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甚深品第五十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阿惟越致菩萨大功德具足。不可称量功德具足。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阿惟越致有大功德不可得称量功德具足。所以者何。以得无碍无限之慧。非诸罗汉辟支佛所能及故。阿惟越致住是慧中便受神通。亦非诸天世间人民所能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能以恒边沙劫之寿。叹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功德。像貌相行具足。所入所住深奥之慧。行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及萨云然。可令人得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功德者不。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乃能问阿惟越致深奥之处。说甚深空无相无愿。说无所有说无所生灭。诸淫垢说泥洹净。说如说寂真际法性。是诸深法皆是泥洹之像。须菩提言:世尊,如是说者但是甚深泥洹非诸法之教耶。佛言:须菩提,甚深亦是诸法之教也。须菩提,五阴甚深六衰甚深乃至于道亦复甚深。须菩提,五阴云何甚深。五阴如如以是甚深亦如道如。是故五阴甚深道亦甚深。云何如如。夫如者亦非五阴亦不离五阴。如亦非道亦不离道。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甚奇甚特甚深微妙乃尔。除五阴处泥洌若道若俗之所有法。所作无作有漏无漏。皆悉已除处於泥洌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深妙之法若念若持自念所住当如般若波罗蜜教祝所学亦当如般若波罗蜜教。是菩萨尽具足如般若波罗蜜教。持是具足之念受无央数善本功德。舍无量劫生死之难何况至意守行与般若波罗蜜与道相应者,譬如士夫情多放逸。与彼端正女人克期。其女人有事不得时往。未到之间於意云何。彼人为有几意起想。须菩提言:世尊,是想甚多甚多。佛告须菩提。菩萨奉行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至念一日意不转者,卻若干劫生死之垢。是菩萨应般若波罗蜜行。一日所受善本功德。胜於菩萨但行布施如恒边沙劫。复次须菩提,菩萨布施三尊如恒边沙劫於意云何。其人殖福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称计。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应行一日如般若波罗蜜中教。其功德不可计。何以故?菩萨因是乘疾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恒边沙劫之寿。为须陀洹作功德。及罗汉辟支佛作功德。至三耶三佛作善本。於意云何。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其功德不可计。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已过罗汉辟支佛地故。从菩萨位成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须菩提,若有菩萨寿如恒边沙劫。行六波罗蜜。其人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一日如中行六波罗蜜。其功德不可计。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母。住是般若波罗蜜中。具足诸佛法故。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恒边沙劫之寿行法之施。於意云何。其人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一日法施其功德不可计。何以故?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者,则为不离萨云然。菩萨欲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当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恒边沙寿。行三十七品及空无相无愿。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一日如般若波罗蜜中教。行三十七品及十八法。其功德不可计。何以故?初不见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萨云然有还者,离般若波罗蜜者便有动还故。须菩提,是故菩萨不当离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以恒边沙劫之寿。行六波罗蜜所有财物饮食布施以法布施及诸三昧事。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所可布施及法施与诸三昧事。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功德不可计。所以者何。如般若波罗蜜教者,於诸功德中为最第一。离般若波罗蜜念者,是为非念亦为非求。复次须菩提,菩萨欲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善於智求。须菩提,若有菩萨习行六波罗蜜者,寿如恒边沙劫。劝助过去当求现在诸佛及僧所作功德代其欢喜。持是欢喜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一日与般若波罗蜜教相应。持是功德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善於智求。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从无所作为为最第一。若无所作无所为者,云何而得正见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至萨云然。成阿惟三佛。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从有所作。得须陀洹至萨云然。成阿惟三佛。行般若波罗蜜布施亦不求。有所作亦不有是布施意。常念言是布施空亦无所有。何以故是菩萨学善於内外空及有无空故。须菩提,菩萨住是空已,观诸所作作是空观,则已不离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则受无有数无有限无有量诸福功德。须菩提白佛言:无有数无有限无有量有何等异。佛言:阿僧祇者为无有数。有数身亦不可得。无有数身亦不可得。无有量者,当来过去今现在不可限不可量亦不可思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可使五阴不可量不可数不可限不。佛言有是。须菩提言:世尊,何因五阴不可量不可数不可限。佛言:五阴空不可数不可量。