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四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布施波罗蜜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内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真如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入正性离生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得不退转地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成熟有情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严净佛土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四念住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苦圣谛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集灭道圣谛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四静虑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四无量四无色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八解脱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空解脱门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无相。无愿解脱门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一切陀罗尼门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一切三摩地门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极喜地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肉眼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佛十力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三十二大士相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八十随好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无忘失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恒住舍性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一切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超越预流果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超越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诸法性差别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为天眼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天耳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他心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宿住随念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神境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为漏尽智证通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尚不见有所修般若波罗蜜多。况当见有菩萨如来所修六神通事。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以天眼智证通。遍见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死此生彼。不作是念。我以天耳智证通。遍闻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诸佛菩萨所说法音。不作是念。我以他心智证通。遍知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心心所法。不作是念。我以宿住随念智证通。遍忆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诸宿住事。不作是念。我以神境智证通。遍至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所界中诸佛菩萨。不作是念。我以漏尽智证通。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漏尽不荆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善能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无馀依般涅槃界。一切恶魔不得其便。所有烦恼皆能伏灭。世间众事所欲随意。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皆共护念如是菩萨。不令退堕一切声闻独觉等地。十方各如克伽沙界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繁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及馀一切声闻独觉。皆共拥卫如是菩萨。诸有所为令无障碍。身心疾恼咸得痊除。设有罪业。於当来世应招苦报转现轻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於诸有情慈悲遍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威神力故。少用加行便能引发最胜自在。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令速现起。随所生处常得奉事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乃至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於其中间。常不离佛。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得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微妙功德。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有法与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若等若不等。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与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若等若不等故。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我於法界若疾现等觉。若不疾现等觉。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能於法界现等觉故。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法离法界者,不见法界离诸法有。亦不见诸法即是法界。不见法界即是诸法。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法界能为诸法因缘。不作是念。诸法能为法界因缘。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作是念。此法能证法界。此法不能证法界。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尚不见法。况见有法能证法界或不能证。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色相应。不见受想行识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受想行识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眼处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眼处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处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耳鼻舌身意处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处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色处相应。不见声香味触法处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声香味触法处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眼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眼界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耳鼻舌身意界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色界相应。不见声香味触法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声香味触法界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眼识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眼识界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耳鼻舌身意识界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眼触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眼触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耳鼻舌身意触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地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地界相应。不见水火风空识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水火风空识界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因缘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因缘相应。不见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无明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无明相应。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相应。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布施波罗蜜多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布施波罗蜜多相应。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内空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内空相应。不见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真如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真如相应。不见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法界乃至不思议界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四念住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四念住相应。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苦圣谛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苦圣谛相应。不见集灭道圣谛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集灭道圣谛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四静虑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四静虑相应。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四无量四无色定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八解脱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八解脱相应。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空解脱门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空解脱门相应。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无相无愿解脱门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陀罗尼门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一切陀罗尼门相应。不见一切三摩地门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一切三摩地门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极喜地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极喜地相应。不见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离垢地乃至法雲地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五眼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五眼相应。不见六神通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六神通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佛十力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佛十力相应。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三十二大士相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三十二大士相相应。不见八十随好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八十随好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无忘失法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无忘失法相应。不见恒住舍性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恒住舍性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智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一切智相应。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道相智一切相智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预流果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预流果相应。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相应。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相应。不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相应。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相应。是为第一与空相应。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由与如是空相应故。不堕声闻独觉等地。严净佛土。成熟有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诸相应中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为最第一。最尊最胜最上最妙。最高。最极。无上无上上。无等无等等。何以故?舍利子,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最第一故。即是空相应。即是无相相应。即是无愿相应。由此因缘最为第一。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时。当知即为受记作佛。若近受记。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此相应。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作大饶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我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不作是念。我得受记定当作佛。若近受记。不作是念。我能严净佛土。不作是念。我能成熟有情。亦不作是念。我当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离於法界。不见法界离於诸法。不见诸法即是法界。不见法界即是诸法。不见有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有法得佛授记。不见有法当得无上正等菩提。不见有法严净佛土。不见有法成熟有情。何以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起我想。有情想。命者想。生者想。养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儒童想。作者想。使作者想。起者想。使起者想。受者想。使受者想。知者想。见者想故。所以者何。我有情等毕竟不生亦复不灭。彼既毕竟不生不灭。云何当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及得种种功德胜利。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情生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有情灭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知诸有情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知诸有情非我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知诸有情不可得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知诸有情远离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知诸有情本性非有情性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诸相应中与空相应。最为第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最尊最胜无能及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普能引发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及馀无量无边佛法。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毕竟不起慳贪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障碍之心。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任运现前无间无断。

