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经善知识品第十九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在事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彼当与善知识从事恭敬承事。须菩提问佛。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当何以知之。佛语须菩提,佛天中天。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若有说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入是经中。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当作是知。六波罗蜜是舍怛罗。六波罗蜜是道。六波罗蜜是护。六波罗蜜是一。六波罗蜜是将。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六波罗蜜出。甫当来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六波罗蜜出。今现在十方阿僧祇刹。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亦皆从六波罗蜜出成萨芸若。皆於四事中取道。用四事护萨和萨。何等四事。一者布施於人。二者欢乐於人。三者饶益於人。四者等与。是为四。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是故为舍怛罗。是故为母。是故为父。是故为舍。是故为台。是故为度。是故为自归。是故为导。是故为六波罗蜜。是故为萨和萨之度。何因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用无有极处人民故。悉欲断其根。是菩萨摩诃萨皆於般若波罗蜜中学。须菩提问佛。何所是般若波罗蜜相。佛语须菩提,无所罣碍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言:是所相得般若波罗蜜。如是相得诸法。佛言:如是须菩提,无所有相得般若波罗蜜。是所相得诸法。何以故?须菩提,诸法各各异。诸法各各虚空。如是须菩提,是所相各各虚空。是为般若波罗蜜相。诸法各各虚空。如是须菩提,是所相般若波罗蜜各各虚空。随是相诸法各各虚空。须菩提问佛。正使天中天。诸法各各虚空。何缘人民欲生无有尽时。各各无有减时。各各无有尽处时。虚空无有增时。虚空无有息时。各各虚空无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不从是中各各虚空。是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云何天中天。是法当何以知决。佛语须菩提,尔须菩提,昼夜人民欲得是因致是作是求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昼夜人民欲得是因致是作是求。佛言:云何须菩提,若见我欲得是空不。须菩提言:不也天中天。佛言:如是不。须菩提,自作是得是空不。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空。佛言:云何须菩提,但用是故。欲得是因致是。人民用是故勤苦。无有解已时。须菩提言:如天中天。极安隐人民。欲得是因致是。勤苦无有休息时。佛言:如是须菩提人民所欲故便著。当作是知人。民所生本从是生。从是中无可龋无可取者不作是得。是了无所有。如是,须菩提无有减尽时。从是中了无有生增益者,作是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作是晓知者,菩萨摩诃萨为不求色。不求痛痒思想生死识。作是晓知。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为悉等行。诸阿罗汉诸辟支佛所不能及。有德之人所行道。是彼极过上。是所得爱无有能逮者,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念。得般若波罗蜜已,当作是行。菩萨摩诃萨昼夜行。疾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佛言:云何须菩提,阎浮利人民。及四面蜎飞蠕动悉令作人。各各得人道已,皆令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发意索佛道。各各尽寿作布施。持是布施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作是布施。其福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得般若波罗蜜已守一日。正使最後守一日。如般若波罗蜜中教。作是念行。其福过彼上。或时菩萨摩诃萨得般若波罗蜜已,如是法作是念行。是都卢於众中极尊。何以故?其馀人无有能及是慈者,舍诸佛。是菩萨摩诃萨无有与等者,是善男子深入知中晓了。是智悉具足。悉见世间勤苦者,尔时极大愍伤。念眼彻视见不可计人民。悉具足无有懈时。用不懈故得是行。当尔时极大感念。悉念萨和萨。不用是相祝亦不用馀住是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其智极大明。虽未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明如是,随是行一切刹土皆共尊举。正上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逮。若受人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悉具足。是般若波罗蜜者,心在其中立。所受施悉除去近萨芸若。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啖无有罪益。於萨和萨悉示道径。无有边。无有极处。悉明照诸在牢狱中者,悉欲度脱。萨和萨悉欲示眼。是般若波罗蜜中法。当念行。当随是教。用是念行。是般若波罗蜜有入中者,不动行。不摇行。何以故?随是不动摇行莫念想。莫得作异念持短入般若波罗蜜中。当作是行。昼夜入般若波罗蜜中莫懈止。譬若须菩提男子得摩尼珠。前时未得。卻後得是摩尼珠。欢欣踊跃。得是摩尼珠已,卻後复亡之。用是故大愁毒。坐起忧念想如亡七宝。作是念。云何我直亡是珍宝。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索珍宝者,常当坚持心无得失萨芸若。常当入是中念。须菩提白佛言:设使所念用身亡乎。云何菩萨摩诃萨念萨芸若不亡。佛语须菩提,设是菩萨摩诃萨作是知无为。不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虚空。是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虚空。云何生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成就其行。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不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增亦不减。正使须菩提,是经中说时。菩萨摩诃萨闻是亦不恐亦不怖。当作是知。是善男子则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罗蜜为空行乎不。须菩提,有离般若波罗蜜行得不。须菩提,空行不。须菩提,离空行不。须菩提,败色行不。须菩提败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不。须菩提,离色颇所有行不。须菩提,离痛痒思想生死识颇所有行不。须菩提言:云何天中天行般若波罗蜜。佛言:云何须菩提,见是法不。何所法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不见也天中天。佛言:云何须菩提,遍见不。见般若波罗蜜。何所菩萨摩诃萨行。须菩提言:不见也天中天。佛言:设使须菩提,遍见不。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不见也。天中天。佛言:设使须菩提,不遍见法。有所生处不。须菩提言:不见也天中天。佛语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逮无所从生法乐。如是乐悉具足。无所从生受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至处。无所复畏。悉作是护。菩萨摩诃萨作是求。作是行。作是力。为逮佛慧。极大慧。自在慧。萨芸若慧。怛萨阿竭慧。设见不得佛。佛语为有异。须菩提白佛言:设使诸法无所从生受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语须菩提不也。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语须菩提,见不。所当受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言:我不见法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诸法。无无从中得菩萨不作是念。持是法当受决不受决。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卷第二十·普瑞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高僧傳卷第十一·慧皎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李通玄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湛然
  卷第三·宋濂
  佛说十力经·佚名
  卷第十·如卺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卷第七·佚名
  上三·元照
  卷二十九·彭绍升
  下三·元照
  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十有九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璜·唐圭璋

