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萨。如来。杂立为地。何等为七。一种性地。二胜解行地。三净胜意乐地四行正行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种菩萨地中。最后一种名为杂地。前种姓住名种性地。胜解行住名胜解行地。极欢喜住名净胜意乐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名行正行地。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此地菩萨堕在第三决定中。故无碍解住名决定行地。最上成满菩萨住。及如来住。名到究竟地。如来住地于后建立佛法品中。当广演说。

问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答是诸菩萨依止世间清净静虑。于胜解行地已善积集菩提资粮。于如前说百一十苦诸有情类。修一习一 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一习一 为因缘故。于彼色类诸有情所。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由是因缘为利恶趣诸有情故。誓居恶趣如己舍宅。作是誓言。我若唯住如是处所。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亦能忍受。为除一切有情苦故。一切有情诸恶趣业。以净意乐。悉愿自身代彼领受苦异熟果。为令毕竟一切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现行故心发正愿。彼由修一习一 如是世间清净静虑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由此断故菩萨不久获得转依。于诸恶趣所有恶业毕竟不作。于诸恶趣决定不往。齐此菩萨说名超过一切恶趣。亦名超过胜解行地。亦名已入净胜意乐地

如前住品所说信等。能净修治诸住十法。今于此中当知亦能净修治地。如是十法所有安立。所治能治略义次第皆应了知。

谓彼十种净修地法能对治。彼所对治法故得安立。何等为十。谓一切种全未发心。全未受持菩萨学处。是名为信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信。于诸有情有损害心。是名为悲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悲。于诸有情。有嗔恚心。是名为慈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慈。于身命财有所顾恋。是名为舍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于舍。于诸有情悕求报恩。见彼邪行贪着利养多有所作。是无厌倦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无倦。无有方便善巧加行。是善知论所对治法。对治彼故立善知论。性不柔和。不于他心随顺而转。是名善知一切世间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善知一切世间。于修善法放逸懈怠。是名惭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安立惭愧。于其长时种种猛利无间无断生死大苦。深生怯弱。当知是名坚力持性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坚力持性。于大师所犹豫疑惑。当知是名供养如来所对治法。对治彼故所以安立供养如来如是且说所治能治安立十法。

云何复名如是略义。谓此十法略显二义。一者显示意乐清净。二者显示加行清净。当知前三显示菩萨意乐清净。其余七种显示菩萨加行清净。

如是十法次第云何。谓诸菩萨于大菩提先深净信。次于有苦诸有情类发起悲愍。起悲愍时如是誓愿。我应拔济一切有情令其安乐。而起慈心。起慈心已一切能舍于身命财。无所顾恋。无顾恋已即为彼义一精一勤加行无有厌倦。无厌倦已善知诸论。善知论已如世间转。即如是知知世间已。若自烦恼率尔现行深生惭愧。生惭愧已不随烦恼自在而行。便能获得坚力持性。由正获得坚力持性。于正加行能无退转。无量善法运运增长。能于如来奉献上妙正行供养财敬供养。是故最后供养如来。是名十法次第修证。当知如是十种善法。于一切地能净修治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菩萨始从胜解行地。乃至最后到究竟地。于此一切菩萨地中。当知略有四菩萨行。何等为四。一者波罗蜜多行。二者菩提分法行。三者神通行。四者成熟有情行。

前说六种波罗蜜多。及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愿波罗蜜多。力波罗蜜多。智波罗蜜多。如是十种波罗蜜多。总名波罗蜜多行。如前所说十二行相方便善巧。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如前所说五种大愿。当知名愿波罗蜜多。所有十力加行清净。当知名力波罗蜜多。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慧波罗蜜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如是名为二种差别。复有异门。谓无量智。当知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悕求后后智殊胜性。当知名愿波罗蜜多。一切魔怨不坏道性。当知名力波罗蜜多。如实觉了所知境性。

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四念住等所有一切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四种寻思四如实智。皆如前说。总名菩萨菩提分法行。