△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一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从何处没来生此间。从此处没当生何处。佛告具寿舍利子言: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有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间。有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间。有从人中没生此人中。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从他方佛土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转生便得深妙法门疾现在前。从此已後恒与般若波罗蜜多速得相应。在所生处常得值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能令般若波罗蜜多渐得圆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从睹史多天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多为一生所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在现前。常不忘失。亦於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现前。常不忘失。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从人中没生人中者,是菩萨摩诃萨除不退转。其根昧钝。虽勤修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能速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又於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未得自在。又舍利子,汝後所问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从此间没当生何处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恒相应故。从此处没生馀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故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亦能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得静虑故生长寿天。随彼寿尽来生人间。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虽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而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亦能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故。舍诸静虑而生欲界。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亦诸根昧钝不甚明利。诸有所为非极善巧。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慈无量。入悲喜舍无量。入空无边处定。入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内空。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修行四念祝修行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苦圣谛。安住集灭道圣谛。修行八解脱。修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空解脱门。修行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一切陀罗尼门。修行一切三摩地门。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修行佛十力。修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修行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随所生处常遇如来应正等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不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此贤劫中定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慈无量。入悲喜舍无量。入空无边处定。入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是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还生欲界。若刹帝利大族。若婆罗门大族。若长者大族。若居士大族。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不为贪染後有故生。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慈无量。入悲喜舍无量。入空无边处定。入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是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故。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或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及为严净诸佛土故。常值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慈无量。入悲喜舍无量。入空无边处定。入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故。於此处没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威德炽盛过馀梵众多百千倍。从自天处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其中有菩萨摩诃萨。未证无上正等菩提者,劝证无上正等菩提。已证无上正等菩提。未转法轮者请转法轮。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一生所系。有方便善巧故。入初静虑。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慈无量。入悲喜舍无量。入空无边处定。入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内空。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修行四念祝修行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苦圣谛。安住集灭道圣谛。修行八解脱。修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空解脱门。修行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一切陀罗尼门。修行一切三摩地门。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修行佛十力。修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修行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摩诃萨。不随静虑无量无色势力而生。现前奉事亲近供养现在如来。应正等觉。於是佛所勤修梵行。从此处没生睹史多天。尽彼寿量。诸根无缺。具念正知。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天众围绕导从。游戏神通来生人中。现修苦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无有声闻独觉等名。唯有一乘真梵行者,是菩萨摩诃萨。於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常无懈废。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经佛土有情寿量不可数知。是菩萨摩诃萨。於诸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量如来应正等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曾无懈倦。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自在游戏。从一世界至一世界。有诸世界不闻佛名法名僧名。是菩萨摩诃萨往彼世界。称扬赞叹佛法僧宝。令诸有情深生净信。由斯长夜。利益安乐。是菩萨摩诃萨。於此命终生有佛界。修诸菩萨摩诃萨行。渐次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类。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勇猛精进。得初静虑。得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得慈无量。得悲喜舍无量。得空无边处定。得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内空。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修行四念祝修行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安住苦圣谛。安住集灭道圣谛。修行八解脱。修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修行空解脱门。修行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一切陀罗尼门。修行一切三摩地门。修行极喜地。修行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修行佛十力。修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修行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摩诃萨。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常生能益诸有情处。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先已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初发心已便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证得不退转地。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初发心已便能展转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於无馀依大涅槃界而般涅槃。般涅槃後。所说正法住世一劫。或一劫馀。利乐无边诸有情类。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先已修习六波罗蜜多及馀菩萨摩诃萨行。初发心已便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与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摩诃萨。前後围绕游诸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猜你喜欢
  卷第一·智旭
  起世经卷第一·佚名
  第八十章 十六王章·佚名
  卷十六·普济
  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太虚
  菩提行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序·函昰
  云卧庵主书·晓莹
  卷第十五·霁仑超永
  续沩仰宗派记·太虚
  卷第九(外化菩萨部第二)·宝唱
  第四十四卷·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圆悟克勤
  第三品 普行者品·佚名
  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六 诸葛颖【字汉丹阳建康人起家梁邵陵王参军侯景之乱奔齐待诏文林馆迁太子舍人入隋晋王广引为参军及王即帝位迁着作郎甚见亲幸从驾北廵卒於道】 奉和月夜观

