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问品第二

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子。相随俱来共会坐。四天王与天上二万天子。相随来共会坐。梵迦夷天与万天子。相随来共会坐。梵多会天与五千天子。相随来共会坐。诸天子宿命有德光明巍危持佛威神持佛力。诸天子光明彻照。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贤者须菩提,是若干千万天子大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於般若波罗蜜中祝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是若干千万天子乐者听我当说。须菩提持佛威神持佛力。广为诸天子说般若波罗蜜。何所天子未行菩萨道。其未行者今皆当行。以得须陀洹道。不可复得菩萨道。何以故?闭塞生死道故。正使是辈行菩萨道者,我代其喜。我终不断功德法。我使欲取中正尊法。正欲使上佛。佛言:善哉须菩提,劝乐诸菩萨学乃尔。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当报恩。不得不报恩。何以故?过去时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皆使诸弟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怛萨阿竭时亦在其中学。如是中法令自致作佛。用是故。当报佛恩。我亦复作是说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当复受菩萨法。我复劝乐。我皆受已,皆劝乐已,菩萨疾逮作佛。须菩提言:拘翼。当所问者听所问。菩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中。持空法菩萨。於般若波罗蜜中祝拘翼。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色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於中祝须陀洹不当於中祝斯陀含不当於中祝阿那含不当於中祝阿罗汉不当於中祝辟支佛不当於中祝佛不当於中祝有色无色不当於中祝有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於中祝有须陀洹无须陀洹不当於中祝有斯陀含无斯陀含不当於中祝有阿那含无阿那含不当於中祝有阿罗汉无阿罗汉不当於中祝有辟支佛无辟支佛不当於中祝有佛无佛不当於中祝色无无常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无常不当於中祝色若苦若乐不当於中祝色若好若鬼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若苦若乐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若好若鬼不当於中祝色我所非我所不当於中祝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非我所不当於中祝须陀洹道不动成就不当於中祝须陀洹道成已不当於中祝何以故?须陀洹道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须陀洹道不当於中祝斯陀含道不动成就不当於中祝斯陀含道成已不当於中祝何以故?斯陀含道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当於中祝阿那含道不动成就不当於中祝阿那含道成已不当於中祝何以故?阿那含道成已,便於天上般泥洌是故阿那含道不当於中祝阿罗汉道不动成就不当於中祝阿罗汉道成已不当於中祝何以故?阿罗汉道成已,便尽是间无处所。於泥洹中般泥洌是故阿罗汉道不当於中祝辟支佛道不动成就不当於中祝何以故?辟支佛道成已,过阿罗汉道不能及佛道。便中道般泥洌是故辟支佛道不当於中祝佛道不当於中祝何以故?用不可计阿僧祇人故作功德。以不可计阿僧祇人。我皆当令般泥洹正於佛中祝是故佛道不当於中祝舍利弗心念言:佛当云何祝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问舍利弗言:云何佛在何所在。舍利弗谓须菩提,佛无所祝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心无所住止。不在动处止。亦无动处止。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菩萨当作是学。如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住亦不可祝当作是住学无所祝是时诸天子心中作是念。诸阅叉辈尚可知所念。阅叉若大若小所语悉可了知。尊者须菩提所语了不可知。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谓诸天子言:是语难了。亦不可闻。亦不可知。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是语当解。今尊者须菩提深入深知须菩提复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言:已得须陀洹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出去。已得斯陀含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去。以得阿那含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去。已得阿罗汉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去。已得辟支佛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去。以得佛道证。若於中住不乐因去。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尊者须菩提所说乃尔。当复於何所更索法师如须菩提言者,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所念。语诸天子言:法师如幻。欲从我闻法。亦无所闻。亦不作证。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云何法作是闻人如是,须菩提知诸天子心中复作是念。语诸天子言:幻如人。人如幻乎。我呼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悉如幻。正使佛道我呼亦如幻。诸天子语须菩提,乃至佛道亦复呼如幻。须菩提言乃至泥洹亦复如幻。诸天子问须菩提,乃至泥洹泥洹及泥洹亦复如幻。须菩提语诸天子。设复有法出於泥洹亦复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赐如空无所有。舍利弗。邠祁文陀罗弗。摩呵拘私。摩呵迦旃延。问须菩提。何等为般若波罗蜜相。从何等法中出。须菩提报言:从是法中出阿惟越致菩萨。是为般若波罗蜜相。如是诸弟子闻法。悉具足疾成阿罗汉。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中说相如是,从法中无所出。何以故?法中无所有无所闻无所得。如法比丘。无所闻法。无所得法。从是法中无所受。释提桓因心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为雨法宝。我宁可作华持散尊者须菩提上。释提桓因则化作华散须菩提上。须菩提心则了知言:是华不出忉利天上。我曾见是华。是华所出生散我上者,化作耳化成耳。此华化华。亦不从树出。释提桓因所作华。用散我上者,从心树出。不从树生也。释提桓因谓须菩提言:此华无所从出生。尊者须菩提,不从心树出。须菩提言:拘翼说言:是华无所从出生。亦不从心树出。为非华。释提桓因言:尊者须菩提深知说不增不减。作是说法。如尊者须菩提教也。菩萨当作是学。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是语无有异。菩萨当作是学入法中。菩萨作是学者,为不学须陀洹斯陀含陀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为学佛道。为学萨芸若道。作是学者,为学不可计阿僧祇经卷。不生色学。不生痛痒思想生死识学。不学受馀法。亦不学受。亦不学失。不学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