如前所说威力品中菩萨所有六种神通。是名神通行。

如前所说二种无量。一所调伏界无量。二调伏方便界无量。及成熟品中所说。一切成熟有情。总名菩萨成熟有情行。如是四种菩萨妙行。当知普摄一切菩萨所行善行

应知此中施等十法。经三大劫阿僧企耶。长时修一习一 乃圆证。故自性清净体殊胜。故过余一切世间声闻独觉善根。摄受最胜菩提果。故如是十法最极长时乃能圆证。自性最极清净殊胜。能得最极菩提妙果。是故说名波罗蜜多

应知如是波罗蜜多。由三因缘次第建立。何等为三。一由对治故。二由生起故。三由异熟果故。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对治故次第建立。谓悭恶行。于诸有情怨恨逼恼懈怠散乱闇钝愚痴。如是六法能障菩提。施等六法能为对治。如其所应建立六种波罗蜜多。当知所余波罗蜜多即此所摄。如是名为由对治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生起故次第建立。谓诸菩萨先于财位无所顾恋。弃家诸欲受净一尸一罗。敬重戒故能忍他恼不恼于他。受持净戒修一习一 忍已。戒净无动无间无断。于诸善品勤修加行。如是修一习一 勤一精一进故离诸放逸。能触妙善心一境性。心得定故如实了知。观见一切所知境界。当知是名由生起故次第建立。云何如是波罗蜜多由异熟果次第建立。谓诸菩萨于现法中一精一勤修学施等善法。由是因缘于当来世。获得种种外妙珍财无不圆满。当知是施波罗蜜多因力所作。获得内五自体圆满。是余戒等波罗蜜多因力所作。云何内五自体圆满。谓善趣摄若天若人。于余有情寿等殊胜。当知是名第一圆满。若有俱生。于善加行常无厌倦。堪忍他恼不乐恼他。当知是名第二圆满。若有俱生。普于一切所作事业坚固勇猛。当知是名第三圆满。若有俱生。性薄尘秽于其自心能自在转。心有堪能于一切义速证通慧。当知是名第四圆满。若有俱生。于一切义其慧广大聪敏捷利。当知是名第五圆满。应知是名由异熟果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次第建立。

由前四种波罗蜜多资粮自性眷属守护。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戒学。由其静虑波罗蜜多。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心学。由其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圆满修诸菩萨增上慧学。过此三上更无菩萨学道可得。是故此三普摄一切菩萨学道。由此建立波罗蜜多。唯有六种。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又诸菩萨略有四种所应作事。由是普摄一切所作。何等为四。一者为证菩提修诸善行。二者由此为先达真实义。三者圆证威力。四者成熟有情。如是四种菩萨所作。当知是先所说四行。如其次第所为所立。是故过此更不建立有诸余行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依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谓诸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一习一 气。及一切种妙智。

云何如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是大丈夫大丈夫相。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毂辋众相无不圆满。三者具大丈夫纤长指相。四者足跟趺长。五者手足细软。六者手足网缦。七者立手摩膝。八者瑿泥耶踹。九者身不偻曲。十者势峰藏密。十一者身相圆满如诺瞿陀。十二者常光一寻。十三者身毛上靡。十四者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者身皮细滑尘垢不着。十七者于其身上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皆满。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十九者肩善圆满。二十者髆间充实。二十一者身分洪直。二十二者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二十三者其齿无隙。二十四者其齿鲜白。二十五者颔如师子。二十六者其舌广薄。若从口出普覆面轮及发边际。二十七者于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词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绀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顶上现乌瑟腻沙。三十二者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是大丈夫大丈夫相

