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间出世间品第九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世间出世间法。何谓得世间出世间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世间出世间法。何等为世间法菩萨作是念。凡所有法忆想分别。从颠倒起众因缘生。系虚妄缘从二相起。空无所有如虹杂色。亦如火轮诳于凡夫。破坏义故假名世间。是名世间。诸世间法皆非是实。从虚妄缘起不作不起相。但因阴界入色声香味触法故说。因名色故说。随凡夫人心所贪着。又随种种贪着邪见。如乱丝无绪。如茅根蔓草互相连着。随颠倒相应故说名世间法。何等为出世间法。如是世间法。从本已来如实性离。是名出世间。何以故?智者求世间法不可得。求出世间法不可得。无世间无出世间。处是中无分别是世间是出世间。但为世间故说出世间。世间实相即是出世间。何以故?世间无定相可得。世间相从本已来常空。世间法不决定故。世间从本已来是寂灭相。是菩萨如是观世间出世间。不可得世间。亦不贪着出世间。是人不念不着世间出世间故。不与世间诤讼。何以故?智者通达世间是虚妄相。见世间实相故。更不分别是世间是出世间。何以故?持世。世间者即是五受阴义。一切世间法皆摄在中。智者求阴不得阴。不得阴性不得阴来处。不得住处不得去处。无五阴十二入十八性。无分别无名字。无性无相无行。即名出世间。

持世。菩萨观世间出世间法时。不见世间与出世间合。不见出世间离世间。是人不离世间见出世间。亦不离出世间见世间。是人不复缘于二行。所谓是世间是出世间。何以故?持世。世间如实相即是出世间。世间中世间相不可得。世间法中世间法不可得。以无所有故。通达是法即是出世间。持世。若世间与出世间异者,诸佛不出于世。诸佛亦不说一切世间不可得一切世间不生。如实知见一切世间。持世。若不得世间不取世间。即是出世间。是故当知。如实知见世间。通达世间不可得故。即说出世间。是故诸佛出于世间。一切诸法若世间若出世间。以不二不分别证如实知见故。即是说出世间法。持世。如是世间甚深难可得底。依世间法者,得世间法者,悕望出世间法者,于世俗语生第一义相者,住在二法者,不能得入如是法中。何以故?是人不知世间。不知出世间。是皆行二法者,持世。行二法者,不能通达世间出世间。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善知世间出世间法。亦得世间出世间法方便。

猜你喜欢
  大唐内典录卷第一·道宣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四·子璇
  卷中·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十卷·世亲
  顯聖三宜禪師語錄序·明盂
  伏狮祗园禅师语录卷之上·祇园行刚
  卷八·野竹福慧
  卷第二十·佚名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本)·窥基
  卷第十三·佚名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卷第一百十二·霁仑超永
  塔銘·佚名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一·成寻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二·彭定求

        卷452_1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白居易   解印出公府,斗薮尘土衣。百吏放尔散,双鹤随我归。   归来履道宅,下马入柴扉。马嘶返旧枥,鹤舞还故池。   鸡犬何忻忻,邻里亦依依。年颜老去日,生计胜前时。   

  • 罗椅·唐圭璋

      椅字子远,号涧谷。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嘉定七年(1214)生。富家子,壮年捐金结客,后为饶鲁高弟,又以荐登贾似道之门。宝祐四年(1256)第进士。以秉义郎为江陵教。及宰赣之信丰,迁提辖榷货。度宗升遐,失于入临,论罢。   清平乐

  • 卷八·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八(明)袁华 撰○律诗(五言)夜泊淀山湖有怀铁崖先生鼓楫淞上游轻颿度泖洲对月耿不寐怀人殊未休征鸿唳沙碛微风生柁楼淀山青一点龙气落舩头杏林图董君遯世士高居庐阜山神方传肘後丹杏满林间采药

  • 卷241 ·佚名

    陆游 杂兴 散步持书卷,闲眠枕药囊。 驯獐随几杖,痴蝶入衣裳。 病起年光速,身闲日景长。 为怜红树好,久立向西厢。 陆游 杂兴 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 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 陆游 杂兴

