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三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窠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刘仁恭为帅,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继兄为先锋都将、妫州刺史,思继为中军都将、顺州刺史,思继弟为后军都将,昆仲分掌燕兵。部下士伍,皆山北之豪也,仁恭深惮之。武皇将归,私谓仁恭曰:“高先锋兄弟,势倾州府,为燕患者,必此族也,宜善筹之。”久之,太原戍军恣横,思继兄弟制之以法,所杀者多。太祖怒,诟让仁恭,乃诉以高氏兄弟,遂并遇害。仁恭因以先锋子行珪为牙将,诸子并列帐下,厚抚之以慰其心。时行周十余岁,亦补职,在仁恭左右。行珪别有传,在《唐书》。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常与唐末帝分率牙兵。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乡人赵德钧谓明宗曰:“行周心甚谨厚,必享贵位。”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矛槊丛萃,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庄宗平河南,累加检校太保,领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绛州。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长兴初,以北边陷契丹,用为振武节度使。明年,以河西用军,移镇延安。清泰初,改潞州节度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繇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晋祖入洛,令行周还籓,加同平章事。晋祖都汴,以行周为西京留守,未几,移邺都。晋祖幸邺,会安从进叛,命行周为襄州行营都部署。明年秋,平定汉南。晋少帝嗣位,加兼侍中,移镇睢阳。开运初,从幸澶渊,拒敌于河上。车驾还京,代景延广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郓州节度使。时李彦韬为侍卫都虞候,可否在己。行周虽典禁兵,心游事外,退朝归第,门宇翛然,宾友过从,但引满而已。寻改归德军节度使,以李守贞代掌兵柄,许行周归籓。晋军降于中渡也,少帝命行周与符彦卿同守澶州。契丹入汴,召赴京师,会草寇攻宋州急,遣行周归镇。 《宋史·高怀德传》: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 及契丹主死于栾城,契丹将萧翰立许王李从益知南朝军国事,遣死士召行周,辞之以疾,退谓人曰:“衰世难辅,况儿戏乎!”

汉高祖入汴,加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李守贞为天平节度使。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加守太尉,进爵临清王。乾祐中,入觐,加守太师,进封邺王,复授天平节钺,改封齐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赗赙加等,册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谥曰武懿。

子怀德,皇朝驸马都尉、宋州节度使。

安审琦,字国瑞,其先沙陀部人也。祖山盛,朔州牢城都校,赠太傅。父金全,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唐书》有传。审琦性骁果,善骑射,幼以良家子事庄宗为义直军使,迁本军指挥使。天成初,唐末帝由潞邸出镇河中,奏审琦为牙兵都校,未几,入为归化指挥使。王师伐蜀,充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及凯旋,改龙武右厢都校,领富州刺史。清泰初,为捧圣指挥使,领顺化军节度使。其年镇邢州,兼北面行营排军阵使,从张敬达围太原。及杨光远举晋安寨降于晋祖,审琦亦预焉。晋祖践阼,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旋以母丧起复。天福三年,就加检校太尉,寻改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尹。七年,移镇河中。晋少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开运末,朝廷以契丹入寇,以审琦为北面行营马军左右厢都指挥使,与诸将会兵于洺州。俄而敌骑大至,时皇甫遇、慕容彦超亦预其行,乃率所部兵与敌战于安阳河上。时遇马为流矢所中,势已危蹙,诸将相顾,莫有敢救者。审琦谓首将张从恩曰:“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为擒矣。”从恩曰:“敌势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曰:“成败命也,若不济,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敌见尘起,谓救兵至,乃引去。遂救遇与彦超而还。晋少帝嘉之,加兼侍中,移领许州,未几,移镇兖海。

