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一

【延久四年(宋煕宁五年)三月十五日~六月四日】

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一

延久四年三月十五乙未 寅时,于肥前国松浦郡壁岛乘唐人船,一船头曾聚字曾三郎,南雄州人,二船头呉铸字呉十郎,福州人,三船头郑庆字郑三郎,泉州人,三人同心,令乘船也。船头等皆悦,给物密密相构也。志与物:米五十斛、绢百疋、褂二重、沙金四小两、上纸百帖、铁百廷、水银百八十两等也。同乘唐船人:頼縁供奉、快宗供奉、圣秀、惟观、心贤、善久、沙弥长明。不乘船,还人:永智、寻源、快寻、良徳、一能、翁丸,拭涙离去。辰时,依西风吹,不出船,在壁岛西南浦。法华法,后夜经第六卷,如意轮供。海边人来时,诸僧皆隐入一室内,闭戸絶音,此间辛苦,不可宣尽。午时,日中经第七卷,如意轮供。唐人酒盛,最以有兴。申时,文殊供。戌时,初夜经第八卷,如意供。

十六日丙申 寅时,依有东风,出船,上帆,无几有西风,船还着本泊了。卯时,后夜经第一卷,如意轮供。海边男女,频来卖买,终日闭戸,极以难堪。午时,日中经譬喩品,如意轮供。申时,文殊供。船头、杪箚等以鸡酒祭诸神,烧纸钱幡,读祭文,其后,酒宴。五六日,度双六,兴宴。戌时,初夜经第二卷了。如意轮供。毎日念圣观音咒一万遍,风天眞言一万遍,祈乞海安。

十七日丁酉 天晴。卯时,后夜经第三卷,如意供。辰时,海边人来集,闭戸絶声。午时,日中经第四卷,如意供。申时,文殊供。戌时,初夜经第五卷,如意供。依无顺风,犹在壁岛。

十八日戊戌 天晴。依无顺风,不出船。七时行法,如例修了。经六、七、八卷。

十九日己亥 天晴。寅时,东北顺风大吹,先乘坏出,见埼,波体宜由来告,即以橹进船。卯时,上帆,乱声撃鼓,出船,爰东风切扇,波涛高猛,心神迷惑,不修行法,心中念佛。随波上下,船亦转动,波打上坏,上人涩损,坏载大船上,坏高五尺,海上至大船上六尺。敢不足言。予终日不食,圣秀、心贤、长明不觉醉卧,余人颇宜。予倚悬大袋,终日竟夜辛苦。五个年间,以不卧为勤,今望此时,殆可退转。

廿日庚子 天晴。飞帆驰船,云涛遮眼,只见渺渺海,不见本国山岛。午时,比过高丽国耽罗山,予颇宜,少食了。三人重醉,同昨日,唐人中二人醉卧。申时,少雨下。入夜,不晴,不见星宿,只任风驰船,不知方角由唐人所申,终夜雨气不散,只以非大雨为悦,闻风浪声,犹如鸣雷。

廿一日辛丑 风吹如故,雨气不散。辰时,髣髴见日光,即知方角,知风不改。午时,天晴,少有干风,船人騒动,祈神卜之,艮风出来,予心中不动,念五台山文殊幷一万菩萨、天台石桥五百罗汉,念诵数万遍。戌时,始念不动尊咒一万遍。丑时,六千遍了。有吉梦。寅时,一万遍满了。有好梦。

廿二日壬寅 天晴。艮风大吹,唐人为悦,中心思之,万遍咒力也。其由示杪箚了。林皐告云:「字林廿郎, 昨日未时,入唐海了。以绳结铅入海底时,日本海深五十寻,底有石砂,唐海三十寻,底无石,有泥土。」昨日量了者。住室内间,不见斤量者。林皐,但马唐人,林养子也。予见四方,无山无际。三人犹醉卧。终日竟夜,飞帆驰船,数万念诵,敢无间断。今日滨雀二来船中,如巡礼记。

廿三日癸卯 雨下。艮风大吹,波浪高扇。午时,天晴风止,海中留船,待顺风吹,令人登*,令见山岛,悉称不见。戌时,得顺风,驰船,终夜飞帆。雀尚有。廿四日甲辰 天晴。风吹如故,驰船不止。午时,风止船留,令人登*,见山。戌时,南岛称不见。风吹来,终夜向北驰船,人人竟夜叹息。雀犹在船。

廿五日乙巳 天晴。东北风吹,大悦进船。巳时以后,四方大翳,不辨东西。午时,天晴,顺风如故。未时,始见苏州石帆山,大岩石也。无人家。船人大悦。丑时,至苏州大七山宿。从日本国至大唐苏州三千里。弘法大师云:「海路间三千里到苏州。」 

廿六日丙午 天翳,不知东西,不出船。巳时,天晴,依无顺风,以橹进船。申时,着明州别岛徐翁山,无人家,海水颇黄。西南见杨山,有人家,三姑山相连,有人家。将着徐翁山间,北风大吹,騒动无极,殆可寄岩石,适依佛力,得着别岛宿。诸僧皆醒,如死亦苏。

廿七日丁未 天晴。巳时,出船,依有北风,以橹进船。未时,着明州黄石山,山石幷土,其色如红,大海水大浊,最黄。从此岛得顺风,一日至明州云云。北见北界山,有人家。依南风吹,去黄石山,回船着小均山,黄石西南山也。有四浦,多人家,一浦有十一家,此中二宇瓦葺大家,余皆萱屋。有十余头羊,或白或黒斑也。小均山东南有桑子山,有人家,湾海五六町。桑子山南隔海数里。

廿八日戊申 雨下。依无顺风,犹在小均山,沈小六郎来示山等名。申时,南风大吹,岛人以小船四只相共助大船,回岛着北面宿。

廿九日己酉 小雨下。依北风大吹,不出船,回岛着南面。戌时,始修法花法。一时经第一卷了。如意供。一时文殊供,一时两界供养法了。无赞众。

四月一日庚戌 辰时,依北风吹,出船。申时,着袋山,在随稍山西山也。有人家。东南有栏山,有人家。虽有顺风,依潮向,止船已了。七时行法修了。

二日辛亥 辰时,出船,依潮满,以橹进船。午时,到着东茹山,船头等下陆,参泗州大师堂,山顶有堂,以石为四面壁,僧伽和尚木像数体坐,往还船人常参拜处也。未时,乘坏,参仕了。山南面上下有二井,水极清净也。沸汤行水了。向东南见杨翁山,有人家,翁山西见马务山,无人家,有三路港。依风向吹,不出船宿。七时行法修之了。经四、五、六卷了。

