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品第一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摩诃比丘僧不可计。诸弟子舍利弗。须菩提等。摩诃萨菩萨无央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月十五日说戒时。佛告须菩提,今日菩萨大会。因诸菩萨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是学成。舍利弗心念言:今使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用力说耶。持佛威神说乎。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语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持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皆随法。展转相教。展转相成。法中终不共诤。何以故?时而说法。莫不喜乐者自恣。善男子善女人而学。须菩提白佛言:佛使我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从中学成。佛使我说菩萨。菩萨有字便著菩萨。有字无字何而法中字菩萨。了不见有法菩萨。菩萨法字了无。亦不见菩萨。亦不见其处。何而有菩萨。当教般若波罗蜜。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闻是心不懈担不恐不怯不难不畏。菩萨当念作是学。当念作是祝当念作是学。入中心不当念是菩萨。何以故?有心无心。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有心无心。须菩提言: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舍利弗谓须菩提,何而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者,如是亦不有亦不无。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须菩提言: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为佛学佛。而学者不说空身慧。空身慧而说最第一。菩萨从是中。已得阿惟越致。学字终不复失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以在般若波罗蜜中祝欲学阿罗汉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辟支佛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菩萨法。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法甚深。菩萨如学。须菩提白佛言:我熟念菩萨心不可得。亦不可知处。亦不可见何所。是菩萨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及说。亦不能逮说菩萨字。菩萨无有处处。了不可得。亦无而出。亦无如入。亦无如祝亦无如止。何以故?菩萨字了不可得故。无如住无如止。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闻是心不懈倦。不难不恐不畏。以入阿惟越致中悉了知。不可复退。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於中祝何以故?住色中为行识。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中为行识。不当行识。设住其中者,为不随般若波罗蜜教。何以故?行识故。是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者,菩萨不得萨芸若。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不受色者为无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者为无识。般若波罗蜜不受。何以故不受。如影无所龋无所得故不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切字法不受。是故三昧无有边。无有正。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

复次舍利弗。萨芸若不受。何以故?菩萨不当持想视萨芸若。设想视者为不了为。如馀道人不信萨芸若。何以故?反谓有身。正使馀道人信佛。信佛已,反持小道入佛道中。入佛道中已不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不受已亦未晓。尚未成。亦不见慧。亦不於内见慧。亦不於外见慧。亦不於馀处见慧。亦不於内痛痒思想生死识见慧。亦不於外痛痒思想生死识馀处见慧。亦不於馀处脱。以学成就佛。了知从法中以脱去。谓法等一泥洌菩萨莫作是行。莫内外视法。吁与般若波罗蜜等。一切无所受无所从。谁得法。无所持无所收。亦无所泥洹想。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亦不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受。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具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事。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已入般若波罗蜜中行。当作是视何所。是般若波罗蜜在何所。般若波罗蜜中法。了不能得。了不能知处。是故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念。闻是不懈不卻不恐不畏不难。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了知如是,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何因晓般若波罗蜜。色离本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离本识。般若波罗蜜离本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菩萨设使出是中。便自致萨芸若。须菩提言:如是菩萨出是中。便自致萨芸若。何以故?萨芸若无所从生无所从生。如是菩萨疾近作佛。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於萨芸若中无所罣碍。舍利弗言:善哉!菩萨精进作是语。设使行色为行想。设生色行为行想。设观色行为行想。设灭色行为行想。设空色行为行想。设识行立欲得为行想。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想。生识行为行想。观识行为行想。灭识行为行想。空识行为行想。如是菩萨为反行想。作是守行者为不守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般若波罗蜜。若想行者菩萨护行。当莫随其中。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不行色。不生色行。不观色行。不灭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不生识行。不观识行。不灭识行。不空识行。不行色。不色想行。不色生行。不色观行。不识灭行。不识空行。亦无见亦无行。亦无见行。无行无见。亦复无行。亦无止行。如是为无见。何以故?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持。菩萨摩诃萨一切字法不受字。是故三昧无有边无有正。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知。菩萨摩诃萨随三昧者,疾得作佛持佛威神。须菩提说是语。菩萨皆得阿惟越致字。前过去佛时得作佛。随三昧亦不见三昧。亦无有三昧想。亦不作三昧。亦不念识三昧。亦不想识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随是法者无有疑。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所三昧随行。菩萨已得阿惟越致字。前过去佛时得作佛。可得见三昧处不。须菩提言:不可得见也。舍利弗。善男子亦不知亦不了。舍利弗谓须菩提,何以故?不知不了。须菩提言:亦不得三昧。亦无有三昧。亦不得字。佛言:善哉须菩提,如我所说,空身慧作是为诸菩萨为随般若波罗蜜教。菩萨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也。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菩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问佛言:如是为学何法。佛言:如是菩萨。为学无所学法。何以故?法无所逮得。莫痴如小儿学。舍利弗言:谁能得是法。佛言:无所得。是故得无所得法。莫痴如小儿学者,谓有字不能得。欲学习入法中。適为两痴耳。亦不知亦不晓。亦不了法。何以故?学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所念。亦不逮如是不晓不信故。不於法中祝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儿学。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作是学为不学。佛言:作是学为不学。佛不作是学为学。佛得作佛。

