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空品第十七

善业白佛言: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何等为入空为空定。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於法中不作证。佛所说不於空中作证。云何闿士於定中立而不得证。佛言:是闿士悉具足念空不得证。作是观不取证。观入处甫欲向。是时不取证。不入定心。所著不失。闿士法本无中道取证。何以故?本愿都护众生。为兴弘慈念。具功德不中取证。闿士大士得明度。证致功德斯大力矣。譬如人勇悍能卻敌。为人端正猛健无所不能。悉持兵法六十四奇悉晓习工。为众人所敬。所至处无不得力者,从是所得者转分布与人。其心欢喜。若有他事与父母妻子俱去过大剧道。其人安亲曰:莫有恐怖。今但免难矣。重雠虽来其人多变以济亲害送归本土。宗门康休怨亦无损。所以然者,以其巧变备矣。其人勇慧能幻化化作士众。雠睹恐惧各自流散。乡土称德靡不欢喜者,是闿士大士於众生行大慈心。过应仪出缘一觉地去。於定中立於众生悉愍伤无所见。於是中不取证。入空中深不作应仪。作是行向定向泥洹门。不有想不入空取证。如鸟飞行空虚中无所触碍。如是行甫欲向空至空。向无想至无想。不堕空无想中。悉欲具佛诸法。譬如人工射射空虚中。後箭中前箭。续後射转中前箭。其人欲令箭堕乃尔堕。如是行明度为变谋明慧所护。自於其地不中道取证堕二道行。以是功德逮得无上正真道。成满便得佛。於经本中观不取证。善业白佛言:谦苦作是学不中道取证。佛言:悉护众生守定向灭度门心念分别。何等为分别。守空定分别。无想定分别。变谋明慧护使不中道取证。何因变谋明慧护之。心念护众生。持是所念不中道取证。复次深入观苦空定向灭度门。用是故分别久远以来人民所因缘想。中求无上正真道为说经。当使弃是因缘。守空定无想定无愿定。向灭度门不中道取证。复次闿士念久远人民呼常有想有我想有好想各各求。我作无上正真道时有。人民故为。说经使断是诸想悉断求。云何断是常非常。是乐皆苦。是身非身。是好皆鬼。闿士思念为变谋明慧守无愿定。向灭度门不中道取证。若闿士大士心念。众生从久远来求因缘求想求欲求聚想求空想求。闿士言:我使众生无斯想。普慈弘至故。得变谋明慧。是法观空想愿识。无所从生齐限不中道取证法。当作是知。闿士云何求明度。晓习法中心何缘。求入守空定。向灭度门。守无想无愿无识无所从生定。向灭度门。是闿士不得慧故。守空念无想无愿无识无所从生念定意。有来问者不即持不可计心为解者,知是非不退转闿士也。何故不退转闿士心无央数悉知。用是行不具足知。未得不退转之明矣。善业言:不可计人求闿士道。少有能解者,佛言:作是解者已受决。於功德中极殊所知法。应仪缘一觉诸天人鬼龙质谅神所不能及。

猜你喜欢
  第七十一章 [失题]·佚名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窥基
  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印光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卷第十六·普瑞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三·费隐通容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太虚
  访问佛教领袖记·太虚
  佛说五母子经·佚名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止观义例卷下·湛然
  卷第一·佚名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补录·梁章钜

    前录巧对,有未详者,兹复补之云:王禹偁字元之,济州人,擢进士第,事宋太宗、真宗,官至知制诰。年七、八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始知之,问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对。元之不思以对云:“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文简大奇之

  • 陈子厚·隋树森

    陈子厚,生平不详。当与杨朝英同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黄钟】醉花阴 宝钏松金髻云亸,甚试曾浓梳艳裹,宽绣带掩香罗。鬼病厌厌,除见他家可。 【出队

  • 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沈约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曾祖卓,自本郡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祖恬,西河太守。父凭,冯翊太守。元景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六·陈厚耀

    宋史宋世家防子启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防子数諌纣不听防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諌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諌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防子去遂行周武王伐纣克殷防子

  • 第三四六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佚名

    竹南三保宛里街庄总理、街庄正、绅耆、通事、土目等,禀请淡水分府保留已革总理郑妈观之职具佥禀人竹南三保宛里街庄总理梁妈成、董事陈生、街正杨清河,山脚庄董正吕加己、苏德,猫盂庄正李玉柳、郭永

  • 谯国夫人传·魏徵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 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 夫人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 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军布阵,镇服百越。 常常鼓励亲族多做好事,因此在本乡信义卓著。 越人的风俗是爱互相攻

  • 鹤庆土司传·张廷玉

    鹤庆,唐朝时名叫鹤川,南诏在此设置谋统郡。元朝初年,在此设置鹤州。至元中年,鹤州升为鹤庆府,不久改为鹤庆路。洪武中年,大军平定云南时,分兵攻拔了三营、万户砦,俘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朝廷设置鹤庆府,派土官高隆掌

  • 卷三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     明 湛若水 撰齐家格【凡七目】 谨妃匹  正嫡庻 事亲长 养太子严内外  恤孤防 御臣妾 臣若水通曰齐家何以言格物也程頥曰格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乃

  • 卷八·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八邳州知州王植撰中正篇第八补训此篇首言中正贯道而有大与化之分至极其大二句收上文大化之意次言圣人不思勉学者不能不思勉因历言学问之事至於致曲说到能化以应大化意有不知节至末又言教人之事

  •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从若干经得明坚不老不死甘露。声名闻以行如明月。事者净者慧明者,若守度者更明,并家中行亦尔。恶意不可{艹只}不可牵如意。是故施得道者,礼得道者,稽首从得甘露故。贪为种。多故为生。菰爱欢喜为忧支。佛说五阴。譬如箜篌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六卷辨因果非有非无义 广辨正因缘因义 广辨了因缘因义 师子吼更设七翻难责无佛性 第一谓人无性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义故知无性 第二论阐提断善根故知无佛性 第三有初发心故知无佛性 

  • 卷第二十七·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七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九世 潭州延寿惠轮禅师法嗣 庐山归宗道诠禅师(凡二) 僧问。承闻和尚。亲见延寿来。是否。师云。山前麦熟也未。 僧问。九峰山中。还有佛法也无。师云

  • 卷第十六·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六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四世 南康军云居元佑禅师法嗣 洪州罗汉系南禅师(凡五) 汀州张氏子。示众云。红霞穿碧落。白鹭点沧州。不是寒山子。时临古渡头。骑骏马。骤高楼。万里

  • 语文零拾·朱自清

    语文零拾,收文14篇,其中书评8篇,译稿4篇,读书笔记2篇,前有作者自序,1948年4月上海名山书局出版。

  • 太清经断谷法·佚名

    经名:太清经断谷法。未着撰人。似随唐前故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方法类。《通志》著录。述断谷法。多以服中草药及药膳为方。卷中记抱朴子于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将服食巨胜方“寓 (疑为写) 以为要

  • 松邻遗词·吴昌绶

    民国吴昌绶撰,词集,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782册·松邻遗集》。

  • 皇言定声录·毛奇龄

    八卷。清毛奇龄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大概熟悉吹箫吹笛之人,翻

  • 华严经持验记·佚名

    亦称《历朝华严经持验记》,简称《华严持验记》。佛教感应集。清周克复纂。一卷。收录自古印度龙树菩萨至明代谭贞默之母共四十九人传持《华严经》的神异事迹。大多数人物事迹后附有所引书名,多取材于唐慧英的《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