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学亦不受亦不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作是学亦不受亦不失。学是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云何行。舍利弗言:当问尊者须菩提,释提桓因问尊者须菩提,持何威神恩当学知。须菩提言:持佛威神恩当学知。拘翼。所问般若波罗蜜菩萨云何行。亦不可从色中行。亦不可离色行。亦不可从痛痒思想生死识中行。亦不可离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非痛痒思想生死识。般若波罗蜜亦不离痛痒思想生死识。释提桓因言: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无有底波罗蜜云何。须菩提言:拘翼。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波罗蜜。无有底波罗蜜。摩诃波罗蜜了不可得。无有边波罗蜜了不可见。无有底波罗蜜了不可得底。人无底复无无底。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等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无底复无无底。亦无有中边。亦无有本端。了不可量了不可逮知。拘翼。从法中底波罗蜜底无底复无无底。复次拘翼。法无底复无端。底无有中边无有尽时。底索无底复无无底波罗蜜。释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须菩提,何以故?人无底。波罗蜜无底。须菩提谓释提桓因。是事都卢不可计。正使计倍复倍。人无底。波罗蜜无底。释提桓因言:何缘尔人无底波罗蜜无底。须菩提言:於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作是教人本所生。释提桓因言:无有法作是教者,亦无法作是教住置。设使有出者但字耳。设有住止者但字耳。但以字字著言耳。有所住止处但字耳。了无所有。但以字字著言耳。人复人所。本末空无所有。须菩提言:於拘翼意云何。人可得见不。释提桓因言:人不可得见。须菩提言:拘翼。何所有作意者,何所人底。正使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寿如恒边沙劫尽度人。人展转自相度。其所生者宁有断绝时不。释提桓因言:无有断绝时。何以故?人无有尽时。须菩提言:人无有底。般若波罗蜜无底。菩萨学当作是了。当作是知。行般若波罗蜜法如是。

猜你喜欢
  ●重雕清凉传序·张商英
  致月空书(六通)·太虚
  一 集·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附錄唯識二十論頌·欧阳竟无
  佛说未生怨经·佚名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吉藏
  卷二十二·佚名
  往生集卷之一·祩宏
  唯生论读后·太虚
  佛说法集经卷第四·佚名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二十·佚名
  卷第二十三·霁仑超永
  卷第九十五·李通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丙集第七·钱谦益

    桑柳州悦七十五首【感怀诗(四十首。有序)】(予自薄宦以至归山,其间几三十年,凡有所见及有感触皆形于言,共成古诗若干篇,立意颇深,寄兴颇远。苟经平子,复遇子云,不求牝牡之间,索之酸咸之外,则有得矣。)侯巴爱鼓

