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议印度之佛教

──三十一年十月作──

印度不注重历史,所以治佛教史最困难者,即在印度部分,至今不能有一部较为完整之印度佛教史。

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今已成十余万言之“印度之佛教”闻。然钞传不易,仅邮其第一章印度佛教流变之概观,乞冠一言,乃就此章所画轮廓略抒吾意:

‘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此语最好!

由此先探溯佛前印度文明之源流,自为必要。但吾意所分吠陀创立时代,毋宁谓游牧之雅利安族征服土族而承受其农业文明;梵教极盛时代,则由统治之雅利安族凌驾驯服及邻接各族之上发展所成;教派兴起时代,则不安梵教祭祷及阶级制而起反抗之运动。然此虽说明不同,而大致可认为相差不远。

惟于佛世以来之教史,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时代揉成离支破碎,殊应矫正。公平之看法:第一期之佛教,应曰“佛陀为本之声闻解脱,庶于后行之大乘有其本根。第二期可曰“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但应历佛灭至马鸣前约五百余年,内更分小节。第三期应束三、四期曰“佛陀倾向之菩萨分流”,此中可分四小节:一、佛陀行果赞仰而揭出众生净因之真常唯心论,此于六百年顷,法华、涅槃、般若、华严等渐兴,及马鸣诸论代表之。二、对治外小执障而盛扬摩诃般若之性空幻有论,此于七百年顷,龙树、提婆诸论代表之。三、依据法性空义而补充小大有义之有为唯识论,此于九百年顷,无著、世亲诸论代表之,四、空有剧烈争辩而小大宗见各持之渐倾密行论,此于千余年顷,清辨、月称、安慧、护法诸论代表之。则验之向传印华佛史无不符合之大乘时代也。第四期可曰“如来为本之佛梵一体”,则承前厌倦苦诤而倾向外内、小大、有空融合持行之趋势,龙智等密咒兴行,在佛灭千二百年起,奄奄五六百年,内更可分小节,则适当我国唐开元前以至宋元时是也。

基佛世之淳朴,握持马鸣、龙树、无著之一贯大乘,前融采声闻分流而后摄择宗见各持与如来一体;亦即依流传在中国者,摄持锡兰传者及择取西藏传者,成一批评而综合而陶铸之新体系,庶其为著述印度佛教史之目标欤!三一、十、二七、缙云老人。(见海刊二十四卷七期)


猜你喜欢
  琳法师别传序·彦悰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惟白
  卷九·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四·费隐通容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朱棣
  由上海至西贡一瞥·太虚
  卷第九·佚名
  训 语 鳞 爪·太虚
  真正的自己·佚名
  卷七十·道世
  菩萨处胎经 第四卷·佚名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朱棣
  光赞经卷第六·佚名
  壹输卢迦论一卷·龙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一回 说怀胎遂成话柄·陈端生

    第五十一回说怀胎遂成话柄诗曰:二女同居佯说孕,权辞以对竟恢谐。遂成话柄传扬去,二老闻之喜慰加。节孝夫人点首应,低低说是我知闻。于时转入屏风内,亮堂堂,引道双挑二盏灯。舞彩宫中方等候,闻敲云板就知临。苏家奶奶门旁接

  • 关汉卿·隋树森

    小令 【正宫】白鹤子(四首) 一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二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三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四 香焚金

  • ●卷八·江顺诒

    ◎八曰品○郭频伽词品十二则△幽秀千崖,一壑深美。路转峰回,忽见流水。幽鸟不鸣,白云时起。此去人间,不知几里。时逢疏花,媚若处子。嫣然一笑,目成而已。△高超行云在空,明月在中。潇潇秋雨,冷冷好风。即之愈远,寻之无踪。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佚名

    卷五   康熙十三年四月丙申,谕诸将帅防御机宜。时奉使云南侍郎哲勒肯等还至武昌携有吴三桂奏章,将军尼雅翰疏闻。上谕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将军尼雅翰、瓦尔喀、赫业、副都统根特巴图鲁、席布及平南王尚可喜、总督

  • ◎方域二·徐天麟

    ○论形势沛公初入关,或说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高纪。)高帝六年,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弘治十四年九月丙子朔日食 镇远侯顾溥襄城伯李鄌以日食救护入礼部中门为缉事官校所奏溥等上疏引罪宥之 录辽东义州等处杀贼功官军给赏有差 广东钦州地震有声如雷○丁丑工部覆奏礼科都给事中甯举等所言恤军士事谓今边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七月丙子朔二十二日丁酉以 大行皇帝宾天告于 奉先殿○令礼部会翰林院议大丧礼仪○礼部进 大行皇帝丧礼仪注一二十二日发丧不鸣钟鼓二十三日大殓二十四日成服一在京文武官员自二十二日闻丧白布员领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八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八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再陈续购书目,仰祈圣鉴事。窃照采访遗书一事,臣遵旨督属实力查办,业将陆续购得各书,四次奏进在案。今据江宁、扬州等属禀报续

  • 太宗纪·脱脱

    (一)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名炅,初名匡义,后改赐为光义,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改为今名,宣祖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昭宪皇后杜氏。开始,杜太后梦见神人授给帝位,不久怀孕,于是在浚仪官舍生下太宗。这天晚上,红光如火升腾,闾巷闻到特殊奇

  • 靳德进传·宋濂

    靳德进,祖先潞州人,后迁大名。祖父靳璇,是儒生。父靳祥,曾以陵川郝温为师,兼善星历。金末兵乱,祥与母散失,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祥后来找到母亲,用舌舐母眼,百日后复明,人称其孝。当时蕃帅有生杀之权,许多无辜的人,多由于祥而得免

  • 卷二十八 运历下·龙文彬

    ◎测影正统十一年八月,作晷影堂。(《昭代典则》。 )正德十六年,漏刻博士朱裕言:“晷表尺寸不一,难以准测。而推算历数,用南京日出分秒,似相矛盾。请敕大臣一员,总理其事。铸立铜表,考四时日中之影。仍于河南阳城察旧立土圭,以

  • 方域一一·徐松

    急递铺绍兴四年五月五日,枢密院言:「检会臣僚上言,乞督责诸路 帅臣,参稽所部州县道里远近之宜,布斥堠之卒,番休迭往,使不告劳。诏令枢密院措置。今检会前后所降指挥:一、欲令淮南、荆湖、江南、两浙通接沿边探报军期急切及平

  • 卷九·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九新安首源姚际恒宣公文公庶子,母敬嬴,在位十八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踰年即位,故书。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未?而娶也,直书之而其恶自见。称「妇」,有姑之辞也,称「妇姜」与「妇姜氏」,无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宗密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九已辩六因相别世定。必应对果建立因名。何等名为因所对果。颂曰。果有为离系  无为无因果论曰。果有五种。后当广说。今且略标有为离系。如

  • 俨山续集·陆深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十卷。陆深有《俨山集》已著录。此集为其子楫所编。约五万字。含诗等七卷,序二卷,记、书等一卷。唐锦尝为之序,陆师道为之跋。深素以文章名世,虽当正嘉七子盛行之时,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与七

  • 疗痔病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有神咒,治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