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张曦问(八则)

问一:唯识不认识外有境,一本十支,皆反覆推明此义,然影像之外,非无本质。成立本质,取证虽多,以破极微和合、方分种种反证为最有力。按本质之名,易混外物,迷者易执。精而言之,外物有无,可置勿许,纵许实有,终非吾识之所得缘,所得缘者仍识而已。此系揣度,不知有当否?

问二:近人或谓二十论天亲如梦之答,亦有不极成处。读者不可执著,以梦无他心,醒有他心,三境有异。此说似甚精到,弟子对于兹喻亦尚有疑:醒时之山虽有时无,一到有山之处,山可立现;梦时村舍虽有时有,一经醒后,难可再寻。一则有主,一则任运。执为尽同,亦不应理,不知然否?

问三:本质尘亦名疏相分,惟第八能现乎?抑前七皆能现乎?

问四:生而瞽聋,其现出相分必甚简单,是否其众同分中即有所缺欠。

问五:二十论有“异大种”,基记甚略,望详示!

问六:性宗、禅宗皆不立阶段,直证圆成;唯识法相广诠依他;世间学问则遍计所执而已。此解有误否?

问七:猫之捕鼠,颇难寻思。猫为能杀,鼠为所杀,揆理当不外两途:甲则鼠前生负命债,而猫今生捕食以报之;乙则鼠无命债,今生杀业由猫自造。以为甲也,则人亦有前生害命而今生抵偿者,何以人见人或杀或不杀,而猫见鼠则必捕?以为投胎作鼠,必有夙债,则应一一被捕,无有孑遗,何以不被猫食之鼠,数仍累累?此甲理之难通者也。以为乙也,则猫个个皆造杀业,来生应一一受报,捕杀猫者,又是某类?即有“其类”,见猫必杀,如猫之于鼠。则“其类”亦必有报之者,如“其类”之于猫。以类报类,推至无穷,不可究诘,此又乙理之不可解者也。若谓猫之杀鼠,出之生性偶然,则轮回因果之说,登时被破。究竟猫之能杀,果乎?因乎?鼠之所杀,因乎?果乎?

答一:本质境对影像境言,自识亲缘皆为影像,其疏托者则名本质。或为“自有情”之他识相分,若六识相分之疏托第八识相分为本质;或为“自他有情”之他心心所,若六七识及他心智之以心缘心,疏托现行他心心所为本质;或为“他有情”之他识相分。若欲界有情缘色界或佛净土,疏托之上界有情或佛菩萨等之他识相分为本质。对此识之亲缘影像,虽云本质,而仍为他识或他识之亲缘影像。识者、通指一切有情,各有八识之总称,决定无识所不缘之识外境,故云唯识;非以“纵有外物识不得缘”之识外境为本质,但以识所缘到为唯识境也。

答二:醒时、梦时,应以觉时、迷时为例,不应以有山处、无山处为例。醒时有山处、无山处,应以梦时有村舍处、无村舍处为例,不应以醒时、梦时为例。迷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可思准之!

答三:详第一答,思准之!

答四:其现行缺某识,亦即缺某识之相分,然种子仍具有之;或第八识所变器界亦仍具有之,故聋盲根身转为聪明根身时,眼、耳识现,眼耳识相分亦现。

答五:此间暂无二十论参考,容后查答。

答六:法性、法相,说明之方法有殊,事实之转进无异。观有为相即无为性,故无阶段;从有漏道进无漏道,故有阶段。世俗学说,大都不离计执,然间有略知依他者,但不能证圆成。

答七:猫之捕杀于鼠,猫众同分业与鼠众同分业之报也。人与人之或相杀或不相杀,应以此猫与彼猫,或此鼠与彼鼠为例,不应以猫与鼠为例。鼠被猫食,虽亦为鼠同分业之一种,然鼠自以鼠业受鼠报,不专以供猫食而为鼠;犹猪、鱼等或为人食,非专以供人食为猪鱼,故尽可有不为猫捕杀之鼠。而猫亦不专以食鼠而为猫,故亦尽可食他物及作猫事。鼠被猫食,虽系还债,然非鼠所知,亦非鼠所甘心,故仍必衔怨图报,亦果亦因。猫之杀鼠,虽为收债,然猫杀鼠亦仍为杀业,亦果亦因。以亦因故,鼠死或为猫,猫死或为鼠,以互相报偿──或牵以他业,暂不相报──。

