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印度之佛教当时思想界之革新及其混乱

    达摩像 王震 (日)泉屋博古馆藏    

    佛时代之印度思想界,恰如战国时代之中国思想界。写战国思想界最有趣味之著作,莫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在佛典中求此类性质之作品,则《长阿含》里头的《梵动经》和《沙门果经》便是。据《梵动经》所说,当时外道有六十二见(六十二种见解)。就这六十二家归纳起来,可分为八大类:第一类,常见论,主张世界及自我皆常存。第二类,半常半无常论,主张一切现象都一部分常存一部分变灭。第三类,有边无边论,专讨论世界有限无限之问题。第四类,诡辩论,即不死矫乱论,对于一切问题都不下决定的解答,专为不可捉摸之说,故亦号捕鳗论。以上四类皆就现世立论,故谓之“本劫本见”。分属此四类者凡十八家。第五类,无因论,主张一切现象皆偶然发生。无因果关系。第六类,死后有想无想论,专讨论死后意识是否存在及作何状态等种种问题。第七类,断见论,主张死后灭断。第八类,现法涅磐论,主张现在为最高理想境界。以上四类,皆就未来立论,故谓之“末劫末见”。分属此四类者凡四十四家。现此,则当时思想界之庞杂,略可概见。    

    诸家之中当时最有名的六大师,其学说梗概略见于《沙门果经》。    

    第一,富兰那迦叶。他是论理的怀疑论者。以为善恶没有一定标准,不过因社会习惯而得名。社会所谓善恶,未必便是真善恶,故为善为恶不应有业报。    

    第二,末伽梨拘舍罗。他主张极端的定命论。谓吾人之行为及运命皆为自然法则所支配,非人力所得如何。吾人欲求解脱,只有听其自然,到你的宿命注定你该解脱的时候,自然会解脱。提倡一种恬淡无为之教,和我们的老庄哲学颇相类。佛家叫他做“邪命外道。”    

    第三,阿夷多翅舍钦婆罗。他是极端的唯物论者。谓人生由“四大”——地、水、火、风的物质合成,物质外更无生命,死后一切断灭。故人生之目的,只求现在的享乐,一切严肃的伦理道德论皆当排。绝似我们的杨朱派哲学。佛家叫他做“顺世外道”。    

    第四,浮陀迦旃延。他是极端的“常见”。与顺世外道之极端的“断见”正相反对。他主张物心二元不灭论。他说人生由七种要素——地、水、火、风、苦、乐、生命——合成,生死不过七要素之集散离合现象,七要素的本身并不因此而有生灭。例如人被刀杀死,依他说,不过那刀把一时集合的地、水、火、风拆散,于生命存亡无关。他用这种理论来鼓励人不必怕死。    

    第五,散惹耶毗罗梨子。他是诡辩派。他是“不死矫乱论者”。他的持论如何我不甚了了,但知道佛的大弟子舍利弗、目健连两人,当未从佛以前,是散惹耶门下大将。因此可想见他学说在哲学上总该有相当价值了。比方先秦诸子,当是惠施、公孙龙一流。    

    第六,尼乾子若提子。他是有名的“耆那”教开山之祖。在印度思想史上的所占地位,几与释迦牟尼同一重要。当时佛教徒和耆那教徒接触最频繁,佛经中记两家辩论的话最多。他的教理是标立生命、非生命的二元为基础,用种种严整的范畴来说明他。实践方面,他主张极端的苦行,很像中国的墨家哲学“以自苦为极”。    

    以上六大师,其名屡见佛典中,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哲人。与释迦尼同为对于吠陀旧教之革命者,同在摩竭提、拘萨罗等新兴国召集徒侣宣传教义,同受那些国王们的敬礼。内中最盛行的为佛教与耆那教,恰如儒、墨两家在战国时称为“显学”。次则邪命外道,恰似老庄派的地位。更次则顺世外道,恰如杨朱。其余三家似不甚振。    

    既了解当时思想界形势之大概,从此可以讲到佛教之特色及其价值了。

猜你喜欢
  慈尊五论颂合刊序·太虚
  卷第五十三·佚名
  卷二十·赜藏主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序·书玉
  首罗比丘经·佚名
  卷上·道宣
  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佛说大净法门经·佚名
  [第八品]心双论·佚名
  卷十·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六·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岳飞·唐圭璋