云何如来八十随好。谓两手足具二十指及以节爪。并皆殊妙。是即名为二十随好。两手两足表里八处。手四足四并皆殊妙。是即名为八种随好。两踝膝股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两臂肘腕六处殊妙。是即名为六种随好。腰缝殊妙各一随好。两核殊妙为二随好。一陰一藏殊妙为一随好。两臀殊妙为二随好。臗胪脐三并皆殊妙各一随好。两胁腋乳并皆殊妙为六随好。腹胸项脊各一随好。如是所说。除颈已上。于下身分六十随好。上下齿鬘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齒*(虎-儿+丘)]齶殊妙为一随好。两唇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颐善圆满为一随好。两颊圆满善安其所为二随好。两目眷属并皆殊妙为二随好。两眉殊妙为二随好。其鼻二孔并皆殊妙为二随好。其额殊妙为一随好。角鬓两耳并皆殊妙为四随好。头发殊妙为一随好。如是所说。从颈已上二十随好。前有六十后有二十。总合说为八十随好。如是诸相及诸随好。若诸菩萨始入净胜意乐地时已得异熟。从此已上诸相随好展转获得殊胜清净。当知乃至坐菩提座。方乃证得其余所有四一切种妙清净等不共佛法。善净圆满。若下劣者先菩萨时亦已成就。始从清净胜意乐地。一切所有菩提资粮无有差别。能感一切相及随好。又此一切菩提资粮略有二种。谓去菩提若远若近。此中远者。谓未获得诸相随好异熟果时。所言近者。谓初获得诸相随好异熟果时。或从此上展转获得殊胜清净

又薄伽梵由所化力。为众宣说造种种业感得如是相随好果。何以故。所化有情于其种种恶业现行深生喜乐。如是种种现行恶业是所对治。感相随好种种善业是能对治。彼闻如是种种殊胜大果胜利。便于如是大果胜利深生爱乐。由是因缘当离诸恶。当修诸善。是故为说广如诸相素呾缆说。谓诸菩萨于戒禁忍及惠舍中善安住故。感得足下善安住相。于其父母种种供养。于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由往来等动转业故。感得足下千辐轮相。于他有情远离损害及不与取。于诸尊长先语省问。恭敬礼拜合掌起迎修和敬业。于他有情深心所喜所爱财位不令乏短。及能摧伏自憍慢故。感大丈夫纤长指相。即上所说感三相业。总能感得足跟趺长。是前三相所依止故。由四摄事摄诸尊长。是故感得手足网缦。奉施尊长涂身按摩沐浴衣服。是故感得手足细软。修诸善法不生喜足。令诸善法展转增长。是故感得立手摩膝。自于正法如实摄受令得究竟。广为他说及正为他善作给使。是故感得瑿泥耶[跳-兆+專]。于其正法渐次等显。续索转故。于身语意种种恶业皆能止息。于疾病者卑屈瞻侍给施良药。病力羸顿能正策举。饮食知量于诸欲中曾不低下。是故感得身不偻曲。于被他摈无依有情。以法以正慈悲摄受。修一习一 惭愧施他衣服。是故感得势峰藏密。于身语意能自防禁。于自摄受及诸饮食皆善知量。施病医药于不平等事业摄受。及不平等所受用中皆不随转。于界互违能令随顺。是故感得身相圆满如诺瞿陀由业感得立手摩膝。即能感得身毛上分。自善观察亲近明智能思微义。尊所居处能净修治敷举沐浴。唯一住故依一支故入微义故。草叶等秽能蠲除故。又能除去客尘垢故。感身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能施悦意发喜饮食骑乘衣服庄严具等资身什物。离诸忿恚。是故感得身皮金色常光一寻。由此业感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当知即此复能感得身皮细滑尘垢不着。以其广多上妙清净肴馔饮食。惠施大众皆令充足。由此感得于其身上七处皆满。于诸有情随所生起。如法所作能为上首而作助伴。离于我慢无诸犷悷。能为有情遮止无利安立有利。由此感得其身上半如师子王。于一切事禀性勇决如师子故。即由此业当知复感肩善圆满髆间充实。由此业感纤长指相。复即感得身分洪直。远离一切破坏亲友离间语言。若诸有情已乖离者能令和合。由此感得具四十齿皆悉齐平其齿无隙。修欲界慈思惟法义。由此感得其齿鲜白。若诸有情有所悕冀。随其所乐正舍珍财。由此感得颔如师子。视诸有情犹如己子。爱念救护净信哀愍。给施医药澄净无秽。由此感得于诸味中得最上味。施法味故尝法味故。能净修治变坏味故。于离杀等五种学处能自受护。亦劝他受修悲心故。于大法受能正行故。由此感得其顶上现乌瑟腻沙其舌广薄普覆面轮。常修谛语爱语时语及以法语。由是因缘得大梵音言词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普于世间恒常修一习一 慈心悲哀如父如母。由此感得其目绀青睫如牛王。于有德者如实赞叹称扬其美。由此感得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如是一切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无有差别。当知皆用净戒为因而能感得。何以故。若诸菩萨毁犯净戒。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况能感大丈夫相。当知此中其顶上现乌瑟腻沙。及以如来无见顶相。合立一种大丈夫相。离此更无别可得故。如是且说能感相似三十二相种种业因。广建立已

