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并序

(麟德元年于西明寺起首移总持寺释氏撰毕)

若正于法名宝崇诚或有由贤是通俗法津之真海圣之高广以历于方如尊卑在日月明存道隆之美岂得不以凶我倒之筌蹄须证贫生之珍位者也自仙苑告就名水净济演字群品手说尘蒙随机候而说谋由住性欲而见声教网罗一绝统括大千受其道者也。续代众经传译尽随近录第一部卷第一(续代翻出经及人述作无非通法并入经收故随经出)

·续代译经本单重人代见亡录第二部卷七(谓前后异出人代不同又乱道俗波迸今总计会故有重单缘叙莫知致传失)续代众经总撮入藏录第三部(谓经部繁多或要备列从帙入藏以类相从故分大小)续代众经举要诵说录第四(谓寻在要博繁文辞义不非日时随部摄简而未自余)续代众经有目或有阙本录第五(谓统检群录校其定本无随方别出未能别显目防之)续代道俗述作注解录第六(谓注述先圣之言用通未悟前后已别题续录若寻异解)续代诸经支流陈化录第七(谓别生经不译入此续译广本且接初心一切并颂不可轻也)续代历出疑伪经论录第八(谓正法深远凡愚未达随俗下化有勃真经所以续此录也)·续代众经录目终始序第九(谓经录不尽所续此录也)

续代众经应感兴敬录第十(谓经东夏应感征祥而有蒙祐增信故所以续此录)

续大唐内典录续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初

自教流东夏代涉帝朝。必假时君弘传声略。然后玄素依缮方开基构。明后重其义方。情在监护。闇君顺其伦轨。相从而已。故始自后汉爰洎惟唐。世变浇淳宗猷莫二。皆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体解玄图。镜死生之本据。故能传度梵网代代滋彰。斯即法施奔流时时不绝。然则西番五竺祖尚天言。东夏九州聿遵鸟迹。故天书天语。海县之所绝思。八体六文。大夏由来罕觌。致令昔闻重译方见于斯。然夫国史之与礼经。质文互举。佛言之与俗典。词理天分。何以知耶。佛之布教说道为先。开蒙解朴决疑去滞。不在文华无存卷轴。意在启情理之昏明。达神思之机敏。斯其致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斯圣言也。善哉善哉。愿乐欲闻。唯愿世尊分别解说。斯受法也。言重意得不虑烦拏。但论正语莫叙文对。斯本经也。译从方俗。随俗所传多陷浮讹。所失多矣。所以道安著论五失易从。彦琮属词八倒难及。斯诚证也。诸余俗习不足涉言。今录彼帝世翻译贤明。并显时君信毁偏竞。以为初录。且夫汉晋隋唐之运。天下大同。岁朔所临法门一统。魏宋齐梁等朝。地分圮裂。华夷参政翻传并出。至于广部传俗绝后超前。即见敷扬联辉惟远。今则随其时代即而编之。仍述道俗所撰附之于后。庶将来同睹其若面焉。

都合一十八代续出众经总有二千一百八十一部(六千七百二十三卷续译经三百六部)。

·后汉朝传译道俗一十二人所出经律等四百五十六部(四百一十五卷续译经一百二十五部新译一百五十二卷)

·前魏朝传译僧八人续译经律等一十一部(二十七卷)

·南吴孙氏传译道俗十一人续出经传等一百二十二部(一百七十五卷续译经一百五部二百七十卷)

·西晋朝记译经传道俗九人续译经戒律等三百五十部(七百一十五卷续译经一十部一十五卷)

·前秦符氏译律传僧八人续经传录等五十部(三百二十卷)秦乞伏氏传译僧二人所出经二十部(二十七卷续译经八部一十五卷)·后张氏传译僧九人所出经律二百部(九百五十卷)

·南凉汉孟氏传译道俗十一人出经传五十二部(二百七十卷续译经五部一十八卷)

·宋国朝传译道俗三十一人续出经传三百二十部(五百四十卷)

·前齐朝传译道俗三十人所出经律传六十部(四百二十卷)

·梁朝传译道俗二十五人所译经律传等八十七部(九百二卷)

·后魏元氏传译道俗一十四人所出经律传七十九部(三百六十八卷)·后齐高氏传译道俗三人所译经论九部(四十八卷)

·后周宇文氏传译道俗二十人所译经论天文等二十五部(二百卷)