到着东茹山 「茹」史籍本作「茄」。全书本考云:「茹」云、阁两本作「茄」。王案:「茹」下文作「茄」。

三日壬子 依西风吹,尚不出船,在东茄山。福州商人来出荔子,唐果子,味如干枣,大似枣,离去上皮食之。七时行法修了。一船头曾聚志与缝物泗州大师影一铺,告云:「有日本志者,随喜千万。」

四日癸丑 巳时,依有顺风,出船,向西行,上帆,驰船。未时,南见烈港山金塘郷,有人家。向西北上有呉农山,无人家,连四座小山,大船不可通来去,山外通船。烈港山南有一小山,号为铁鼠山,无人家,山下泊得船留。铁鼠山西有加门山,无人家。西有令*山,无人家,山中下有通船来去。向西南入定海县,县南有一座山,名游山。港口有虎顶山,无人家。上到招宝山,无人家。金鸡均在港口东畔,无人家。从港入明州,令不入明州,直向西赴越州,依越州指南人出来,申时,出船,向东山北边。同二点,止船,有人家数十,明州界内也。七时行法了。

五日甲寅 天晴。辰时,借河船,移积杂物,人人分乘两船既了。巳时,得顺风,出船。午时,着明州陆地边,进船。未时,过明州界,入越州界内,进船。酉时,止船越州小岛。亥时,依潮满,出船,终夜以橹进船。七时行法了。

六日乙卯 寅一点,着越州思胡浦,见鹅鸟入笼持来,卖与船人。终日留住此浦。七时行法了。

七日丙辰 雨下。依潮干,不出船。食糖餠,以小麦粉作菓子也。其体似餠,大三寸许,圆餠厚五分许,中入糖,其味甘美。七时行法了。

八日丁巳 天晴。未时,越州人以书通言谈话,其后,依酒乱,客人二人鬪乱,闭室不见。七时行法了。

九日戊午 雨下。巳时,乘移小船,运积法门等,犹在思胡浦。七时行法了。

十日己未 天晴。午时,依潮满,少下船,至川口。七时行法了。

十一日庚申 雨下。子时,出船浮海。丑时,梦见多闻天太子幷眷属。七时行法了。

十二日辛酉 巳时,出船,雨虽少下,依潮满,风宜。未时,着越萧山泊。三船头林廿郎、梢工陈从来向殷勤,与小刀各一柄了。廿郎、陈从各送糖餠六枚。

十三日壬戌 小雨下,巳时,雨止。潮满满来,音如雷声,人人集出见之,造岸潮向来,奇怪事也。即出船了。未时,着杭州凑口,津屋皆瓦葺,楼门相交。海面方叠石高一丈许,长十余町许,及江口,河左右同前,大桥亘河,如日本宇治桥,卖买大小船,不知其数。回船入河十町许,桥下留船,河左右家皆瓦葺,无隙,幷造庄严。大船不可数尽。七时行法了。

十四日癸亥 午时,潮满,人人多来,开河中门戸,入船,上河数里,又开水门,入船。大桥两处皆以石为柱,幷具足物,以贵丹画庄严。申时,着问官门前,见都督门,如日本朱门,左右楼三间,前有廊幷大屋向河悬帘,都督乘船时屋也。官人乘舆,具五六十眷属,出入大门多多也。七时行法了。

十五日甲子 巳时,李思*买作饭与志日本,味如餠淡,大如茄,顶颇细,以小麦粉、小豆、甘葛幷糖作果子也。林皐志与樱子,大如枣,味似莺实,色又似莺实。未时,梢工陈从志与甘蔗一枝,长四尺,口径一寸,节三寸五分,皆齐在之,寸切吃汁,如未煎,极甘美也。吸取汁后吐舍差。一船头曾聚送糖餠十枚。今日依都督酒宴,不上船,杂物徒然在小船。终日雨下。

十六日乙丑 雨下。巳时,问官着客商官舍,乘轿子,具数多眷属来着。予上官舍住一屋内,运纳船物,以官夫运纳,予行向问官,许付申文,一见了。后返与,明日自参府,可献上者。即还仓休息。未时,与船头共向宿处,店家廿町许,所置物以金银造、食物、果子,不思议也。七时行法了。

十七日丙寅 巳时,家主张三郎调美食送。见兎马二疋:一疋负物,一疋人乘。马大如日本二歳小马,高仅三尺许,长四尺许,耳长八寸许,似兎耳形。弹琴童二人出来,人人与钱。行法七时了。自料买纟鞋一足,直八十文。

十八日丁卯 雨下。家主食如昨日。钱三贯借送问官,开封后可返者。頼縁供奉、快宗供奉、圣秀各买纟鞋一足,直各四十文。七时行法了。

十九日戊辰 雨下。宿坊壁上,悬阿*佛眞言,以圣秀令取,书取了。现转女身因縁为渡日本也。陈一郎来向,五度渡日本人也。善知日本语。申云:「以陈咏为通事,可参天台者。」乍悦约束了。家主张三买送予料笠,直五百五十文,頼縁供奉笠直三百文者。七时行法了。

廿日己巳 辰时,惟观取金银如员持来。巳时,以快宗供奉为首六人,遣问官市。申时,沙汰了。如员以小船运来,问官之恩,不可思议也。小船赁三百文钱与了。七时法了。

廿一日庚午 雨下。陈咏樱子一裹持来。细布一端与呉船头了。申时,向浴堂沐浴,八人料钱八十文,呉船头出了。以细布一端与家主张三郎,不取,归家了。七时法了。

廿二日辛未 辰时,家主张三来,为四钱沙金三小两、水银百两渡家主了。纸志与人々:三帖一船头曾聚、三帖李二郎、三帖林少郎、二帖火头男、三帖李恺、十帖留守人、十帖施十郎。装束分与人々:练袈裟一条、甲袈裟一条、钝色袍一领、赤色薄物裳一腰、表裤一腰快宗供奉,甲袈裟一条、赤色练裳一腰、绫表裤一腰、大口一腰頼縁供奉,生袈裟一条圣秀,狩裤一腰、布袈裟一条惟观,狩裤一腰、布袈裟一条心贤,布袈裟一条、布一段衣料善久,布一段长明衣料。戌时,呉船头、林少郎、李二郎相共出见市。以百千七宝庄严,一处或二三百灯,以琉璃壶悬幷,内燃火玉,大径五六寸,小三四寸,毎屋悬之,色青赤白等也。或悬玉帘庄严,女人咔琴、吹笙,伎乐众多,不可思议。或作种々形像,以水令舞、令打鼓、令出水。二人如咒师回转,二人从口吐水,高四五尺,二人从肘出水,高五尺,二人驰马,惣百余人。造立高台,人形长五寸许,种々巧术,不可宣尽。毎见物人与茶汤,令出钱一文。市东西卅余町、南北卅余町,毎一町有大路小路百千,卖买不可言尽,见物之人,满路头幷舍内。以银茶器毎人飮茶,出钱一文。都督北方从市中过行,前后共人数百人也。如唐笠朱张时様张绢,内以*为灯,纟毛轿子十余乘,腰舆十余乘,男女乘之,最为甚妙,敢不见尽,皈归宿了。七时法了。