若人之相骂相打,非一方或双方之觉悟,或甘心受报,或释怨不求报,势难停止。此众生之所以轮回不已,而“惟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为能解脱,以恩报怨为能济度也。所举甲乙二例,各偏一边,故皆不当于理。(见海刊九卷二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七十八·佚名
  三世因果·太虚
  卷第八·佚名
  卷四 梁·宝唱
  俱舍论记 第二十四卷·普光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佚名
  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佚名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佚名
  答武昌佛学院请为院长书·太虚
  下一·元照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三·智旭
  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朱{曰所}孙·唐圭璋

      孙字令则,号万山。   真珠帘   春云做冷春知未。春愁在、碎雨敲花声里。海燕已寻踪,到画溪沙际。院落秋千杨柳外。待天气、十分晴霁。春市。又青帘巷陌,红芳歌吹。   须信处处东风,又何妨对此,笼香觅醉。曲尽索

  • 卷194 ·佚名

    刘克庄 卫生一首 沙虱鬼车微物尔,偶然逢彼立灾身。 朵颐唇吻中伤汝,射影疮疣点污人。 读卫生书思解毒,持降魔咒竟无神。 寄声禽大休轻出,莫向荒山点水滨。 刘克庄 未开梅 老树天机早,潜回一点

  • 七言巻六十四·洪迈

      七言  蝉二首         子 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桞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

  • 目録·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九华阳国志目録     载记类卷一巴志卷二汉中志卷三蜀志卷四南中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卷六刘先主志卷七刘後主志卷八大同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讃论卷十一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原文】  曾静供: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又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古之帝王治天下,其大本大根,必在于孝。诚以孝为百行之源,万化所从出之地,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弘治八年正月乙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宾,并涉及后妃的亲族,所以称为《外戚世家》。记后妃,自然要反映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这就能使读者看到帝王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后妃之间为争宠、

  • 毕自严传·张廷玉

    毕自严,字景曾,淄川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任松江推官,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干,被朝廷召用为刑部主事。后来做过工部员外郎中,升为淮徐道参议。回家为母亲守完丧后,被派往守卫冀宁。又改官河东副使,请病假离任了。后来又被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八经籍考经【乐】宋史艺文志乐类一百十一部一千七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乐类五十四部四百八十七卷吴澄曰经出於汉而乐独亡其书疑多是声音乐舞之节少有辞

  • 提要·黎靖德

      臣等謹案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導江黎靖徳編初朱子與門人問荅之語門人各録成編嘉定乙亥李道傳輯廖徳明等三十二人所記為四十三卷又續增張洽録一卷刻于池州曰池録嘉熙戊戌道傳之弟性傳續蒐黄榦等四十二人所

  • 卷二十二·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二    宋 王与之 撰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薛平仲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师之职人主所以承天之以善天下之民有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四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

  • 卷四十·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严敏卿陆与绳传严敏卿名讷。苏州常熟人也。嘉靖二十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三吴数被倭患。岁复大祲。民死徙几半。有司徵敛益急。敏卿疏陈民困。请蠲贷。报可。累迁吏部尚书承。严嵩乱政後。吏道污襍。敏卿

  • 卢忠肃集·卢象升

    诗文集。明卢象升(1600—1639)撰。二卷。象升字建斗,宜兴(今属江苏)人。天启进士。善射,精将略,能治兵。明末抗清将领。崇祯十一年(1638)在巨鹿(今属河北)遇敌,孤军作战,阵亡。明谥忠烈,清谥忠肃。此集其幼子天驭之孙

  • 一士类稿·徐一士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

  • 洞玄度灵宝自然券仪·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三十七种著录《灵宝度自然券仪》1卷。本仪当出自六朝。述分券契盟授灵宝玉文真经之科仪。

  • 八旬万寿盛典·阿桂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

  •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大訢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訢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峰和尚语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