      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生于崇宁二年(1103)。与金人战,累立战功。历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进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罢为万寿观使,以不附和议,绍兴十一年(1141),为秦桧所陷,殒大理寺狱,年三十九。孝宗初,复飞官。淳熙六年(11

  • 卷六·魏元旷

      海庙祀东海之神,在莱州府城北。庚寅之秋,予旅东莱掖署,时族叔少程(起鹏)知掖县事,出示其《谒庙礼成,登蠡勺亭观海》五古云:“庚寅秋八月,敬谒海神庙。祀礼既成,登亭试凭眺。纵目水天宽,荡胸波涛摇。万派尽朝宗,百川如

  • 卷一·杜文澜

    卷一竹枝皇甫松词、万氏注云、所用竹枝女儿、乃歌时群相随和之声、按顾梧芳尊前集原注、竹枝女儿句下有枝儿叶韵四字应增、门前春水一首、为孙光宪词、万氏作皇甫松误、十六字令蔡伸词、万氏注云

  • 乾道稿卷上·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乾道稿卷上 宋 赵蕃 撰 五言古诗 东坡在惠州窘於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和渊明贫士七诗今去重九三日尔仆以新谷未升方絶粮是忧至於樽俎又未暇计也因诵靖节贫士诗及坡翁所和者辄复用韵 故乡堕渺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正统六年五月丙申朔○丁酉户部进粮价银先是 上以南京军民艰食而官廪充积命户部依时值粜之民间至是以所易银来进计一千锭重五万两○给事中张佑言南京后湖库收贮天下图册今与监生厨房相连所供饮食浩大曰夕炊爨不绝恐风

  • 卷之一百·佚名

    成化八年春正月戊戌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以星变免行庆贺礼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具朝服行八拜礼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 十三道监察御史张敩等以星变陈言修省八事一南京乃国家根本重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查东山先生年谱·沈起

    檇李门人沈起仲方撰同里后学张涛铁庵族孙谷稻荪纂注明万历辛丑(一六○一),先生始生。先生生于万历辛丑秋七月四日酉时,为神宗二十九年。浙之海宁人。(「一统志」:三国盐官州,元改海宁)。先生手葺家谱,溯周时有讳延者,以子爵始封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三乐略【二】祀飨正声【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

  • 墨子目錄一卷·孙诒让

    道藏本及明鈔本刻本並無目錄,此畢氏所定,依意林為第十六卷,今從隋志,別為一卷。

  • 儒佛异同论之二·梁漱溟

    佛教传入中国后,社会上抵拒之者固有其人,而历来亦有不少躬行修养之儒者领悟于彼此相通之处辄相附会而无辨焉,是不可不再一申论之。儒书足以征见当初孔门传授心要者宜莫如《论语》;而佛典如《般若心经》则在其大乘教中最为

  • ●巴黎本神会录·神会

    〔一〕远法师言:“和尚,此是庄严,即非庄严。”和上言:“经文所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法师重徵:“以何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和上答:“不尽有为者,从初发心,坐菩提树,成等正觉,至双林入涅,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二·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六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佛善了知至处力诸正定聚知彼因及不定聚诸众生彼成熟相皆明了三种贪处佛善了嗔痴三种亦复然三种烦恼差别门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菩萨从坐而起。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哀愍加持于我。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我今欲为未来有情及末法时无福德者。以于前世不修善品作诸罪业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九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九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诸恶中初明观境中。云夫善恶无定等者。先明通相善恶也。此则未可尽为观境。何者。展转相望得善恶名。是则人谁无善谁不有恶。是故不以为今观境。言宁起等者。心凶为恶

  •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 开庆四明续志·梅应发

    一称《四明续志》、《开庆续志》。南宋吴潜修,梅应发、刘锡撰。十二卷。开庆元年(1259)成书。因续《宝庆四明志》而作,故名。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全书内容分为庆元府额、增秩因任、学校、科举、城郭、坊巷

  • 读书录·薛瑄

    明薛瑄著。十一卷,续录十二卷,共二十三卷。是作者一生读书、 讲学的笔记。分《读书录》和《续录》两部分。黄宗羲说此 书大意是为《太极图说》、《西铭》、《正蒙》作义疏,多重 复,“盖惟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书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