·陈朝传译道俗五人所译经论传疏等六十部(二百七十卷)

·隋朝传译道俗等三十一人译出经论等一百七十部(七百卷)

·皇朝传译僧等一十八人同译经论等一百二十部(一千七百二十一卷)

自教被神州。时移九代。朝分真伪土杂华夷。所以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之居偏隘。晋宋之据江阴。经部翻传随方而出。上列兼正之国。取其传译所由。自余不言。以无通法故也。庶后之览者。知其致焉。

续大唐内典录

·后汉沙门迦叶摩滕(一部一卷经)

·沙门竺法兰(四部一十八卷)

·沙门安清字世高(一百七十八部一百九十七卷)

·沙门支娄迦谶(二十一部六十三卷)

·优婆塞都尉安玄(二部三卷经)

·沙门竺佛朔(二部三卷经)

·沙门支曜(一部十三卷经)

·沙门康巨(一部一卷经)

·清信士严佛调(七部九卷经)

·沙门康孟详(六部九卷)

·沙门释昙果(一部二卷经)

·沙门竺大力(一部二卷经)

·诸失译经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杂于经咒

·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一经。后汉明帝世。中天竺国婆罗门沙门迦叶摩滕所译。或云竺摄摩滕。群录互存。未详孰是。先来不译。故备叙之。以永平十年。随汉使蔡愔东返至雒邑。于白马寺翻译此经。依录而编。即是汉地之经祖也。旧录云。其经本是天竺经抄。元出大部撮引要者。似孝经十八章也。道安录无。出在旧录。及士行汉录僧祐出三藏集记又载。但大法初传人少归信。使摩滕蕴其深解不复多翻。后卒雒阳。载其委曲。备朱士行录。及高僧传诸杂录等。宝唱录云。竺法兰所出者。此或据其同来时耳。

·佛本行杂经五卷

·十地断结经四卷(或八卷见朱士行录)

·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见别录)

·法海藏经一卷(一本无藏字)

·佛本生经一卷

右五部。合一十三卷。是中天竺国沙门竺法兰与迦叶摩滕同来。间行后至。在明帝世翻之。初共滕出四十二章。滕卒。兰自译讫。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灰墨。问东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问西域胡人。法蔺既至。追以问之。兰云。此乃劫烧之遗灰也。朔言有征。信者甚众。又秦景使还于月支国。得优填王栴檀像师第四画像样。来至雒阳。帝敕图之。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自尔丹素流演于今。又以佛法初至异道乖竞。遂叙时事著汉法本内传五卷。未详作者。今见在焉。

·修行道地经六卷(出支敏度录制序及宝唱录别录一云顺道行经)

·大僧威仪经四卷(见别录新附异出不同祐录安译分两部二卷此别录合者是)

·法句经四卷(与威仪同见别录分二部)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见宝唱录)

·十报法经二卷(祐录云一云多增道章经旧录云出长阿含)

·阴持入经二卷(别录云道安注解见朱士行汉录及祐录)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道安云小安般见士行僧祐李廓录)

·大安般经一卷(道安注见僧祐录)

·杂四十四篇经二卷(或云四十四篇既不显名未知何经道安云出增一祐录)

·大道地经二卷(初出道安注是修行经抄无中国略本或无大字出长阿含见祐录)

·道意发行经二卷(长含或一卷见道安及祐录)

·禅经二卷(初出见别录)

·无量寿经二卷(初出见别录沙门昙鸾著论注解)

·百六十品经一卷(旧录云增一阿含百六十章经见祐录)

·大十二门经一卷(别录云二卷出长阿含道安注见唱祐二录)

·小十二门经一卷(出长含见唱祐二录)

·七法经一卷(旧录云阿毗昙七法行经出长含或直云七法行见祐录)

·十四意经一卷(旧录云菩萨十四意经见祐录)

·阿毗昙九十八结经一卷(见祐录)

·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见祐录)

·难提迦罗越经一卷(见祐录)

·独富长者经一卷(一云独富长者财物无付经一云无子付物经出杂含四十六卷)

·长者[乏-之+(犮-乂+又)]恼二处经(一云长者懊恼二处经一云二处恼经以下并单卷)

·由起长者悔过经(一云申越长者悔过供佛经由起申越未详何者)

·佛为那拘说根熟经(一云为那拘罗长者说根熟经)