廿三日壬申 天晴。陈咏来,与上纸三帖了。高丽船人来,告知日本言语。惟观、心贤、善久笠直五十文钱与之。陈一郎干柿十果持来,卒大白美也。人々各果了。行法了。

廿四日癸酉 雨下。龙华宝乘寺金刚经会请书到来,而依雨,不行向,廿三、四、五三个日斋,毎日二十人々会主请书在别纸。七时行法了。

廿五日甲戌 早旦,从金刚宝乘寺金刚般若会々主计,送迎船,即出乘船。一时计,着寺,先拜大佛殿烧香,中尊丈六金色弥勒佛,左右有丈六释迦、弥陀佛,弥勒胁侍有比丘形二菩萨,无着、世亲欤欤堂庄严甚妙也。黄金佛具灯台等有其数,毎柱卷赤色缝物练绢,以色々练绢结幡花鬘代。礼堂立寄子、食床,僧俗幷居佛面左右,赐紫大师寺等为首各座。次礼五百罗汉院。次礼观音院。次顺菩提院,众人烧香为事,佛前敷绢,有一僧执香炉启白,次诸僧幷立,打钹十口计。次着食座,诸僧先以坐具敷寄子坐,乍帖置之,先食果子,荔子、梅子、松子,龙眼味如干枣,似荔子,颇少去上皮吃之。胡桃子实极大,皮薄易吃破。又作菓五六种,不知名。甘蔗、生莲根、紫苔为菓子,有樱子。先乳粥,次汁三度,最后饭极少盛之。申时,乘船还宿。七时行法了。

廿六日乙亥 辰时,咏共参府,献参天台山由申文。于廊可点茶由有命,即向廊吃茶,次从都督内,以新去茶院,银花盘送香汤,飮了。见物之人济々也。退出了。七时行法了。木患子琉璃装束念珠一串志与家主了。木患子琉璃装束念珠一串志与家主了 全书本考云:「志」诸本作「悉」,非也。

廿七日丙子 午时,府使到来,随申乞安下寺,可下府寅者。南屏山兴教寺可宜由示了。使与极细布六寻了。七时行法了。

廿八日丁丑 天晴。巳时,府使来,令见兴教寺请文,又舌旨云:「虞唯奉舌旨,送钱二贯文,往兴教寺斋僧八员,与阇梨轿子一乘,请来日早赴兴教寺斋者。」以言示承由府使了。七时行法了。

廿九日戊寅 辰时,府使幷轿子持二人到来,即向兴教寺,四里计,八人幷施十郎共到大门前,坐寄子。寺教主、诸僧来向,诸共礼堂,々庄严甚妙也。大佛殿释迦三尊。次礼十六罗汉院,皆等身造像也。次礼天台九祖等身造像。次礼五百罗汉院,长三尺造像。次文殊堂。次深妙天王堂。次阿弥陀堂,有三年行道念佛诵弥陀经僧。大佛殿后二角,有等身大辨、功德天像。次礼鬼子母堂。次还安下处。次讲堂讲经,百余人着座,教主一人礼佛登高座,只一座,无读师座,高六尺许,有桥,如佛说法仪式,呗二人,维那打柱,出呗,教主表白,读玄义释签第六卷了。次食座,诸僧向食堂了。日本僧等于教主房别食,尽善尽美,钱五百文,頼縁供奉、快宗供奉各二百文,通事施十郎百文,他人无钱,斋了。还宿所休息,大教主老僧为点茶请,行向吃茶。此寺造立后经一百四年。黄金火舍口径一尺,白银一尺,有其数。入见教立宿处,置银大枕,悬银棹,悬衣装。出见诸堂,有方池,有黄金、白银鱼出游。申时,出寺,大小教主送大门前,有茶药。从兴教寺北隔二里有净慈寺,参拜大佛殿石丈六释迦像。次礼五百罗汉院,最以甚妙。次礼石塔,九重高三丈许,毎重雕造五百罗汉,幷有二塔,重阁内造塔。食堂有八十余人钵,皆裹绢,悬本上,悬油纸,如兴教寺食堂。教主敕赐达观禅师,年七十四,将入宿处,吃茶,坊内庄严甚妙。寺内三町许,重々堂廊,敢以无隙,以造石敷地,面如涂漆。出去之间,大师出大门送之,诸僧列送,取手乘轿子后还了。申时,还着宿所,使者与钱百文,轿子担二人各五十文。七时行法了。

卅日己卯 天晴。未时,天台国清寺僧四人到来,其中一人僧名允初,云:「赤城处咸教主通天台教,余人不能了深旨」云。同二点,陈一郎来,惟观相共以腋珠二分员二百余粒买钱出吉,非几八百文持来。七时行法了。

五月一日庚辰 天晴。巳时,家主张三郎来,示云:「参天台申文,为令加宿坊主名有召,仍参府者。」午时,净慈寺妙惠大师敕赐达观禅师送牒,云:「二日斋者。」申时,家主张三郎、船头呉十郎同来,告云:「知府都督为大师其志丁宁,二人共进署名已了。来日可参天台者。」七时行法了。

二日辛巳 雨下。午时,灵隐寺僧德赞来,志与茶二瓶,天台路间可吃者。与小刀一柄了。明庆院浴堂僧来,志与茶二瓶,即与剃刀二柄了。申时,陈一郎来,告云:「预沙汰府副艀人二人,钱各百文可取者。」以长命钱二百文送之。七时行法了。

三日壬午 雨下。辰时,国清寺允初以书一封到来,可奉赤城咸教主旨。午时,陈咏借得明州沈福船来告,即运积杂物,乘船已了。同二点,府使来,以上纸四帐令书日本假名,快宗供奉三枚、老僧一枚令书献了。志与上笔一管去了。申时,陈咏取杭州公移持来,为悦千万,呉船头来船感观。张三郎亦水银、砂金直钱十三贯将来,船赁且二贯与了。约束四贯也。依雨不出船。七时行法了。