须菩提言:天中天。若有问者,是幻为学。佛得作佛。或作是问。当何以教之。佛言:我故自问。若随所报之。於须菩提意云何。幻与色有异无。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异无。须菩提报佛言:尔天中天。幻与色无异也。色是幻。幻是色。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等无异。佛言:云何须菩提,所想等不随法从五阴字菩萨。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菩萨学欲作佛为学幻耳。何以故?幻者当持此所有。当如持五阴幻如色色六衰五阴如幻痛痒思想生死识作是语字六衰五阴。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语得无恐怖。佛言:设使新学菩萨。与恶师相得相随。或恐或怖。与善师相得相随。不恐不怖。须菩提言:何所菩萨恶师者,当何以知之。佛言:其人不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弃舍去远离菩萨心。反教学诸杂经。随杂经心喜乐。复教学馀经。若阿罗汉辟支佛道法。教学是事。劝乃令讽诵。为说魔事。魔因行坏败菩萨。为种种说生死勤苦言:菩萨道不可得。是故菩萨恶师。须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萨善师。何行从知之。佛言:其人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稍稍教人令学成教。语魔事令觉知令护魔。是故菩萨善师也。

须菩提白佛言:天中天。何因为菩萨。何故正字呼菩萨。佛言:诸经法悉学悉晓。了知诸经法。尔故字为菩萨。须菩提言:悉晓了知诸经法。尔故字菩萨。何以故?复呼摩诃萨。佛言:摩诃萨者,天上天下最尊。尔故字为摩诃萨。舍利弗白佛言:我亦乐闻。何以故为摩诃萨。佛语舍利弗。若乐闻者,佛当为若说之。摩诃萨者,悉自了见悉了知。十方天下人十方所有悉晓了知。知人寿命。知有恶无恶。乐不乐。有志无志。悉晓了知见为说法。如是无所著。尔故字为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言:请问摩诃萨者,何所字摩诃萨。设是菩萨心无有与等者,无有能逮心者,诸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心。佛心如是,心无所著。心无所出无所入。设佛心无所出无所入。为无所著心。尔故复为摩诃萨。正上无有与等者,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心无所著。须菩提言:心无所生。尔故无所著邠祁文陀弗白佛言:何因呼菩萨。为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佛说号如是,尔故为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须菩提复白佛言: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何从知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佛言:菩萨摩诃萨。心念如是,我当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洌如是悉般泥洌是法无不般泥洹一人也。何以故?本无故。譬如幻师於旷大处化作二大城。作化人满其中。悉断化人头。於须菩提意云何。宁有所中伤死者无。须菩提言无。菩萨摩诃萨。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洌无不般泥洹一人也。菩萨闻是。不恐不畏不悉不舍。去就馀道。知是则为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言:如我从佛闻。念其中事如是,不为摩诃僧那僧涅。何以故?作是为者,无有作萨芸若。无所供养。人无作者,为何等所人作摩诃僧那僧涅。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邠祁文陀弗谓须菩提,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谓。须菩提言: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邠祁文陀弗言:何谓色无著无缚无脱。何谓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须菩提语邠祁文陀弗。色如幻。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如幻。无著无缚无脱。无有边。无著无缚无脱。譬如空无著无缚无脱。无所生。无著无缚无脱。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言:何因为摩诃衍三拔致。何所是摩诃衍。从何所当住衍中。何从出衍中。谁为成衍者,佛语须菩提,摩诃衍。摩诃衍者,无有正也。不可得边幅。须菩提问佛言:我欲知衍从何所出生。从三处出。自致萨芸若中祝亦无有从中出生者,无有甫当来出者,何以故?天中天。佛言:正使生已甫当来出者,假令有两法者不可得法。设不从得者,复从何法出。须菩提白佛言:摩诃衍。於天上天下人中正过上无有与等者,衍与空等。如空覆不可复计阿僧祇人。摩诃衍覆不可复计阿僧祇人。尔故呼摩诃衍。摩诃衍者,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亦不中边见。亦不於是闻见。亦无所见。亦不於三处见。字如是天中天。尔故为摩诃衍。佛言:善哉须菩提,尔故为摩诃衍。

