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圣道分品第八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能知道。菩萨摩诃萨安住道中。何等为道。所谓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名为行八圣道分。何谓名为得八圣道分方便。菩萨摩诃萨得正见安住正见。为断一切见故行道。为断一切诸见故安住于道。乃至断涅槃见佛见。何以故?持世。一切诸见皆名为邪。乃至涅槃见佛见。破坏一切贪着诸见故。名为正见。又无诸见无取诸见。不念不贪着不缘不行不分别一切诸见。是名正见。以是正见为见何等。见一切世间虚妄颠倒为诸见所缚。如是见时。名为安住断一切见。于是正见亦不念不见不贪着分别乃至涅槃见佛见。为不起一切见故行。云何名为正见。一切法寂灭。念相不生不灭同于涅槃。如是亦不念不分别是一切法。不念不分别不现在前。不正不邪不取不舍。是名出世间正见。何故名为出世间正见。是人不得世间。不得出世间。度世间已无所分别。是故名为出世间正见。正见者如知见世间。出世间亦如是,是人不复分别是世间是出世间。断诸忆想分别。名为出世间正见。是人不见邪不见正断一切心所念。名为正见。又正见者,于诸法中更无差别。是故说名正见。又正见者,如实知诸邪见义。又正见者,观诸邪见即是平等。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正见。

持世。菩萨摩诃萨住正见中。如实知正思惟。作是念。一切思惟皆为是邪。乃至涅槃思惟佛思惟。皆是邪思惟。何以故?断诸分别名为正思惟。无所分别名为正分别。断分别是正分别。何以故?是人知见一切思惟相已则无有邪。是人更不分别是此是彼。住如是正分别中。更不得诸分别若正若邪。如是之人离诸分别。过诸分别故说名正思惟。正思惟者,即是分别知见一切分别皆虚诳不实从颠倒起。诸分别中无有分别。是人安住正思惟。更不得分别若正若邪。离诸分别过诸分别。断诸分别故说名正分别。是人尔时于一切分别中无所系缚。知见诸分别性皆平等故。是名安住正思惟。

持世。菩萨摩诃萨勤集正语。是人见一切语言虚妄不实从颠倒起。但忆想分别从众因缘有。作是念。是语言相语言中不可得。灭一切语如实知一切口业。名为正语。是语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能如是见者,名为正语。是人尔时安住实相中。有所语言皆是正语。是故说安住正语中。是人得住第一清净口业。亦知见诸口业相。亦通达一切语言:是人所说终不有邪。是故说名住于正语持世。菩萨摩诃萨善知一切语业皆是邪业。知一切诸业虚妄无所有不作不起。何以故?诸业中无一决定。灭一切业名为正业。正业者,于业不分别若正若邪。入诸业平等故。不分别业若正若邪。是故说名正业。又正业者,则是不系三界义。如实知见义。如实平等中。更无分别是正是邪。菩萨行如是正业。如实知见一切业故。如实于法无取无舍。是故说名行正业。正业中无有邪业。是人如实知见故。说名住于正业中。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一切诸命皆是邪命。何以故?若有命相法相取相。乃至涅槃相佛相。乃至清净佛法相。住于是中作清净命皆名邪命。正命者,舍诸资生所着断诸贩卖。不分别不戏论。过一切戏论。是名正命。正命中更不分别是邪命是正命。即得一切清净命。是故说名得清净正命。又一切诸命皆不生无有邪正。是人名为得清净命。安住正道无有戏论。住是正命中。不取正命不舍邪命。是故说名住正命中。是人尔时不名住正不名住邪。得清净平等命。离于命相无动无作。不念命不念非命。但名为如实知者如实见者,是故说名住正命中。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正精进。菩萨摩诃萨住正精进。若菩萨为断一切精进道故。名为住正精进。何以故?一切精进皆为是邪。诸有所发有作有行皆名为邪。何以故?一切法皆是邪作。有所发作皆是虚妄。若虚妄者即亦是邪。正精进者,无发无作无行无愿。一切法中断有所作。是菩萨于一切法中断有所作。乃至涅槃相佛相中不生有所作相。是人善知一切所作皆为虚妄。为无所作故行道。若是正者则无所作。一切法平等无差别。无有所作过所作相。是菩萨善知精进非是精进道。不取不舍故说名住正精进。正精进者,即是诸精进不可得义。即是诸法如实知见义。所谓正精进如是见者,不复分别是邪精进是正精进。是故说名正精进。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正念。菩萨摩诃萨知见一切念皆是邪念。有所念处皆是邪念。何以故?一切念是邪念。若于处所念生皆是邪念。无忆无念是名正念。何以故?一切念从虚妄因缘起。是故有生念处皆为邪念。若于处所无生无灭是名正念。无有处所起念业。是名安住清净念中。无处生邪念。是人知见一切法皆为是邪。是正法中无念。是故说安住正念中。又正念者,于法无有分别是正念是邪念。是人通达一切念皆无念相。常行六舍心故说名住正念。是人更无所贪乐。亦不分别是无念。以诸法平等通达一切念。是人如实知见一切念故。若念若非念无取无舍。是故说安住正念中。是人所念更不分别是等是不等。于念非念不随不缘。以无缘故知一切念非念。若念若非念不复在心。是人安住正念故。不可说不可示。断一切语言:离一切语言:如实知一切语言:不分别此彼故。说名安住正念。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安住正定。菩萨摩诃萨观一切定皆是邪定。何以故?凡诸法中。所取缘定相。所取知定相。所取三昧戏论定相皆名为邪。邪者即是贪着义。是定不尔。如所缘取相不取相。无求无戏论无忆念。名为正定。若不贪着不分别此彼。断贪着喜不受定味。坏取定相心无所祝是名正定。又正定者,不依止一切定中而不戏论。如实通达法之本体。善知定相心不贪着。欲破彼此念道。如是语亦不分别。断一切分别故。名为正定。又正定中更不生邪正想。破一切想断一切想。灭一切想故。名为正定。正定者,不生邪正不分别邪正。是名正定。何以故?是菩萨通达诸定方便住是正定中。不复为若定若定相所系。过诸定相故说名正定。正定名于法无所戏论。诸法平等中无有戏论。所谓是正是邪。正定者,即是诸法平等义。正定者,能出诸禅定三界一切有为法。能如实知见一切五道生死义。持世。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住如是定中。名为得正定方便。名为善知道善知道方便。所谓如实知见能至涅槃道。

