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惟越致品第五十六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等当以何貌相像。知是阿惟越致。佛告须菩提言:解知凡人地及弟子地辟支佛地乃至如来地。尽是一如而不分别。一无有二入。自身如等。一入不分别。闻是如已直过无狐疑。於如无所失。所说无增减。亦不视他人长短。以是貌像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世尊,当复以何相像之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佛言:诸法亦无形亦无貌像亦无有相。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法无形无像亦无相为从何法转还。而为阿惟越致菩萨。佛言:於五阴转还。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菩萨於六波罗蜜转还。於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转还。於声闻辟支佛地及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地转还。须菩提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五阴无有形道亦无有形。是故菩萨於五阴转还及於道。何以故?五阴及道无有处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观视外道及沙门婆罗门所为所知所见。亦不观视诸外道家邪见直见。亦不狐疑。亦不扌此外道沙门婆罗门戒。亦不狡戏堕诸邪见。不持香花缯盖幢幡奉诸天神。亦不教他人令奉邪见。以是像貌观其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不生下贱之家。不生八剧之处。不受女人身。以是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常行十善而不毁犯。常於梦中守行十善教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为众生故。行六波罗蜜。自学十二部经。常作愿言:持是十二部经。劝勉众生满众生愿。持是功德皆施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於深经中亦不狐疑平相。须菩提白言:云何阿惟越致於深经法中无有狐疑。佛言:是菩萨亦不见有法。亦不见五阴亦不见道。有平相狐疑者,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身口意行常慈柔软。身口意业常施众生。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知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不与五盖事俱。初无恋慕於恩爱意。以是相故。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坐起行步卧觉安详而不卒暴。以是相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净洁自喜无有尘垢。衣服床卧亦复净洁。少於疾玻凡人身中有八万种虫常侵食人。阿惟越致无复是虫。何以故?是菩萨功德。过出世间诸天鬼神阿须伦上。为诸善本。於功德中稍渐增益。身口意净。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受身口意净。佛言:随诸善本身口意净瑕秽即除。功德稍增瑕秽转灭。是为身口意净。以是三事净。过於声闻辟支佛上。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不贪利养不贪衣服。具足十二沙门法。行无嫉妒意。亦无愚痴贪利之意。无不等意无懈怠意无恶戒意。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志常安隐。意常深入一意。听受所闻法教与般若波罗蜜俱等意奉行所有俗事。皆与般若波罗蜜俱。有不入法性者,皆见与般若波罗蜜合。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若魔波旬化作大小泥犁一一泥犁中有无数亿千菩萨。皆在其中受诸苦痛。波旬指示语菩萨言:是诸苦人皆过去佛所授记莂。皆是阿惟越致菩萨。今皆堕是中受诸苦痛。今卿若是阿惟越致受记莂者,佛为授卿泥犁记莂。不为授卿菩萨记莂。卿不如舍菩萨道可得生天。不复受是泥犁勤苦。须菩提,若是菩萨意不乱者终不堕泥犁中。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时魔波旬复作沙门被服。至菩萨所言:卿前可所受六波罗蜜。欲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诸可行法今疾悔之。疾悔过者可得解脱。汝前所可供养诸佛及弟子众。从初发意至于法荆中间所作善本及劝助代欢喜之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汝疾舍是意早悔过若舍若悔者我便当语汝佛所说深经要法如来所教。汝所闻者皆非佛经非如来教。是异道人所撰集耳。若菩萨得是意乱狐疑者,当知是菩萨非如来所授记莂。是菩萨未正定住阿惟越致地。若菩萨不疑不乱不转意无所受。不信他事不用他教。行六波罗蜜便自具足。疾逮萨云然慧道。自归之不受他教。譬如漏尽罗汉。面自见法不信馀教魔终不能耶。阿罗汉辟支佛终不能转阿惟越致菩萨。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罗汉辟支佛不能动转阿惟越致菩萨不能转者为不转还是菩萨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正住阿惟越致地。尚不信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何况当信罗汉辟支佛及魔波旬诸异学语。所以者何。初不见有法当可信者亦不见五阴如有可信者,亦不见道如可信者,须菩提。当以是像貌观其相行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魔复化作比丘被服形像。来至菩萨前语菩萨言:善男子,如卿所行。皆世俗事非萨云然行。魔复语言:我当断卿勤苦之本。便为菩萨说像道法教,则是世事像道教者,或示尸解或说四禅及四空定言:善男子,是还正道。从是可得须陀洹道可至罗汉辟支佛道。从我教者可断生死勤苦根本。用是勤苦为学之乎。随我教者,可生欲天得生色天。须菩提。菩萨闻是便大欢喜。不乱不转亦不狐疑。意复念言:今是比丘持是像法来。为我说益我不少。所以者何。像法所说不於须陀洹取证。至於罗汉辟支佛道亦不取证。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取证。今受是比丘恩。我所应觉知之事今为我说。觉知是已当遍知三乘之事。时魔波旬知菩萨喜语菩萨言:善男子,欲得知供养如恒边沙佛。衣被饮食床卧医药菩萨者,不复从是过去恒边沙佛。受行五波罗蜜。从彼诸佛所闻所问。菩萨摩诃萨当云何祝当云何行。五波罗蜜三十七品大悲大慈。如诸佛所教。当作是行当作是祝如菩萨所应。从是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其教祝如诸行者逮萨云然。诸过去菩萨作是辈行。乃作尔所功德。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卿学以来甫尔。便当那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闻是意无有异不恐不惧。倍复欢喜言:是辈比丘重复益我。令我得须陀洹至萨云然时魔波旬知是菩萨意不动转。更便化作大比丘众示菩萨言:是辈比丘诸漏已荆发意求佛不能得佛今皆取罗汉。如是辈人不能得成。况卿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觉知是魔事者不堕罗汉辟支佛道。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行檀波罗蜜。至萨云然不动还者,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念言:如佛所说菩萨尽奉持不离诸佛教。至萨云然终不耗减。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念言:觉知魔事者,终不耗减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以是相行像貌具足。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於何所转。而言不转还。佛言:於五阴相还。於十二衰相还。於十八性相还。於淫怒痴相还。於见相还。於三十七品相还。於声闻辟支佛相还於佛相还。何以故?阿惟越致菩萨空像色貌法相上菩萨位。於不生法亦无所有。既无所有亦无所作。亦不作亦不生。是故名为无所从生法忍。菩萨得是忍者,则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须菩提,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道世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九·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佚名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佚名
  海幢阿字无禅师行状·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无著
  南山律在家备览·李叔同
  阿育王经 第一卷·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三·智旭
  卷三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四·智旭
  辟诬罔启事·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高正臣