邠祁文陀弗白佛言:尊者须菩提,佛使说般若波罗蜜。及至说摩诃衍事为。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得无过。天中天。佛言:若说般若波罗蜜不过也。適得其中。须菩提言:菩萨亦不念彼间。亦不於是间念。亦不无中央念。色亦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色与菩萨。不可逮不可得。一切菩萨。不可得不可逮。何所是菩萨般若波罗蜜。当何从说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可知处。当从何所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转复相呼菩萨云何天中天想如字耳何如为意。意无处处。意无形形。意本是形法。何等为色。色不可得见。亦无有身。是中何所有色者,痛痒思想生死识。识不可得见。菩萨亦不可得见。菩萨识了不知处处。亦不可见。一切菩萨了无有处了不可见。何所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如是说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可知处处。了无所有。当从何所法中说般若波罗蜜。尔故字为菩萨如是如是,字想亦无。字亦无想。何所为意意谁字意至本本意生意是无形。何因是识不可得。持至本亦无所持。何因有识。如是法形。形亦无有本。设无有本。法亦无谁作。亦无有本。本无有本。当何从说。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异处。亦无有本。菩萨法亦无所得。有行菩萨。闻是不恐不畏不难,则为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法。当熟思惟如是,是时为不入色。何以故?色无所生为非色。设尔非色为无色。亦无有生。从其中无所得。字为色法中本无。无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视法思惟深入法。是时亦不入痛痒思想生死识。何以故?识无所生为非识故。亦不出识中。亦不入识中。法中计了无所有。

舍利弗谓须菩提,我听须菩提所说法中事。如是菩萨无所出生。设菩萨无所出生者,菩萨如用何等故。谦苦行菩萨道。设用十方天下人故何能忍是谦苦。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萨忍是谦苦也。行菩萨之道者,菩萨自念。我不录是谦苦行。何以故?菩萨心不当作是念言:我忍谦苦心未曾有念。是不当作是念。为用不可计阿僧祇人故。欲令安隐。念之如父。念之如母。念之如子。念之如身无异。常当慈念之。菩萨当作是持心。一切菩萨不见。亦不知处。如是内法外法。当作是念。当作是行。菩萨作是行不为忍谦苦。舍利弗。设使如是所语。菩萨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出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出生。萨芸若亦无所出生。须菩提言:如是萨芸若无所出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如是所语。菩萨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出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出生。萨芸若亦无所出生。须菩提言:如是萨芸若无所出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萨芸若无所出生。悉逮得禅亦无所生。须菩提言:如是悉逮得禅亦无所生。舍利弗谓须菩提。是中菩萨无所生。菩萨为无所生。萨芸若亦无所生。萨芸若法为无所生。悉逮得禅具足亦无所生。悉逮得禅法亦无所生。是为无所逮得菩萨。为无所逮得萨芸若。

须菩提言:无所生法逮得无所生。亦无所生法逮得。亦无无无所生逮得。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无无无所生逮得无所生法。是故无所生逮法。须菩提言:设使无所生法生。复无无所生。是故无所生逮得。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须菩提,无所生无无所生。是故无所生。须菩提,无所生。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所生无所生乐闻。舍利弗。无所生乐是故为乐。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所生闻是为闻。舍利弗谓须菩提,闻是语。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无所语是为语无所语。是为乐无所乐。是故语是故乐。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於法中第一尊。何以故?如尊者须菩提,随所问则报。须菩提谓舍利弗。佛弟子所说法十方亦不知所化来。时随所问则解。何以故?十方法亦不知所生。舍利弗言:善哉须菩提,从何所法中度菩萨。须菩提言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说是法时若读时。菩萨信不疑。菩萨当知之。有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不减。舍利弗谓须菩提,随是法亦不增。不随是法亦不减。随法教一切人。随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一切人悉学法。其法俗如故。须菩提言:善哉舍利弗。所解法。如舍利弗言无异。何以故?人身当谛念。当作是了知。人身若干种空。其念亦若干种空当了。知是人身难了知。所念难了知舍利弗菩萨当作是学当作是行。

猜你喜欢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
  卷第七(诸释部)·宝唱
  卷三百八·佚名
  卷第十六·道原
  明报应论译文·慧远
  卷第八·佚名
  序·佚名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众经总录卷第七·法经
  法句譬喻经双要品第九·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三·明佺
  卷第二十八·普瑞
  破庵语录序·破庵祖先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佚名
  卷之九·别庵性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832_1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贯休   十万里到此,辛勤讵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给孤园。   一月行沙碛,三更到铁门。白头乡思在,回首一销魂。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

