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七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三

子罕上

首章【子罕言】

罕言者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罕言之耳【恪】○命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理精微而难言气数又不可尽委之而至于废人事仁之理至大数言之不惟使人躐等亦使人有玩之之心盖举口便説仁人便自不把当事了【时举】

二章【达巷党人曰】

党人之言至为浅近然自察迩言者观之则于此便见圣人道徳纯备不可以一善名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而其所以然者圣人有所不知也【答范伯崇】

三章【麻冕礼也】

三十升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极细【阙】

四章【子絶四】

或问四者之説其详奈何曰无意者浑然天理不任私意也无必者随事顺理不先期必也无固者过而不留无所凝滞也无我者大同于物不私一身也○意者有我之端我则意之效先立是意要如此而为之然后有必有固而一向要每事皆已出也圣人作事初无私意或为或不为不在己意而惟理之是从又何必固有我哉【力行】○凡人做事必先起意不问理之是非必期欲事成而已事既成是非得失已定又复执滞不化是谓固三者只成就得一个我及至我之根源愈大少间三者又这里生正如元亨利贞循环不已【僩】○意是意要如此必是先事而期必固是事过而执滞到我便是但知有我不知有人必之时浅固之时长譬如士人赴试须要必得到揭榜后便已必不得了但得则喜喜不能得化不得则愠愠亦不能得化以此知固时久也意是始我是终必固在中间亦是一节重似一节也又云言必信行必果言自合信行自合果何待安排才有心去必他便是不活便不能久矣又云意是丝毫我是成一山岳也【时举】○问我是有人已之私否曰人自是人已自是已不必把人对説我只是任己私做去便于我则做不便于我则不做只管就已上较计利害与人何相闗人多要人我合一人我如何合得吕铭曰立已与物私为町畦他们都説人已合一克己只是克去已私如何便説到人已为一处物我自是有等差只是仁者做得在这里要得人也如此便推去及人所以亲亲仁民爱物人我只是理一分自不同【淳】○问四者有一焉似可疑曰人之为事亦有其初未必出于私意而后来不能化去者若曰絶私意则四者皆无则曰子絶一便得何用更言絶四以此知四者又各是一病也【时举】○无意必固我而凝然中立者中也【端蒙】

五章【子畏于匡】

言在兹便是天未丧斯文【淳】○问文即道否曰道安得有丧未丧文亦先王之礼文盖古之圣人既竭心思焉将行之万世而无弊者也故常恐其丧失而不可攷【大雅】○后死者是对上文文王言之犹曰未亡人【防】

六章【太宰问于子贡】

或问何以言太宰或吴或宋也曰当时惟二国有是官也郑氏以为吴而邢疏曰左传鲁哀公会于槖臯吴子使太宰嚭请寻盟公使子贡辞焉子贡又尝适吴此郑氏所据也洪氏曰宋太宰也列子称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与宋商后又都商丘是也二説不同未知孰是故两存之但列子多寓言恐或不足据也○太宰知我乎以下煞有曲折意思圣人不直谓太宰不足以知我只説太宰也知我这便见圣人待人恁地温厚【义刚】○天放纵圣人做得恁地不去限量他问如此愚不肖是天限量之乎曰看气象亦是天限量他一般如这道理圣人知得尽愚不肖要増进一分不得硬拘定在这里【防】○圣人本领大故虽是材艺他做得自别只且如礼圣人动容周旋俯仰升降自是与他人不同如射亦然天生圣人气禀清明自与人不同列子言力能拓闗虽未可信然要之圣人本领大后事事做得出来自别【铢】○太宰所云是以多能为圣也子贡所对是以多能为余事也夫子所言是以圣为不在于多能也三者之説不同若要形容圣人地位则子贡之言为尽盖圣人主于徳固不在多能然圣人未有不多能者夫子以多能不可以律人故言君子不多见尚徳不尚艺之意其实圣人未尝不多能也【植】○将殆也殆庶几也如而今云将次【泳】○鄙事虽云琐屑然孰非天理之流行者但此理既得自然不习而无不能尔故孔子自谓多能鄙事但以学者不当自是以求之故又曰不多也今欲务于强记多能固非所以为学然事物之间分别太甚则有修饬边幅简忽细故之病又非所以求尽心也【镐】○问不试故艺曰想圣人事事能之如舜少年耕稼陶渔都更歴过所以都晓得而今人事事都不会最急者是礼乐乐固不可识只日用常行吉凶之礼亦皆不曽讲得【僩】

七章【吾有知乎哉】

无知者圣人之谦辞叩其两端而竭焉言已虽无知而于告人不敢不尽大凡圣人气象只是如此着实自然见得初无世俗许多妙虚浮之説也叩两端或谓只举两端教人黙识取中间底此又近世禅学之余三代以前风俗淳厚亦未有此等险薄浮诞意思也【答江徳功】○空空鄙夫空空非是孔子空空【大雅】○两端言彻头彻尾都尽也如樊迟问仁曰爱人问知曰知人推而逺之亦无不尽【端蒙】○凡圣人谦辞未有无因而者此上必有説而记之不全自今观之无故説谦话便似要人知者然【防】○问程子所分圣贤之言其地位当如此耶曰地位当如此也圣人极其髙人疑之以为非我所能及若更不如此俯就则人愈畏惮而不敢进若孟子虽已见到至处毕竟不似圣人熟人不能不疑其所未至若不引而自髙则人必以为浅近而不足为孟子人皆以为迂濶把他无用了若孟子遂亦自谓我诚迂濶安能行所以与人辨争亦非欲人之尊已也但欲其知斯道之大庶几使人竦动而警觉尔非程子见得透安敢凿空如此説【同上】

