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喻老耄品第十九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食後为天人帝王臣民四辈弟子说甘露法。时有远方长老婆罗门七人。来至佛所稽首於地。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闻圣化。久当归命而多诸碍。今乃得来觐睹圣颜。愿为弟子得灭众苦。佛即受之悉为沙门。即令七人共止一房。然此七人睹见世尊寻为得道不惟无常共坐房中但思世事。小语大笑不计成败。命日促尽不与人期。但共喜笑迷意三界。佛以三达智知命欲荆佛哀愍之起至其房。而告之曰:卿等为道当求度世。何为大笑也。一切众生以五事自恃。何谓为五。一者恃怙年少。二者恃怙端政。三者恃怙多力。四者恃怙财富。五者恃怙贵姓。卿等七人小语大笑。为何所恃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不如求定,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佛说偈已七比丘意解望止即於佛前得阿罗汉道。

昔佛在舍卫精舍。为诸天人帝王说法。时有婆罗门村。五百馀家中有五百年少婆罗门。修婆罗术。为人憍慢不敬长老。贡高自贵以此为常。五百梵志自议言:沙门瞿昙自称为佛三达权智无敢共论者吾等可共请求论议事事诘问知为何如。即办供具往请佛来。佛与诸弟子往到梵志村中。坐毕行水食讫澡手。时有长老梵志夫妇二人。於此村中共行乞丐。佛知其本大富无数曾作大臣。佛即问诸年少梵志。汝等识长老婆罗门不。皆言曾识。又问。本为何似也。曰本为大臣财富无数。今者何故复行乞丐。皆言:散用无道是以守贫。佛告诸婆罗门。世有四事人不能行。行者得福不致此贫何谓为四。一者年盛力壮慎莫憍慢。二者年老精进不贪淫逸。三者有财珍宝常念布施。四者就师学问听受正言:如此老公不行四事。谓之有常不计成败一旦离散。譬如老鹄守此空池永无所获。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为自侵欺。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少时如意。老见蹈践,不修梵行,又不富财。

老如白鹄,守斯空池,既不守戒。又不积财,老羸气竭,思故何逮。老如秋叶,行秽鉴录,命疾脱至。不容後悔。

佛告梵志。世有四时。行道得福得度可免众苦。何谓为四。一者年少有力势时。二者富贵有财物时。三者得遇三尊好福田时。四者当计万物忧离散时。行此四事所愿皆获。必得道迹。於是世尊重说偈言:

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当学然意灯,自练求智慧。离垢勿染污,执烛观道地。

佛说是时放大光明照曜天地。五百年少梵志。因此心解衣毛为竖。起礼佛足白佛言:归命世尊愿为弟子。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得罗汉道。村人大小皆得道迹莫不欢欣。

猜你喜欢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三·江味农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澄观
  评宋明学说与佛学之真诠·太虚
  定慧相资歌·延寿
  身心性命之学·太虚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七卷·佚名
  谤佛经·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放逸品第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五·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七·圆悟克勤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中兴间气集原序·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着録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録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

  • 原跋 无名氏·贾凫西

    木皮者,鼓板也,嬉笑怒骂之具也。崇祯末年,先生以明经传家。为县令,迁部郎,鼎革后高尚不出。行年八十,笑骂不休。自曲阜移家滋阳。闭门著书数十卷。木皮子之嬉笑怒骂有愤心矣。乡人多不解。有沛县阎古古、诸城丁埜鹤为手订,付

  •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班固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

  • 卷五·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五宋 张九成 撰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嵗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防千人矣而君之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弘治九年正月庚辰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正德八年十一月乙丑朔钦天监进正德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给兑调官军二千六百四十人衣鞋○山西镇巡官奏达虏由朔州响石沟等处入境攻掠官兵却之然地广兵寡乞徵大同宣府延绥兵应援兵部

  • 第一四一领状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二日一一三二一—四·佚名

    铺民郭振春具领状,保人证在外候讯具领状铺民郭振春〔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得郭武祥一名,〔保外〕候讯,随传随到,不敢冒领。合具领状是实。〔批〕附卷。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广籍代、书林本戳记光绪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纪昀

    列传宋 【一百七】○宋一百七孟珙杜杲 【庶】 王登杨掞张惟孝 陈咸孟珙杜杲王登杨掞张惟孝陈咸△孟珙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攻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

  • 通志卷一百八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四前秦苻洪 健 生 坚 丕 登 苻雄 王堕王猛 苻融 苻朗 索泮 徐嵩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苖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

  • ·解犯议·丁曰健

    前蒙谕将应办公事,宜设法通变,悉心筹议等因。伏思为政以清理庶狱为先,而不留狱以起解人犯为要。通台积压应解新、旧案人犯,竟至二百余名之多;不即勒限解配分别清厘,淹禁瘐毙,陈陈相因,伊于胡底?当即吊核档案向办

  • 范延光传·欧阳修

    范延光字子瑰,相州临璋人。唐明宗当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没发现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还掌握着杨刘,梁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征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立即请求前去,于是

  • 魏子平传·脱脱

    魏子平字仲均,弘州人。进士及第,调升五台主簿,屡次升迁被授予尚书省令史,任大理丞,历任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等职。正隆三年(1158),为贺宋主生日副使。这时,海陵王正在图谋攻打宋朝,魏子平出使宋朝回来后,入朝拜

  • 208.“莫须有”冤狱·林汉达

    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mò qí xiè,万俟是姓)向朝廷上

  • 卷六·郑玄

    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醢,昌本、麋?,菁菹、鹿?,茆菹、麇?。(?,肉汁也。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三赞亦醢也。作醢及赞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后?之,杂以梁麴及盐,渍以美酒,涂置中百日则成矣。郑司农云:“麋?,麋?髓醢。

  • 卷第三十四(腾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四(腾字号) 甲子(唐昭宗天佑元年起)乙丑(帝祝元年)丁卯(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辛未(梁改乾化)乙亥(梁改贞明)辛巳(梁改龙德)癸未(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丙戌(唐明宗天成元年)庚寅(唐改长兴)甲午(唐废帝

  • 周易辑闻·赵汝楳

    南宋赵汝楳撰。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汝楳承其父善湘之学而作。其《辑闻》六卷,阐说六十四卦经传义旨;所附《易雅》一卷,略仿《尔雅》释《诗》之例,类释《易》学名义;《筮宗》

  • 劝发诸王要偈·龙树

    梵名A^rya -na^garjuna-bodhisattva suhr!llekha 。全一卷。印度龙树造,刘宋僧伽跋摩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书系龙树菩萨寄予南方大国王娑多婆汉那之劝诫书。内容说明不净观、五欲过患,及远离博奕等六污,其要旨在

  • 弥沙塞羯磨本·佚名

    一卷,唐爱同录。五部律所用僧中之羯磨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