复次略说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所有四种善修事业。当知能感一切相好。谓于此中决定修作。能感足下善安住相委悉修作。能感足下千辐轮相。立手摩膝。手足网缦。身皮细滑。于其身上七处皆满。肩善圆满膞间充实。身分洪直。其舌广薄。恒常修作感纤长指。足跟趺长。身不偻曲。其身圆满如诺瞿陀。其齿无隙。无罪修作。能感余相。当知此中于诸有情无损加行。由此能感手足细软身皮细滑。于诸善中次第加行。应时加行。由此感得瑿泥耶[跳-兆+專]。深生欢喜极光净心现行诸善。由此感得常光一寻身皮金色其齿鲜白眉间白毫。不依称誉声颂修善覆藏己德。由此能感势峰藏密。所修善根回向菩提。由此感得身毛上靡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于诸味中得最上味其顶上现乌瑟腻沙。修善无厌无劣加行。由此感得其身上分如师子王颔如师子。于诸有情以利益心平等瞻视。得齿齐平目绀青色睫如牛王。于下劣善不生喜足起胜加行由此因缘得大梵音言词哀雅能悦众意。譬若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如是四种善修事业。能得菩萨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殊胜清净

当知如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随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一子依身而住。菩萨若在胜解行地。始能修彼能得方便。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若在如来到究竟地。当知相好善净无上

如是诸相是有色故劣中胜品。诸有情类易了知故。虽有一切不共佛法皆得名为大丈夫相。唯立此为大丈夫相。又即如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由所依性能任持故。由极殊妙令端严故。说名随好

又于此中以要言之。一切有情福聚量等。尔所福聚能感如来一毛孔处。乃至一切所有毛孔随入福聚。尔所福聚能感如来一种随好。乃至一切所有随好随入福聚增至百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相中一相。乃至一切所有诸相随入福聚。除白毫相乌瑟腻沙。增至千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眉间白毫。乃至白毫随入福聚。增至百千倍。尔所福聚能感如来其顶上现乌瑟腻沙无见顶相。乃至白毫随入福聚。增至俱胝百千倍数。尔所福聚能感如来诸相随好所不摄余大法螺相。由此法螺随如来欲发大音声。普能遍告无边无际诸世界中所化有情。如是无量福德资粮修证圆满。能感如来不可思议无上无等遍一切种最极圆满所摄自体。又此能感诸相随好无量善业。当知略由三因缘故说名无量。谓经于三无数大劫。无间修一习一 乃圆证。故名时无量。于诸有情无量利益安乐意乐增上缘力所集成故。名为妙善意乐无量。无量善业差别品类所集成故。名品无量。故言无量福德资粮修一习一 圆证能起如来诸相随好。

云何如来四一切种清净。一者一切种所依清净。二者一切种所缘清净。三者一切种心清净。四者一切种智清净。云何一切种所依清净。谓一切烦恼品粗重并诸一习一 气。于自所依无余永灭。又于自体如自所欲。取住舍中自在而转。是名一切种所依清净。云何一切种所缘清净。谓于种种若化若变若所显现一切所缘皆自在转。是名一切种所缘清净。云何一切种心清净。谓如前说一切心粗重永灭离故。又于心中一切种善根皆积集故。是名一切种心清净。云何一切种智清净。谓如前说一切无明品粗重永灭离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智无障碍智自在转。是名一切种智清净

云何如来十力。一者处非处智力。二者自业智力。三者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胜劣智力。五者种种胜解智力。六者种种界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随念智力。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尽智力。如是十种如来智力。当知广如十力经说

