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力庄严三昧经卷下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佛告智轮大海辩才童子言。善男子。汝见一切如来身不。智轮童子即白佛言。世尊。我见。佛问智轮。汝言见者所见何等。智轮言。世尊。我见一切诸佛如来。若恒河沙等所有世界。于是国土亦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一切皆于自刹土中各各说法。如是第二及以第三佛如是问。智轮童子亦如是答。时佛复更问智轮言。善男子。汝见如来右手掌不。智轮言见。佛言。智轮。汝言见者所见何等。智轮言。世尊。我见一切诸佛如来右手指掌。各于其刹等说诸法亦复如是。智轮童子。如是方便。当知一切诸众生等心意及法。此如来名一切众生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此如来色。此如来名。此色名如来一切智。亦名一切见。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不可思议多陀阿伽度。微妙最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佛言。如是如是。智轮童子。不可思议多陀阿伽度。微妙最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智轮童子。我于阿说他树下端坐思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得一切种智。智轮童子。我发是心不可思议。微妙最大不可思议。此是诸佛如来境界。我于尔时作是不可思议念已。从阿说他树下而起。不近不远对于此树。一心谛观熟视不瞬。得欢喜食离余饮食。如是迳于七日七夜。见阿说他菩提之树。我此树下如是坐已。一切世间无能信佛。得如来智。得自在智。得不可思议智。得不可量智。得无等等智。得不可数智。得阿僧祇智。得大智。得佛智。得一切种智。复次智轮。对阿说他菩提之树。即彼处所有塔名为不瞬眼视。是我不可思议之心。见阿说他菩提树下起眼不瞬。乃至七日得欢喜食离余食想。彼大支提。常为天人之所供养。智轮童子。如此方便当知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甚深境界。复次智轮。汝今莫作如是思念。独谓如来菩提觉已。对阿说他以不瞬眼看于彼树。得欢喜食离余饮食。七日夜住。智轮童子。慎勿如此起于是心。何以故。过去一切十方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今已入于寂灭涅槃。彼诸如来亦各坐于菩提树下。坐已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种智。悉发是心不可思议。最大不可思议。诸佛甚深如来境界。彼佛亦各起如是心不可思议。彼菩提树从树下起至于余处。以不瞬眼直视此树。得欢喜食离于余食。七日夜住亦复如是。智轮童子。若当来世一切十方诸佛如来。亦菩提树下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得一切种智不可思议。乃至最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彼佛如来亦发不可思议之心。念菩提树。观树以起不瞬眼睹。得欢喜食离余食想。七日夜住亦复如是。智轮童子。若今现在一切十方诸佛住世。乃至说法。彼佛如来亦菩提树下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种智已。亦如是念。乃至最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彼佛如来得不可思议心已。从菩提树下起。以不瞬眼观菩提树。得欢喜食离余饮食。七日夜住亦复如是。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及一切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种智已。作如是念。不可思议亦如是观。对菩提树不瞬眼视。得欢喜食离余饮食。或二七日住于是处。佛告智轮童子言。善男子。非一切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对菩提树七日七夜不瞬眼住。