·长者兄弟诣佛经(一云长者利师达多兄弟二人往佛所经出中含)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出增一阿含)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出中阿含第六十)

·无畏离车白阿难经(出杂阿含二十一卷)

·受咒愿经(一云最胜长者受咒愿经)

·长者子制经(一名制经)

·郁迦居士见佛闻法醒悟经(一云修伽陀居士佛为说法得醒悟经出杂阿含经)

·得非常观经(一加长者夜输字)

·舍头谏经(初出见旧录一云舍头谏太子明二十八宿经一云太子明星二十八宿经一云虎耳经)

·出家因缘经(一加佛说字但云出家缘经)

·佛度旃陀罗儿出家经

·纯陀沙弥经(或作沙门字出杂阿含二十四卷)

·外道出家经

·精勤四念处经(出杂含二十九卷)

·父母恩难报经(一云难报经出中含)

·禅思满足经(出阿含)

·数息事经

·禅法经

·禅秘要经(出禅要秘治病经或无秘字)

·世间言美色经(出杂含二十四卷)

·一切行不恒安住经(出杂含三十四卷)

·人受身入阴经(出修行道地经初卷)

·多倒见众生经(一无多字出出曜经第十六卷)

·人身四百四病经(出修行道地经初卷)

·人病医不能治经(出修行地经)

·分别善恶所起经

·斫毒树复生经(出出曜经)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

·阿练若习禅法经(出菩萨禅法第一)

·四百三昧名经

·自誓三昧经(内题云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初出与护师出者小异)

·琉璃王经(初出出增一)

·骂意经

·佛为频头婆罗门说像类经(出杂含十一卷)

·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经

·佛为调马聚落主说法经(出杂含三十二卷)

·婆罗门行经(出中含三十九卷)

·豆遮婆罗门论义出家经(出杂含)

·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法悟道经(出杂含)

·婆罗门虚伪经(出杂含三十卷)

·佛化大兴婆罗门出家经(出杂含一作火字)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自他作苦经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出增一含)

·四吒婆罗门出家得道经(出杂含)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

·婆罗门服白经(出杂含)

·婆罗门问佛将来有几佛经(出杂含)

·婆罗门避死经(出增一)

·佛为婆罗门说耕田经(出杂含)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

·婆罗门通达论经(出杂含)

·佛覆裸形子经(出生经)

·婆罗门解知众术经(出杂含)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出杂含)

·佛为年少婆罗门说善不善经

·如幻三昧经(或二卷)

·安般经

·内藏经(元嘉二年十月第二译一名内藏百品一名百宝见朱士行汉录)

·五门禅要用法经(初出)

·水喻经(出增含)

·浮木譬喻经

·鳖喻经(出六度集)

·提婆达生身入地狱经(出出曜经)

·摩那只女人诽谤佛生身入地狱经

·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一名大六向拜经与法护出小异)

·人本欲生经(出长含道安注见祐录)

·鬼问目连经

·地狱罪人众苦经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出杂含)

·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经

·尊者薄拘罗经(出中含)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云阿难问事经一云事佛吉凶经)

·迦旃延无常经(出生经)

·当来变灭经

·坚心正意经

·分明罪福经

·多增道章经

·金色女人经

·前世争女经

·承事胜己经

·悔过法经

·舍利弗悔过经

·太子梦经

·小般泥洹经

·慈仁不杀经

·阿难同学经

·商人脱贼难经

·过去弹琴人经

·世间强盗布施经

·商人子作佛事经

·咒贼经

·卒逢贼结衣带咒经

·梵天诣婆罗讲堂经

·五阴成败经

·八光经

·五斗战经

·五法经(见僧祐录)

·五行经

·三毒经

·良时难遇经

·求离牢狱经

·莲华女人经

·孤母丧一子经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

·住阴持入经

·镜面王经

·子命过经

·叹宝女经(一名舍利弗叹宝女经说不思议经)

·大迦叶遇尼揵子经

·正斋经

·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

·舍利弗问宝女经

·月灯三昧经

·阿难惑经

·佛印三昧经

·迦叶诘阿难经(一云迦叶责阿难双度罗汉喻经初出)

·大乘方等要慧经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

·情离有罪经

·药王药上菩萨观经

·义决律一卷(一云义决律法行或云经者道安云出阿含见祐录)

·四谛经(与孟详出小异道安云出长阿含经已前见祐录三十四部四十卷余杂出附见)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