四日癸未 卯时,出船,过通济桥次门,见公移免下了。过十五里,至第二水门清水闸,依潮少,闭门,々下土船了。午时,寿昌寺则明来,以书一封与船头。陈咏乞钱,仍与一百文了。申时,以一人送经一卷,自来与书云:「杭州捍江第三指挥第五都长行兵士徐贵,生年三十七,十月二十七日生,今来舍四十二章一卷,奉上国师者。」返答可祈万歳由了。亥时,府使来,仰可开水门由了。七时行法了。

五日甲申 天晴。卯时,陈咏参府,申可开水门由,使者来,开水门,出船,他船三四十只太以为悦。巳时,江下止船,依潮未满也。申时,潮满,出船,得顺风,上帆,过钱塘江,三江中其一也。酉时,着越州西兴泊宿。七时行法了。 

六日乙酉 天晴。卯一点,出船,过十里,入河。船头、陈咏行向主船司衙,令见杭州牒,取开门札来,即开水门,名定清门,古闸基石,船入门了。过十五里,至五云门,第二水门也。以主船引入闸孔,开门,入船,即附纲手了。巳时,于萧山寺前,乍船遥拜了。山上有石九重塔,上阶鹤造巣。次过官市,务主市司乘轿来船谒,船过入了。次过驻揖亭,傍有五重塔二基,高五六丈许,名觉苑寺,遥拜了。自五云门过五十里,未时,至钱清堰,以牛轮绳越船,最希有也。左右各以牛二头卷上船陆地,船人々多从浮桥渡,以小船十艘造浮船,大河一町许。过三里,有山阴县,有大石桥,通前五大石桥也。过二里,至钱堰。从堰过五十里,戌时,至府迎恩门止,水门闭了。宿下。七时行法了。今日过百卅里了。

七日丙戌 天晴。卯时,以杭州牒令见官人,令开门,入船。河东有大伽蓝,河左右有市,以钱四百文买米五斗。见颈白乌数鸟,闻小鸟声,如打金鼓,人饲鸟云々。见道士表衣,如日本付衣。迎恩门如日本朱雀门,大五间,左右有廊,扉有间隙,通水料欤。过五里,有都督大殿,如杭州府。过五里,有都沺门,以牛二头令牵通船,都沺二阶门楼五间,如迎恩门。未时,过六十五里,暑盘江。同四点,过十五里,至白塔山酒坊,过一里,至敕护圣禅院,先拜十六罗汉院木像、等身中尊千手观音。次礼金堂阿弥陀丈六像,有胁仕四菩萨,有小十六罗汉像。次礼释迦堂,庄严甚妙,教主阇梨出来点茶。次入奥,礼大师堂天台祖师。次将入竹林中,令见笋,拔取廿本志与。还释迦堂,好茶,出大门,取手令乘船,最殷勤人也。过十五里,至东关,有天花院,不参礼过了。过十五里,至曹娥堰宿。今日过百卅五里了。七时行法。经三卷如例修了。

八日丁亥 天晴。辰一点,潮满,先以水牛二头引上船陆,次以四头引越入大河,名曹娥河,向南上河,々北大海也。河泝蒿山行。过五十里,午四点,至主家会,暂逗留,买薪。过廿五里,酉一点,至夏午浦口,河名也。虽同河,上下名异。过廿五里,至蔡家山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过一百里也。

九日戊子 雨下。卯时,出船。巳时,过十五里,至弯头,借小船,乘移,运入杂物。河水浅,大船不能上,仍借小船也。过廿里,午时,着三界县。过卅五里,申四点,至黄沙。顺风出来,上帆,进船,过十里,戌时,至蔡家浦宿。七时行法了。今日过九十里了。

十日己丑 天晴。卯时,出船,上帆,驰船,过五里,至剡县。巳时,着张九郎家,钱小八郎志与印香一两,礼拜百遍,虽制止,不承引。有一人与香,直钱廿文,一人十文志之。家主母,生年八十五,出来礼拜,志钱二文。家主烧香,入夜,志酒一瓶,子时,又一瓶,亥,后夜料了。七时行法了。

十一日庚寅 天晴。小家主张九郎雇夫九人、轿子担二人,与三贯三百文钱了。土人々别三百文,至国清寺三日功食,又与二百廿文,家主志百文,房赁五十文,轿子功七十文。頼縁供奉私以六百七十文钱雇二人,乘轿,余人徒行。过卅五里,至新昌县,以钱九十八文与夫十三人酒料了。过十五里,至王婆亭陈公店宿。七时行法。于轿诵加经六卷。与家主坊功五十文钱了。

十二日辛卯 天晴。卯时,出坊,过十五里,辰三点,至月县仙桂郷,亦右石阿弥陀佛堂,寿昌寺僧正明知大师弟子行者性李建立,件童行出来进茶,而依器秽,不吃。过十五里,午时,至天姥,出钱百五十文,令吃酒十三人。过十五里,申时,过新昌县界,入台州天台县界,名关岭,高山顶也。过关岭一里,至郑一郎家宿。七时行法了。于轿诵加经六卷。