智轮童子。有诸佛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乃至入于无漏涅槃。于此时间不可思议。念佛境界不可思议。智轮童子。此之方便如是当知。诸佛常念不可思议诸佛境界。最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智轮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所有境界多少云何。佛告智轮。诸佛境界依如一切众生境界。智轮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境界多少。佛告智轮。如是一切诸佛境界。此名一切众生境界。又复智轮。汝今当知诸佛境界及以一切众生境界。此二境界是一法界无有差别。智轮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佛。何者是法。佛告智轮。汝今当知一切众生名为佛法。智轮复问。众生何者云何是名佛。佛告智轮。众生界者当知此义是佛境界。佛告智轮。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云何名心。何因缘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轮童子答言。世尊。一切众生自体性故。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尔时世尊复更重问智轮童子言。智轮。汝意云何。汝知如来智慧云何。智轮童子即答佛言。一切众生境界知故。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智慧具足。佛告智轮。汝当知此如是方便。无量诸佛如来境界。与诸众生境界一种。若有一切众生境界即佛境界。如是一切如来境界。及以一切众生境界。是一境界无二无别。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知于诸佛不异众生。一切众生亦即如来。佛时印可智轮童子言。善哉善哉。智轮童子。汝今善知如来语义。又亦曾于过去无量恒河沙等佛世尊所植众德本。闻佛所说微妙法门。日夜长修般若波罗蜜。恒于生世得义辩才。得法辩才。得辞辩才。得乐说辩才。为诸众生问答无碍。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等能作如是。得如来智。自在智。不可思议智。不可量智。无等等智。不可数智。阿僧祇智。大智。佛智。一切种智。达了觉知。如是问已佛即告言。智轮童子。我于般若波罗蜜中不乱心行。智轮童子。以不乱心行般若故。菩萨摩诃萨能作如是。得如来智。自在智。不可思议智。不可量智。无等等智。不可数智。阿僧祇智。佛智。大智。一切种智。如是觉知。智轮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等。于般若波罗蜜中行行已。亦不舍想不想中行亦非想证。佛告智轮。此中菩萨摩诃萨等。行般若波罗蜜时。眼中行。色中行。耳中行。声中行。鼻中行。香中行。舌中行。味中行。身中行。触中行。意中行。法中行。智轮童子言。云何眼中行。色中行。耳中行。声中行。鼻中行。香中行。舌中行。味中行。身中行。触中行。意中行。法中行。佛言。智轮。菩萨摩诃萨眼色中行。当知此眼为色作碍。耳为声碍。鼻为香碍。舌为味碍。身为触碍。意为法碍。智轮言。云何眼为色碍。乃至云何意为法碍。佛言。智轮。眼缘色故心生欢喜。或生苦恼。或生舍受。心取著故起贪嗔痴。因缘和合造身口意种种诸业。造此业已。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天人六道为依止处。彼中眼色果报出生受此报故。愚痴之人于当来世苦恼增广。如是去来循环不息。以是果故众苦不断。何以故。于流转中不见出道。凡夫众生愚痴颠倒。不知如是耳因缘声。乃至不知意因缘法。广说如上。智慧之人应当至心谛观。此眼眼为是谁。何者是眼。推觅眼义及非眼义。如是色义色非色义。乃至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义及非义。一切皆觅都无所见。智者如是谛思惟已。眼义不见非眼义亦不见。眼非眼义一切不见。乃至色义不见。非色义亦不见。色非色义一切不见。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法义不见。非法义亦不见。