八章【凤鸟不至】

时君不能用圣人圣人亦未尝有心逆料人君能用我与否如此即薄矣后来説吾不复梦见周公与凤鸟不至吾已矣夫时圣人亦自知其不可为矣【广】

九章【子见齐衰者】

作与趋皆是敬然敬心之所由则不同见冕衣裳者敬心生焉而因用其敬见齐衰者与瞽者则哀矜之心动于中而自加敬也吕刑所谓哀敬折狱正是此意【盖卿】

十章【顔渊喟然】

喟然叹处是顔子见得未定只见得一个大物事后奈不何【节】○髙坚前后如于道理上才着又蹉过放缓又不及如圣人平日只论大经大法又却有时而应变达权方看其应变达权又却未尝离大经大法可仕而仕学其仕时又却有时而不仕可止而止学其止时又却有时而不止无可无不可学其不可又却有时而可学其可又却有时而不可终不似事事自然中道又曰卓尔是圣人大本立于此以酬酢万变处【广】○卓尔即前日髙坚前后者看得确定卓然尔如巍巍髙者今全体分明卓然在目中无有遗遁节会坚底今皆融泮自成条理卓然森列于中不容紊乱前后捉摸两不定者今则前者灼见其卓然在前不可移于后后者灼见其卓然在后不可移于前非髙坚前后之外别有所谓卓尔者也前后只是恍惚不可认定处将以前者为是耶忽又有在后者焉【答陈安卿】○卓尔只是见得比之旧时亲切不似向来无捉摸处【答廖子晦】○曰如有所立则是真见得分明【焘】○仰钻瞻忽是一闗如有所立卓尔处是一闗【植】○顔子初见圣人之道广大如此欲向前求之转觉无下手处退而求之则见圣人所以循循然善诱人者不过博文约礼于是就此处竭力求之而所见始亲切的当如有所立卓尔在前而自叹其峻絶着力不得也【铢】○髙坚前后者顔子始时之所见也博文约礼者中间用力之方也欲罢不能以后者后来得力之效验也【答廖子晦】○此章要在循循然以下三句【贺孙】○问程子着力不得之説曰在熟之而已且如熟还可着力否直待自熟【洽】

十一章【子疾病】

或问十一章之説曰胡氏言之为详胡氏曰此必夫子失司寇之后未致其事之前也若梦奠则子路死于卫久矣大夫老而致事后得从其列无家臣者无禄故也孔子初未尝知为臣之事而曰吾谁欺者引咎归已以深责子路也或曰如使夫子疾病不间非礼之臣遂以奉终岂不仰累圣徳乎曰夫子倘至大故耳目所接有异必遂正之矣圣人病则不能无若其方寸决不以病而懵也○久矣哉是指从来而言【广】○子路使门人为臣此等事未有不好亦未为欺天但子路见不透却把做好事去做了不知其实却不是了【焘】

十二章【有美玉于斯】

问哉疑辞也今集注直曰固当卖之不为疑辞何也曰哉本叹辞其或为疑辞者亦叹以疑之也此言沽之哉而继以待价则不得为疑辞矣【答李守约】

十三章【子欲居九夷】

或问九夷之説曰邢以为九夷盖菟乐浪髙丽之属而胡氏亦曰君子指箕子也箕子居于辽东九夷之地其教条风俗至汉犹存夫子之时又当纯固此説盖出于班固然恐非圣人之本意也若洪氏则又以为书有淮夷徐戎盖徐州莒鲁之间有东夷杂居中国者亦未详孰是也○后世只管説当时人君不能用圣人不知亦用不得每国有世臣把住了如鲁三桓齐田氏晋六卿比比皆然如何容外人插手【雉】○或言九夷尚可化何故不化中国曰当时中国未尝不被圣人之化但时君不用不得行其道耳【答石子重】

十四章【吾自卫反鲁】

或问十四章之説曰洪氏言之矣洪氏曰季札观乐以小雅为周衰以大雅为文王盖以正变为小大也是时王迹熄而诗亡其存者谬乱失次孔子自卫反鲁复得之他国以归定着为三百五篇于是雅颂各得其所【阙名】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六八·邱濬
  卷五 乡射礼第五之一·李如圭
  卷四·朱熹
  卷十五·李光坡
  夏书·甘誓·佚名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第5章 交响乐·胡适
  大阳延禅师·惠洪
  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转法轮品之二·佚名
  附錄三種毗曇法門對照表·欧阳竟无
  卷第八·道原
  鉴 古 叹 今·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吴会·唐圭璋

