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亿人众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万人。

  尔时世尊告胜积菩萨言。汝往北方去此世界六千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复过百千万亿算数世界之外。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有佛号曰法上如来应正遍知。于今现命现住为众生说法。彼佛世尊于今欲说大师子吼方广法门。汝可往听。善男子。彼胜法门甚难得闻。

  胜积菩萨即受佛教如说修行。往彼世界顶礼法上如来足已。右绕七匝却坐一面。胜积菩萨坐一面已。法上如来知而问曰。汝善男子从何所来。胜积菩萨默然不答。时彼众中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作是念。有何义故。此胜积菩萨。三界大将问已。不报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目如广长青莲华形。师子游戏遍观十方。知诸大众有疑念故即放光明。放光明故。法上如来出金色光。遍照十方无量百千万种杂色。于是世界六种震动。十方世界有诸菩萨集彼世界。现诸色像种种妙状。见彼如来所放光明种种事已集彼国土。皆共顶礼彼如来足。礼佛足已。各随己分善根功德坐莲华座。

  尔时会中电焰菩萨即从座起。整服左肩前至佛所。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欢喜踊跃。白言。世尊。如我今见世尊所放无量光明。我从昔来初未曾见此大光明。善哉世尊愿说此事。何故大悲放此光明。愿说其意。尔时电焰菩萨以偈问曰。

  诸无上大士  非无因无缘

  而放此光明  愿为我等说

  实说是怜愍  为利益众生

  而放大光明  是何因缘说

  尔时电焰菩萨见如来身阎浮檀色。所放无量百千亿光。犹如金幢自在显现。见已即问法上如来而作是言。世尊。我亦曾见无量光明。初未曾见如是光明诸胜妙事。彼佛答言。如是电焰。如汝所说少有地分。彼地分中诸佛如来放如是光。非无因缘现如是相。汝今电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说。诸佛如来有所为故放光明事。善男子。汝若闻已。勿生惊疑勿生怖畏。何以故。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无量胜愿不可思议。庄严之事不可思议。善男子。汝见此事勿生惊疑。电焰当知。胜积菩萨。是释迦佛遣到我所欢喜世界。汝为见不。电焰菩萨答彼佛言。已见世尊。已见善逝。佛言。善男子。此胜积菩萨。我向已问言。善男子汝从何来。彼即不答默然而住。善男子。我见此事故放光明。善男子。以何义故我问不答。大众闻已。即生惊疑默然而住。佛言。善男子。此族姓子。云何如来问而不答。

  胜积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于未来世诸法性中而问我言。善男子。汝从何来。佛所证法是不可说。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我无辩才可能说言从某处来。

  尔时如来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此善男子略说一切法。示真实道处。是胜积菩萨。于无等法中不可说不可演。离文字离上离下离来离去。一切道断不可见阿那梨耶处。离心意意识离因缘处。无名无言不可演不可说不可见离诸眼道。非积聚处非言说处非曾有处。离相处离于一字。所谓字不可演说。云何答我。

  尔时光音菩萨以佛神力。而白佛言。世尊。若无可说一切诸法而有说者。一切痴人所有言说亦是说法。佛言。善男子。如是所说非但一切愚痴说法。非愚痴者亦有说法。虽如是说而不觉知。

  尔时光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愿世尊说。云何一切众生说法而不觉知。尔时世尊告光音菩萨言。善男子。譬如世间生盲之人。日光所照依日光住。而不能知日轮何相日光何色。若有余人语盲人言。日之光明有如是相。而日光明离诸名字。非是众生所可言说。因缘事故闻是音声。善男子。譬如世间深山谷中有诸音响。因缘故生。善男子。山谷是空音响是空。因缘故生。善男子。众生言说悉入辩中。若未说时未起心时名为法辩。若已起心未言说时名为义辩。若至斥法演说之时名为辞辩。若以无障无碍说时名乐说辩。是故善男子。一切众生所有言说。皆悉不离四法门义而不离实际。如彼生盲以教示时。则知日轮及日光明舍彼慢心。善男子。欲求义者。彼人当于自身中求。善男子。若欲求菩提者。应于自身五阴中求。说是真实语义法时。于彼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大光明遍照世界。法上如来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彼光明中。复出无量百千万光。以彼光明照于地狱饿鬼畜生。上至有顶皆悉遍照。尔时彼佛还摄光明告大众言。诸善男子。终无如是舌相光明而有虚说。汝等应当善信善念。我说真实。