法非法义亦复不见。时彼行人不见眼。已离于眼义。亦复不见是眼非眼。不见是色不见离色。亦复不见是色非色。如是耳非耳。耳非非耳。声非声声非非声。鼻非鼻鼻非非鼻。香非香香非非香。舌非舌舌非非舌。味非味味非非味。身非身身非非身。触非触触非非触。意非意意非非意。法非法法非非法。又复眼者不觉。非眼者亦不觉。眼非眼亦不觉。如是色不觉。非色亦不觉。色非色亦不觉。耳不觉。非耳亦不觉。耳非耳亦不觉。声不觉。非声亦不觉。声非声亦不觉。鼻不觉非鼻亦不觉。鼻非鼻亦不觉。香不觉。非香亦不觉。香非香亦不觉。舌不觉。非舌亦不觉。舌非舌亦不觉。味不觉。非味亦不觉。味非味亦不觉。身不觉。非身亦不觉。身非身亦不觉。触不觉。非触亦不觉。触非触亦不觉。意不觉。非意亦不觉。意非意亦不觉。法不觉。非法亦不觉。法非法亦不觉。如是舍离眼因缘故则色不生。色不生故离眼及色。既离眼色则无有爱及以不爱。如是离于爱不爱故。何处更有爱不爱生。离爱不爱故无和合。和合无故名为不著。亦名无碍。当知即是无障碍智。云何名为无障碍智。无碍智者无量一切众生眼。如是一切智眼。无量一切众生色。如是一切智色。如是一切众生眼者。一切智眼者。一切众生色者。一切智色者。此二种法是一无异。此非觉故。如是耳声乃至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一切不生。因缘离故则无有爱。无有爱故法中不行。法不行故故无障碍。离障碍故无有染著。无染著故是故离障。以离障故无碍智生。智因缘故无量一切众生心。如是一切智心。无量一切众生法。如是一切智法。如是一切众生心。一切智心。如是一切众生法一切智法。此二种法是一无异。智轮童子。般若波罗蜜中如是行非想中行。亦非离想中行。非想中证。亦非离想中证。智轮童子。此名一切众生心。一切众生法。一切智心。一切智法平等智相。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白佛言。世尊。无生法者如来眼耳鼻舌身意。此六种识其义云何。佛告智轮言。无生者眼识等空本无有物。其中推觅一个物无。是故不生。以不生故故空无物。智轮童子。譬如虚空本来不生。不生故无灭。灭无故无物。可离故名虚空。如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法亦不生。不生故无灭。亦无离物故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法。犹如虚空一种无异。智轮童子。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法。犹如虚空。不生不灭。不动不乱。非彼非此。不染烦恼。非寂灭离。如是不生不灭。不动不乱。非彼非此。不染烦恼。非寂灭离。非一非异。虚空如是。智轮童子。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法。不生不灭。非动非乱。非彼非此。不染烦恼。非寂灭离。如是过去当来现在诸佛如来。非生非灭。不动不乱。非彼非此。不染烦恼。非寂灭离。此名法住。亦名法行。如如非异。如如非不异。如如湛然常住无有迁动同一法界。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复白佛言。世尊。几许如来已过于世。佛告智轮童子。如恒河沙等。智轮又问。几许如来当来出生。佛言。智轮如恒河沙。智轮又问。几许如来现在说法。佛言。智轮童子。亦如恒河沙等。智轮童子重白佛言。世尊。过去如来已入涅槃实难再睹。当来诸佛未出世间不可预见。现在世尊正住教化未入涅槃。彼佛如如。非异如如。非不异如如。常恒常常住不异法。其义云何。作是问已。佛答。智轮。此是佛智。智轮。当知如是言说是世间法非第一义。真如法中有是言说。亦非言说所可觉知。是佛智力之所知觉。智轮童子。此名佛智。云何力智。如一切众生平等故一切法平等。一切法平等故一切众生平等如如。不异如如。非不异如如。此名菩萨摩诃萨第一如来力。是力因缘故。处非处如实知。云何名为是处非处。有因缘处此名为处。离于因缘是名非处。又复智轮童子。于汝意云何。如过去世已皆尽灭。不可得见不可得知。过去众生造三业行。亦复过去为有为无。智轮童子答佛言有。佛告智轮。汝意云何。当来世中诸法未生。不可得见不可得知。无有一物。彼当来中三种行业众生有不。智轮童子答佛言有。佛告智轮。汝意云何。现在世中现有众生可见可知。彼三业行众生有不。智轮童子答佛言有。佛告智轮。云何为有。智轮童子言。世尊。过去之世虽复灭谢。然诸众生所造三种业行不亡。又复当来虽复未有未生未见不觉不知。以因缘故。未来世中有三业行。