当知此中诸有所言所说所宣。一切如实皆无虚妄故名如来。净不净果非不平等。如实转因。是名为处。亦名建立。亦名为依亦名为起。净不净果不平等因。与上相违是名非处。远离一切增上慢智说名如实。若一切智若无滞智若清净智。当知说名远离一切增上慢智。如是一切智等诸句。当知如前最极无上菩提品说。数之次第最居其首故名第一。以无上故。与一切种饶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应。故毕竟胜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说名为力。摄受如实圆证因故。如其所欲皆能现行自在转。故说名成就最上涅槃。以无上故说名为大。八支圣道所证得故。远离一切灾患畏故。名仙尊位。能自了知自所证故。说名自知。既自证已由哀愍心广为有情等开示。故名转梵轮。何以故。谓诸如来有是增语。说名为梵名为寂静。亦名清凉。最初能转。从此已后余复为余。如是展转梵所推运。周旋一切有情众中故名梵轮。自显堕在最上施设无上大师圆满摄故。能说彼道对治一切余邪道故。于道怨敌异论现前无怯弱故。为欲胜伏一切他论。宣扬广大无上论故。名大众中正师子吼。以要言之。当知此中显发辩了施设开示自利行满利他行满自利利他圆满不共。复有异门此中略义。谓所应得得胜方便。此胜方便一切众会随所乐欲。或天或人一切皆从我所。获得此胜方便。如病除愈。当知此显自知已得大安隐处。如彼疾病除愈方便。当知此显转于梵轮。如遮一切邪医。自称显已。决定能愈众疾。当知此显于大众中正师子吼

若有诸业已作已增已灭名为过去。若有诸业非是已作已增已灭。亦非正作而是当作名为未来。若有诸业非是已作已增已灭而是正作正造正为名为现在。如是诸业品类差别复有三种。所谓身业语业意业。法受分别复有四种。如前广说。谓有法受得现世乐后苦异熟。乃至广说。又此诸业现法当来有益无益加行差别。如应当知。若所造业依此方所是名为处。若所造业以有情数非有情数为所依事。是名为事。若所造业以不善根或以善根为因缘起。是名为因。若所造业感爱非爱过失功德相应诸果。是名异熟。如是略说一切时分。一切品类。一切分位加行差别。一切方所。一切依处。一切因缘。一切过患。及与功德。于此一切种类差别。皆如实知。是名如来自业智力。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有四静虑有八解脱。即由如是静虑解脱。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随所乐事皆能成办。若随彼彼色类差别三摩地相而入定时。当知说名等持等至。如说世尊随此色类三摩地相而入定时。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说法。但闻其声都无所见。乃至广说。如是如来随欲显示彼彼事义。或共世间不共世间。随此色类三摩地相而入定时。速疾能办。当知此中即由静虑解脱势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于心。随所乐事一切成办。齐此名为修静虑者一切所作。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如来于此静虑所作一切种类。皆如实知。是故唯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又若略说此静虑等有二杂染。一者为得所未得中障碍杂染。谓无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诸盖随一现行。二者已得所应得中自地杂染。谓烦恼缠及以随眠。如是清净复有四种。与上相违应知其相。又即如是诸静虑等种种引发假立名字。随其色类如应安立。是名建立。又即如是诸静虑等具证得已。后更胜进修一习一 圆满。得随所欲得无艰难得无梗涩。是名清净。如来于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于所得中若劣若胜。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进边际。如是一切皆如实知。故说如来普于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得无上智

如所成熟修证圆满。信等五根成软中上。当知是名诸根胜劣。若从他信以为其先。或观诸法以为其先。成软中上爱乐印解。当知是名种种胜解。若广建立种种种性。或诸声闻所有种性。或诸独觉所有种性。或诸如来所有种姓。或有种种不定种性。或贪等行差别道理。乃至有情八十千行。当知此中名种种界。若即如是诸趣入门随顺正行。如贪行者修不净观。如声闻地已广宣说。当知此等名遍趣行。复有异门。谓趣一切五趣之行。当知此等名遍趣行。复有异门。谓依种种一党一 类差别。更互相违各各异见。异欲诤论互相违背。诸外道类即诸沙门或婆罗门所有诸行。或余一切品类差别。此世他世无罪趣行。当知此等名遍趣行。如迦罗摩经等广说