  • 卷八·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八左赞善赵执信撰红叶山楼集夏日移居山庄四首长日生清兴幽栖向远山去人惟恐近无事更图闲白石知心素黄鹂约往还悠然顾城市便觉不相关香緑袭衣裾逍遥恣所如田家麦秋至村落枣花初旧蜡登山屐新钞种树

  • 第四十八回 洗禄儿中冓贻羞 写幽怨长门拟赋·蔡东藩

      却说李林甫专权用事,引进杨国忠安禄山,一是因杨妃得宠,不得不引为党援,一是因禄山善谀,不能不替他扬誉。禄山既任平庐节度使,复兼范阳节度使,权力日盛,且欲邀功固宠,屡出兵侵掠奚契丹。契丹酋已换了李怀秀,奚酋亦换了李延

  • 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蔡东藩

      却说汉主刘知远,传见来妇,看官道妇人为谁?原来是重威妻宋国公主。公主入谒汉主,行过了礼,由汉主赐令旁坐,问及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一闻移镇,虑蹈不测,适辽将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八·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八月己亥朔升江西参政王畿为本省按察使○辛丑户科给事中□周祚言 祖宗行取之制或一岁一行或间岁一行随取随考随考随下故先后接续铨政疏通自行取久格一变为拟衔再变为题留历三载而后取复间岁而后考又数年

  • 一二五一 谕刘墉彭元瑞着各赏缎二疋余各赏缎一疋·佚名

    一二五一 谕刘墉彭元瑞着各赏缎二疋余各赏缎一疋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九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九日奉旨:刘墉、彭元瑞着各赏缎二疋,余各赏缎一疋。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六·平台药言·丁曰健

    曰健由乙未科举人于道光二十三年拣发来闽;二十七年受知于前升任山东巡抚陈方伯,委署凤山县。适逢楠梓坑树旗滋事,当即督勇扑灭。今升任大中丞前台湾道,以健莅任未及三月,保荐不遗余力。嗣而任嘉义,有格杀王涌

  • ·会镇请设太平船装载兵骸并运送马匹议·丁曰健

    窃照台地向有太平船二只,专为运送兵丁骸骨,并附搭客柩而设。历系招募郊商举充,来去自由,并非官为经理,是以随设随废,及时另举承充。该船户等固视为畏途,而地方文武官吏亦不暇问及;废弃已将十载。综计检拾出土之

  • ●一 汴京失陷·佚名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日立春节。先是太史局造土牛,陈于迎春殿;至期,太常寺备乐,迎而鞭牛,此常仪也。是月初五日夜,守殿人闻殿中哭声甚哀,及击扑声,移更始止。洎明视之,勾芒神泪流滴沥,襟袖俱湿;牛首堕地,有刀斧痕。吏白有司,重加修补,以

  • 李时传·张廷玉

    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父亲李蓕,进士出身,做过莱州知府。李时本人考中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嘉靖三年(1524)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

  • 卷二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四圣功【七 附载平定甘肃回】【臣】等钦惟我皇上仁化覃敷内辑编氓外拓疆土凡所以宣扬於铄者皆本天锡之智勇从无佳兵黩武之为至於不得已而用则古所称应兵由乎道德齐礼教令或有弗从是用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司马光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 [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2]十一月,丁卯晦(疑误),出现日食。 [3]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选举考【十六】考课乾隆三十三年谕向来各衙门保举抚民同知通判例由吏部请旨特派大员考试第思此项人员原不过取其通晓字义标判文书而止并非塲屋衡文可比若一一传集校艺恐其中转易滋代

  • 卷二十三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三上 嘉礼七 天子加元服 总叙 按礼冠者成人之道也故帝王重之自天子至庶人皆有冠礼周文王十二而冠成王十五而冠此天子之冠礼也秦灭礼学冠礼无闻其见於仪礼者止於士冠而已後世因士礼推而上之

  • 五诰解卷一·杨简

    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大司马九畿之籍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

  • 卷五百八十·佚名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二复次满慈子。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一切行中最初应学无染布施波罗蜜多。何以故?满慈子。若学布施波罗蜜多。无始世来所习慳垢即便远离。身心相续渐能亲近一切智智。是故菩萨若时若时

  • 卷十七·佚名

    △空性品第十八尔时尊者须菩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功德。又复世尊能善宣说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退转相。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何以故?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已能成就无边智故。须菩提白佛

  • 十八部论一卷·世友

        陈真谛译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分别部品第十五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世。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