今现在世因缘起故。众生生故。三业作故。如是种种有诸业行。佛言。如是。智轮童子。过去世中一切种智故有过去佛。当来世中一切种智故有当来佛。现在世中一切种智诸因缘故现在有佛。又复云何是处非处。离依止故无处非处。佛言。智轮童子。于汝意云何。如过去虚空悉皆尽灭无去异去。智轮童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离依止故。过去虚空处非处尽故。不净故。不异故不动不动法故。佛言。智轮童子。于汝意云何。如当来虚空未生未睹不见不记。智轮童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是离依止故处非处。当来不异去不动不动法故。如是现在虚空不尽不异不灭不动不动法。智轮童子。如是过去诸佛如来不依止故。不尽不去不异不灭不动不动法。如是当来诸佛如来不依止故。未生未有亦非相随。和合而有非余处。有非动非动法。如是现在诸佛如来住真实行。了达见常常住不动。是处非是处如实悉知。智轮童子。菩萨摩诃萨当知。此名诸佛第一处力。是力因缘佛智所觉。智轮童子复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无有能信如来此事。又佛种智犹如虚空一种无异。不生不老。不死不乱。非当来生。非烦恼。非寂灭。法界体性真实中住如如平等。此如是法佛转法轮。见诸众生生老病死故。彼处生烦恼寂灭业因业果。作是问已。佛答智轮童子言。如是如是。智轮童子。一切世间无有能信真实难信。此中唯独如来证知。又不退转诸大菩萨摩诃萨等。曾于过去无量佛所。植众德本乃能信此。智轮童子。此处如是最大难信。若有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如来智。自在智。不可思议智。不可量智。无等等智。不可数智。阿僧祇智。大智。佛智。一切种智。智轮童子。此名如来一切世间不可信如虚空无有异。一切众生一切法如来说法及转法轮说于有生。其中亦无有生可说。说于老事亦无有老。说于患事亦无有患。说于死事亦无有死。说于漏事亦无有漏。说非彼生非彼生事亦复是无说染烦恼染事亦无。说于寂灭寂灭亦无。说于涅槃亦无众生入涅槃者。智轮童子。此是如来一切世间叵信难信。一切众生本无有名假名故说。本无言语假说置言。本无文字假立文字。何以故。文字句说一切世间种种差别能得知故。智轮童子。是一切法名字句味。一切先无今假说有。智轮童子。如来法轮亦复如是先无今有。智轮童子。诸佛如来转于法轮。为二大事因缘故转。何者是二大事因缘。如来世尊转法轮时。一众生加二者法加。智轮童子。于汝意云何。众生有生此可说不。智轮童子言。不也世尊。时佛复告智轮童子。于汝意云何。若诸众生是不生者。法是可生可说以不。智轮童子言。不也世尊。佛告智轮童子。众生名离因缘。众生相亦非生。众生相非生故。一切法一切法相亦复不生。此不生法名一切智。以是一切智慧力故。闻于释迦如来名已。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当于是时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悉皆震动。如是世界诸佛众中。出大莲华各各遍覆。智轮童子。无量一切众生眼。如是一切智眼。无量一切众生色。如是一切智色。如是一切众生眼。一切智眼。如是一切众生色。一切智色。此之二种当知是一非二。法界如是。一切众生受。一切众生想。一切众生行。一切众生识。一切众生名。此名如来名。无量一切众生色入于色阴名如来色。此色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见。亦名一切识一切智。是故一切种智不取智相。亦不著智。是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识。亦名一切见佛眼。如是见一切色亦不取相。我眼能见彼。如是色乃至心法识亦如是。如来不作是念是非识。不如是念是我识。何以故。眼非觉故。色非觉故。亦非觉事乃至非觉心故。非觉法故。一切眼见事如来见者一切知见。耳中一切响应者一切声闻。鼻中一切气熏者一切香嗅。舌中一切尝者一切味知。身中一切摩触者一切觉知。意中一切识缘者一切法得。又复如来如是念者。眼中一切诸色皆见。眼中一切诸声皆闻。眼中一切诸香皆嗅。眼中一切诸味皆尝。眼中一切诸触皆觉。眼中一切诸法皆缘。如是智轮。如来心中一切色见。一切声闻。一切香嗅。一切味尝。一切触觉。一切法缘。一切众生顺故。一切种智能如是作智因缘故。智轮童子。如是方便。当知如来亦一切智。亦一切见。亦一切识。

