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名饮泽。母香志。昔毗婆尸佛世。为锻金师。庄严彼佛像。时有贫女得一金钱。睹如来相。发希有意。持诣金师。请饰佛像。既而共发愿。永劫为清净夫妇。由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次生摩竭陀国。始名迦叶波。此云饮光胜。身有殊妙光明。亦名金胜。盖以金色为号也。复名婆耆子。闻如来出世。志求出家。冀度诸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体。持头陀行。佛常称赞。

如来在灵山说法。诸天献华。世尊持华示众。迦叶微笑。世尊告众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流布将来。勿令断绝。仍以金缕僧伽梨衣付迦叶。以俟慈氏。

世尊涅槃时。迦叶不在众会。时迦叶方自外还。如来于金棺出现双足以示之。迦叶作礼讫。世尊化三昧火阇维之。

迦叶乃造众曰。如来双林示灭。我等宜兴后事。可共结集。宣传法教。于是集诸大众。所传声曰。

如来弟子  且莫涅槃  得神通者  当赴结集

是时。偈声周遍沙界。证阿罗汉者。悉集宾钵罗窟。(此云七业岩也)时阿难诸漏未尽。大迦叶不令会集。阿难自念。我事如来。曾无缺犯。何期有漏。不预圣伦。坐盘陀石。经三昼夜。证无漏果。即还众会。击其石门。

迦叶曰。汝未解脱。何须再来。

阿难曰。我已证无漏。

迦叶曰。可现神通。以遣众疑。

阿难即入自户钥中。会众生疑。迦叶白槌。请第一座阿难尊者说法。阿难即升法座云。如是我闻。

大迦叶结集三藏已。作是思惟。持如来传受僧伽梨衣。当隐鸡足山中。以俟龙华三会。遂告阿难曰。汝今当知。婆伽婆未圆寂时。多子塔前以正法眼藏付嘱于我。我今将隐鸡峰。以此正法传付于汝。汝善护持。流通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阿难受教已。迦叶遂兹隐焉。

第二祖阿难尊者

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父斛饭王。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常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则与世尊为堂兄弟。

既而结集之后。阿难复念。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既隐而付于我。我今将灭。遂处常河中曰。先所度脱者。应当来集。

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至。众中名商那和修者。阿难夙知法器。遂告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嘱累迦叶。既当入寂。密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善护持。流通后世。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偈已。告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继我弘扬。汝后有嗣。大化五天。度人如天人师。唯无相好。石室盈筹。阿难作一十八变。入奋迅三昧。化火焚身。人天共分舍利。各建塔庙。当厉王朝也。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摩突罗国人也。姓毗舍离。父名林胜。母名憍奢耶。和修处胎六年始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服也)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罗汉圣人降生。此草出焉。和修生时。瑞草斯应。

如来行化至摩突国。见一青林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荼。吾灭后一百年。有比丘名商那和修。于此地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及止此林。有大火龙归顺法教。因施其地。以建仁祠。

尊者于吒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因问曰。汝年几耶。

答曰。我年十七。

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

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

师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和修知是法器。遂为落发受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付嘱已。即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后见鞠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以调伏之。而说偈曰。

通达非彼此  至圣无长短  汝除轻慢意

疾得阿罗汉

五百比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作十八变。化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于梵伽罗山。乃宣王朝也。

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吒利国人。(亦名优波崛多。亦名邬波鞠多)姓首陀。父名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至摩突罗国。四众云集。由是震动魔宫。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密持华鬘。縻之于颈。终无其便。而返观人.狗.蛇三尸。为鬘在己之颈。虫蛆秽坏。不能除去。波旬乃升六欲天。告诸天主。求其解免。