十三日壬辰 天晴。卯时,出宿,过五里,永保郷内旻十三家休息。次过五里,至飞泉口休息。次过五里,至陈七叔家休息,诸人吃茶,虽与钱,家主不取。次过三里,到景福院休息,礼金堂半丈六释迦像,心贤撰取古经中疗痔病经、八阳、地藏十王经。次过二里,至萓家桥休息。立牓:「至天台县廿里,过关岭廿里者。」次过五里,见石塔,高五丈许,名何方洋塔。次过五里,午时,见赤城山,々顶有塔,遥以礼拜,智者大师入灭之处,始以拜见,感涙难抑。次过五里,未刻,至清家休息,頼縁供奉出钱百五十八文,十三人令吃酒。榜云:「大平郷东至国清寺一十里,至京县五里。」家主有道心,令吃茶了。渐见赤城山南面,知以赤石造城。次过五里,入国清寺山,见石大塔,高五丈,五重塔也。行山过五里,未一点,至国清寺大门前,桥殿渐见,回寺体松郁茂,十里扶路,琪树璀璨,五岭抱寺,双涧合流,四絶标奇。寺主赐紫仲方、副寺主赐紫利宣、监寺赐紫仲文为首大众数十人来迎,即共入大门,坐寄子吃茶。次诸共入宿房,殷勤数刻,宛如知己,又次吃茶,寺主大师取遣唐暦,见日吉凶,壬辰,吉日者,即参堂烧香。先入勅罗汉院,十六罗汉等身木像、五百罗汉三尺像,毎前有茶器,以寺主为引导人,一々烧香礼拜,感涙无极。次入食堂,礼七郎天烧香,食堂作法,不可记尽,不思议也。次参大师堂,额云眞觉法空大师院,智者眞容安坐禅床,定先影像坐宝座上,三方天台诸天师,皆以幷坐,烧香礼拜,悲涙难禁,昔闻今见,宛如符契。次参大佛殿,丈六金色释迦像,左右坐丈六弥陀、弥勒像,烧香礼拜。次参戒坛院,庄严甚妙,不可记尽,烧香礼拜。他院々以后日可参礼烧香。国清寺,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歳正月廿九日,奉勅差司马主弘,依智者大师遗旨建立。至大唐武宗皇帝,会昌五年乙丑三澄废。至宣宗皇帝,大中五年辛未正月,敕下从此重建,殿堂屋惣八百间厦,寺在天台县北一十里。次退归宿房休息。申时,寺主储飨膳甚妙,食床庄严,不思议也。七时行法了。加诵经六卷,轿间所作也。酉时,入浴院沐浴,毎日汤云々。

十四日癸巳 辰时,寺主来坐慰问,取出木槵子琉璃装束念珠一串,志奉寺主。大众同来慰问,见阇梨官符。巳二点,寺主坊有食,七人皆参向,以沙弥一人为留守。寺主院是智者大师忏堂,名教迹院,先入智者忏堂,礼大师持佛三尺释迦、弥陀、观音寺佛数十体。次礼见大师持经,法华经第七卷皆御笔,奥有日记、有师御笔名,感涙难抑,他卷皆烧失云々。抑佛后悬大师影像、十六罗汉、泗州和尚影等。次着食堂,庄严甚妙,副寺、监寺等同食。午时,参礼三贤院,三贤者:丰干禅师、拾得菩萨、寒山菩萨,弥陀、普贤、文殊化现。禅师傍有虎,二大士是俗形也。三贤唐太宗贞观年中,相次垂迹于国清寺。丰干禅师先泊于寺大藏西北隅庵居,乃一日游松径,赤城道侧见一子而啼,可年十歳,问无家亦无姓,师引归寺库收养,号为拾得。复有一贫子,从寒岩而来,遂号为寒山子。贞观十七年,朝议大夫使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问丰于禅师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差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刺史遂至国清寺,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刺史礼拜,二人连声替刺史,自相把手,呵々大笑呌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二人乃把手出寺,急走而去,二人更不返寺。刺史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乃问僧实徳、道翘:「禅师在日,有何行业?」僧曰:「丰干在日,唯切舂米供养,夜乃唱歌自乐。」丰干诗:「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々任去来。」委旨在传録。寒山在天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国清寺大门前过一町,松林东在拾得岩。次礼普明禅师,以锡杖筑出井,名普明泉,在大佛殿艮角,深沙大将堂内干角,烧香了。次礼丰干禅师存日斋堂,中有数体小佛,后一角各有木像三贤,烧香供养。次礼地主山王元弼眞君,眞君者,是周灵王子,王子晋也。寺者,王子宅也。成仙经数百年,而谒智者大师受戒付属地也。宛如日本天台山王。天台记云:「眞人周灵王太子乔,字子晋,好吹笙,作凤鸣。于伊雒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不得,偶乘白鹤,谢时人而去。以仙官授任为桐柏眞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来治华山。」次礼定惠院,智证大师传云:「将右大臣给充路粮砂金卅两买材木,于国清寺止观院,起止观堂,备长讲之说。又造三间房,填祖师之愿,即请僧清观为主持人。」仍烧香礼拜。次参明心院,智者在世经藏,有经筥数十合。住持僧感宁,年八十二,念法华经,持经者名。点茶幷杨梅。次礼转轮藏一切经,八方重々置之,下入人,令轮转,故云转轮藏。二阶楼内如塔,二丈许造之,烧香了。酉时,还宿房了。寺主弟子禹珪依切々乞,与木患子青琉璃装束念珠一串。七时行法了。

十五日甲午 天晴。巳时,以陈一郎幷惟观寺主许送细布一端、草鞋一足,副寺主许送紫檀琉璃装束念珠一连,监寺许送紫檀琉璃装束念珠一连。午时,于食堂共食,寺主对坐。未时,依鸣植阇梨切乞,送黒木青琉璃装束念珠一连。七时行法了。

十六日乙未 天晴。巳时,寺主许献沙金三小两,状云:

进上 砂金参小两

右物虽乏少,志准香积一钵,僧堂一日供料,进上如件。

煕宁五年五月十六日 大日本国延暦寺阿阇梨寺主 阿阇梨寺

返状云:「领金砂壹大两,却设得一日堂供,候法贺石桥,因寺奉为 国师和尚修设,祝法算,人还,谨此咨白。国清寺主赐紫仲方走答

国师和尚法师 即克」

午时,诸僧共见,来日可渡十方教院,最可云便宜处。七时行法了。

十七日丙申 天晴。辰时,渡教院,在寺西院。智证大师住国清西院,今亦符契。寺主自手扫治,最可云殷勤。七时行法了。

十八日丁酉 天晴。辰时,乘轿登山,頼縁供奉、沙弥长明留守,余人皆登。寺主来向,告云:「金银之中,少々随身,可奉院々者。」银四两随身上山,登寺东崄峻阪,过十三里,参金地定惠眞身塔院,内额名敕眞觉之院,々是天台大师眞身塔也。塔内有龛,々内坐大师眞身,烧香礼拜,涙更难禁,昔只闻名,今亲奉拜,中心之悦,何事如之。住持老僧出来点茶,志与银壹两。出智者大师留身之坟,乘轿渐向大慈寺,金地银地,南北交领,殖松生竹,东西娑婆,路由其中,过二里,至大慈寺。陈朝大建十年戊戌二月六日,宣帝为智者大师置寺,号修禅寺。至仁寿元年辛酉,花寺因国清成后自废,续造改为禅林寺。会昌废后,重建殿堂屋宇惣二百十九间。大宋三朝大中祥符元年戊申七月初三日辛酉,勅改禅林寺,名大慈寺,斯则智者传法之地,又号银地道场。智者大师以陈大建七年,警其先兆东游,九月,至此山,乃见定光禅师,夜宿金地,禅师曰:「北峰银地,汝当住此。」即初入道场,今大慈寺是也。先参大佛殿,烧香丈六释迦、弥陀、弥勒。次参智者大师眞身院烧香。次参定光大师堂烧香。次参法华忏院,堂内有大白象形,是智者大师修忏法时,所现普贤菩萨,所乘象様也。又于此处,现三道宝阶,大师额书法空大师,堂者,是大梁朱皇帝敕赐额也。智者大师者,存日隋帝师,号法空大师者,灭后赐谥。次礼戒坛院,庄严如国清寺戒坛,隔十五里有二戒坛也。大慈寺戒坛陈宣帝勅建,国清寺戒坛隋炀帝勅建。次礼佛泷道场,副寺主将向房点茶,三度伏地礼拜,答拜了。其后,数刻拭涙,通事陈咏云:「容颜似智者大师,恐疑大师重来,仍礼拜者。」志与禅宗永嘉集一卷、证道歌注一帖,又三度礼拜,答拜同前,拭涙同前,犹称似智者云々。次行向食堂斋,最可云珍美。知事僧与银壹两了。有一老僧,将来日本国元灯上人影像、赐紫大师号幷赞,依匆剧不书取,但见日本人影,感涙颇下。大慈寺巽有石象道场,此智者大师感得普贤乘象降来摩顶之处,古来相传,普贤白象,化为大石,様图不似眞象,所以称石象道场。便于象南石窟,西边盘石,敲之出声,似于实鼓,世云:智者说法,槌之集众。象东两石相对,形似屏风,中间有石篑,模様如大箱,其高八尺许,云上古贤人,集天下要文,纳斯篑中,唯智者开见之,余未有其人。又从大慈寺北行廿五里,山路有亭子,曰扪萝亭,浙东观察使御史中丞孟简雨建,仍字之曰孟中丞亭子。从此行卅五许里,上至天台山最高云峰,号曰华顶,此则智者安居,降伏天魔,感得神僧之地焉,招手之石见在,定光之迹坦新,苦竹黯黮,茶树成林,々边亭子曰倒景亭,甘泉横流,人物栖息。次下华顶,却到山脚,随溪而下,至歩云亭,又傍溪行,至于石桥,有广大道场,先拜白道猷尊者影像,等身金色,堂三面悬十六罗汉画像,烧香礼拜。道猷尊者第三果人。曩时,晋初中天竺国大那烂陀寺沙门白道猷,远渉流沙,礼五台山,至天台赤城山,降山神之后,寻来过石桥,亲见五百大阿罗汉,礼拜供养,所以奉安置尊者形像。庵主印成阇梨、知事共出来点茶,僧堂宿处,重々廊有其数。次参石桥,路阪造廊廿余间,过廊至石桥头亭子,五间大屋也。公家毎年供养五百罗汉舍也。先向山礼拜烧香,供养五百罗汉。次至桥头烧香礼拜,桥色皆青白,长七丈许,东头阔二尺,西头阔七尺,龙形龟背,似亘虹梁,两涧合流,从桥下过,泄为瀑布,西流出剡县界,从下仰观,若晴虹之涧,桥势 崄崟,泷声如雷。桥西头二丈许,岩高一丈,自非得通人,敢不可过,近代之人至桥中半,称渡石桥,最奇怪也。长廊之内,有娑罗树三本,高壹丈许,是道猷尊者从西天种将来殖,叶似石南华。桥上有二三重小泷。申时,还庵,斋备珍膳。人々重参石桥,予留宿所,此寺名石梁寺,寺知事僧预银二两巳了。智证大师云:「毎披天台山图,恒瞻花顶、石桥之形胜,未遇良縁,久以存思,遂以渡海。」今小僧追大师前踪,遂宿念拜石桥,感涙无极。七时行法了。今见梦记,日本康平四年七月卅日,夜梦大河,有白石桥,小僧成寻渡一桥,未及有间断,有一人以踏床渡,令渡成寻已了。梦内思之,天台石桥也。非发菩提心人不渡之,今渡遂了。心中悦喜,以今日见石桥体,符昔日梦。天台山石桥幷铭序:

唐上都左街宝寿寺文章应 制内供奉大徳赐紫沙门元孚述仙都僧利见书

天台风景,与诸郡不同,自古神仙所居之处,非轺车牧伯则无由适此。元孚元和末间,游石桥、华顶、□砂、灵□、双阙、琼台,无所不至,乃有石桥铭,曰:

混茫未判,孰为化工。挺埴天台,势负苍穹。厥石为桥,宛若晴虹。匪雕匪琢,匪磨匪砻。实地之骨,实天之功。星流碧潭,月悬虚空。絶壁中开,万壑通同。道猷上人,子乔仙翁。更履斯险,轻剧如风。潜虬欲飞,洪穴◆洋。惊湍殷雷,奔激吼唤。赴于朝宗,浩々瀚々。拔石移山,崩崖拉岸。山铺翠屏,树缀珠贯。发孙绰才,动相如翰。缅懐兹桥,用伸厥赞。

庆暦乙酉歳闰五月既望寺僧择息置石

弘农杨鸿举 刊字

寿昌寺监寺掌 御集赐紫 体平

寿昌寺主掌御书赐紫 方延

山门副僧正同监坛选练赐紫清绪 篆额

敕补山门都僧正监坛选练宗教大师履歌重立

十九日戊戌 辰时,参石桥,以茶供养罗汉五百十六坏,以铃杵眞言供养,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华文,五百余杯有花文。」知事僧合掌礼拜,小僧实知,罗汉出现,受大师茶供,现灵瑞也者。即自见如知事告,随喜之涙,与合掌倶下。巳时,于食堂斋,尽珍膳,予料钱三百文,快宗供奉六十文,圣秀、惟观、心贤、善久各三十文,是印成阇梨志也。虽返预知事,更不取钱。午时,退出,过数十里,于智者泉亭,对面寿昌寺监寺等赐紫三人,以通事数克殷勤。智者大师以锡筑石出井,仍名智者泉。未一点,于眞身塔院休息,住持老僧点茶。同四点,着国清寺。酉时,寺主送非时食,远行之时,可用非时者。担轿二人各与六十文钱了。七时行法了。于轿诵加一部。