  尔时住十地菩萨以为众首。彼众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从座而起。合掌同声作如是言。愿世尊说。愿善逝说。如实法义。我等大众以佛神力。是故终无疑惑之心。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此乃是大师子吼。我今欲说。安乐利益诸众生故。乃至天人。善男子。娑婆世界彼有世尊。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于今现在现命现住为众说法。善男子。今我身是法上如来为利众生。是故于彼娑婆世界示种种相而为说法。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甚大欢喜踊跃无量叹如来言。善哉善哉。世尊。愿一切众生皆作如是大师子吼。如今世尊在此众中大师子吼。世尊。若有闻此师子吼者。彼诸众生不得名为种少善根。若复有人得闻如来大师子吼。闻已信受。何况复有读诵受持为他广说。供养此经香花涂香末香烧香。种种衣服宝幢宝盖。世尊当知。是诸众生是佛所加。若有闻此大师子吼修多罗句一经于耳者。彼诸众生。非种微小善根功德。

  尔时世尊赞彼菩萨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彼诸众生。非种微少善根功德而得闻此。若能闻此如来所说大师子吼修多罗句。生欢喜心。乃至微言唱一善哉。善男子。是我所护及是弥勒菩萨所护。彼悉以肩持我菩提。若于五浊恶世之中。而能信受此修多罗。是我过去已曾化者。亦阿逸多菩萨所护。彼人已竭生死大海。已降魔众除灭烦恼。已震法雷已击法鼓。已离女身已降诸怨。已能灭除诸烦恼众。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满十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一切所有供养之具而供养之。若复有闻此真实义修多罗句能信受者。以信心故唱言善哉。得福过前供养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以是义故。诸善男子。汝等若有信我语者。应当书写受持此经。善男子。随何方处书写供养此经典者。当知其家则有如来。

  尔时胜积菩萨电焰菩萨。光常菩萨。净眼菩萨。无畏菩萨。观世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辩积菩萨。盖一切障菩萨。作光明菩萨。及普贤菩萨。如是等八万四千亿百千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未来世。当广宣说此法门句。世尊。有诸众生闻此经者。是人亦名得涅槃者。世尊。若有能信此修多罗。彼诸众生。非是始种微少善根。世尊。若闻此经一经于耳。何况具足读诵受持。彼诸众生所得功德。百千亿劫说不可尽。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应当如是护持如来正法。佛说此法门时。胜积菩萨及彼大众皆大欢喜。

    如来师子吼经

猜你喜欢
  答尚法圆问(三则)·太虚
  卷之八·牧云通门
  第五十九卷·佚名
  卷第七·霁仑超永
  卷第九·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论火葬与国民之福利·太虚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卷第十三·佚名
  解脱道论 第二卷·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一·法藏
  拈八方珠玉集序·佚名
  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太虚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朱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楼钥·唐圭璋

      钥字大防,鄞县人,锷从弟。生于绍兴七年(1137)。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光宗立,除考功郎,改国子司业,擢起居郎,迁给事中。与韩侂胄不合,以显谟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夺职。侂胄诛

  • 山带阁注楚辞卷一·蒋骥

    武进蒋骥撰离骚离别骚愁也篇中有余旣不难离别语盖懐王时初见斥疎忧愁幽思而作也帝髙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则讴切】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髙阳颛顼有天下

  • 二集跋 蒋溥等·乾隆

    皇上法天行健与日俱新建极绥猷治臻上理每以勤政余闲怡情典诰时复寄兴歌吟藻翰敷抒岁增月茂自初集成编宣示中外海隅日出莫不奉是训行矣戊辰以来迄於己卯越十有二年鸿篇雅什盈积卷帙者较前倍富宇内臣士延首喁喁冀复得覩