      璜字叔夏。尝知上蔡县,御史台主簿。建炎四年(1130),赐进士出身,守监察御史,擢右司谏。责监浔州商税。起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又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   清平乐   向伯恭韵木犀   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散入千岩佳

  • ●第三十八出 荣晤·孟称舜

    【西地锦】〔末上〕绣幌斜迎日色,数枝花影横阶。檐前鹊语忙催煞,未知好客谁来?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贺二甥,兼召他同来,如何目下还未见到也?〔生冠带同净上〕【夜行船】绿柳长亭妨翠盖,骑瘦马,远走天涯

  • 第三十七出 尸解·洪昇

    【正宫引子·梁州令】〔魂旦上〕风前荡漾影难留,叹前路谁投。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如梦令】绝代风流已尽,薄命不须重恨。情字怎消磨?一点嵌牢方寸。闲趁,闲趁,残月晓风谁问。我杨玉环鬼魂,自蒙土

  • 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房玄龄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着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恆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九)·陈寅恪

    ◎第二期 此期为崇祯八年春季并首夏一部分之时间,卧子与河东君在此期间内,其情感密挚达于极点,当已同居矣。顾云美河东君传所谓“适云间孝廉为妾”者,即指此时期而言。其实河东君于此期内与卧子之关系,与其谓之

  • 卷六十八·杨士奇

    永乐五年六月癸未朔以安南平 以安南平诏天下曰 朕祗奉 皇图恪遵成宪弘敷至化期四海之乐康永保太和俾万物之咸遂夙夜兢业弗敢怠遑仰惟 皇考太祖高皇帝混一天下怀柔远人安南陈日煃慕义向风率先职贡遂封为安南王者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八月辛巳朔○壬午 朝鲜国王李峘差陪臣刑曹参判宋麒等八贺 万寿圣节宴赉如例○甲申 泰宁等卫右都督只儿挨等差头目升合儿等贡马贺 万寿圣节宴赉如例○丁亥 祭先师孔子命太学士徐阶行礼○戊子祭 大社 大稷

  • 第一二三禀光绪九年四月(?)一一三一二-一五·佚名

    台北知府对巡抚、按察使、道台,禀报头役被控索诈案件之办案经过并请示敬〔再〕禀者(注),新竹县役徐祥,前被监生张琼荣、民人王居、隘首张进生等,在前抚宪岑行辕,控告藉案索诈、抢掳、毙命,经蒙亲提人证,研

  • 侯蒙传·脱脱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时,有好名声,急义好施,有时一天挥霍千金。考中进士后,调任宝鸡尉、柏乡知县。百姓诉讼都在县衙判决,受罚者没有怨意。转运使黄..听说他的名声,准备推荐他,召他到转运司陈述政事,侯蒙因为要出县境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礼部五十九给赐一朝廷给赐番夷及官员人等事例不一或出一时特恩不可胜纪今举其可考者具列於後其军功赏例则见於兵部武选司赏赐项下诸司职掌一凡诸番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

  •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十方菩萨品第十三佛在王舍国法清净处时。自然师子座交络帐。佛时坐现三十二相。光影表现十方。诸菩萨皆来谒问佛。菩萨何因缘。有痴者,有黠者,有慧者,有能飞者,有能坐行三昧禅者,有能彻视者,有不能飞者,有不能坐行禅行三昧

  •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四人附见十四人)  苏州嘉定净信寺沙门释祖你传一(石室英竹屋净)  释祖你字日章别号用拙。苏州常熟张氏子。祝发后东游四明。时我庵无公住延庆。石室瑛公

  •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五·宗喀巴

    庚三正释于学处修学之次第分二,辛初总于大乘修学法,辛二别于金刚乘修学法。 初又分三,壬初于菩萨学处求学,壬二学已受菩萨戒,壬三受已修学之法如何。今初虽调伏律与密宗戒二者,于未受各各律仪之前,不可听其诸学处,然此菩萨学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缘由行相也。周遍无生即是其缘。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

  • 十七史蒙求·王令

    《十七史蒙求》是宋代王令编纂的一部历史类蒙学教材,其编纂特点是在突出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

  • 兰花梦·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兰花梦奇传》,又名《支那儿女英雄遗事》。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烟波散人序谓吟梅山人所作,吟梅山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书打破才子佳人大团圆的 陈旧俗套,真实地描

  • 贤劫经·佚名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

  • 八大灵塔名号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住世时曾亲举八大灵塔名,并劝听者供养之。本经虽为小经,然卷末所附佛陀一生之编年史,与十二游经、僧伽罗刹经等,皆可作为研究佛传之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