·法受尘经

·禅行法想经

·阿含正行经

·犍陀国王经

·佛说处处经

·十八泥犁经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犯戒罪报轻重经

·闻成十二因缘经

·本相倚致经

·普法义经

·摩邓女经

·漏分布经

·是法非法经

·闻成十二因缘经一卷

右出别录与世高译小异。

·堕落优婆塞经二卷

·小道地经一卷

·阿那律八念经二卷

·大摩耶经一卷

·马有三相经二卷

右一十一部西域沙门支曜以灵帝世于雒阳译。

·问地狱事经一卷

右一经一卷。中国沙门康巨。以灵帝中平四年。于雒阳译。并言直旨诣不加润饰。

·古维摩诘经二卷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思意经二卷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内六波罗蜜经二卷

·十慧经二卷

·迦叶诘阿难经一卷

右出别录。

·梵网经二卷

右出别录。

·中本起经二卷

右出杂录。

·兴起行经二卷

右或名十缘。出吴录。

·四谛经一卷

右出见吴录。

·修行本起经二卷

右一经二卷出杂录。

·胡本经四卷

右出吴录。

·泥洹后千岁中变记经四卷

右出别录。

·合道神足经二卷

右一名极变经。

·诸经佛名二卷

右一名佛名经。

·旧譬喻经二卷

右或名譬喻经。

·观无量寿经一卷

右出单经。

·龙种尊国变化经三卷

右出别录。

·佛见牧牛煮道经一卷

·三千佛名经

·五十三佛名经

·南方佛名经(一名治城寺经)

·灭罪得福经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

·弥勒为女身经

·寂调意所问经

·萨陀波仑菩萨求深般若图纪经

·菩萨生地经

·初发意菩萨常昼夜六时行道经

·一切流摄守因缘经

·七处三观经

·九横经出杂含经

·八正道经

·五阴譬喻经

·转法轮经

·思惟要略经

·请宾头卢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大集经二十七卷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初出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八卷一名波罗蜜般若道行品经出支敏度及祐录)

·首楞严经二卷

右后汉中平三年二月八日初出。见士行祐二录。吴录云三卷。

·无量清净经二卷

右吴录与帛延出者异本。一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阿閦佛国经二卷

右一名阿閦佛刹菩萨学成经。一名阿閦佛经一卷。

·孛本经二卷

右出僧祐录。

·般舟三昧经二卷

右光和二年初出。见聂道真及吴祐等三录。旧云大般舟三昧经。

·屯真陀罗所问经二卷

右初出。旧录云。屯真陀罗尼王经。

·阿阇世王经二卷

右初出。道安云。出长安经。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右出方等部经。一名摩诃衍经。

·大宝积经二卷

右寻此经。与前略同。以光和二年初出。道安云。摩尼宝经。或二卷。见旧录及士行汉录。

·文殊师利问署经二卷

右一名问署经。道安云。出方等部。见吴录。

·内藏百宝经十卷

右内藏百宝经第一出。与世高译少异。道安云。出方等。

·胡般泥洹经八卷

右初出。或六卷。出汉录。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二卷

又直云阿阇世王经。

·大方便报恩经七卷

右见吴录。

·光明三昧经一卷

右安录无。见吴录及三藏记。

·禅经二卷

右见别录。

·杂譬喻经二卷

右凡十事。祐云失译。今总见别录。故载之。

·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七卷

右佛灭后一百三十年。育王方出。故非佛出。

·兜沙经二卷

右在别录。

·法镜经二卷

右或一卷。唐续僧会。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右出断十二因缘中。

·般舟三昧经二卷

右录云。大般舟三昧经一卷。第二出。见高僧传。

·道行经二卷

右嘉平元年译。出续大唐内典录。道安云。是般若抄。

·小本起经二卷

右修行本起经云宿行近来别录在高僧传。

·成具光明定意经四卷

右僧祐录云。

·马有八态譬人经一卷

右八弊经。出僧祐录。

·赖吒和罗经一卷

右初出。道安云。出方等部。

·首至问佛十四事经二卷

右出高僧传。

右中本起经。亦是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得此梵本。于雒阳以建安十二年翻。孟详度语。见始兴录及长房录。余以详公所译与前无异。故两别来由耳。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