  • 卷五百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八李羣玉李羣玉字文山澧州人性旷逸赴举一上而止惟以吟咏自适裵休观察湖南延致之及为相以诗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假归卒集三卷後集五卷今编诗三卷乌夜号【一作啼】层波隔梦渚【一

  • 卷十七·李斗

    ◎工段营造录造屋者先平地盘,平地盘又先于画屋样,尺幅中画出阔狭、浅深、高低尺寸,搭签注明,谓之“图说”。又以纸裱使厚,按式做纸屋样,令工匠依格放线,谓之“烫样”。工匠守成法,中立一方表,下作十字,拱头

  • 提要·岳珂

    【臣】等谨案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撰珂有九经三传沿革例已着録是编为辨其祖岳飞之寃而作珂别业在嘉兴金佗坊故以名书稡编成於嘉定戊寅续编成于绍定戊子稡编凡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实编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吁

  • 卷四十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一乾隆元年二月戊辰命缓陜西本年应徴半赋上谕总理王大臣等曰陜甘民人自军兴以来急公効力甚属可嘉除屡年叨防皇考垒沛恩膏外朕又降旨将本年

  • 十国春秋卷二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四列传韩熈载 徐 徐锴高越【兄子逺】殷崇义韩熈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少隠嵩山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父光嗣平卢节度副使【徐昌黎韩公墓铭云考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

  • 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元年(乙巳、705)·司马光

    唐纪二十四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1]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1]二月,辛亥(初一),唐中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向武则天请安,问候她的日常生活状况;从此唐中宗每十天前来问候一次。 [2]

  • 第七章讨论·孙中山

    四十六节讨论之权利一动议既发,及为主座接述之后,会众便可讨论。此时主座之义务,当使之能得完满及公平之讨论,又使会员各得同等讨论权利;而一面又须有以护卫全体,毋使一二会员之讨论时间有侵及全会时间。是以欲维持一适中之

  • 卷二十七·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七宋 吕祖谦 撰荡之什荡【唐党反】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欧阳氏曰穆公见厉王无道知其必亡而自伤周室尔所以言不及厉王而逺思文王殷商也 苏氏曰荡之所以为

  • 版法解第六十六·管仲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

  • 律学要略·李叔同

    律学要略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讲万泉记我出家以来,在一江一 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着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南虽曾讲过些东西,自心总觉非常惭

  • 阅餐石日记·太虚

    胡妙观居士解行精卓,一时无两!盖于解或胜之者则无其行,于行或胜之者则无其解;且能近齐其家,举室而迁以入山,远周于世,尽人而导之奉佛。比年率善眷隐居五台自修,密行造诣益深。就山中喇嘛习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渐加至三倍,经

  • 序·佚名

    仲尼曰温伯雪子目击而道已存其东岩大师之谓欤师提一楖栗走郊市中不修边幅未或能定其为珍御为垢衣者顾索余在稠人班荆尘谈露布心腑大不异夙昔相识比再晤则出所著黄连语录二卷示之又何其小撞而发大响狮子之捉一兔固尔哉

  • 吴都文粹·郑虎臣

    地方诗文总集。十卷,卷三至卷七为诗。宋郑虎臣编纂。郑虎臣字景兆,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为会稽尉。南宋德祐初,自请监押奸臣贾似道,押至漳州木绵庵,椎杀之。郑虎臣为吴中巨富,热心当地文献,辑此书以存苏州风土演变痕迹。吴中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白玉蟾

    题“海琼白真人注,祖天师张真君解义,五雷使者张天君释, 纯阳子孚佑帝君讚。”注者为白玉蟾,较为可信,后三人盖伪托。 注义、释文多释专门词语,敷衍经义。卷后附《圆满吉祥灵章》、 《符篆》及十五种鬼名。又附三十九代天师

  •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全一卷。略称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334~416)撰。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之理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东晋时,鉴于太尉桓玄之压迫佛教,佛教教团乃发表宣言,认为佛教教团应处于国家权力之外,然同时代之车骑将军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