  尔时智轮大海辩才童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眼亦如来一切种智。色亦如来一切种智。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悉如来一切种智。是故如来一切识。一切见。一切智。

  尔时佛告智轮大海辩才童子言。善男子。汝见如来一切身。一切智。法平等智。何者是因缘。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眼智。眼烦恼智。眼寂灭智。眼烦恼寂灭智。耳智。耳烦恼智。耳寂灭智。耳烦恼寂灭智。鼻智。鼻烦恼智。鼻寂灭智。鼻烦恼寂灭智。舌智。舌烦恼智。舌寂灭智。舌烦恼寂灭智。身智。身烦恼智。身寂灭智。身烦恼寂灭智。意智。意烦恼智。意寂灭智。意烦恼寂灭智。佛说是经已。一切比丘一切菩萨。天人阿修罗乾闼婆。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

    力庄严三昧经卷下

猜你喜欢
  卷第九·智旭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一·大訢
  卷第六·雷庵正受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欧阳竟无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一·无准师范
  因明正理門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六·佚名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上·非浊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无著
  卷四十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王法正理论·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误投·李渔

    〖凤凰阁〗(末便服,丑、副净扮军士随上)干戈抢攘,惭愧官居屏障。闻知中道阻豺狼,难保来人无恙。下官纬武将军范钦是也。奉命镇守川湖,且喜民安盗息。近日接得塘报,忽闻江右叛了宁藩。本待出兵援剿,一来不是下官的汛地;二来防他

  • 第三出 忧嫁·李渔

    〖半剪梅〗(外冠带苍髯,带末上)有女闺中赋摽梅,欲遣于归,怕遣于归。生男莫愁多,生女莫嫌少。不幸作中郎,订婚休太早。山鸡与凤凰,雏时难预晓。一旦惑冰言,终身误窈窕。传言择婿翁,莫仅图温饱。下官邹先民,字无怀。由乡贡出身,官拜

  •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韩滉 子皋 弟洄 张延赏 子弘靖 弘靖子文规 次宗 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少贞介好学,以廕解褐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官主簿。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以道路阻绝,因避地山南。

  • 第十一节 郑氏兵力再振时间·陈匪石

    呜呼!谁谓中国民无民族观念?三寸之舌,一尺之纸,填塞夷夏,咳唾华戎,罗罗而不可数也。而奈何未闻有以民族立国也?舌既挢矣,笔既秃矣,一般绝对之名词,有如泰山之云,不崇朝而遍天下。郑氏金陵之役,吾岂无以征之。彼之将、彼之师、彼之

  •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佚名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真按: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乾隆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系谷应泰所撰。朕从前在书房时卽曾见其

  •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范晔

    貌不恭 婬雨 服妖 鸡祸 青眚 屋自坏 讹言 旱 谣 狼食人《五行传》说及其占应,《汉书·五行志》录之详矣。故泰山太守应劭、给事中董巴、散骑常侍谯周并撰建武以来灾异。今合而论之,以续《前志》云。《五行传》曰:“田猎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八人物志三十八大臣传二十四【满洲正曰旗三 赉塔 库礼伊理布 苏克萨哈 白尔赫图罗硕 莽奕禄 苏纳海 鄂泰 觉罗吉哈礼 逹都】赉塔赉

  •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六人物志十六大臣传二【满洲镶黄旗二 纳尔察 伊勒慎古尔布什 鄂齐尔桑 觉罗色勒阿哈尼堪 索海 哈什屯 武赖 阿喇善逹素 巴山】纳尔

  • 卷三·曾巩

    唐腊用辰。宋兴,腊用戌。贞观以前,寅蜡百神,卯祭社宫,辰享宗庙。开元以后,三祭同用腊辰。建隆之制,祭百神、社稷、宗庙同用腊戌。祠部令应先代帝王三年一享,牲用太牢。建隆四年,诏:&ldquo;来年仲春,以羊豕代太牢致飨。&rdquo;帝

  • 墨子閒詁卷五·孙诒让

    非攻上第十七

  • 卷首九·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九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章句音韵 孔氏曰自古而有篇章之名与诗体俱兴也故那序曰得商颂十二篇东山序曰一章言其完是也句则古者谓之言论语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左氏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

  • 卷八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七襄公二十六年考异足利本经公会晋侯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晋侯作晋人永怀堂同谨按注疏诸本皆误传子产辞邑曰自上降杀以两礼也谨按臣之所校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最胜利故。为令众

  • 释净土群疑论序·怀感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岂积尘之可计。前佛后佛。报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丧

  •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小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三序曰。所云小乘藏者。谓诸佛随缘赴机之渐教也。良由智识褊隘固执铿然。空有分疆心尘别境。封守界系位列因缘。排倒我之本基。折流转之缠结。惮佛道长远居止化城。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授比丘尼已默然而住。尔时大爱道语言:“尊者难陀!我等欲得闻法,愿更与我等说。”尔时尊者难陀与说法已

  • 斯塔福特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英国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推理小说,大雪覆盖下的斯坦福特宅邸内进行着一场降临会,但在游戏中精灵Ida却突然发出了埃克桑普敦镇的特里威廉上校被谋杀的口信。斯坦福特的人们于是不安起来,这时勇敢的伯纳比少校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