      吴会字楚望,淮安人,居京口。端平二年(1235)进士。宝祐间,沿江制置使参议。景定五年(1264),以朝请郎知常州。自号霁窗,晚年更号牧隋翁。诗文豪健。有煮石吟稿若干卷,不传。   摸鱼儿   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

  • 卷二十二·董康

      ○籌邊樓   王抃撰。抃、太倉人。明大學士錫爵之曾孫。太常卿時敏子也。時敏。宰相之孫。以任子官淸卿。不由科目。而李德裕乃宰相吉甫之子。起家門蔭。爲會昌名相。故抃以德裕比其父。蓋爲任子吐氣。而借以稱

  • 第九回 赵兰英修书赠银钱·佚名

    诗曰:花亭偶接幼女身谘询里居本无心顷刻识得真名姓始知谊分属至亲俚言提过,书归正传:话说兰英小姐,听的爱姐说了一遍,暗自想道:我把他当做何人,原来是嫂嫂的女儿,侄女到来。我不说明,把他当面认下,他如何晓得我是何人。想罢说道

  • 杂传第三十四·欧阳修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仁晟不从,杀之;又推一小校

  • 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河渠五·张廷玉

        ◎河渠五   ○淮河 泇河 卫河 漳河 沁河 滹沱河 桑乾河 胶莱河   淮河,出河南平氏胎簪山。经桐伯,其流始大。东至固始,入南畿颍州境,东合汝、颍诸水。经寿州北,肥水入焉。至怀远城东,涡水入焉。东经凤阳

  • 卷二十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三文潞公新修文庙记夏忠靖谑语许可用乡贤祠堂记银青金紫巧对王交山论寇准李纲李性学文章精义孟氏祖庭图记薏苡仁治疝疾○文潞公新修文庙记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潞国文忠烈公生真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佚名

    宁宗嘉定四年【辛未】春正月己丑叙州蛮攻陷利店寨马湖夷都蛮攻嘉定府犍为县之利店寨陷之马湖蛮者西防昆眀之别种也其地在梁为南宁州承圣中刺史徐文盛召去有防攅者遂据其地子孙相传后分为东西焉西

  • 六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苏州书局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六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苏州书局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三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一切诞妄著作,钦奉上谕,予限二年,实力查缴,并收藏违碍悖逆之书,俱各及早呈缴,仍免治

  • 卷二十七·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七 唐 司马贞 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按谓本法循理之吏也】 庳车【庳下也音婢】高其悃【音口本反梱门限也】豫贾【下音嫁谓临时评其贵贱不豫定也】子产郑昭君之时【按郑系家云子产郑成

  • ●牧令书卷七 取善·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内外理上下得由是掺纵在手运用从心以云治民庶乎可矣然而一己之聪明不可恃也四境之利弊未易知也欲时措之咸宜必集思而广益乐取于人以为善此舜之所以大与 陆世仪 米汉雯 袁守定 谢金銮 王植 叶镇 汪辉祖

  • 卷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九柔远人三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正月丁亥喀尔喀土谢图汗以不能与噶尔丹会盟具疏自陈上谕议政王大臣等曰朕统御天下凡穷者救之絶者继之

  • 天地之道(1)·戴圣

    ——教化如同春风化雨 【原文】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2),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3),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也(4)。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施》。

  • 卷十一·佚名

    (一九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时有梵志。厥名优陟。来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即问佛言:瞿昙。一切世界为有边耶为无边耶。佛告优陟。如斯等问。吾初不答。优陟言:瞿昙。我问世界有边无边。悉不见答。若然者汝常说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四如是于四念住串一习一 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已能了达善不善法。从此无间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于其未

  • 续灯存稿目录·箬庵通问

    卷首 叙文 小札 凡例卷一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八世天童华禅师法嗣(虎丘隆下) 天童咸杰禅师 光孝善登禅师 南书记 侍郎李浩居士 教授严康朝居士教忠光禅师法嗣(径山杲下) 法石慧空禅师 净慈昙密禅师 青原唯

  • 卷上·佚名

    法澜澄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清杲编次住荆州天王禅寺语录康熙九年庚戌二月初一日进寺。上堂拈香此一瓣香高超物表摄受群灵苍生有赖万汇沾恩恭为今上皇帝祝延万岁此一瓣香为翰为屏为祥为瑞奉为满朝文武本省提台本府例位

  • 归田琐记·梁章钜

    清梁章鉅(1775—1849)撰。八卷。章鉅有《浪迹丛谈》已著录。按“归条”自云,作者“于道光壬辰(1832)引疾解组,虽归而实无田,越四年,奉命复出,又七年,复以疾引退”,“侨居浦城, 养疴无事,就近所闻见, 铺叙成书”,仿欧

  • 文心雕龙考异·张立斋

    梁刘彦和文心雕龙乙书,自隋书经籍志初见着录后,原本久佚,唐写本残,元至正本仅见于何焯□语、及孙贻让礼札移中所引黄丕烈校本。明以后,有弘治嘉靖万历诸刻,传本始盛于世。至于何义门所谓据宋本校勘者,乃误于明钱功甫之一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