云何世尊,但五阴空诸法为不空耶。佛言:我初不说诸法空耶。世尊,亦说诸法空耳。世尊,空者为是不可荆为是不可数。为是不可量。空者不可数不可量亦不可平相。世尊,是法义解亦不可得若干。佛言:如须菩提所说无异。以诸法不可得故。佛说若干不可得。是法空无相无愿无所有无所生。是为灭是为泥洌是为如来无尽至於泥洌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世尊,甚奇甚特。如世尊所说无所得法我听。世尊所说诸法亦不可得。以诸法不可得。空亦不可得。不可得义为有增减不。佛言:无有增减。须菩提言:六波罗蜜亦无增减。三十七品亦不增减。八惟无禅四无碍慧四等。佛十八法及十种力四无所畏。亦无增亦无减。须菩提言:世尊,若是法从六波罗蜜至四无所畏。若有增有减者便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如是如是,不可得之法亦无增亦无减。若行般若波罗蜜。若念般若波罗蜜。若习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亦不念言我增六波罗蜜。亦不念我减六波罗蜜。当作是念。但有名故有六波罗蜜。持是所念持是发意持是善本。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诸法如。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诸法如。世尊,何等为诸法之如。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五阴之如泥洹之如。是故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亦不增亦不减。是故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倍复精进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有增有减者,是故不可得法亦无增减。须菩提,是故六波罗蜜亦不增减。至四无碍。亦不增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不增不减之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用初时意得成。为用後头意得成。前意後意各各不俱。云何善本得聚。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是不俱不同之意。云何有所成功德。不成不聚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告须菩提,我当为汝说譬喻。诸有智之士以譬喻得解。於意云何。譬如灯炷。始然之时,为用初明得然。为用後明得然。炷燋之时为用初时明燋。为用後时明燋。须菩提言世尊,亦不用初头焰得然。亦不离初焰因缘得然。亦不用後焰得然。亦不离後焰因缘。须菩提,菩萨亦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意因缘。亦不用後意得。亦不离後意因缘得。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至十住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云何从十住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先从智地观地。具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八辈观地薄地离淫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地佛地。具足佛地已,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於是十地学。亦不从初发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发意得。亦不以後意得亦不离後意得。须菩提言:世尊,十二因缘起甚深。不以初发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发意因缘。亦不用後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後意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於意云何。意已灭可复使更生不。世尊,已灭不复生。须菩提,意已生为是灭法不。世尊,是实灭法。佛言:已灭法者是为灭不。世尊不也。须菩提於意云何。为正尔住不。世尊住如如祝佛告须菩提,若如住者,真际住当住如如耶。不也世尊,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如者为甚深不。世尊甚深甚深。须菩提,如者为是意耶。不也世尊,如非意。须菩提,意为离如耶。不也世尊,须菩提,如以如为相见不。不也世尊,如如不相见。须菩提,如是行者为行深般若波罗蜜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是行者为行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作如是行为行何法世尊,佛言:作是行者为无所行。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者无若干行。世尊,夫如者亦无若干亦无作若干行。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何等。对曰:为行毕竟无有二处佛言:行毕竟者为有若干行为有相。行耶。无有世尊,佛言:无相为有相念耶。无有世尊,佛言:云何有相念。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作是念有相无相。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具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沤和拘舍罗於诸法无所念亦不不念。何以故?菩萨知一切诸法相皆空故。住空法为众生故行三三昧。持是三昧教化众生。世尊,菩萨摩诃萨何等三三昧。佛言:住是三昧者,与空无相无愿相应。一切众生皆著於空著於相愿。菩萨摩诃萨。安处众生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以是三事教化众生。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佚名
  华严镜灯章·续法
  终南家业卷上(末)·守一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佚名
  出家品第十一·马鸣
  卷第七·通云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太虚
  卷第十七·晦翁悟明
  佛说苦阴因事经·佚名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佚名
  卷之八·铁壁慧机
  卷二十三·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王世贞