各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孰能去之。

波旬曰。然则奈何。

诸天主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乃为说偈曰。

若因地倒  还因地起  离地求起  终无其理

波旬受教。即下天宫。作礼尊者。襄露忏悔。鞠多曰。汝自今去。于如来正法更不作娆难否。

波旬曰。我誓回向佛道。永断不善。

鞠多曰。若然者。汝自唱言。归依三宝。

魔王奉教。华鬘悉除。踊跃礼谢尊者。而说偈曰。

稽首三昧尊  十力圣弟子  我今愿回向

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导最多。每化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子名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尊者曰。汝身出家。心出家。

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

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心不生灭。即是常道。既是常道。诸佛无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

师曰。汝当明悟。心自通达。绍隆圣种。即与出家受具。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次第传授以至于吾。吾今付汝。善自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复告香众曰。汝父□梦金日而生于汝。可名提多迦。(此云通真量也)尊者乃腾身虚空。呈十八变。然复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其躯。收舍利。起塔供养。当平王朝也。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竭陀国人也。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曜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沲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曜天地者。汝智慧超远也。尊者本名香众。因易今名焉。乃说偈赞曰。

巍巍七宝山  常出智慧泉  回为真法味

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说偈答曰。

我法传于汝  当现大智慧  金日从屋出

照曜于天地

提多迦闻师妙偈。设礼奉持。后至中印土。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而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人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

尊者曰。汝可舍邪。入于佛慧。

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授我记云。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缘耶。愿师大慈。令我解脱。

尊者即为出家受具。余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乃告弥遮迦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展转嘱果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演化当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通达本法心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偈已。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茶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朝也。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中印土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兹大乘气也。必诞奇人。为吾法嗣。乃入城。于阛阓。闻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阿方而来。欲往何处。

师曰。从心而来。欲往无处。

曰。识我手中物否。

师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

曰。师识我否。

师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又谓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

彼人说偈曰。

我从无量劫  至于生此国  本姓颇罗堕

名字婆须密

师云。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土。语阿难曰。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祖师。次当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

彼乃置器礼师而言曰。我思往劫。常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佛记我云。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正法。今符师说。愿加度脱。

师即披剃受具。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密付迦叶。如是展转以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传化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化火光三昧。周焚其身。婆须蜜收舍利起塔。即襄王朝也。

第七祖婆须蜜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执酒器。游行里闾。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授法行化。至迦摩国。于法座前。忽有一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与师论义。

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伏。曰。冀师大慈。赐垂摄受。

尊者遂与剃度受具。复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嘱累迦叶。次第传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偈已。入慈心三昧。经于七日。人天俱来作礼。而说偈曰。

贤劫众圣祖  而当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请为宣佛地

尊者从三昧起。而说偈曰。

我所得法  而非有故  若识佛地  离有无故

说此偈已。还入三昧示寂。佛陀难提即就本座起宝塔。以閟全身。即定王朝也。

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博无碍。遇婆须蜜尊者。出家授教。既而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师曰。此家当有圣人。

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

尊者曰。汝之一子。名伏驮蜜多者。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屐。当绍法宝。可令出家。

父母感尊者慈摄。既而只诺。伏驮闻之。遽起设礼。而说偈曰。

父母非我亲  谁是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

谁是最道者

尊者以偈答曰。

汝言与心亲  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

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  非合亦非离

伏驮蜜多闻师妙偈。即请出家。尊者即为度脱受具。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传付迦叶。展转以至于吾。吾今嘱累于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是  若了虚空界

是达真如理

伏驮蜜多承师付嘱。说偈赞曰。

我师诸祖中  当继第八位  法化众无量

悉获阿罗汉

尔时。尊者即现神通。而趣圆寂。就本座起塔。以奉全身。即景王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

猜你喜欢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三卷·世亲
  卷十五·赞宁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欧阳竟无
  二一 帝释所问经·佚名
  雪窦小志序·太虚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六·佚名
  摄论章卷第一·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念常
  卷五·佚名
  归 依 开 示·太虚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郑斗焕·唐圭璋

      斗焕字丙文,号松窗。洞霄诗集有郑斗焕诗。   新荷叶   乳鸭池塘,晴波漾绿鳞鳞。宿藕根香,夏来生意还新。蚨钱小、钿花贴翠,相间萍星。一番雨过,一番暗展圆青。   鱼戏龟游,看来犹未胜情。因忆年时,垂钓曾约轻盈。

