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为大事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与等不可得限。佛言: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何以故?须菩提,五波罗蜜者,等从中得成。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内空外空及有无空。等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三十七品十力十八法。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地萨云若慧。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告须菩提,譬如转轮圣王。诸小国有事各自成办。转轮圣王亦无所忧。所以者何。诸小国王素已受圣王教令故。是故不复忧。诸弟子法辟支佛法诸菩萨法及诸佛法。等从般若波罗蜜出。般若波罗蜜者为办其事。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不受五阴不入五阴。为应不受不入。乃至萨云若亦尔。须陀洹道至罗汉道辟支佛道亦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五阴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颇见五阴有所入有所受不。须菩提言不见。世尊,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受不入。须菩提言:世尊,亦不见五阴有受有入。亦不见三耶三佛有受有入。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五阴我亦不受持五阴。乃至三耶三菩。我亦不见亦不受持。不见所入。须菩提,我於佛地亦不见。萨云若亦不见。如来事亦不受亦不持。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当受五阴。亦不当入五阴。於佛事萨云若事如来事。亦不持亦不入。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难了。不可思议甚深微妙。是智者所知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世尊,皆是过去佛时。所作功德善本所致。与真知识相得所致。世尊,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信三尊。尽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诸圣贤所可有慧所有道德。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可念观称乐一日之中。其德出彼上。何以故?从须陀洹上至辟支佛智。及信至无所从生法忍。诸天子。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深般若波罗蜜中。书持讽诵守行一日。疾得泥洌胜罗汉辟支佛道所作功德。或过一劫奉行馀经。离般若波罗蜜不住萨云若也。何以故?於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令诸罗汉辟支佛。各得其信不失所应。诸菩萨摩诃萨。亦於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於是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同时叹言:世尊,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於是中出信乐。使诸声闻各得所应。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又使诸菩萨摩诃萨。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各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绕佛三匝已去。去是不远忽然不现。各还天上。须菩提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者於何所来而生是间。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不厌亦不狐疑又亦不碍。意常思念欲乐得闻终不远离。若行若起若坐若卧。常随法师意不远离。须菩提譬如新生犊子。意终不欲远离其母。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上口乐喜守行解其中义。意亦不欲远离法师须臾之间。是善男子善女人。本从人道中来。今生是间复得为人。所以者何。以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时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守行中事。供养花香缯盖幢幡。以是功德从人道中来。今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摩诃萨。如佛所说所作功德。善本具足供养诸佛。复有从彼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信乐守行。有是者无。佛告须菩提,有从他方供养诸佛。从闻深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复次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从兜术天上。亦复具足功德善本。何以故?是菩萨从弥勒菩萨所闻是深经。以是故今来生是间。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须菩提若有菩萨於深般若波罗蜜。有狐疑厌意者是人前世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慧。是故今来虽生是间闻六波罗蜜。意续狐疑不信不受亦不喜乐。复次须菩提,是人本闻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问中事。是故今续不信不乐。是人前世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信不乐不问中事。是故今来闻般若波罗蜜。惊怪狐疑不信不乐。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闻般若波罗蜜。从一日至五日常问中事。用是故所生处。常得闻深般若波罗蜜。终不离所问。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但能得闻问其中事於行未备。须菩提,若有人或时欲闻般若波罗蜜。若不欲闻。志不坚固。或能於中起馀因缘。譬如轻衣随风东西。当知是菩萨適学未久。不得真知识。未供养过去诸佛。不作功德善本所致。不勤学讽诵所致。未得六波罗蜜所致。未得内外空及有无空所致。不学六通三十七品萨云若所致。当知是新学少乐於法。不能书持般若波罗蜜受学讽诵。亦未能习行其事。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讽诵守行。乃至萨云若亦复不念学受亲近故。当知是辈或堕二地。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见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受学亲近故也。是故其人便入二地。当堕罗汉辟支佛道地。

猜你喜欢
  卷下之上·佚名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七卷·佚名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十·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九·吉藏
  甚深品第五十八·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九·吉藏
  净土圣贤录卷一·彭希涑
  卷第十七·普瑞
  卷第一百四十五·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澄观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南海之神·闻一多