  •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沈约

    阿柴虏吐谷浑,辽东鲜卑也。父弈洛韩,有二子,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别为慕容氏,浑庶长,廆正嫡。父在时,分七百户与浑。浑与廆二部俱牧马,马斗相伤,廆怒,遣信谓浑曰:“先公处分,与兄异部,牧马何不相远,而致斗争相伤?”浑曰:“马

  • 志第十一 律历上·魏徵

    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树司牧以君临,悬政教而成务,莫不拟乾坤之大象 ,禀中和以建极,揆影响之幽赜,成律吕之精微。是用范围百度,财成万品。昔者淳古苇籥,创睹人籁之源,女娲笙簧,仍昭凤律之首。后圣广业,稽古弥崇,伶伦含少,乃擅比竹

  • 唐鉴卷五·范祖禹

    太宗三贞观十四年帝大徴天下名儒为儒官数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増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使授以经有能通经者听得贡举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

  • 卷四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乾隆二十二年夏五月辛亥谕叅赞大臣唐喀禄等派兵擒拏哈萨克锡喇上谕军机大臣曰成衮扎布等奏称哈萨克锡喇现在逃至和博克萨里地方等语彼处离北路军营甚近着派唐喀禄车木楚克扎布领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七·佚名

    八月初五日戊子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曰前据阿桂等奏亲赴固原查勘马升贵挖窖等事想此时自当查办完竣其善后各事宜谅亦已与福康安妥恊商办此外即有零星之贼如鹰窝石等处自己殱擒浄尽设有一二逋逃者福康安在被督同将弁等

  •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周作人

    民国八年我们决定移家北京,我遂于四月告假先回绍兴,将在那里的家小——妻子和子女一共四人,送往日本东京的母家归宁,还没有来得及去逛上野公园,听见“五四”的消息,赶紧回北京来,已经是五月十八日了。到了七月二日,又从塘沽乘

  • 四四 风潮二·周作人

    汪仲贤先生在一九二二年所写的《十五年前的回忆》中,曾经说道:“校中驾驶堂与管轮堂的同学隔膜得很厉害,平常不很通往来。据深悉水师学堂历史的人说,从前两堂的学生互相仇视,时常有决斗的事情发生,有一次最大的械斗,双方都殴

  • 卷三百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理宗淳佑七年夏旱牟子才为太常博士上奏曰臣伏自丙午之夏被命造朝今一年余矣所见灾异不可胜数惟岩廊之上宴安自如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洪武十三年冬十月戊午朔,享太庙。 敕四辅官王本等曰:“自胡惟庸不法之后,特召天下贤材,而有司又多泛举,尚书范敏独能荐卿等以辅朕。朕视卿等皆年高笃厚,故九月告于太庙,议立四辅,以王本、杜

  • 卷七·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七 明 何楷 撰 殷帝乙之世诗五篇 草虫思南仲也南仲以王命城朔方遂伐西戎其室家思念之而作此诗【篇中喓喓六语与出车篇全同以是知为南仲之室家思南仲也愚又疑

  • 显扬圣教论颂·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品第一  善逝善说妙三身  无畏无流证教法  上乘真实牟尼子  我今至诚先赞礼  稽首次敬大慈尊  将绍种智法王位  无依世间所归趣  宣说瑜伽师

  • 松雪斋集·赵孟頫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

  • 惜抱轩诗文集·姚鼐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

  • 吴郡志[标点本]·范成大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

  • 弹琴杂说·杨表正

    乐学论著。明杨表正撰。杨为明代古琴声乐派——江派中著名的演奏家。美学思想上,认为琴的功能,在于“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以儒家关于“和”的审美标准,要求操琴者,“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

  • 春秋集解·苏辙

    十二卷。宋苏辙撰。据其《自序》,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其时王安石当政,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而当时王安石又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废之不列于学官,加之当时孙

  •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解释仁王经所说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