猜你喜欢
  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智顗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卷·圆照
  摩诃止观卷第七下·智顗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五十七·霁仑超永
  成唯識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十后悔·佚名
  卷第三·水鉴慧海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姚述尧·唐圭璋

      述尧字进道,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号何山道人。卒于北宋。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君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长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

  • 曹祠部集卷二·曹邺

    唐 曹邺 撰东武吟心如山上虎身若仓中防惆怅倚市门无人与之语夜晏李将军欲望心相许何防听我言贪谑邯郸女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蓟北门行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岂无一有功可以

  • 巻六·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六(明)童轩 撰○七言律诗丙寅中秋对月秋色平分月正圆南楼清兴浩无邉云□□□悬丹桂水满龙宫泛白莲万古山河□□旧百年身世欲登仙何当唤起临皋叟斗酒中流共放船题清隠山房卷幽居浑似聘君亭门对

  • 离骚·屈原

    【原文】帝高陽之苗裔兮①,高陽朕皇考曰伯庸②。摄提贞于孟陬兮③,惟庚寅吾以降④。皇览揆余初度兮⑤,肇锡余以嘉名⑥。名余曰正则兮⑦,字余曰灵均⑧。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⑨,又重之以修能⑩。扈江 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范晔

    李固 子燮 杜乔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术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

  •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房玄龄

    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竞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妳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

  • 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萧子显

    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晋永嘉六年,并州刺史刘琨为屠各胡刘聪所攻,索头猗卢遣子曰利孙将兵救琨于太原,猗卢入居代郡,亦谓鲜卑。被发左衽,故呼为索头。猗卢孙什翼犍,字郁律旃,后还阴山为单于,领匈奴诸部。太元元年,苻坚遣伪并州

  • 卷四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道学二等·脱脱

        ◎道学二   ○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刘绚字质夫,常山人。以荫为寿安主簿、长子令,督公家逋赋,不假鞭扑而集。岁大旱,府遣吏视伤所,蠲财什二,绚力争不得,封还其楬,请易

  • 序二·何乔远

    列宗沿革几何法世守几何事应斟酌几何事后嫔嗣徽几何氏诸王封建几何国名臣芳迹畴最其贻秽者畴最九夷八蛮种落奚状驯悖奚情版章之大山川险夷奚扼要礼乐政邢弛张棘徐孰中漕挽钱盐诸制兵农垧牧诸大务孰弊孰善穷变通久孰与

  • 境遇类·佚名

    ○李文贞轶事安溪李文贞公之先代,本聚族乡居。清初时,有剧盗亦姓李者,欲占据其乡,已挈党踞李氏祠堂,索供钱米,李氏族人惶惶,日聚祠门外商议。时公方九岁,随其封翁杂立稠人中,为盗魁所见,呼其进祠,拊摩而噢咻之,并假封翁以词色。一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佚名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乾隆五十年八月十八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此次呈进之《通志 食货略》内所载《田制》一门,首列屯庄、旗地,于节制未为妥协。天下民田,为国家惟正之供,则

  • 卷四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四明 俞汝楫 编历官表精膳司郎中黄 裳【癸酉贡士】宋 兴【原仁浙江淳安县人由监生官至河南布政司】叶 蓁【监生】王士华【彦实浙江鄞县人乙未进士】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六经籍考【十六】子【儒家 法家】紫阳大指八卷秦云爽撰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人【臣】等谨按是编专为王守仁朱子晩年定论而作分八门一曰朱子初学二曰论已发未发三曰论?养本原四曰

  • 第十七章 1·辜鸿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 卷三十五·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五宋 真德秀 撰吾道异端之辨【上】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逺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朱子曰小道如农圃医卜之类泥不通也○杨氏曰百家众技犹耳目口鼻皆有所

  • 高令公集·高允

    诗文集。北魏人高允(390—487)撰。一卷。允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历中书博士,迁侍郎。文成帝(拓跋濬)时,官至中书令,高宗敬之,不直呼其名,而称“令公”。他历事五帝,居显位达五十余年,享

  • 四自侵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旨在阐论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等四种恶法能侵害自身,故称四自侵。此四自侵,系由心所出,而还侵其身。除上举之外,又详述人界之无常、轮回之无尽等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