汉有天下,授襄州节度使、兼中书令。属荆人叛命,潜遣舟师数千屠襄、郢,审琦御之而遁,朝廷赏功,就加守太保,进封齐国公。岁余,又加守太傅。国初,封南阳王。显德初,进封陈王。世宗嗣位,加守太尉。三年,拜章请觐,优诏许之,加守太师,增食邑至一万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审琦镇襄、沔仅一纪,严而不残,威而不暴,故南邦之民甚怀其惠。五年,移平卢军节度使,承诏赴镇,因朝于京师,世宗以国之元老,礼遇甚厚,车驾亲幸其第以宠之。六年正月七日夜,为其隶人安友进、安万合所害,时年六十三。初,友进与审琦之爱妾私通,有年数矣。其妾常虑事泄见诛,因与友进谋害审琦,友进甚有难色。其妾曰:“尔若不从,我当反告。”友进乃许之。至是夕,审琦沈醉,寝于帐中,其妾乃取审琦所枕剑与友进,友进犹惶骇不敢剚刃,遽召其党安万合,便杀审琦。既而虑事泄,乃引其帐下数妓,尽杀以灭其迹。不数日,友进等竟败,悉为子守忠脔而戮之。世宗闻之震悼,辍视朝三日,诏赠尚书令,追封齐王。

守忠仕皇朝,累为郡守。

安审晖,字明远,审琦之兄也。起家自长直军使,转外衙左厢军使。从庄宗平幽、蓟,战山东,定河南,皆预其功。同光中,授蔚州刺史。天成初,改汝州防御副使,历凤翔徐州节度副使、河东行军司马。晋高祖龙飞,以霸府上僚授振武兵马留后,迁河阳节度使,不逾月移镇鄜州,丁内艰,起复视事。五年,李金全据安州叛,诏马全节为都部署,领兵讨之,以审晖为副。安睦平,移镇邓州,进位检校太傅。六年冬,襄州安从进叛,举汉南之众北攻南阳。南阳素无城壁,唯守衙城,贼傅城下,审晖登陴,召贼帅以让之,从进不克而退。襄州平,就加检校太尉。少帝嗣位,加检校太师,罢镇,授右羽林统军。岁余,出镇上党,属契丹内侵,授邢州节度使。居无何,目疾暴作,上章求代,归于京师,养疾累年。太祖即位,召于内殿,从容顾问,尤所叹重。将以禄起之,审晖辞以暮齿,愿就颐养。拜太子太师致仕,封鲁国公,累食邑五千户,实封四百户。广顺二年春卒,年六十三。废朝二日,诏赠侍中,谥曰静。

子守鏻,仕皇朝为赞善大夫。

安审信,字行光,审琦之从父兄也。父金祐,世为沙陀部偏裨,名闻边塞。审信习骑射。从父金全,天成初,为振武节度使,补为牙将。俄而兄审通为沧州节度使,用为衙内都虞候,历同、陕、许三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晋祖起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以兵攻之,而审信率先以部下兵遁入并州,晋祖以其故人,得之甚悦。其妻与二子在京师,皆为唐末帝所戮,但贷其老母而已。契丹既降晋安寨,晋高祖以审信为汾州刺史、检校太保,充马步军副部署。晋祖入洛,授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审信性既翻覆,率多疑忌,在蒲中时,每王人告谕,骑从稍多,必潜设备,以防其图己。寻历许、兖州镇,所至以聚敛为务,民甚苦之。会朝廷谋大举北伐,凡籓侯皆预将帅,以审信为马步军右厢都排阵使,俄改华州节度使。汉初,移镇同州,入为左卫上将军。国初,转右金吾上将军。三年夏四月,太祖御乾元殿入阁,审信不赴班位,为御史所弹,诏释之。时审信久病,神情恍惚,闻台司奏劾,扬言曰:“趋朝偶晚,未是大过,何用弹举!我终进奉二万缗,尽逐此乞索儿辈。”未几,以病请退,授太子太师致仕。是岁秋卒,年六十。赠侍中,谥曰成穆。