  • 卷七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周 镳【一首】镳字仲驭金坛人崇祯戊辰进士南京礼部员外郎为阮大铖所杀有十四哀诗孝子魏君学洢有鸟栖中林夜半巢忽覆两羽既倾折遗雏宁复鷇嗟哉魏公子痛父无能救乞食向长

  • 卷三百八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七芦苇类【附兼葭 葑】五言古和子由记园中草木    【宋】苏 轼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不爱当夏緑爱此及秋枯黄叶倒风雨白花揺江湖江湖不可到移植苦

  • 御选宋诗卷五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五七言律诗十一刘克庄答友生读易防禅事事奇高情已恨挂冠迟清于楚客滋兰日贫似唐人乞米时家为买琴添旧债防因养鹤减晨炊君看江表英雄传何似孤山一卷诗渔梁春泥滑滑雨丝丝一路阴寒少霁时水入

  • ◎礼十五(凶礼)·徐天麟

    ○服制孝文遗诏曰,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

  •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〇七 绍兴县馆一·周作人

    绍兴县馆当时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这地方有点不大好,因为是个南北胡同,北头的就叫北半截胡同,它的出口即是那有名的菜市口,——是前清时代杀人的地方,所谓刑人于市,与众共弃之,就是古人所说的“弃市”。在那时没有几年前

  • 萧希甫传·薛居正

    萧希甫,宋州人。少年中进士,任梁朝开封尹袁象先的文书。袁象先当青州节度使时,任萧希甫为巡官,萧希甫不高兴,于是离开母亲妻子,改姓换名,流亡到镇州,自称是青州掌书记,进见王..。王..任他为参军,萧希甫更加不高兴,过了一年多,又逃

  • 卷十一·曾巩

    夏竦,字子乔,江州人。父:承皓,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侍禁,与北虏战,殁于河朔。竦以父死事,恩授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入等。仁宗封庆国公,宰臣王旦荐竦才,遂命教书资善堂,累擢知制诰,与妻杨讼,左迁。天圣中,复知制

  •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优填王。独处空闲静室而坐。生如是心。我当云何知诸帝王真实过失及真实功德。我若知者当舍其失当修其德。

  • 菩萨戒本疏卷上·义寂

    新罗沙门义寂述夫戒德之本道之所由生。所以兴觉种绍隆正法。绝长流登彼岸。抍济含识者。罔弗由兹矣。故如来先在道树。初制菩萨波罗提木叉。寔乃寂累脱缚之基。修因证果之本。既名制止。无众恶而不截。又称孝顺。无诸

  • 马鸣菩萨传·佚名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大师名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时长老胁勤忧佛法入三昧观。谁堪出家广宣道化开悟众生者。见中天竺有出家外道。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议者。可打揵椎。如其不能。不足公鸣揵

  • 序·道璨

    无文南游入浙。余初纳交於中川。暨登诸老门。电激雷厉眼中无佛祖矣。别二十年。先余而逝。阅三会语。庐山之云飞扬。东湖之水漫汗。无文之舌犹在。就中有不在舌头上一句子。请於是录着一只眼。癸酉秋仲颕拜手。道本无

  • 鲁迅日记·鲁迅

    日记集。鲁迅著。上海鲁迅著 作编刊社1951年编辑、上海出版公司影印出 版。线装本。收1912年5月5日—1921年12 月31日、1923年1月1日—1936年10月18 日共23年零5个多月的日记。1922年日记于 1942年被日军搜去而遗失。

  • 春香传·佚名

    朝鲜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故事很早就流行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独角戏唱本《春香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十八世纪末,被文学家加工成小说,名《春香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又出现“京版”、“完版”的

  • 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

  •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野竹福慧

    清福慧说,洪希等编。八卷。收上堂、法语、书问。记、历代祖图真赞、杂偈、补遗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