      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部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孟兼性刚愎,好出人上。为按察副使,上冢归,邑令谒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四富嘉谟富嘉谟雍州武功人举进士长安中累官晋阳尉预修三教珠英中兴初历左台御史与吴少微友善属词竝以经典为本文体一变?为富吴体张说称其文如孤峯絶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

  • 山谷内集诗注卷三·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三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洪驹父香谱有江南李王帐中香法以鵞利汁蒸沈香用之】 百链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选诗岂意

  • 梅尧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

  •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脱脱

        太宗诸子 宗磐(本名蒲鲁虎) 宗固(本名胡鲁) 宗本(本名阿鲁萧玉附) 杲(本名斜也) 宗义(本名孛吉) 宗干(本名斡本) 充(本名神土懑 子檀奴等) 永元(本名元奴) 衮(本名梧桐) 襄(本名永庆)衮(本名蒲甲)  

  •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赵尔巽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弟毓宝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

  • 越绝卷第九·袁康

      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疆吴,远媿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

  • 第二十七册 崇德元年九月·佚名

    第二十七册 崇德元年九月固化额驸鄂齐尔僧格於昌平南,同正红旗蒙古败敌兵一百,获马十七;又於涞水县遇敌兵,合兵败之 获马二十。八旗先锋入长城时,乌拜、鄂莫克图、巴彦率三旗先锋兵及土默特部步军攻取长城,时有敌马步兵三

  •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佚名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海<成>、安徽巡抚闵<鹗元>,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东省采访遗书,两次进呈书

  • 敬乡录卷二·吴师道

    元 吴师道 辑胡则字子正永康人宋端拱二年进士调许州许田尉以干闻补蕲州广济宰又补宪州录曹辟贝州节度观察判官改知浔州寻提举二浙茶事兼知睦州又知温州迁提举江南银铜场铸钱监盐江淮制置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副使除

  • 卷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索隐便音鞭县名吴

  • ●目录·徐栋

    序 例言 自序 卷一 治原 卷二 政畧 卷三 持家 卷四 用人 卷五 事上 卷六 接下 卷七 取善 卷八 屏恶 卷九 农桑上 卷十 农桑下 卷十一 赋役 卷十二 筹荒上

  • ●皇朝通典卷七十六·佚名

    兵九 ○兵九 軍政【巡防附】 △軍政【巡防附】 凡軍政五年一舉考察中外武職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薦舉卓異注下考者糾劾該管官兵疏以聞不入舉劾者以中平注考彙送兵部部會都察院兵科京畿道察覈題覆奉旨以卓異加一級注冊候陞

  • 卷一百五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六上哲宗七事       李 常一曰崇廉耻臣闻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而管子亦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古之

  • 御纂孝经集注·雍正

    开宗明义章第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以开宗明义名章】○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女音

  • 卷五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诸仁者,於彼何者是禅清净平等。有禅声闻缘觉如来共。有禅缘觉如来共不共声闻。有如来禅不共声闻缘觉。有如来禅共声闻缘觉一切众生。诸仁者,於彼何禅声闻缘觉如来共。若有众生。

  • 二十世纪的巴黎·凡尔纳

    《二十世纪的巴黎》(Paris au XXesiècl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完成全文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初稿约写于1860年,完稿1863年。巴黎青年米歇尔·杜费诺瓦(Michel Dufrénoy)在1960年获得了拉丁诗大奖。可是在当时

  • 方便心论·佚名

    全一卷。后魏吉迦夜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述说因明论理之纲要,以为分别善恶正邪之方便。分明造论、明负处、辩正论、相应等四品。宋、元、明三本均谓本论为龙树所造,然高丽本与各经录中,皆未载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