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 正勤相应

第一 恒河广说

[一~一二]第一~一二

一~二

舍卫城。

于此,世尊对诸比丘说示曰:

“诸比丘!有四正勤。以何为四正勤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为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为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为对未生之善法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为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诸比丘!此为四正勤。

诸比丘!譬如恒河之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诸比丘!如是比丘,对四正勤予修习,对四正勤予多修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

诸比丘!比丘云何对四正勤修习,对四正勤多修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为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令不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为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为对未生之善法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为对已生之善法令住持,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一〇

诸比丘!比丘如是对四正勤修习,对四正勤多修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

摄颂曰:

 趣向东者六

 趣向海者六

 二六一十二

 以之说此品

以正勤相应之恒河相应,依正勤之可广说。

第二 不放逸品

[一三~二二]第一~十

摄颂曰:

 如来与足迹

 屋顶与根核

 夏生花王月

 日衣等十句

依正勤广可广说不放逸品。

第三 力所作品

[二三~三四]第一~十二

※二

诸比丘!犹如作诸力所作之事业,皆依于地、立于地,如是作力所作之事业。诸比丘!如是比丘,依于戒,立于戒而修习四正勤、多修四正勤。

诸比丘!云何比丘,依戒、立戒而修习四正勤、多修四正勤耶?

四~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为未生之恶不善法令不生,以起至欲,精进、发勤、持以策心。为已生之恶不善法令断,以起至欲,精进、发勤,持以策心。为未生之善法令生,以起志欲,精进、发勤,持以策心。已生之善法令住为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圆满。以起至欲,精进、发勤,持以策心。

诸比丘!比丘如是依于戒、立于戒,修习四正勤、多修四正勤。

[摄颂曰:]

 力与种子龙

 树与瓶及芒

 虚空与二云

 船舶及客河

如是依正勤广说力所作品

第四 寻觅品

[三五~四四]第一~十

※二

“诸比丘!有三寻觅。以何为三寻觅耶?欲寻、有寻、行寻是。诸比丘!此为三寻。

诸比丘!为对此三寻觅证知……遍知……遍尽、予断,应修习四正勤。以何为四正勤耶?

四~七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乃至……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诸比丘!对此三寻觅,为证知……遍知……遍尽……予断,应修习四正勤。”

摄颂曰:

 寻觅与次第

 漏有及三苦

 碍与垢及舍

 受乃至渴爱

依正勤可广说寻觅品。

第五 瀑流品

[四五~五三]第一~十

[五四]第十 上分结

※二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上分结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丘!此为五上分结。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遍知……遍尽……予断,应修习四正勤。何为四正勤耶?

四~七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乃至……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诸比丘!对此五上分结,为证知……遍知……遍尽……予断,应修习此四正勤。”

摄颂曰:

 瀑流与轭取

 系以及随眠

 妙欲乃至盖

 蕴与上下分

依正勤可广说瀑流品。

第五 正勤相应(终)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一卷·宝亮
  印度之佛教解脱与涅磐·梁启超
  卷二十八·性音
  佛说鬼问目连经·佚名
  卷六十七·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三卷·佚名
   第六十九則 南泉歸宗麻谷同行·胡兰成
  观心诵经法记·智顗
  重刻吹万禅师全录疏·吹万广真
  弘明集卷第十三·僧祐
  卷第七十九·佚名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佚名
  胜鬘义记·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延寿
  四念处卷第一·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七 邹智 送客南征 疎雨不复月蟋蟀空自鸣出门送佳客正值新月晴月晴已足嘉况复惊波平君知爱月意莫惜清宵征 槐隂午坐 溽暑浑如蒸槐隂殊可爱招邀

  • 吴淑姬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淑姬」①北宋人,生平不详。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录其词三首。《全宋词》补断句一。《永乐大典》卷808“诗”字韵引张侃《拙轩初稿》载吴淑姬诗,用陆龟蒙诗“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句,疑即此人。

