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提要】

这是又一个有关识人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语言对事实的歪曲传播没有起到作用,这是因为当事者意识清楚、立场坚定,一旦认可一个人,就不再改变看法,他的识人之法值得借鉴。

【原文】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兵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译文】

秦军要通过韩、魏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章子为将应战。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章子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齐的探兵回来说章子率齐降秦,齐威王听了之后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章子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了之后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又来报告,说章子已经率齐军降秦,可是威王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威王说:“都说章子打了败仗,报告的人虽然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君王为何不遣将发兵攻打?”齐威王回答说:“章子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去攻打他呢?”

就在这个期间传来捷报,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溃退,秦惠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齐国谢罪请和,这时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大王怎么知道章子绝对不降秦呢?”齐威王回答说:“章子的母亲启,由于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当寡人任命章子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章子说:‘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许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岂不是等于背弃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由此可见,作为人子竟不敢欺负死去的父亲,难道他作人臣还能欺辱活着的君王吗!”

【评析】

“一滴水可以知大海”,是因为海水的构成大体上是同一的,由一部分就可知全部的构成。一个人的品行也有其规律和惯性,通过观察他处理的一件事,基本上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和操守,尤其是那些同一性质的事情,通过掌握一件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人都十分看中识人、鉴人之法,其实对一个人的大体判断并不困难,“听其言,观其行”,看他怎么从头到尾处理一件事,就可以基本上给他的办事能力、道德操守下个定义。

可贵的是齐威王真是一个明君,对章子可谓有“知遇之恩”。齐威王不仅很会识人、鉴人,而且极其坚信自己的判断,在“三人成虎”“谎言说一万遍就是真理”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丧失意志力和判断力,没有被谣言所迷惑,他的过人之举,除了归功于他对章子有个基本的判断外,也归功于他对语言的危险魔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柯劭忞
  卷一百四十一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雍正
  卷下·钱澄之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佚名
  刘牢之传·房玄龄
  庾信传·令狐德棻
  邢邵传·李延寿
  王珂传·薛居正
  按竺迩传·宋濂
  本书正文及附录索引·罗大春
  中俄密约·佚名
  209.钟相杨么起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恽·隋树森

    王恽(一二二七--一三○四),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元史》卷一百六十七有传。中统元年(一二六○)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

  • 原序·吕本中

    天下大川莫如河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絶之域累数万里而後至中国以注於海今禹之遗书所谓岷积石者特记禹治水之迹耳非其源果止於是也故尔雅谓河出崐崘虚而传记又谓河上通天汉游至蜀穷江源则自蜀岷山以西皆岷山也地断壤

  • 正气歌译文·文天祥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

  • 卷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六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於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

  • 第七场·田汉

    制郎(划船上) 谁掉下水去了,快快救人哪!(划下)

  • 卷五十一 咸平五年(壬寅,1002)·李焘

      起真宗咸平五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丁酉朔,御朝元殿受朝。   環慶路部署張凝領兵自白豹鎮入蕃界,焚帳族二百餘,斬首五千級,降九百餘人,毀芻糧八萬,獲牛羊、器甲二萬。慶州胡家門等族桀黠難制,凝乘其不備,擊破之。

  • ●卷八·李攸

      ○玉牒   宋有天下百余年,所与分天工共民事者,皆取之疏远侧微,不私其亲,故宗室之贤,未有以勋名闻者。神宗皇帝实始慨然,欲出其英材,与天下共之,增立教养选举之法,所以封植琢磨之者甚备。行之二十年,而文武之器彬彬稍见焉

  •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蔡东藩

      却说中华民国的国会,自元年冬季,由袁总统颁布正式召集令,至是国会议员,统已选出,会集京都,准于二年四月八日,行国会第一次开会礼。参议院本有房屋,仍在原所设立,众议院乃是新筑,规模颇觉宏敞,足容千人。  因此参议院议员,

  • 卷一百五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九月辛未朔封晋恭王第三子平阳王济熿为晋王○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康旺等来朝贡貂鼠皮等物赐赍有差○夜有星如鸡子大赤色尾迹有光出房宿西南行至近浊○癸酉命故金吾左卫指挥佥事何通子清金吾右卫指挥佥事陈

  • 杜工部年谱·赵子栎

    吕汲公大防为杜诗年谱,其说以谓次第其出处之岁月,畧见其为文之时,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鋭壮,而肆老而严者如此。窃尝深考其谱,以为甫生于睿宗先天元年壬子,而甫实生于开元元年癸丑。以为甫没于大厯五年庚戌,而甫实没于大厯六年辛

  • 七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购得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七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购得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敬陈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窃臣遵奉谕旨,购访遗书,业将陆续访购及绅士呈献之书,共计二千七百六十六种,《永乐大典 考工记》六

  • 陈敬宗传·张廷玉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再编修《成祖实录》,被授予翰林侍讲。遭母丧归家。宣德元年(1426),起用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谷梁赤

    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

  • 卷三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三礼运第九之四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蓍音尸瘗於例反缯如字】正义郑氏康成曰埋牲曰瘗币帛曰缯宣犹扬也缯或作赠 孔氏颖达曰列祭祀谓郊

  • 十三 顿悟渐修·正果法师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归风。一物长灵,盖天盖地。嗟夫今之人

  • 第十八章 受纳大菩提树·佚名

    大地之王者,能伴来大菩提树与长老尼,思起长老之言,于雨季之一日,于己宫廷内坐于长老之前,与诸臣共同协议,自思欲托己甥名阿利陀任大臣此事务,呼彼作如次语。(一、二、三)“爱者!汝赴正法阿育[王]之处,能伴大菩提树与僧伽蜜多

  • 骖鸾录·范成大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

  • 犊子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即《佛说乳光佛经》乞乳事。而无维摩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