若于种种有情众中。谓于东方南西北方。种种名字假设安立品类差别。随先过去所有自体。八言说句差别类中。随念六种略所行行。有无量种宿住随念。何等名为八言说句。谓如是名如是生类。如是种性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苦乐差别。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何等名为随言说句。六种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刹帝利等色类差别。三者父母差别。四者饮食方轨。五者兴盛衰损。六者寿量差别。由诸世间依凭如是八言说句六种略行。于自于他起言起说。此是我名此是彼名。我是刹帝利彼是刹帝利。我是婆罗门吠舍戍达罗。彼是婆罗门吠舍戍达罗。此是我母此是彼母。如说其母父亦如是。我食如是色类饮食。所谓酪浆羹饭糜等。彼食如是色类饮食。乃至广说。我有如是色类兴衰差别而转。彼有如是色类兴衰差别而转。我住如是色类年齿。所谓或少或中或老。彼住如是色类年齿。乃至广说。唯有尔所随先过去所有自体。八言说句差别类中六种略行。过此无有余言说句及以略行。是故唯于如是品类。发起随念更无有增。即于此中若言说行所有行相。若言说句所有标说。及即于此随起忆念。是故说言并相并说皆能随念

此中静虑说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摄受故。名为天眼。是极圆满是善清净静虑果故。名极清净。于其人中所有名字皆不相似。是故说言超过于人。欲界天中亦有生得名相似转。清净天眼人中亦无。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住在中有名为生时。趣黑闇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一陰一闇夜故。名恶色。趣明白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及婆罗痆斯极鲜白衣。故名好色。诸恶色者。说名为劣。诸好色者。说名为妙。诸下劣者。名往恶趣。诸胜妙者名往善趣。所有坏戒及彼等起。说名成就诸身语意三种恶行。有二邪见。谓坏见者所成邪见。诽谤一切及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诽谤贤圣。如是皆名谤贤圣者。由邪见故计着邪因及以邪果。由此为缘造作邪业。造邪业故所有法受或现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现受苦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是故复说起诸邪见业法受因。彼虽成就其余所有种种善法。而但由此往于恶趣。是故说言由此因缘。名色二种更互乖离。故名身坏。一切死中如是死者。最极下劣故。名极死。为欲开示那落迦想。是故说言堕险恶趣。为欲开示自性体事。是故复须说那落迦由非法行不平等行往趣于彼。故名为险。于此趣中触诸苦触。长时种种猛利无间受诸苦恼。平等出现故名恶趣。堕下分故。大深坑故。难救拔故。甚可悲故。极下贱故。以大绮言常悲怨故。说名为堕。由能发起上品厌离。是故唯说堕那落迦。当知此中若由此生。若得生已受诸苦恼。若受苦已复起所余自业所作种种众苦。如是一切由此诸想之所显示。与上相违随其所应一切白品。皆当了知。此差别者。善行为先所有诸趣名为善趣。受极乐故名乐。世界

一切诸漏所有随眠无余永断。逮得能治胜无漏心胜无漏慧。是其最胜增上心摄增上慧摄。由漏尽故说名无漏心慧解脱。即此心慧二种解脱。于最后有说名内证。第六神通由依见道及依修道内所证故。既自证已如实了知。随其所欲能为他说。是故说言于现法中自证通慧具足。开觉我生尽等诸句差别。广说如后摄异门分。应知其相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第八诵之三)·佚名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圣躯廓润品第四·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卷·普光
  卷第三十五(致字号)·朱时恩
  卷九·僧祐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西方合论 第九卷·袁宏道
  卷六十九·性音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惟白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六·子璇
  发意三十二宝品第二·佚名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一卷·佚名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除夕看花·林徽因

    新从嘈杂着异乡口调的花市上买来,碧桃雪白的长枝,同红血般的山茶花。除夕的花已不是花,仅一句言语梗在这里,过年也不像过年,看出灯笼在燃烧着点点血,纷纭的花叶枝条,草看弄得人昏迷,着自己小角隅再用精致鲜艳来结采,气氛中故乡

  • 余集卷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十五古今体四十四首【丁巳七】闰六月望日立秋作望为首下月秋立肇西成子入值微雨【是日子时细雨】卯临即快晴恰符农谚吉【农谚以立秋日无雨为掉主秋後雨少设雨大为傻又主秋後雨多惟微雨即晴为

  • 稿子·刘半农

    “你这样说也很好! 再会吧!再会吧! 我这稿子竟老老实实的不卖了! 我还是收回我几张的破纸! 再会吧! 你便笑弥弥的抽你的雪茄; 我也要笑弥弥的安享我自由的饿死! 再会吧! 你还是尽力的“辅助文明”,“嘉惠士林”罢! 好! 什么都好!