  • 第一百五十八回 假纪律浙民遭劫 真变化卢督下台·蔡东藩

      却说陈乐山一时发怒,掣出手枪便向夏超开放,幸喜张载阳的手快,早把陈乐山的手扳住,因此枪口一歪,那子弹只射着旁边一个马弁的肩窝,应声倒地。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陈乐山再要开手枪时,卢永祥早已过来拦阻。陈乐山不平

  • 鸿猷录卷六·高岱

    高岱 北征沙漠 廓清滇南 四夷来王 封赏功臣 正位分藩 ○北征沙漠 洪武三年庚戌春正月 时元都巳克河东关陜皆平 上以扩廓帖木儿及贺宗哲未服为西北患元主北遁诸胡从徙者未靖乃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师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天顺二年三月戊子朔给宜川王公鋺食盐益阳王豪土□几菜户安宁王成镡煤户俱从其请也○给锦衣卫及永宁等卫官军马四百匹○巡按浙江监察御史伍骥奏佥事和维擅执赦前罪人枷号宜治其罪从之○己丑赐新昌王女南康县主仪宾沈棥

  • 卷之九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四月初十,遣青嘉努自军中至,报称前往朝鲜之军还,诸贝勒已於初八日渡江等语。是日,蒙古贝勒吉尔布什额驸、西尔呼纳克、达赖、满珠习礼喀驸、恩克森等,叶诸贝勒,先自出征处还家。汗责之曰:“惟

  • 卷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五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乱贼表春秋弑君二十有五称人者三称国者四三家杂然发左曰君无道也【文十六年】公羊曰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文十八年】谷梁曰君恶甚矣【成十八年】其大防略同啖氏

  • 陆厥传·李延寿

    陆厥字韩卿,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好写文章。齐朝永明九年(491),诏令百官举荐士人,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詗之上表推荐陆厥,州中举他为秀才。当时文章十分盛兴,吴兴的沈约、陈郡的谢緿、琅笽的王融因为气质相似而互相推举,

  • 卷九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五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諡法上仁宗论夏竦不当諡文正司马光等臣等伏覩故赠太师中书令夏竦以旧在东宫特赐諡文正臣闻大戴礼曰諡者行之迹也行出於己名生於人所以劝善沮恶不可私也臣等叨预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二 洪武二十年五月庚戌朔,革四川成都府之保宁县,以其地属威州。 癸丑,置龙山千户所。 庚申,遣使赍敕谕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甯正、楚雄卫指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八工部十二都水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陂池川渎之政令河渠国朝重水利凡闸坝陂池桥道之事具载诸司职掌永乐迁都後尤重漕运故河道洪泉等项有关漕事者事例甚详今具列於後诸司职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一兵部十六驿传三递运所诸司职掌凡递运所设置船只不等如六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三名五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二名四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一名三百料者每只水夫十名其

  • 恒心的重要性·孔子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 “不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注释】 ①巫医:古代用禳祷之术替人治病的人。不像后来分为卜筮的巫和治病的医。②“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念常

      东汉。  (丙子) 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明帝第五子。十九即位。戊子正月崩于章德殿。寿三十一。葬敬陵)治十三年。  (庚辰) 帝命郑玄等诸生作白虎通。  (甲申) 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颂美。先帝致

  •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三于十门中。第七解业义。即是决择眼识所缘中表色耳识所缘声意识助伴中思。亦可通决择彼六识助伴相应思数以皆彼业性故。中有二。初明三性三业。后明不律仪等三业。前中。初辨业相。后明假实。复

  • 奇症汇·沈源

    医案。清沈江辑。八卷。江字岷源,号抱元子,秀水(浙江嘉兴)人。居职太医院,因母疾辞归,以医术救疾济贫,喜钻研疑难证治。此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按人体部位分为耳、鼻、舌、面、项、喉、心神、胸腹、身背、手足

  • 经集·佚名

    巴利名Sutta-nipa^ta 。属南方上座部经藏(小部)之巴利语经典。因其他各经分别有其独自之特征,故均有其特定之名称,唯有本集乃是由杂多之经所集成,故称经集。本集之形式,有长短不同之诗集,间亦有散文。内容分为蛇品、小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