    ——中山先生颂一神之降生炎风煽惑了龃龉的波浪;海水熬成了一锅热油——大波噬着小澜,惊涛扑着骇浪。妖云在摇旗,迅雷在呐喊,天是精铜的破镜一面;世界要变成一场大血战。贝阙里的老龙睡得不安,仿佛听见了一阵隐约的哭声,像是

  • 卷四十一·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十一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和陶渊明诗引 【子由作】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无所嗜

  • 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班固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过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及有{新女},而纣之灭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故《易》基《乾》、《坤》,《诗

  •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赵尔巽

      岳锺琪季父超龙 超龙子锺璜 锺琪子濬 策棱子成衮紥布 车布登紥布   岳锺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三桂劄。升龙使诣提督张勇告变,密结兵民,执忠臣杀

  • 东都事略卷三十七·王称

    列传二十  张洎滁州全椒人也江南李景开贡举登进士第爲上元尉擢监察御史景徙豫章留洎掌李煜记室李煜袭位擢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洎旧字师黯煜令字偕仁王师围金陵与枢密使陈乔引符命劝煜勿降又云茍有不

  • 卷之八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五明 马文升 撰豫祈雨泽以冀丰年事伏覩皇明祖训一欵凡每岁自春至秋此数月尤当深忧忧当在心则民安国固所忧者惟望风雨以时田禾丰稔使民得遂其生如风雨不时则民不聊生盗贼窃发豪杰或乘隙而起国

  • 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吕思勉

    德宗初政,可谓能起衰振敝,然而终无成功者,则以是时藩镇之力太强,朝廷兵力、财力皆不足,而德宗锐意讨伐,知进而不知退,遂致能发而不能收也。先是李正己、李宝臣、田承嗣、梁崇义,各聚兵数万,连衡盘结以自固。闻诏旨将增一城,浚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 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丙子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奉天殿,皇太子宴国戚及东宫官属于文华殿。 琉球国山南王叔汪英紫氏及弟函宁寿入贺,贡方物。 广西、四川、思明等府州、金筑等番

  • 三十五年·佚名

    (戊戌)三十五年清不知六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七〉一日。〈陰曆丁酉十二月初九日〉詔曰:「練祭時文、蔭、武曾經實職人中,雖無實職,入參哭班。」又詔曰:「侍從官閔珽植,使之承候。」珽植因詔勅爲閔泳翊后

  • 卷六·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慧震弘礼)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冯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蕤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

  • 致中山先生治丧处函·太虚

    无量、海滨、雨岩、沧白、锡卿先生并治丧处诸公钧鉴:太虚今日于中央公园社稷坛讲经回寺,阅报惊悉中山先生业于昨日辞世,至为感悼!特函致哀惋民国元勋之忱,藉申景仰!又闻法会同人,传贵处有停灵社稷坛之说。太虚以中山先生为民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三·希叟绍昙

    庆元府瑞岩山开善崇庆禅寺语录  侍者 弥绍 道亨 宗寿 编威淳五年。三月初三日。入院。指三门云。池开古镜奁。山耸青螺髻。急着眼来看。不得作境会。觌体全彰解脱门。(骤步入云)一踏牢关百杂碎。佛殿。你面黄。

  • 第五 正勤相应·佚名

    第一 恒河广说[一~一二]第一~一二一~二舍卫城。于此,世尊对诸比丘说示曰:“诸比丘!有四正勤。以何为四正勤耶?三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为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四为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起志欲

  • 忒修斯·纪德

    忒修斯,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传说中的雅典国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故事主要讲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个非常残暴的国王米诺斯。他下令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里面宫室相连,门户交错,任何外人

  • 文苑英华辨证·彭叔夏

    十卷。宋彭叔夏撰。彭叔夏,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江西通志》列其名于绍熙三年 (1192)乡举条下,不为立传,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 《文苑英华》而作。考周必大 《文苑英华》跋曰: 孝宗皇帝欲

  • 建康集·叶梦得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

  • 明英宗宝训·李贤

    明英宗朱祁镇语录汇编。李贤、陈文等编纂。成化三年(1467)成书,与《明英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三卷。凡七十二子目,前有明宪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