廿日己亥 巳时,寺主相共参向天台县官人许,于国清廨院点茶。次行县衙,先谒知县仙尉秘书,以参来允状奉览。次入衙,大守出迎,共入亭座寄子,令见杭州公移,以通事陈咏通言语,大守点茶药,问:「日本皇帝姓名?」答:「帝王无姓,虽有名,庶人不知。」又问:「石桥贵不?」答:「极贵。」退还出,还廨院,见普照明觉禅师影像,又见右行廊行康行者影,眞身以漆涂彩色,作定印端生入灭形也。未时,还本寺。申时,寺主以使请,即参向,以种々珍果进酒,予虽固辞及两度,寺主四坏,陈咏一坏。七时行法了。轿担二人各与钱卅文。

廿一日庚子 辰时,参堂,有讲会,先呗,无散华作法,如杭州兴教寺。巳时,文法大师来请,頼縁供奉、快宗供奉共行向,有茶汤、糖餠。午时,出食堂别飨,寺主所储,小僧钱一贯,頼缘供奉百二十文,快宗供奉百文,五人各五十文,八十余人皆有钱。良玉借天台山记,植教主借律行相。七时行法了。

廿二日辛丑 天晴。午时,法花法堂庄严。与良玉黒木琉璃装束念珠一串,依频乞也。未时,禹珪舍与寒山子诗一帖,中心为悦。七时行法,经三卷了。寺主大师许送纳袈裟一具、日本织物横皮,依被要,人送镜筥一口,两度返事在右:

仲芳启,兹者伏蒙

日本国法主阿阇梨大师特舍

法衣一件、

覆膊一件,已受领。记感佩之至,于任下懐,谨具状庆谢,伏惟法慈甫赐孚察,不宣。天台山敕景徳国清寺主临坛赐紫仲芳上日本国法主阿阇梨大师五月二十二日状

又承法慈,特示镜筥一口,深感厚意勤笃,不敢推转,谨上,谢,毋宣。天台国清寺主临坛赐紫仲芳复日本国大云寺主国师五月二十二日

廿三日壬寅 天晴。辰时,寺主、副寺主、监寺、诸老宿等来集,见法花坛庄严,思未曾有。巳时,惟照阇梨来,借善才知识抄、普贤十愿释了。日宣阇梨来,借天台大师衣座室像观心诵经法一卷了。见鸦鹊鸟,似乌颇小,腹白背黒,羽白斑也。午时,以善久、长命为使,大慈寺副寺主许送莲子绀琉璃装束念珠一连,石桥许送赤木有银打立笠大念珠一连,虽乞槵子,依无患子,以赤木送已。七时行法了。

廿四日癸卯 天晴。辰时,所住十方教院讲堂有讲会,鸿植阇梨为讲师,表白后,只以读天台大师传一枚为事,最奇怪也。申时,寺主房有茶药、菓子。七时行法了。

廿五日甲辰 天晴。午时,寺主斋。未时,赤城寺中式阇梨来,借天台大师遗旨一卷、南岳七代记一卷。寺主来点茶。志与良玉、禹珪、如爽三人各上纸三帖,依住一院亲也。愿初、择贤、道新、元吉各二帖,一院住人也。鸿植阇梨四帖,行者禹昌绫二丈、细布三丈,依能书人,今见要书故也。禹珪细布一端,为来日告台州共人,惟裤料切切乞取也。台州申状令书良玉,能书人也。七时行法了。

廿六日乙巳 天晴。午时,寺主、禹珪、陈咏诸共乘轿出寺,先向天台县,谒知县,问:「寂照入唐年纪?」答:「六十一年。」次问:「奝然入唐?」答:「八十一年。」见皇太后御法花经,感喜无极,有茶汤。退出,向监酒许,县第三官人也。有茶药。第二官人推官秘书依向杭州,不谒。寺主归寺,三人赴州。从寺过四十五里,至泊歩宿。七时行法了。途中,于轿加诵经六卷。

一廿七日丙午 天晴。卯时,出泊歩,过五里,入临海县了。于茶院见百五歳老翁,公家被充日食云云。依耳不听,问往事过了。申时,过五十里,至丹丘驿幷永福院,石色赤,故名丹丘也。山以赤岩迭。过一里,入州城朝京门,至国清寺廨院,有元表白从国清寺来会,告云:「台州是屈毋龙王宅,地名丹丘、水名灵水、山名小固山、城名白云城,去天台县九十里,章安寺者,在临海县东,一日至寺」云云。七时行法了。

廿八日丁未 雨下。辰时,参向州衙,谒知州少卿,先来向阶下,次共登着寄子,通判郎中第二官人 着赤衫,与使君对坐,次小僧坐奥,幷有二座:推官秘书、都监大保二人坐。小僧以通事申云,欲安下国清寺由,即奉国清寺牒幷自榜,令览杭州,有点汤,退出之间,使君被送,从阶下切告,令归了。次向司理秘书衙,有点茶药,依大雨下,归廨院了。未时,依有使,行向通判郎中衙,以通事示子细,有茶药,石寄轿于前,固辞返出,于门外乘。次向法曹秘书,点茶,石寄轿于前,虽切固辞,以传人执以自手引乘,愍乘出了。退归宿房,房人人来集,不可记尽。陈四郎、名永来,志与茶小器十口、种々菓子酒等。七时行法了。

廿九日戊申 雨大下。辰时,向都监大保衙,有茶药,次向监酒殿直衙,有茶药。次参开元寺,今名景徳寺,广大伽蓝也。于大门,谒管内僧判官赐紫觉希、赐紫久良二人,同共入院々礼佛烧香,于僧判官房有茶药。次向教主阇梨若明房,点茶汤。次参寺主都僧正房,有茶汤,年六十二,最可云高僧。次于藏院,谒监税侍禁,同谒子鸿长老,有点茶。登楼,礼五百罗汉。退归宿房。七时行法了。

六月初一日巳酉 天晴。巳时,通判郎中斋,客有子鸿长老,三前皆银器筋匙。斋后,通判问云:「以凡夫眼见三千界如何?」答了。又问:「法花修行方轨?」答了。借观心注法花经,可借约束了。告云:「虽在俗身,常持法花,最至要也者。」未时,归了。开元寺都僧正觉照大师子章幷台州管内僧判官赐紫觉希二人先出文状,即来坐,面谒,点茶了。被乞念珠,各约束了。次鸿长老来坐殷懃。申时,参府,被告三日斋由。州牒二通持来,杭州返牒、天台返牒,二人使合与五十文钱。七时行法了。

二日庚戌 天晴。午时,司理秘校、法曹秘书、主簿秘校三人乘轿来向烧香,司理以书问云:「金刚经是名一合相,其义如何?」答了。次问:「哥利王何人?」答了。问:「如筏喩者,意何?」答了。问:「如梦等譬何?」一一答了。感欢无极。未时,向学堂谒学头,上表案文预了。归宿了。顺敢、赐紫永明来谒。申时,禹珪取表案来,求能书人间,虑外能书冠者来,令书写了。表文:「大日本国延暦寺阿阇梨大云寺主传灯大法师位臣ム欲乞