李从敏,字叔达,唐明宗之犹子也。沈厚寡言,善骑射,多计数。初,庄宗召见,试弓马,用为衙内马军指挥使,从平汴、洛,补帐前都指挥使,迁捧圣都将。明宗移镇真定,表为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从明宗入洛,补皇城使,出为陕府节度使。王都据定州叛,命王晏球为招讨使,率师讨之,以从敏为副,领沧州节度使。王都平,移授定州。寻代范延光为成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封泾王。镇州有市人刘方遇,家富于财。方遇卒,无子。妻弟田令遵者,幼为方遇治财,善殖货,刘族乃共推令遵为方遇子,亲族共立券书,以为誓信。累年后,方遇二女取资于令遵不如意,乃讼令遵冒姓,夺父家财,从敏令判官陆浣鞫其狱,而杀令遵。 《北梦琐言》云:镇州市人刘方遇,家财数十万。方遇妻田氏蚤卒,田之妹为尼,常出入方遇家,方遇使尼长发为继室。有田令遵者,方遇之妻弟也,善货殖,方遇以所积财令令遵兴殖焉。方遇有子年幼,二女皆嫁。方遇疾卒,子幼不能督家业,方遇妻及二女以家财素为令遵兴殖,乃聚族合谋,请以令遵姓刘,为方遇继嗣,即令鬻券人安美为亲族请嗣。券书既定,乃遣令遵服斩衰居丧。而二女初立令遵时,先邀每月供财二万,及后求取无厌,而石、李二女夫使二女诣本府论诉,云令遵冒姓,夺父家财,令遵下狱。石、李二夫族与本府要吏亲党,上至府帅判官、行军司马、随使都押衙,各受方遇二女赂钱数千缗,而以令遵与姊及书券安美同情其盗,俱弃市,人知其冤。 令遵父诣台诉冤,诏本州节度副使符蒙、掌书记徐台符鞫之,备明奸状。及诘二女,伏行赂于节度使赵环、代判高知柔、观察判官陆浣,并捕下狱,具服赃罪。事连从敏,甚惧,乃令其妻赴洛阳,入宫告王淑妃。明宗知之,怒曰:“朕用从敏为节度使,而枉法杀人,我羞见百官,又令新妇奔赴,不须见吾面。”时王淑妃颇庇护之,赵环等三人竟弃市,从敏等止于罚俸而已。 《北梦琐言》:从敏初欲削官,中宫哀祈,竟罚一年俸。

长兴初,移镇宋州。唐末帝起兵于凤翔,其子重吉为亳州防御使,从敏承朝廷命害之。清泰中,从敏与洋王从璋并罢归第,待之甚薄。尝宫中同饮,既醉,末帝谓从璋、从敏曰:“尔等何物,处雄籓大镇!”二人大惧,赖曹太后见之,叱曰:“官家醉,尔辈速出去!”方得解。晋祖革命,降封莒国公,再领陕州,寻移镇上党,入为右龙武统军,出为河阳节度使。汉祖入汴,移授西京留守,累官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隐帝即位,就加兼侍中,改封秦国公。岁余,以王守恩代还。广顺元年春,以疾卒,年五十四。诏赠中书令,谥曰恭惠。

郑仁诲,字日新,晋阳人。父霸,累赠太子太师。仁诲幼事唐骁将陈绍光,恃勇使酒,尝乘醉抽佩剑,将剚刃于仁诲,左右无不奔避,唯仁诲端立以俟,略无惧色。绍光因掷剑于地,谓仁诲曰:“汝有此器度,必当享人间富贵。”及绍光典郡,仁诲累为右职。后退归乡里,以色养为乐。汉高祖之镇河东也,太祖累就其第,与之燕语,每有质问,无不以正理为答,太祖深器之。汉有天下,太祖初领枢务,即召为从职。及太祖西征,尝密赞军机,西师凯旋,累迁至检校吏部尚书。太祖践阼,旌佐命功,授检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寻为枢密副使。逾年转宣徽北院使、右卫大将军,出镇澶渊,转检校太保,入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世宗之北征也,以仁诲为东京留守,调发军须,供亿无阙,车驾回,加兼侍中。寻丁内艰,未几起复。显德二年冬,疾亟,世宗幸其第,亲加抚问,欷歔久之。及卒,世宗亲临其丧,哭逾数举。是时,世宗将行,近臣奏云:“岁道非便,不宜临丧。”弗听,然而先之以桃茢之事,时以为得礼。仁诲为人端厚谦损,造次必由于礼。及居枢务,虽权位崇重,而能孜孜接物,无自矜之色,及终,故朝廷咸惜之。诏赠中书令,追封韩国公,谥曰忠正。既葬,命翰林学士陶穀撰神道碑文,官为建立,表特恩也。

