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缘起圣道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国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等无量大众。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吾未证得三菩提时。独处空闲寂然宴坐发意思惟。甚奇世间沉沦苦海。都不觉知出离之法。深可哀愍。谓虽有生有老有死此没彼生。而诸有情不能如实知生老死出离之法。

  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生。如是生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有故便得有生。如是生者由有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有。如是有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取故便得有有。如是有者由取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取。如是取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爱故便得有取。如是取者由爱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爱。如是爱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受故便得有爱。如是爱者由受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受。如是受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触故便得有受。如是受者由触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得有触。如是触者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六处便得有触。如是触者六处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六处。如是六处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名色便有六处。如是六处名色为缘。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名色。如是名色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识故便有名色。如是名色由识为缘。我齐此识意便退还不越度转。谓识为缘而有名色。名色为缘而有六处。六处为缘而有其触。触为缘受。受为缘爱。爱为缘取。取为缘有。有为缘生。生为缘故便有老死愁叹忧苦扰恼生起。如是积集纯大苦聚。

  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老死。由谁灭故老死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生故便无老死。由生灭故老死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生。由谁灭故此生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有故便无有生。由有灭故生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有。由谁灭故此有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取故便无有有。由取灭故有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取。由谁灭故此取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爱故便无有取。由爱灭故取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爱。由谁灭故此爱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受故便无有爱。由受灭故爱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受。由谁灭故此受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触故便无有受。由触灭故受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触。由谁灭故此触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六处故便无有触。六处灭故触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六处。由谁灭故六处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名色故便无六处。名色灭故六处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名色。由谁灭故名色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识故便无名色。由识灭故名色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识。由谁灭故此识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有行故便无有识。由行灭故识即随灭。我复思惟。无有谁故而无有行。由谁灭故此行随灭。我即于此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无无明故便无有行。无明灭故行即随灭。由行灭故识亦随灭。由识灭故名色随灭。名色灭故六处随灭。六处灭故触亦随灭。由触灭故受亦随灭。由受灭故爱亦随灭。由爱灭故取亦随灭。由取灭故有亦随灭。由有灭故生亦随灭。由生灭故老死愁叹忧苦扰恼皆亦随灭。如是永灭纯大苦聚。

  我复惟。我今证得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仙之所游履。

  譬如有人游行旷野险秽稠林。歘然值遇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人尝所游履。彼即寻行。既寻行已。见旧城郭古昔王都。园林池沼无不具足。净妙街衢甚可爱乐。其人见已。如是思惟。我今宜应速诣王所启白斯事。尔时彼人便到王所。启白王言。大王当知。我有因缘游行旷野险秽稠林。歘然值遇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人尝所游履。我即寻行。既寻行已见旧城郭古昔王都。园林池沼无不具足。净妙街衢甚可爱乐大王。今者若都彼城。定使大王昌隆广大。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尔时其王便都彼城。后时王都昌隆广大。安隐丰乐人民炽盛。

  我亦如是。今已证得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仙尝所游履。何等名为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仙尝所游履。当知即是八支圣道。谓初正见次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惟至第八。如是名为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仙尝所游履。我昔寻行。既寻行已。曾见老死。见老死集。见老死灭。见于老死趣灭行迹。如是曾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曾见行集。曾见行灭。曾见于行趣灭行迹。我于此法自然通达。现等觉已。告诸苾刍诸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告种种外道沙门诸婆罗门杂出家类无量大众。是诸苾刍。若于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证者。便能证得正理法善。诸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无量大众。若于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证者。便能证得正理法善。如是乃能增广梵行亦当饶益无量众生。为诸天人正善开示。时诸苾刍及诸菩萨摩诃萨等无量大众。闻佛所说叹未曾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缘起圣道经

猜你喜欢
  题重刊十规论后·文益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卷五十二(玄奘译)·佚名
  卷第二十五·道宣
  第六卷·佚名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九·澄观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三卷·李通玄
  成唯識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四·三峰法藏
  卷第七·朝宗通忍
  卷三十一·佚名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三·道忞
  宗镜录卷第十·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叶適·唐圭璋

      適字正则,永嘉人。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淳熙五年(1178)进士。宁宗时,累官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被劾附韩侂胄,夺职。杜门著述,自成一家,学者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卒,年七十四,谥忠定。有水心文集。   西江月  