天恩,巡礼五台幷天兴善寺、青龙寺等圣迹。

右ム从少年时有巡礼悉。传闻江南天台,定光垂迹于金地;河东五台,文殊现身于岩洞。将欲寻其本处,巡礼圣迹。而为大云寺主三十一年,护持左丞相二十年,如此之间,不遂本意。今齢满六旬,余喘不几,若不遂鄙懐,后悔何益?因之得谢商客船所参来也。就中天竺道猷登石桥,而礼五百罗汉,日域灵仙入五台,而见一万菩萨。ム性虽顽愚,见贤欲齐,先巡礼圣迹,次还天台,终身修行法华秘法,专求现证,更期极乐。所随身天台眞言经书六百余卷,灌顶道具三十八种,至于眞言经议轨,持参青龙寺经藏,纠其讹谬。伏望

天恩,早赐 宣头,将遂素意。臣ム陈表以闻。

煕宁五年六月 日 大日本国延暦寺阿阇梨大云寺主

传灯大法师位臣ム上表」

酉时,从府有使,明日斋者。七时行法了。

三日辛亥 天晴。巳时,参府,依有使者也。衙南面向山有斋处,少卿对坐,奥有一座,老宿道士着白练衫,付黒裳,袖口付黒绢,广二寸许,不用带,头有□背长垂之。前以银器筋匙幷置,斋了。置钱五文,以白纟贯之,纟长垂。道士三□□,卿问云:「法空华而名经其义何?」书□义文,答了。众生与如来一偈,是大摩呵衍一偈,书献了。次书问:「仙佛二经何胜?」答:「以佛教最为胜。」退出时,奉表早可奏由约束了。下国清寺由委承了。午二点,出廨院。过五十里,申时,至国清寺庄宿,房主老僧飨应无极,与宿料钱五十文。七时行法了。轿间诵加经七卷。 

四日壬子 大雨下。卯时,出宿。午时,过五十里,到国清寺,人力七人各与二百文。申时,向寺主房,好茶,果子。七时行法了。轿间加诵经六卷。

开元寺都僧正文状案文,为后日书置也。

都僧正觉照大师 子章

在 子章 谨祗候起居阿阇梨大师,状旨。牒件状如前。谨牒。

煕宁五年六月 日 都僧正觉照大师 子章牒

文政乙酉十一月 铃木洋 石川济 友野瑍校

猜你喜欢
  观众生业缘·佚名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周梦颜
  卷第九·契嵩
  卷三十四·佚名
  卷三·佚名
  佛化旬报绪言·太虚
  卷一·正觉
  比丘尼之责任·太虚
  法华义记卷第一·法云
  又题高氏父子八十八祖传赞序跋·德清
  卷上·佚名
  卷之四·牧云通门
  论禅札记·胡适
  第六十八卷·佚名
  卷十九·道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五 庾信【三】 诗 园庭 杖乡从物外养学事闲郊穷愁方汗简无遇始观爻谷寒已吹律檐空更剪茆樵隐恒同路人禽或对巢水蒲开晚结风竹解寒苞古槐时变火枯枫乍落胶

  • 巻三·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三宋 邵浩 编东坡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风浪忽如此我行欲安归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明日淮隂市白鱼能许

  •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三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威凤翔紫气【一作氛】孤云出寥天奇采与幽姿缥缈皆自然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一作许】全以此耸风俗岂必效覊牵大君遂羣方左史蹈前贤振衣去朝

  • 卷之二百九·佚名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朔命兵部自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至今在外年深军官升调在京者皆以绮帛赐之○夜有大星自天市垣流至骑官没○丁巳命礼部清理释道二教敕曰佛本中国异教也自汉明帝夜有金人入梦其法始自西域而至当

  •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一·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九月。壬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外记  ○热河都统德福奏、蒙员嘎卜带兵越界缉贼致毙多命。案情讯有端倪。应解回奉省集讯。以期速结。得旨、

  • 七五一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详查不应销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七五一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详查不应销毁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署理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恭折覆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着传谕各

  •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防问以古今治道广川董仲舒对曰事在彊勉而已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徳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懈书云懋哉懋哉皆彊

  • 史记集解卷三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羣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召

  • 卷二十八·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八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上】总论祭祀之礼【丘濬】臣按朱子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所谓吾不与祭如不祭葢谓当祭而或有疾病不

  • 卷一百四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三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交趾上神宗论李宪讨交趾   杨 绘臣伏闻交趾猖狂上负圣化方议讨伐虽神谋睿算已决胜於千里之外而臣不度愚昧敢陈刍荛出於爱君之切然也伏乞采其狂言臣闻军志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五礼部祠祭清吏司护日【护月附】凡日月食由钦天监豫推交食时刻及食之分秒具疏以闻旨下通行直省及四夷属国奉正朔者按钦天监所推时刻分秒随地测验祗行救护凡护日食之礼部委祠祭司郎中一

  • 诗故卷四·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魏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武以封同姓鲁闵元年晋献公灭之以与毕万此诗七篇皆未灭时之诗仲尼何以録乎魏者舜禹之故都其民俗俭约勤谨有先王之遗风焉是可尚也葛屦刺褊也何褊乎褊服饰之过俭也礼嫁者三

  • 卷二十·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监察御史【臣】刘方蔼左传春王周正月公羊传春者嵗之始也王者孰谓谓天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谷梁

  • 卷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一太极图【周子作 朱子注】【朱子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於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於天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於我有宋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而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二(本)·慧沼

    淄洲大云寺沙门惠沼撰叙数论等我中云汝所执我等。叙宗立量及出彼过如疏.枢要。然枢要中与第一量作有法差别相违因过。失解亦有有法自相相违因过。执我有法正所诤故。虚空非我故 量云。汝所执我。应非是我。许无初后故

  • 卷第四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一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如是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此三结等。皆是契经所说唯除五结及九十八随眠。此中应除如是二

  • 雪峰即非禅师道影赞·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雪峰即非禅师道影赞有临济之机用而不滥行棒喝有妙喜之波澜而不虚施语言力救时弊疏通禅源凛凛乎道韵照冰雪煌煌乎法化悬朝暾灼破佛祖肝胆揭露衲僧顶门信为黄檗琦之嫡子径山容之真孙者也。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