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二

王昌龄

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淑气来黄道祥云覆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睿明悬日月千岁【一作载】此时逢

胡笳曲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一作能令出塞飞】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揺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一作岩峦】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送李擢游江东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一作觞】便千里远梦生江楼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一作收】

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津人空守?村馆复临川篷【一作峯】隔苍茫雨波连【一作通】演漾田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客广陵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静法师东斋

筑室【一作山】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素上人影塔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牀见虎眠隂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谒焦链师

中峯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链师炉香净琴【一作金】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宿京江口期刘眘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臯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挿鬓花宜夀翡翠横钗舞作愁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鷀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晩茫茫发旅愁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隂备冬礼长乐应和风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一作向】舞罗空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送欧阳会稽之任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谿趣【一作曲】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暎暧暧澄湖【一作江】光白髪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须枉车歇【一作过】为我访荷裳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隂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东谿翫月【一作王维诗】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一作纷】空霁流隂中夜攅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澄清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谿晓思难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二

猜你喜欢
  纳兰词卷三·纳兰性德
  顾卞·唐圭璋
  ●卷三·刘衍文
  第二十六出 拒妁·李渔
  ◆上清外史薛玄曦(上清集)·顾嗣立
  附录·陈霆
  白云集卷三·释英
  ●白石道人传·姜夔
  过旧居·戴望舒
  卷一百九十七·徐世昌
  原叙 (自《近代蜀四家词·香宋词》)·赵熙
  卷一百四十九·陈思
  卷二十四·佚名
  卷十八·吴之振
  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败北·周履靖

    【醉太平】〔外戎装领众上〕戈矛猬齐。士马云如。烟腾万灶鼓频炊。〔外扮报子上〕报报报。红巾数万。近在一舍之地。各路传檄。期在日中会剿。请柳爷作速进兵。〔外〕知道了。就此移营前去。〔众应号令移营介外〕把

  • 卷三百十六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甲申朔,知鎮戎軍种診言:「興、靈州等處多舊漢人,皆元昊所擄致者,常有思漢之心。乞明降指揮,言梁氏殘害其主,使眾心解離,如有首領來歸,特與官爵。」詔送高遵裕,降敕牓二十道付熙河都大經

  • ●卷一·佚名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上谕各省乡民设团自卫,保护身家,本古人守望相助之谊,果能安分守法,原可听其自便。但恐其间良莠不齐,或藉端与教民为难,不知朝廷一视同仁,无公畛域。该民人等所当仰体此意,无得怀私逞忿,致启衅端

  • ●卷下·文秉

    ○天启五年起崇祯二年止 正月,改书院祀辽东死难御史张铨及文武诸臣。科臣李鲁生以为假道学不如真节义,上嘉纳之,故有此举,而东林之祸从此炽矣(按:《剥复录》亦系改忠祠于是年正月,与此合)。南乐魏广微所荐正人内有王之臣者,独

  •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查《钦定诗经乐谱》刷印存贮情形片·佚名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查《钦定诗经乐谱》刷印存贮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八日遵查《钦定诗经乐谱》,于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刊就进呈,刷印二百部,奉旨交各处存贮二十部,分赏一百三十五部,其余四十五部交武英殿收存。谨奏。

  • 郭雍传·脱脱

    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阳人。父亲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师礼相待程颐,撰写《易说》,别号兼山先生,自己有传。郭雍继承了父学,通晓时务,隐居峡州,在长扬山谷之间放纵不受拘束,别号白云先生。乾道年中,因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

  • 杨最传·张廷玉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官工部主事。督收山西的拖欠,怜悯这个地方百姓的贫苦,不等候奏报就返回来。尚书李钅遂弹劾他,有诏令他再前往。杨最向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讲当年的灾害民困的情况,请求对他们

  • 一二六、张仪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钱穆

    《六国表》魏哀王十年,张仪死。考《仪传》,仪以秦武王元年重至魏,当哀王九年。相魏一岁,卒于魏,则哀王十年也。(《秦纪》亦同。)惟核之《魏世家》,哀王九年相田需死,楚害张仪、犀首、薛公三人相,苏代为说魏使相太子,(亦见《魏策》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六·佚名

    户婚门赎屋已卖而不离业吴恕斋阿章绍定年内,将住房两间并地基作三契,卖与徐麟,计钱一百五贯。当是时,阿章,寡妇也,徐鼎孙,卑幼也,律之条令,阿章固不当卖,徐麟亦不当买。但阿章一贫彻骨,他无产业,夫男俱亡,两孙年幼,有可鬻以糊其口者

  • 卷三十九·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九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三上仁宗答诏论地震春雷之异张方平臣伏读丙午诏书以星文流变坤载震揺先春而雷衆异间作陛下惕然戒惧思所以当天意爰下明

  • 前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敞【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3】,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4】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 卷十·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十     明 胡广等 撰彤弓之什二之三彤弓弨【尺昭反】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叶虚王反】之钟鼓既设一朝飨【叶虚良反】之赋也彤弓朱弓也【孔氏曰弓皆漆之以御霜

  • 卷四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七四望山川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汉书注师古曰谓夏都安邑殷都朝歌周都洛阳】故嵩高爲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

  • 卷四十六·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六   宋 王与之 撰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郑康成曰路王所乗车【○王昭禹曰巾车谓之车则上下所通乗典路谓之路则主于王车】贾氏曰巾车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

  • 卷第九·箬庵通问

    续灯存稿卷第九 明 嗣祖沙门东吴 通问 编定 笠泽居士华亭 施沛 汇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伏龙长禅师法嗣 苏州邓尉万峰时蔚禅师 温州乐清金氏子。襁褓中见僧辄微笑合掌。年十三从演庆升法师受业。十六得度

  • 茅盾散文集·茅盾

    散文随笔集。《茅盾散文集》毕竟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是散文和杂文的结集。作者说,这些文章是被“逼”着写的,收集起来出版,也是因为书店要稿子,“拿这些来充数”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在30年代产

  •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佚名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 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为帝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