子勋,累历内职,蚤卒,绝嗣。初,广顺末,王殷受诏赴阙,太祖遣仁诲赴邺都巡检,及殷得罪,仁诲不奉诏即杀其子,盖利其家财妓乐也。及仁诲卒而无后,人以为阴责焉。

张彦成,潞州潞城人也。曾祖静,汾州刺史。祖述,泽州刺史。父砺,昭义行军司马。彦成初为并门牙将。天成中,自秦州盐铁务官改郓州都押牙。汉祖镇北门,表为行军司马,以隐帝娶其女,特见亲爱。从平汴、洛,累加特进、检校太尉、同州节度使。隐帝即位,就加同平章事。太祖之伐河中,彦成有馈輓之劳,河中平,加检校太师。乾祐三年冬,移镇相州。广顺初,就加兼侍中,寻移镇南阳。三年秋,代归,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其年秋,以疾卒,年六十。赠侍中。 《宋史·杨克让传》:乾祐中,同州节度使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奋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

安叔千,沙陀三部落之种也。父怀盛,事唐武皇,以骁勇闻。叔千习骑射,从庄宗定河南为奉安部将。天成初,王师伐定州,命为先锋都指挥使。王都平,授秦州刺史,连判涿、易二郡。清泰初,契丹寇雁门,叔千从晋祖迎战,败之,进位检校太保、振武节度使。晋祖践阼,就加同平章事。天福中,历邠、沧、邢、晋四镇节度使。叔千鄙野而无文,当时谓之“安没字”,言若碑碣之无篆籀,但虚有其表耳。开运初,朝廷将大举北伐,授行营都排阵使,俄改左金吾卫上将军。契丹入汴,百僚迎见于赤岗,契丹主登高冈驻马而抚谕汉官,叔千出班独立,契丹主曰:“尔是安没字否?卿比在邢州日,远输诚款,我至此,汝管取一吃饭处。”叔千拜谢而退,俄授镇国军节度使。汉初,遇代归京,自以尝附幕庭,居常愧惕,久之,授太子太师致仕,寻请告归洛。广顺二年冬卒,年七十二。诏赠侍中。

宋彦筠,雍丘人也。初隶滑州军,梁氏与庄宗夹河之战,彦筠时为战棹都指挥使,以劳迁开封府牙校。庄宗有天下,擢领禁军。伐蜀之役,率所部从康延孝为前锋,蜀平,历维、渝二州刺史。明宗在位,连典数郡。晋初,自汝州防御使讨安从进于襄阳,以功拜邓州节度使,累官至检校太尉。未几,历晋、陕二镇。晋少帝嗣位,再领邓州,寻移镇河中。汉初,授太子太师致仕。国初,拜左卫上将军。世宗嗣位,复为太子太师致仕。显德四年冬,卒于西京之私第。辍视朝一日,诏赠侍中。

初,彦筠入成都,据一甲第,第中资货钜万,妓女数十辈,尽为其所有。一旦,与其主母微忿,遽击杀之,自后常有所睹,彦筠心不自安,乃修浮屠法以禳之,因而溺志于释氏。其后,每岁至金仙入涅之日,常衣斩缞号恸于其像前,佞佛也如是。家有侍婢数十人,皆令削发披缁,以侍左右,大为当时所诮。又性好货殖,能图什一之利,良田甲第,相望于郡国。将终,以伊、洛之间田庄十数区上进,并籍于官焉。

史臣曰:近代领戎籓,列王爵,禄厚而君子不议,望重而人主不疑,能自晦于饮酌之间,保功名于始终之际,如行周之比者,几何人哉!奕世籓翰,固亦宜然。审琦有分阃之劳,乏御家之道,峰摧玉折,盖不幸也。其余虽拥戎旃,未闻阃政,固不足与文、召、龚、黄为比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八 孔愉(子汪 安国 弟祗 从子坦 严 从弟群 群子沉 丁潭 张茂陶回·房玄龄
  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脱脱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世祖十·宋濂
  第一百三十六回 瘸围公府陈逆干纪 避军舰总理蒙尘·蔡东藩
  卷第二百八十三·胡三省
  元眀事类钞卷五·姚之骃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三·朱国祯
  卷七十二下·郝经
  卷十三·宇文懋昭
  卷十·鄂尔泰
  裴松之传·李延寿
  太祖本纪·脱脱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游次公·唐圭璋

      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建安人。范成大帅桂林,以文章见知,参内幕。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通判汀州。   贺新郎   宫词   暖霭浮晴籞。锁垂杨、笼池罩阁,万丝千缕。池上晓光分宿雾,日近群芳易吐。寻并蒂、阑干凝伫。