猜你喜欢
  大雲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卷第八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安慧
  摄大乘论释 第十四卷·世亲
  卷第十·祖琇
  卷第十八·道宣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一·佚名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撰集百缘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治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叫化活该·徐志摩

    “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爷,”西北风尖刀似的猛刺着他的脸,“赏给我一点你们吃剩的油水吧!”一团模糊的黑影,捱紧在大门边。“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可怜我

  • 卷二十一·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十一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玉烛新【早梅】         周美成 溪源新腊後见数朶江梅剪裁初就晕酥破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孤

  • 卷九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张均张均说长子开元中历官大理卿受禄山伪命为中书令肃宗立免死长流合浦集二十卷今存诗七首和尹?登南楼客来已两春更瞻韶光早花鸟既环合江山复骈抱楼形写北潭堞势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八五言律诗四呉莱吉祥寺一昔逢寒食行吟采物华风生敲槛竹雨湿堕船花曲坞青龙树长滩白鹭沙回看江上水直去到吾家呉师道送友人秋风吹古道木叶堕征衣明月今宵缺孤云何处飞闗山行路恶文字赏音稀

  •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二·宋濂

        张禧   张禧,东安州人。父仁义,金末徙家益都。及太宗下山东,仁义乃走信安。时燕蓟已下,独信安犹为金守,其主将知仁义勇而有谋,用之左右。国兵围信安,仁义率敢死士三百,开门出战,围解,以功署军马总管。守信安逾

  • 丙集·叶绍翁

      ○褒赠伊川绍兴元年九月二日,敕通直郎程颐:&ldquo;朕惟周衰,圣人之道不得其传,世之学者违道以趋利。舍已以为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亦孰从而求之?闲有老师大儒不事章句,不习训传,能自得于正心诚意之妙,则曲学阿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纪昀

    宋纪 【十六】帝■〈显,去页〉 【二王附】○帝■〈显,去页〉二王附帝■〈显,去页〉度宗皇帝子也母全皇后初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贾似道入宫议所立众以时方多 难而建国公是年长欲立之似道主立嫡乃

  • 七四九 全书处汇核十至十二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七四九 全书处汇核十至十二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全书处遵将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初起至十二月底止,呈进过全书四次。内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处,除总校官陆费墀前经奉旨免其议处,毋庸开送外,应将应行

  • 桑乔传·张廷玉

    桑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十四年冬天,由主事改任御史,出按山西。山西所属的地方频频遭受侵略蹂躏,桑乔上奏请全部免去他们的徭赋,优厚地抚恤死者的家庭。参将叶宗等带领万人到达荆家庄,陷于敌贼的埋伏之中

  • 陆贽·苏辙

    昔吾先君博观古今议论,而以陆贽为贤。吾幼而读其书,其贤比汉贾谊,而详练过之。贽始以从官事唐德宗,老而为宰相,从之出奔而与之反国,弥缝其阙而济其危亡。比其老也,功业定矣,而卒毙于裴延龄之手,其故何也?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

  • 卷一百七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卷卷一百七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四学礼汉书武帝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三辅黄图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董仲舒传仲舒对策曰养士之大者莫大

  • 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尔时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士。仁今真是聪辩利智。快说如斯甚深空忍。文殊师利言:天子。我非如是聪辩利智。夫利智者,则是一切婴儿凡夫。何以故?天子。一切凡夫

  •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姚秦天竺三藏曇摩耶舍共曇摩崛多譯   非問分道品第十   有人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種種因種種門種種道種種向道.今當集諸道門.有   一支道二支道三支道四支道五支道六支道七支道八支道九支道十支道十一支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慧琳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玄应  阿弥陀经二卷 玄应  无量寿经二卷 玄应(已上一帙)  阿閦佛国经二卷 玄应  大乘十法经一卷 慧琳  普门品经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時婆羅門。復告善財言。我王圓滿如上種種法式清淨威儀。先入道場。禮敬賢聖。上祈福祐。澤潤含生。或祠祭祖宗。思報恩德。教人孝敬。冥益萬方。或出遊巡狩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二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生无量功德果报品第二十七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告妙吉祥童子言。妙吉祥所有一切真言。广大仪轨一切秘密明。若有修行者。生无量功德获

  • 何记室集·何逊

    诗文集。南朝梁人何逊撰。一卷。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迁安成王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青年时即以文学著名,举州秀才。今存诗百余首,多酬赠纪行之作,注重炼字,尤善抒情,描写山水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