国栋,为庆阳守,因留滞秦中,尝从杨忠武西征,论功得守备,辞不受。其医得叶天士之传,至是,以访友至京师,年七十余矣。既召入,处方异众医。上迟疑,秀山叩

  • 末帝纪上·薛居正

    末帝,讳瑱,初名友贞,及即位,改名锽,贞明中又改今讳。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元贞皇后张氏。以唐文德元年戊申岁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帝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参军。太祖受禅,封均王。时太祖初置天兴军,最

  •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佚名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臣等蒙发下侍郎金简撰进《武英殿聚珍板程序》一本,交臣等阅看。臣等伏查聚珍板刊行书籍,施工简而致用博,罪(最)为良法,仰蒙

  • 拓跋瞜君传·李延寿

    昭成皇帝有九个儿子,庶长子是萛君,次为献明帝,其次为秦王翰,其次为阏婆,其次为寿鸠,其次为纥根,其次为地干,其次为力真,其次为窟咄。  萛君性情愚昧,经常干些不仁义的事情。昭成帝晚年,苻坚派他的行唐公苻洛等前来进犯南部边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 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置陕西山丹卫。 升山西都指挥同知马鉴为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四川都指挥使司奏属卫军士之数,凡七万八千三百六十人。 辛卯,诏长兴侯耿炳文还乡,赐黄金

  • 《论语》简介一·孔子

    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

  •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行道者当为五十五因缘自观身。是身为譬如沫不能捉。是身为譬如大海不厌不足五乐。是身为譬如大河日愿至死海。是身为譬如大便慧人不欲故。是身为譬如沙城疾坏散去。是身为譬如会坏城多怨家。是身为譬如化城不自有亦不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安慧菩薩造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藴處界.因緣生故.如貪等法。彼宗頌言.   因分别故起 說彼貪瞋癡.善不善顛倒 此等從緣有。   釋曰.彼頌意者如論中

  • 佛学讲要·太虚

    一 佛学之特质 甲 自然之改造与顺成 乙 真如之亲证与应化 丙 理论之超越与施设 丁 定通之习得与销融 戊 即空之有与即有之空 己 即悲之智与即智之悲二 佛学之全貌三 佛学之较量 甲 佛学之教与宗教

  • 佛说不增不减经·佚名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尔时慧命舍利弗。于大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佛所到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

  •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上·佚名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云何布施。自持财物施与。为三种故。自为身故。为他人故。为彼我故。供养塔寺佛辟支佛阿罗汉。自为身故。施与众生。为他人故。布施与人。为彼我故。思田物好得好报。云何思

  • 幼学琼林·程登吉

    是讲成语典故、名物制度常识的蒙学教材,清程允升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嘉庆间邹圣脉增补注释,改名《幼学琼林》,简称《幼学》。有的版本,名之为《幼学故事琼林》,“故事”是典故的意思。该书是

  • 三国史辨误·佚名

    《三国史辨误》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苏州府志》载,陈景云,字少章,吴江县学生,长洲人,少从何焯逰,博通经史,淹贯羣籍,长扵考订,凡譌谬处,能剖析毫芒,所著书凡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然考《义门读书记》中有

  • 般泥洹后灌腊经·佚名

    般涅槃后灌腊经之本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灭后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陈供之法。

  • 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世尊入一切如来金刚安像三昧,从三昧起。说塑画雕造安像庆赞仪轨。有一菩萨白言,佛身无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云何今说令安佛像?佛言,我为久修行者,说彼法身无相无为,遍一切处,不生不灭,今为初发心众生,令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