  • 陈凤仪·唐圭璋

      凤仪,成都乐妓。与张方平同时,见墨庄漫录卷一。按林下词选卷五、词综卷三十误以陈凤仪为元人。   一络索   送蜀守蒋龙图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 卷二百 唐紀十六·司马光

      起旃蒙單閼(乙卯)十月,盡玄黓閹茂(壬戌)七月,凡六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下詔稱:「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許敬宗奏:「故特進贈司

  • ●卷第一十·胡三省

    【汉纪二】起强圉作噩,尽着雍阉茂,凡二年。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公元前二零四年)①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陉,音刑。杜佑曰:井陉口在镇州鹿泉县,今谓之土门。按宋白续通典:镇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壬辰朔○癸巳五军断事官奏清平卫千户曹迪受贿卖军命杖之谪戍辽东三万卫○升昌国等卫千百户万钟等十八人为指挥佥事皆以历任岁久故也○甲午诏岷王楩之国云南改西河中护卫为云南中护卫调指挥同

  • 第四十四回 十八载灭洪杨四海安宁·黄士衡

    诗曰:积德存仁是宝珍。贪图权势必伤身。拔山盖世终成幻,如愿相偿有几人。却说曾国藩因湖广总督吴文熔致书求救,正虑炮械未齐,碍座师情面,不得不派兵往援。正在调遣,忽又接吴督一书,拆阅后,方知太平军已被击退。并说衡湘水师宜

  • 第一○六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一一三○四-一五·佚名

    淡水分府陈,比催脱逃跑勇温天送,予以开释比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差带温天送比催吞没勇粮由。〔堂谕〕开释。(朱书)〔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比(淡水分府陈)

  •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佚名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十六日暂署湖广总督 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收缴应毁书籍,现饬务访板片,以净根源,仰祈圣鉴事。窃查遗留违碍各书,连年遍示首缴,并钦遵前奉谕旨,派令分发

  • 一四二 吗嘎喇庙·周作人

    民国十二三年便是一九二三至二四年,我们在北大里的一群人,大抵是在文科里教书的那些日本留学生,对于中日问题的解决,还有些幻想,所以在对日活动上也曾经努力过,可是后来都归于徒劳,终是失败了事。这一群人有陈百年,他是光复会

  • ·署理藩司恭谢天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报微臣署理藩司日期,叩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接奉抚臣徐宗干札委署理藩司篆务,于五月初八日准藩司裕铎将道字五十三号司印一颗并文卷移交前来,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祗领任事。臣籍隶顺天,由道光乙未

  • 耶律善补传·脱脱

    耶律善补,字瑶升,孟父楚国王之后。纯正谨慎,富有才智。景宗即位,授职为千牛卫大将军,迁任大同军节度使。及至讨伐宋国,韩匡嗣与耶律沙率兵由东路进发,善补任南京统军使由西路进军。善补得知匡嗣作战失利,便收兵回国。乾亨末年

  • 土鲁番传·张廷玉

    土鲁番,地处火州西部一百里,离哈密有一千多里,离嘉峪关有二千六百里远。汉代该地是车师前王的地盘。隋代该地是高昌国。唐代灭了高昌国,设置西州和交河县,该地就是交河县的安乐城所在地。宋代该地又称为高昌,被回鹘人所占领

  •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苏舆

      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於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為名號之大義也。古之聖人, 而效天地謂之號,鳴而施

  • 卷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一宋 李明復 撰隐公程頤曰隐公名息姑惠公子惠公元妃孟子其弟聲子生隐公隐謚也隐拂不成曰隐元年春王正月程頤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法隐不書即位明

  • 卷十九·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十九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颂四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葢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孔氏曰颂之言容歌成功之容状也】周颂三十一篇多

  • 刊误·李涪

    笔记,唐李涪撰。二卷。涪唐末人,字里不详,曾官国子祭酒、尚书郎。坐王行瑜叛乱,放死岭南。所撰该书两卷,凡四十九则,内容多以考典章制度为主,尤重于礼仪,诸如起居、佳礼、封爵、拜客、奉陵、客卿、参谋等,引旧制以证唐末之失,引

  • 宋九朝编年备要·陈均

    原名《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后改作《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亦称《长编纲目》、《皇朝编年备要》、《宋朝通鉴长编纲目》等,简称《陈均编年》。编年体史书。30卷。南宋陈均撰。陈均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篇帙太繁,欲删烦撮

  • 乾淳岁时记·周密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