  • 卷一·何汶

      讲论  《漫斋语录》云:“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名,恐无此

  • 第十八出--第三十四出·张凤翼

    第十八出 掷家图国 【谒金门】〔生同旦上生〕情脉脉。回首晋阳天碧。烟树几家浑未识。小门何处觅。〔旦〕弱体朝行无力。不耐冰霜经历。〔合〕京国风烟如往昔。幽寻应咫尺。 〔生〕马蹄归处踏神京。〔旦〕纔过长亭又

  • 第一折·李寿卿

    (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诗云)别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别人。我须死后才还报,他在生前早丧身。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自从临潼斗宝之后,谁想太傅伍奢无礼,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不想被我预先说过,倒惹的平公大怒,将伍

  • 卷二·王冕

    五言律诗次申屠子迪韵四首其一荒城余古堞,登眺喜新晴。日淡山容静,秋高海气清。孤鸢随鹤下,饥兕近人行。感物添惆怅,谁能会此情?其二东南岩壑窅,游子欲何之?野鸟惊飞疾,溪船逆上迟。放怀须醉酒,对景漫题诗。王谢经行处,萧条似旧

  • 卷之二百六·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朔人有上书言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 上览之以示廷臣曰好善恶恶人之常情彼上书者言此亦知为政之道夫旌善则善人劝惩恶则恶人息朕往令天下立申明旌善亭正为此也数年以来有司奉行不谨致令废弛甚失劝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金佗续编卷十八·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八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二章尚书頴经进鄂王传之二【原阙】<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卷十八大破成军降其卒二万余人获马二千匹追之兵自武寜县至江州道中杀及降三万人成

  • 吴社编·王穉登

    [明]王稚登里社之设,所以祈年谷、祓灾祲、洽党闾、乐太平而已,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祸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于是游手逐末、亡赖不逞之徒张皇其事,乱市井

  • 卷六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二宗庙制度体记郊特牲尸神象也【方氏慤曰见乃谓之象神隠而尸陈以其陈者见于隠者故曰尸神象也】【陆氏佃曰尸是象而已其所谓神在彼

  • 学蔀通辨卷之六·陈建

    后编下此卷所载着象山师弟颠倒错乱颠狂失心之弊其禅病尤昭然也陆子与王顺伯书云兄前与家兄大槩谓儒释同某尝以义利二字判儒释又曰公私其实即义利也惟义惟公故经世惟利惟私故出世儒者虽至于无声臭方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

  • 卷三十五·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五诗纲领大序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所以析卫为鄘卫曰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卫有卫音鄘有鄘音有音故诗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音者系之若

  •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建中靖国续灯录中帙目录[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一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筠州大愚晓舜禅师法嗣十四人(六人见录)金陵蒋山佛慧禅师虔州慈云圆照禅师建州崇梵余禅师衡山澄信禅师杭州长耳相良禅

  • 卷之二十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二十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铭应城钟铭(有序)岁次乙巳春丰州太守源忠真大檀越同法云洞上座延山僧于本州开山山名广寿寺名福聚宝构既成复范钜钟专为祝国用觉群灵其大

  • 第七品 小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以种种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尊者罗婆那跋提喜悦。尊者罗婆那跋提之心为尊者舍利弗,以种种之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之喜悦而离执着脱除烦恼。世尊

  • 唐律疏议·长孙无忌

    原名《律疏》。中国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长孙无忌等编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唐高宗时的太尉。本书是现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释文,是唐太宗为统一律文的解释,以保证律书的统一适用而诏示下

  •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雪峰义存

    凡二卷。唐代僧雪峰义存(822~908)撰,明代林弘衍编,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又作雪峰禅师语录、真觉禅师语录、雪峰真觉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编录上堂示众语、机缘问答、偈颂、规则、遗诫等,卷末附录雪峰真觉大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