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于山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蚑行蠕动之类。所经历善恶之道。皆悉知之。先世宿命。为五母子时。便坐自笑。其师问何等而笑。沙弥答言。无所笑也。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自念一身而忧毒五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我与第一母作子时。并邻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生。其子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泪下如雨。悲言念子。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我为第三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子在者。亦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念我。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之。即念我子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子。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得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愁毒言念我子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展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自杀。是故笑耳。发念世间。凡人不知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死耳。凡人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恶业无所畏难。死后当入泰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后悔无所复及我厌世间。勤苦故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目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恐怖。今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反忧我所求愿。皆以得念世间人。展转相生。亦复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善恶。皆不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死会。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与勤苦。为师说之。已便飞去。

  佛说五母子经

猜你喜欢
  卷第九十八·佚名
  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佚名
  清净品第十六·佚名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卷第十六·德清
  一相无相分第九·朱棣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印光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三十·佚名
  大通本禅师·惠洪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北山录卷第八·神清
  顺权方便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286_1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 卷三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七 宋 陆游 撰 病中作 破裘缝更暖粝食美无余摩诘病说法虞卿穷着书身羸支枕久足蹇下堂疎今日晴窗好幽怀得好摅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 安康甲第天下传玉题绣井摩云烟落成鼓吹震百里意

  • 列传第六十三·刘昫

    ○苗晋卿 裴冕 裴遵庆 子向 向子寅 寅子枢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祖夔,高道不仕,追赠礼部尚书。父殆庶,官至绛州龙门县丞,早卒,以晋卿赠太子少保。 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初授怀州修武县尉,历奉先县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夏四月甲寅朔磁州统制官赵世隆以所部诣宗泽降世隆本磁州书佐泽在磁以为中军将泽既去磁以州事付兵马钤辖李侃金人围磁州急州有禁兵有民兵民兵甚众禁兵恐其势盛将校郭进乃作乱世隆与进谋遂杀侃以通

  • 尚史卷七·李锴

    本纪六秦本纪始皇帝 二世皇帝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荘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嵗荘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

  • ●二六、墨馀小感·秦翰才

    清朝二百六十九年的天下,兴于摄政王(顺治叔父多尔衰),亡于摄政王(溥仪本生父载沣),固是一奇;而由一位福建人(洪承畴)协助顺治入关,又一位福建人(郑孝胥)协助溥仪出关,也是一奇。 溥仪过去的一生,可说有三个时

  • 卷六 邻交志上三·黄遵宪

    华 夏日本明正帝正保三年丙戌,时我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既三年矣。我大清龙兴东土,声威所播,先及呖谷,莫不震砻。又当德国氏执政权,方欲以文治致太平,故二百余载彼此安和,海波无警。是年八月,郑芝龙奉明唐王聿键意,赠书暨方物,乞

  • 三十、自文衙弄至曹家巷·包天笑

      在我十五岁的下半年,家里又迁居了,这回是从文衙弄迁居到曹家巷,仍在阊门内的一隅。我们迁居的地址,是在曹家巷的东口,三条桥的堍。所谓三条桥者,是曲尺式的接连三条桥,一条下面有河,可通船只,两条都在平地。苏州城厢内外不

  • 邵陵殇王刘友传·沈约

    邵陵殇王刘友字仲贤,是明帝的第七个儿子。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太尉、江州刺史桂陽王刘休范谋反被杀。皇室弱小,刘友只五岁,出外当使持节,督江州豫州的西陽新蔡晋熙三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爵绍陵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

  • 元帝本纪·姚思廉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高祖的第七个儿子。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八月初六生,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湘东郡王,受封邑二千户。最初担任宁远将军、会稽郡太守,后入宫担任侍中、宣威将军和丹陽尹。梁武帝普通七

  • 王周传·薛居正

    王周,魏州人。小时勇敢雄健,参加军队跟从后唐庄宗、明宗,逐渐迁升为裨校,因战功多次历任郡守。后晋天福初年,范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从杨光远进攻并降伏了他。安重荣在镇州反叛,王周又跟随杜重威攻讨平定了他。因功授与贝州

  • 慈圣光献曹皇后传·脱脱

    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是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1033),郭皇后被废后,诏聘入宫。景..元年(1034)九月,被册立为皇后。皇后生性慈善节俭,重视稼穑农事,经常在禁苑种植稻谷,亲自养蚕,擅长飞白书。庆历八年(1048)闰正

  •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

  • 转法轮品之二·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化五人竟。作是念言:优楼频螺迦叶有大名称。与五百弟子俱。国王奉事臣庶宗仰。我当诣彼教以正法即往寻之。迦叶见佛迎前问讯。善安隐不。尔时如来报迦叶言:无病知足寂灭清信是为安隐。迦叶请佛。日既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第十八尔时观自在,复说三摩地,最上清净法:“是即金刚手,调伏于诸恶,而现莲花部,诸佛方便力,利益众生故,忿怒大明王,清净诸三有。以众生性欲,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下·海云

    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经题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梵云摩诃此翻云大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语应云吠(无每反)卢左曩(毗卢遮那者古译也。依金刚顶义决中解。此毗卢

  • 卷第十二(尽佛不思议法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二(尽佛不思议法品) 十定品第二十七 将释此品。四门同前。 初释名中二。先解会名。后明品称。 前中。此名重会普光明殿会。谓前第二会。已於此会。今复来此。故云重会。普光等言。义如前说。

  • 台湾舆图·夏献纶

    古人右史左图,观览并重。萧何入关,首收图籍;盖凡道途险阻、山川阨塞,非图莫周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