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正觉品第二十二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降伏魔怨。灭其毒刺建立法幢。初离欲恶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内静一心灭觉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受圣人说住於舍。有念有想身受乐入第三禅。离忧喜舍苦乐。念清净入第四禅。

尔时菩萨住於正定。其心清白光明无染。离随烦恼。柔软调和无有摇动。至初夜分得智得明摄持一心获天眼通。菩萨即以天眼观察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好色恶色。胜劣贵贱随业而往。皆悉了知。是诸众生缘身语意。造诸恶业诽谤圣人。邪见业故身坏命终便生恶趣。菩萨复观见诸众生。缘身语意造诸善业。正见业故身坏命终便生天上。於中夜分摄持一心。证得忆念过去宿命智。通观过去自他所受生事。皆悉了知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亿生。百亿生千亿生。乃至照过无量百千那由他拘胝数生。乃至成劫坏劫。无量无边成劫坏劫。皆悉忆知。一一住处若名若姓。若色相若饮食若苦乐若受生若死没。所有色相住处事业。若自若他皆悉了知。菩萨作是念言:一切众生住於生老病死险恶趣中不能觉悟。云何令彼了知生老病死苦蕴边际。作是思惟。此老病死从何而有。即时能知因生故有。以有生故老病死有。如是生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有故有。如是有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取故有。如是取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爱故有。如是爱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受故有。如是受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触故有。如是触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六处有。如是六处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名色有。如是名色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识故有。如是识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行故有。如是行者复因何有。即时能知因无明有。

尔时菩萨既知无明因行。行因识。识因名色。名色因六处。六处因触。触因受。受因爱。爱因龋取因有。有因生。生因老死忧悲苦恼。相因而生。复更思惟。因何无故老死无因何灭故老死灭。即时能知。无明灭故即行灭。行灭故即识灭。识灭故即名色灭。名色灭故即六处灭。六处灭故即触灭。触灭故即受灭。受灭故即爱灭。爱灭故即取灭。取灭故即有灭。有灭故即生灭。生灭故即老死灭。老死灭故即忧悲苦恼灭。复更思惟。此是无明。此是无明因。此是无明灭。此是灭无明道。更无有馀。此是行。此是行因。此是行灭。此是灭行道。此是识。此是识因。此是识灭。此是灭识道。此是名色。此是名色因。此是名色灭。此是灭名色道。此是六处。此是六处因。此是六处灭。此是灭六处道。此是触。此是触因。此是触灭。此是灭触道。此是受。此是受因。此是受灭。此是灭受道。此是爱。此是爱因。此是爱灭。此是灭爱道。此是龋此是取因。此是取灭。此是灭取道。此是有。此是有因。此是有灭。此是灭有道。此是生。此是生因。此是生灭。此是灭生道。此是老死。此是老死因。此是老死灭。此是灭老死之道。此是忧悲苦恼。如是大苦蕴生乃至灭。如是应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苦集灭。此是灭苦集道。应如是知。

佛告诸比丘,菩萨於後夜分明星出时。佛世尊调御丈夫圣智。所应知。所应得。所应悟。所应见。所应证。彼一切一念相应慧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具足三明。诸比丘,是时诸天众中无量天子作如是言:我等应散香花供养如来。复有天子。曾见先佛成正觉时即作是言:汝等未可散花。如来当现瑞相。往昔诸佛成正觉时皆现瑞相。诸比丘,如来知彼天子思见瑞相。上昇虚空高七多罗树。如佛所证以偈颂曰:

烦恼悉已断,诸漏皆空竭。更不复受生,是名尽苦际。

尔时彼诸天子心生欢喜。以微妙天花遍散佛上。当於是时香花弥布积至于膝。如来远离无明黑暗及爱见网。竭烦恼河拔除毒刺解诸缠缚。摧坏魔幢建立胜幡能善安处。诸众生界记莂众生。观察根性知其病本。施甘露药为大医王。令诸众生皆得度脱。安置涅槃寂静之乐。住如来藏结解脱缯入智慧城。同诸如来清净法界佛告诸比丘,一切如来见我成道皆悉赞言:善哉善哉。咸以宝盖而覆於我。其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十方三千大千世界。於宝盖中出妙光明。其光明网遍照无量无边世界。彼世界中。诸菩萨众赞佛功德而说偈言:

如彼波头摩,从地而踊出。开敷甚清净,不为淤泥染。起大慈悲心,如雲遍充满。当雨大法雨,润洽於众生。

能令诸善牙,一切皆增长。堪受教法者,成就解脱果。尔时诸天。以偈颂曰:人中师子降众魔,诸定现前证甘露。

获得三明及十力,威神震动遍十方。在昔诸来菩萨众,为爱法故供养佛。即从坐起礼佛足,赞叹如来作是言:世尊得无疲劳耶,我等亲见摧魔众。

善哉丈夫三界尊,当雨无边大法雨。十方诸佛皆施盖,复出迦陵微妙音。如我所得净菩提,仁者所证亦如是,

佛告诸比丘,欲界诸天女等。见於如来坐菩提座。获一切智大愿满足。降伏魔怨建立胜幢。为大医王善疗众玻如师子王无诸怖畏。清净离垢得一切智。具足三明超越四流。持一法盖覆护三界称婆罗门。远离诸垢称为比丘。除无明藏称为沙门。离诸不善称知足者,断烦恼故称勇猛者,能坏魔幢称大力者,犹如宝洲。一切法宝充满其中。时诸天女即说偈言:

於此菩提树王下,降伏一切大魔军。安住不动如须弥,身心坚固无惊畏。尊於多劫修布施,故得一切皆圆满。尊於多劫修戒行,英蔽释梵诸天众。

尊於多劫行忍辱,故得身相真金色。尊於多劫勤精进,故能降伏诸魔怨。尊於多劫修禅定,故获如斯胜供养。尊於历劫习多闻,速证无上大菩提。

尊能降伏於蕴魔,死魔烦恼及天魔。一切诸魔皆断灭,是故今者无忧恼。天中之天为最尊,三界人天所供养。由是有种福田者,所得之福无失坏。

眉间毫相极光明,普照十方诸国土。掩蔽世间诸日月,一切众生蒙饶益。如来身色甚端严,相好颜容极清净。堪为三界应供者,普利一切诸群生。

目净遍观於十方,普见众生身业事。耳净遍闻於一切,天人言音佛法声。广长舌相演妙音,求解脱者闻甘露。魔军兴害不惊惧,天人供养无喜愠。

摧坏魔怨不加力,但以慈心降伏之。无染无著无诸过,身心安隐不倾动。今有无上天人师,一切众生蒙善利。逮闻正法当信受,愿速如尊成正觉。

佛告诸比丘,如来於菩提树下。初成正觉现佛神通。游戏自在不可胜载。若欲说者穷劫不荆尔时世尊,略说偈言:普变一切地,平正犹如掌。

涌出妙莲花,一一皆千叶。无量诸天众,各雨众妙花。复於世尊前,合掌而瞻仰。世尊初成佛,作种种神通。

须弥诸山王,草木丛林等。一切皆稽首,顶礼菩提座。此是佛世尊,现神通游戏。身放百千种,光明照十方。

逮三恶众生,息苦获安乐。是时八难处,无有一众生。怀贪瞋痴等,一切诸烦恼。此是师子王,大神通游戏。

日月摩尼火,电等诸光明。由佛放光明,蔽之皆不现。诸天人世间,无能见佛顶。坐於师子座,作游戏神通。

佛以指按地,即时六种动。降伏魔军众,如制兜罗绵。魔王怀忧恼,以杖而画地。

此是佛世尊,游戏大神通。

猜你喜欢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六·瞿汝稷
  第八品·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唐慧琳
  卷四·水鉴慧海
  处事秘诀·佚名
  卷第十九·普瑞
  卷之七·佚名
  卷二十八·性音
  卷第十五·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四卷·世亲
  续高僧传卷第五·道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佚名
  卷三十九·彭绍升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卷帘·李渔

    (老旦)男子多才未足奇,盛名今喜在蛾眉。伫看一笔千人扫,愁杀长安轻薄儿。我妙香为何道这几句?只因夫人来到京中,要借垂帘卖画为名,选个才技相同的夫婿。谁想有才者无技,有技者无才;就有才技兼全的,相貌又不风流,气质又不温雅,所以

  • 大鹤山人词话·郑文焯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

  • 庐山集巻二·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客来得邻人携酒共饮我无肤寸能强顔茶课若是玉川子见之生馋唾客来无可欵谈空面壁坐雷声绕枯肠啜茶宁忍饿邻翁好竒甚携酒为我过醉我我客共随觉诗胆大云烟灿盈幅意逺不可和客去忘羁愁寒灯照髙卧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四·徐乾学

    宋纪六十四【起阏逄敦牂十一月尽旃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十一月辛酉降同知太常礼院呉充知髙邮军太常寺太祝鞠真卿知淮阳军礼院故事常预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三·佚名

    列国通论王伯【温公 荆公】五伯【颍滨】桓文谲正【东坡】楚吴越【颍滨】齐鲁【白乐天 颍滨】管蔡齐楚曹宋【颍滨】春秋诸小国【颍滨】春秋无贤臣【孙邵 范文正公】三不欺【吕温 荆公】王伯温公曰合天下而君之之谓

  • 卷八·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八宋 林之奇 撰禹贡        夏书海岱惟青州王制曰凡海内之地九州州方千里孟子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此亦据大数言之未必九州之闲每一州之地方千里无赢缩多寡于其闲也如淮海惟扬州入淮

  • 卷十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六聘礼第八之二厥明讶宾于馆【讶吾嫁反】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讶下大夫也【贾疏下记云卿大夫讶又秋官掌讶职卿有大夫讶此大聘是卿故使下大夫讶】以君命迎宾

  • 卷首第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首第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礼经作述源流下汉书艺文志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周官?四篇河间献王?修学好古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后汉书

  •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第一释名前已开为二重。一释此经别名已竟。二次释通名。第二正释通名者。即是释经之一字也。若依天竺语。佛教之首通标修多罗。或云修单罗或云修妒路。例如此土楚夏方言。修多罗者既是外国之语。古今诸师解释有异。或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三能作因体即增上缘。俱一切法为自性故。然义有异。谓多胜义是增上缘义。不障碍义是能作因义。问若多胜义是增上缘义。则

  • 卷第一·佚名

    陀罗尼杂集 失译 陀罗尼杂集卷第一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七佛所说大陀罗尼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 第一惟越佛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已治之。此陀罗尼名苏卢都呵。晋言梵音决定。 支波昼支波昼 呼奴波昼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宁可常乞食、着粪扫衣。”彼即如所念便行。尔时舍卫城中诸居士,为命过父母及兄弟姊妹及夫,于四衢道头、

  • 于清端公政书·于成龙

    清于成龙著,蔡方炳、诸匡鼎辑,八卷,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印,“清端”为著者卒后之谥号。本书辑著者于广西、四川、浙江、湖北、两江、安徽、直隶等地历任诸职时所作之禀谕、奏议、檄文、书信等各类政牍文书230余篇。

  • 聊斋俚曲集·蒲松龄

    清蒲松龄所作通俗说唱作品集。近人路大荒整理。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穷汉词》、《墙头记》、《禳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