  • 第九回 牢中报喜·蒲松龄

    方氏上白咳!俺初到监里,腥臊烂臭,好不难禁!及至住下来了,也就好了。 [叠断桥]一个年头,一个年头,住成家了便不愁。里边甚腥臊,闻下来也不觉臭。见儿泪流,见儿泪流,你今年过了整四秋。可怜未成人,跟我在这里头受! 这过了中秋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丁丑朔以孟秋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升天津游击王承业为台路参将○调密云游击陈爕天津海防○己卯原任吏部左侍郎沈一贯<锍-釒>辞礼部尚书正史副总裁得旨卿以硕望新膺简命政本重地方资赞襄宜

  • 卷之六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王元稚

    ●台湾府详报淮军初起,于七月十四日齐由澎湖开抵旗后。●七月十六日上谕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奉上谕:沈葆桢等奏,续陈防务暨抚番开路情形,并查办倭人失银案各折片。日本兵船,仍在龟山等处相持,日久尚未退兵。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马氏据湖南唐僖宗光啓二年 初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与龙骧指挥使朗山刘建锋戍蔡州拒黄巢扶沟马殷军中以材勇闻及秦宗权叛儒等皆属焉三年秦宗权与杨行密争扬州以孙儒为副张佶刘建锋马殷皆从昭宗景福元年夏

  • 第四章 應試·林语堂

    在蘇東坡兄弟年二十歲左右,已經準備好去趕考之時,不可免的事,婚姻問題也就來臨了。他們若是未婚晉京,並且一考而中,必然有女兒長成之家托人向他們提親。那時有求婚的風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著考試出榜,向新得功

  • ·会奏生擒伪东王戴万生等剿灭巨股会匪彰属西南大路肃清摺·丁曰健

    奏为合军生擒首逆伪东王戴万生等,剿灭巨股会匪,彰化县属西南大路俱已肃清,合词恭摺由驿六百里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曾元福率关镇国、白瑛各军于十一月十八日克复斗六土城,业于十一月二十日具摺呈由抚臣徐宗

  • 奏谳书十三·佚名

    原文:河東守讞:士吏賢主大夫[左“羊”右“兆”], 盜書繫隧亡。獄史令賢求,弗得。繫母嬐亭中,受豚、酒贓九十,出嬐,疑罪。.廷報:賢當罰金四兩。译文:河东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士吏贤负责看守大夫[左“羊

  • 卷二十三·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二十三    宋 易袚 撰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恶与其数量揭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地官丱人已守金玉

  • 卷二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三孟子四尽心上尽其心者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者字不可不子细看人能尽其心者只为知其性知性却在先李问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曰此句文势与得其民者得其心也相似人徃

  • 序言·印光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陕西郃阳(今合阳)人。印光大师早年遍参南北众多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彻悟自心、圆悟藏性而专修净土。

  • 张丘建算经·张丘建

    古代数学名著。北魏张丘建著。共三卷,成书在484年之前。现传本保存92个问题(卷中缺最后几页,卷下缺2页)。所载问题大部分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有关测量、纺织、交换、纳税、冶炼、土木工程和利息等,涉及面广。就

  • 论画·顾恺之

    中国画评论著作。旧称《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撰。全文共二十条,第一为论画之难易,其余各条是对两晋时期卫协、戴逵等画家二十一幅画作的评论著录。即:《小列女》、《周本记》、《伏羲》、《神农》、《汉本记》

  • 小孙屠·佚名

    南戏剧本。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书会新编。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写开封儒士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李与朱令史私通,杀死婢女,诬赖必达杀人。必达入监后,朱令史又拟谋杀之。必达弟必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