  •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耶律敌剌 萧痕笃 康默记(延寿) 韩延徽(德枢 绍勋 绍芳 资让)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后以平

  • 卷四十一·志第八·柯劭忞

      ○天文上   日食日晕珥诸变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上   郭守敬创制诸仪表,台官遵用百年,测验之精,远逾前代。于是日食、月五星凌犯,与夫彗孛、飞流之躔次,凡台官所测者,毕上于中书省,而载于中书之日历。虽不论占候,然元

  •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丙子朔,詔:「鄉戶衙前役滿未有人替者,依募法支顧錢。如願投募者聽,仍免本戶身役;不願投募者,速召人替。」   吏部言:「熙寧敕,知州、通判,川、廣以二年為滿。元豐敕,川、廣以三十月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正统三年二月乙卯朔敕行在户部左侍郎王佐曰今命尔同内官李德等于在京及通州仓分监督仓官人等公同收支粮米往来提督象马牛羊等房及各仓场收受刍菽务要关防严密出纳分明除奸革弊不许隐瞒透漏尔宜体朕爱恤军民之心禁止下

  • 青燐屑下卷·应廷吉

    慈谿应喜臣著乙酉元旦,大风拔木,积雪数尺。自腊迄春,阴凝不霁。白洋河干,聊为锦蕞;飘洒浸润,竟不成礼。阁部以粮饷不前,诸军饥馁;断荤绝饮,蔬食啜茗而已。兴平至徐州,程肖宇率骁健之士六人以降(肖宇,丰沛间大盗也;聚众数千,攻掠无忌

  • 世家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二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一。元宗忠敬顺孝大王讳* 字日新旧讳 高宗长子。 母曰安惠太后柳氏高宗六年己卯三月乙酉生二十二年正月册为太子四十六年四月入朝

  • 任城王拓跋云传·李延寿

    任城王拓跋云,是和平五年(464)所封的。他从小聪明灵慧,景穆皇帝去世时,他啼哭不停。太武皇帝抱起他,流着泪说“:你懂得什么事而像大人似的!”献文帝时,被任命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大官,听取诉讼,在当时很有声誉。  当献文帝

  • 穆宗本纪·脱脱

    (上)穆宗孝安敬正皇帝,名王景,乳名述律。太宗皇帝长子,母为靖安皇后萧氏。会同二年(939),封为寿安王。天禄五年(951)秋九月初四,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人伏诛。初八,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为天顺皇帝,改元应历。初九,到南京。同月

  • 卷三十七·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七明 俞汝楫 编主客司职掌给赐赐在京文武官员人等【公差附】登极赐凡皇上登极赐在京文臣羣臣及军民人等银绢布钞宣德十年公银六十两侯伯驸马五十两一品

  • 卷八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二宋 赵汝愚 编儒学门制科上真宗请复设制科    孙 何臣闻王化基乎儒学而治本根于文章故历代取人必先文学之士贤辅名将良二千石皆由此途出所谓学非解诂句读之学也必可以财成制度弼

  • 第二篇 如烟往事(中)·丰子恺

    儿女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本于什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

  • 民杂·慎到

    原文: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末)·智周

    论。依谓所依等者。具如疏辨。有义转者属能转道。亦转之依。由能转道转所转依名转依故。今此解者相最显了 详曰。与转为依名为转依。转即能依。能依论说是染净法。云何转言属能转道。能转道者非是染故。今释。转者而

  • 卷第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三 广智法师法嗣(第二世) &middot;神智鉴文法师   &middot;扶宗继忠法师   &middot;超果惟湛法师   &middot;四明如吉法师   &middot;净社全教法师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吴澄

    一卷,旧题元吴澄著。其书以三百六十天,五天为一候,共七十二候,又以七十二候分属二十四气,各加训释。吴澄作《礼记纂言》,曾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但并未闻其著有此书。书中说多矛盾肤浅,故清儒多以为此书为

  • 谭曲杂札·凌濛初

    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

  • 朱子学提纲·钱穆

    1970年钱穆先生因撰写了《朱子新学案》,“分篇逾五十,全书超百万言,恐读者畏其繁猥”,作《朱子学提纲》,“冠于书端,庶使进窥全书,易于寻究”从钱穆先生的《朱子学提纲》,我们可以归纳出朱某理学思想的特性。朱来理学思想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