    【臣】等谨案髙氏三宴诗集三巻附香山九老诗一巻唐髙正臣辑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志一时之盛诗分三巻巻各有序一为陈子昻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隠三宴皆于髙氏与宴者凡二十一人考之新唐书有列传者三人则陈子昻郎余令解琬

  • 卷四百三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七十一 樊阜 田间杂咏八首 嘉树?衡门鸣鸠徧村墅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小儿学把犁小

  • ●附录·王致远

      ○读守城录感作   (宣城梅敬实)   一读守城录,永怀忠敏公。丹心悬皎日,青史见流风。展此万全策,伟哉三捷功。英雄嗟已矣,遗恨百年中。   ○挽忠敏王公忠孝歌   (明郡守汤逊)   黄须奚儿欲吞蜀,德安恃险为城郭。

  • 1915───中華民國四年乙卯·郭廷以

      1﹐1(一一,一六)   (1)授徐世昌為上卿,趙爾巽、李經羲、梁敦彥、楊士琦、錢能訓、孫寶琦、朱啟鈐、周自齊、張謇、梁士詒、熊希齡等為中卿,章宗祥、湯化龍、董康、莊蘊寬、梁啟超、楊度、孫毓筠等為少卿。   (2)科學社之【

  • ◎礼十五(凶礼)·徐天麟

    ○服制孝文遗诏曰,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

  • 卷之二十六·佚名

    成化二年二月癸酉朔重脩阙里孔子庙成 上制文以纪其成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不可一日无焉何也盖孔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子从而明之以诏后世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

  • 二百二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旧年十二月内,连朝大雪深二尺余,农民百姓莫不欢欣忭舞,以为祥瑞丰年之兆。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节间闾阎里巷,熙熙攘攘,庆乐

  • 卷三十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七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九宋刘子羽刘子羽字彦修其先京兆人十三世祖翺後唐清泰中官建州因家崇安父韐第进士尝摄鄜延帅出奇兵捣夏人解震武围未几夏人纳款知越州击败方腊守真定招降贼首柴宏

  • 经幄管见卷三·曹彦约

    (宋)曺彦约 撰寳庆二年二月初二日入讲筵同侍讲王塈待对是日仍读任宰职篇 景徳初北道用兵毎邉奏至凡军旅之事多先送中书上谓毕士安冦凖曰此皆欲卿等先知中书总文武大政枢宻院虽专军机然大事须本中书顷来李沆徃徃别具机

  • 卷九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孝宗时朱熹上奏曰臣窃观今日之论国计者大槩有三曰战曰守曰和而已然天下之事利必有害得必有失是以三者之中又各有两

  • 黄幼蟾·佚名

    黄幼蟾先生小传黄先生名钺字幼蟾别号穆满湖南宁鄕人父万鹏以军功封男爵并袭晋伯爵先生袭爵以道员发湖北是时清政不纲先生知非革命不足以图存上书鄂督张之洞说以日本维新故事张不听庚子联军入京那拉后挟帝西遁先生在燕

  • 卷三 天文训·刘安

    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々,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

  • 卷十七·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七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三子罕上首章【子罕言】罕言者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罕言之耳【恪】○命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理精微而难言气数又不可尽委之而至于废人事仁之理至大数言之不惟

  • 孟子通卷十四·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四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也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二(论本第三第四第五)·窥基

    基撰意地之中。大文分二。上以五门。辨意地体。下以十门。释意地义。文分为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十门。后总以颂结。除假法者。无别种生。又无别体。故今除之。非意地下。此

  • 卷第四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通品第二十八 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

  • 御选语录卷十五·雍正

      卷十五御选历代禅师语录前集下。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师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沩曰。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师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沩竖起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

  • 广博物志·董斯张

    类书,博物学文献。五十卷。明董斯张撰。董斯张(生卒年不 详),字避周。乌程人。素称博洽,善诗词, 著有《静味斋词》,又有《吴兴艺文志》等 书。此书续用张华“博物”之名,而在体例 上大加变化,内容广为扩张,故曰“广”。 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