  • 卷41 ·佚名

    陈允平 城西杨梅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陈允平 酬同志 风光易销歇,尊□足闲

  • 列传三·薛居正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窠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刘仁恭为帅,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继兄为先锋都将、妫州刺史,思继为中军都将、顺州刺史,思继弟

  • 卷三十二·吴广成

      崇宁三年、夏贞观四年春二月,废统军仁多保忠,以兵攻渭、延、庆三州。  左厢卓罗监军司地在黄河北,统军仁多保忠素黠桀,驻兵锉子山,总领西南部族,与邈川首领温溪心邻境相善。元中,边臣令温溪心委曲劝谕,许除节度使,令保

  • ○清末雀戏三则·许指严

    麻雀之戏,不知始于何时,在南方先有一种纸牌,状绝与今之麻雀牌相类,亦为五木之遗制,殆即麻雀牌所自昉也。京师则于光绪末叶,甲午战事罢后始渐行;庚子、辛丑回銮而后,斯大盛矣。当其盛时,上自宫廷阀阅,下至肩舆负贩之流,罔不乐从。

  •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四六三 江西巡抚陈淮奏各属续收应毁书籍情形片·佚名

    一四六三 江西巡抚陈淮奏各属续收应毁书籍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臣陈淮跪奏: 再,查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历经前抚臣奏明解毁在案。兹乾隆五十七年分各属续收原禁应毁书十六种,计五十四本,俱发局员详查,由藩司

  • 卷十六·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六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王安石逐谏臣熙宁元年知谏察吴申奏祖宗法不可变安石诋之罢谏职。安石入朝之初即劝人主逐谏臣其本意如此。罢谏院熙宁二年钱公辅营救滕甫遂罢谏院公辅乃安石所荐也上

  • 四一 老师一·周作人

    在学堂里老师不算少,计算起来共有八位,但是真是师父似的传授给一种本事的却并没有。即如说英文吧,从副额时由赵老师奚老师教起,二班是汤老师,头班是郑老师,对于这几位我仍有相当敬意,可是老实说,他们并没有教我怎么看英文,正如

  • 卷二 辛壬癸甲录·杨懋建

    (道光丙申,春试报罢,余出居保定,适有小伶翠林新自京师来,自言旧隶春台部,捧纨扇乞填《柳梢青》词一阕。既而曜灵西匿,华镫继张,催花传筩,豪饮达旦。酒酣,相与纵论春明门内人物,乘醉捉笔,为《长安看花记》一册授之。自序曰:“

  • 卷十九 君牙第二十七·孔颖达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穆王,康王孙,昭王子。○穆王,名满。君牙,或作君雅。作《君牙》。君牙,臣名。君牙命以其名,遂以名篇。王若曰:“呜呼!君牙,顺其事而叹,称其名而命之。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言汝父祖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宗喀巴

    下至唯从闻一偈颂,虽犯戒等,亦应就其功德思惟,莫观过失,悉无差别。《宝云经》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诸善增长不善损减,则亲教师或闻广博或复寡少,或有智解或无智解,或具尸罗或犯尸罗,皆应发起大师之想。如于大师信敬爱乐,于亲教

  • 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之反对·太虚

    ──七年春在普陀作──丁巳年底,曾传阁议以浙属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慈善家、议论家殆无不为之叹息!密迩普陀之浙江人士,以宝石山莫干山等胜地,次第为外人占有。普陀古刹庄严,禅僧蔚萃,春夏之交,善信之众,香花灯烛,沐浴虔诚,为中

  • 折疑论卷第五·佚名

    金台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言符第十九(此篇。吻合三教之理。故曰言符)客曰。夫孔佛二教其殊合之道。或得其梗概矣(梗概者大略也。儒佛二教其殊别合同之道或得其大略矣)。未审。老氏之言与夫儒佛之语。敢问亦有同乎

  •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佚名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原题「大罗真人元天大圣后紫光天母下传」。经文乃元始至真大圣在大梵真天玄空之中,「化诸外象,以表内景」。真人分东方九气、西方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