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居士传三十九
赵大洲传
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四川内江人也。母余氏。梦二小沙弥。一衣缁。一衣白。牵衣求托处。缁者先执母袂不脱。而大洲生。既而白者复来。而小洲生。小洲名蒙吉。字仲通。两人即三四岁时相爱也。每相引入坡谷僻处趺坐。抵掌语。闻人声敛容默然。或密听之。不辨也。诘之。不告也。少长并博通群书。大洲年二十学禅。时与小洲闭户习静。既居母丧。悟哀而不伤之体。两人先後中乡举。及大洲成进士。小洲遂不复应试。明世宗朝大洲官翰林。与四方豪杰讲习。廓摧俗学。发明本心。以天下为己任。着求放心斋铭云。乾为吾健。坤为吾顺。风行水流。日丽泽润。动处为雷。止处为山。无声无臭。充满两间。此名为心。别名为仁。无内无外。无损无增。自孝自弟。自聪自明。喜怒哀乐。未有一物。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有情无情。合为一体。未着躯壳。只有此耳。圣人以此洗而退藏。惟有圆圈可以形容。藏中何有。圈中何名。至精至一。为天地心。原此真心不分愚智。鱼跃鸢飞各适其职。蒙蒙我生。营营自戕。自斵自丧。自迷自狂。自筑其墙。自锢其防。自放於忧悲怆逸鄙吝贪妬之场而不悟其非真常也。呜呼。此独何心往而不复。夜半一声天心呈露。梦後周公。庙中西伯。元酒大羹。泊然无迹。辟彼渊泉。今见涓涓。辟彼大茎。今见萌根。无象之象。无形之形。根滋茎大。水到渠成。一时翕聚万古常灵。呜呼。易悟者心。难净者习。呼为习呼。吸为习吸。习心作主。须臾不离。辟彼家室。见夺於贼。退处奴隶。仆仆受役。反正之苦。禹平水土。涵养之力。稷艺稼穑。於是一念不起。境不触也。一见不倚。微不忽也。不离绳缚。自解脱也。不绝思虑。自澄寂也。以我视天地万物。未有我也。以天地万物视我。未有天地万物也。翼乎如鸿毛之遇顺风。浩乎如巨鱼之纵大壑也。然而不能无过也。夫不能无过者。习难净。自能改过者。性自定也。然後求为真求。放而不放。真悟真修。前後彻朗。愚非为下。智非为上。回也从事。参乎免夫。先立其大。白首着书太山。岩岩示我广居。学问无他。了此而已。实际其地庶为知耻。铭於东西。敢告同志。累迁中允掌司业事。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犯都城。嫚书要贡。诏百官廷议。日中莫发一语。大洲奋然出班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为今之计。请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之功。释沈东於狱。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饬文武百司城守。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耳。先是周尚文为大同总兵。力战败俺。答既卒。大学士严嵩格恤典不予。给事中沈束以为言。复下之狱。故大洲及之。时世宗遣中使瞰廷臣还报。心壮其言。令手疏便宜。立擢为左谕德兼监察御史。令齎金五万犒军。严嵩心嫉之。当撰敕。不令督战。不与一卒护行。时宼骑充斥。大洲单骑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会宼引出。将出白羊口。大洲为仇鸾设画。谓贼轻重甚多。而白羊路险。若以奇兵趋出贼前。令贼回寻古北口故道。我以全军击之。可大克也。鸾不能用。尾之。反为贼败。既复命严嵩。复谗之。世宗怒其为尚文束游说。下之狱。杖於廷。谪茘波典史。稍迁至南京吏部主事。四十年召为户部侍郎。又以忤嵩罢。穆宗即位。起礼部右侍郎。充日讲官。每进讲。开陈心学究极存亡得失之几。穆宗甚重之。迁南京礼部尚书。既行。复召还。留直讲兼翰林学士。教习庶吉士课读楞严经。谓曰。诸君齿亦长矣。不以此时读此经。更何待耶。三年秋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与高拱共事。议论多不合拱。以私怨考察科道。大洲疏言之。拱益不悦。讽言官劾大洲。大洲疏辨。遂致仕去居位。止一载。晚着书。号二通。曰经世通。曰出世通。通各二门。门各为部。既成。为文告古佛圣贤之神曰。贞吉夙生遇缘。幸染真熏。今出头来。不忘觉照。身居臣子之地。每怀经世之忧。心慕道德之途。时发出世之愿。如此展转四十余年。迩来垂白谢事。形志俱衰。顾影枯残。忽生勇猛。乃取架上旧书以类胪列。随文布点。各就部曲。曰统。曰传。曰制。曰志。属之史门。申治理也。曰典。曰行。曰艺。曰术。属之业门。明学术也。夫学术必助於治理。治理必原於学术。二门通矣。世可经矣。题曰内篇。取东土金经摘采要文。以便修习。曰经。曰律。曰论。属之说门。大智三昧所自出也。曰单传直指。属之宗门。大行三昧所自出也。夫行智二严。如震轮两足。阙一不可。二门通矣。世可出矣。题曰外篇。约要而言。经世者不碍於出世之体。出世者不忘乎经世之用。然後千圣一心。万世一道。圣人忧世之念可少慰矣。呜呼。虗空有尽。此愿无穷。劫石可消。斯言常在。唯神其鉴之。万历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少保。諡文肃。小洲甞被荐出为国子监学。正一月即谢事。随大洲归。自陈其所证。大洲喜为作悟道诗。先大洲卒(大洲文集.明史)。
知归子曰。自唐以来。学士大夫儒佛之辨齗齗如也。大洲先生作而两家之难通。非深入夫不二之门者。恶足以与於斯哉。先生与友人书言。近得李长者华严合论。服之。拟以衰残身命供奉法界。总持二通之作。盖将游戏乎毗卢性海中也。呜呼。先生丈夫之雄哉。
汪大绅云。大洲先生与龙湖紫栢皆以英雄而入道者。入道愈深。我相愈重了。王摩诘.苏东坡.黄山谷俱以名士而入道者。入道愈深。我相愈有趣了。然则与不学道者何以分别。曰大洲三人学道。三人我相是雄的。不学道者。我相是雌的。王摩诘三人学道。王的我相香。苏的我相活。黄的我相瘦。不学道。我相便是臭的死的肥的。善学道者不要强做着无我。只要在我相上着工夫。我相雌的可厌。要修得他雄起来。臭的可厌。要修得他香起来。死的可厌。要修得他活起来。肥的可厌。要修得他瘦起来。此是渐门。倘遇性急的朋友。要请教我如何是顿门。我便对他道。为学只要了我相耳。我相不除。祸事不小。然又急切除不得。做工夫到得这里。十分着急。不妨回转头。将这我相做亲人看待。极力的覔这我相。覔来覔去。要覔他来见一面。覔到一面也不得见。这便是顿门。
猜你喜欢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八·智旭 摩诃止观卷第三上·智顗 谷山崇禅师·惠洪 大乘义章 第三卷·慧远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自融 序·书玉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二·无准师范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二·宗密 精诚团结与佛教之调整·太虚 卷第八·呆翁行悦 卷第七·白岩净符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四·智顗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卷十九·普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