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一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

三行对三根  及对十业道

三业对十道  九门业相摄

身心受四句  三障体云何

何大罪大果  此章愿具说

三恶行。三不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有恶行非不善根。谓身语恶行邪见不善思。有不善根非恶行。谓痴不善根。有恶行亦不善根。谓贪欲嗔恚。有非恶行非不善根。谓除前相。三妙行。三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谓身语妙行及善思。有善根非妙行。谓正见不摄无痴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谓无贪无嗔正见。有非妙行非善根。谓除前相。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恶行。所余身语意恶行。三妙行。十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妙行。所余身语意妙行三业十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应作四句。有业非业道。谓意业及业道所不摄身语业。有业道非业。谓后三业道。有业亦业道。谓前七业道。有非业非业道。谓除前相。三业谓身语意业。四业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为三摄四四摄三耶。答三摄四。非四摄三。不摄者何。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无色界系善业一切无记业。三业谓身语意。复有三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无漏业。三业谓身语意。复有三业。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无漏业。三业谓身语意。复有三业。谓过去未来现在业。复有三业。谓善不善无记业。复有三业。谓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修所断无断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三业谓身语意。复有三业。谓欲色无色界系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四业如前说。三业谓顺现法受等。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欲界系善不善不定业及色界系善不定业。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决定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决定业。及色界系善决定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无色界系善不定业。及无记业。四业如前说。三业谓顺乐受等。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业色界系善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及无记业。四业如前说。三业谓过去等善等学等见断等业。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三摄四。非四摄三。不摄者何。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无色界系善业。及无记业。四业如前说。三业谓欲界系等。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业。及无记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业。色界系善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三业谓顺现法受等。复有三业。谓顺乐受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三业谓顺现法受等。复有诸三业。谓过去等善等学等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无漏业。三业谓顺现法受等。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前非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

三业谓顺乐受等复有诸三业。谓过去等善等学等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无漏业。三业谓顺乐受等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三业谓过去等复有诸三业。谓善等学等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三业谓过去等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

三业谓善等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三业谓善等复有诸三业。谓学等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三业谓欲界系等复有诸三业。谓学等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漏业。三业谓学等复有三业。谓见断等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

颇有业感身受非心耶。答有。谓不善业。颇有业感心受非身耶。答有。谓善无寻业。颇有业感身心受耶。答有。谓善有寻业。颇有业不感身心受而感异熟耶。答有。谓诸业感色心不相应行异熟。如说三障。谓烦恼障。业障。异熟障。云何烦恼障。谓如有一本性具足炽然贪嗔痴烦恼。由如此故。难生厌离。难可教诲。难可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云何异熟障。谓诸有情处。那落迦。傍生。鬼界。北拘卢洲。无想天处。

三恶行中。何者最大罪。谓破僧虚诳语。此业能取无间地狱一劫寿果。三妙行中。何者最大果。谓第一有等至中思。此业能取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寿果。

业蕴第四中邪语纳息第二

三邪正一异  三恶行曲等

妙净默相摄  非理等六句

业得果三世  八句异熟果

五业非前后  此章愿具说

诸邪语。彼邪命耶。设邪命。彼邪语耶。答应作四句。有邪语非邪命。谓除贪所起语四恶行诸余语恶行。有邪命非邪语。谓贪所起身三恶行有邪语亦邪命。谓贪所起语四恶行。有非邪语非邪命。谓除贪所起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诸邪业彼邪命耶。设邪命彼邪业耶。答应作四句。有邪业非邪命。谓除贪所起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有邪命非邪业。谓贪所起语四恶行。有邪业亦邪命。谓贪所起身三恶行。有非邪业非邪命。谓除贪所起语四恶行。诸余语恶行。诸正语彼正命耶。设正命彼正语耶。答应作四句。有正语非正命。谓除无贪所起语四妙行。诸余语妙行。有正命非正语。谓无贪所起身三妙行。有正语亦正命。谓无贪所起语四妙行。有非正语非正命。谓除无贪所起身三妙行。诸余身妙行诸正业彼正命耶。设正命彼正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正业非正命。谓除无贪所起身三妙行。诸余身妙行。有正命非正业。谓无贪所起语四妙行。有正业亦正命。谓无贪所起身三妙行。有非正业非正命。谓除无贪所起语四妙行。诸余语妙行。三恶行三曲秽浊。谓身曲身秽身浊。语曲语秽语浊。意曲意秽意浊。三曲云何。谓谄所起身语意业秽云何。谓嗔所起身语意业浊云何。谓贪所起身语意业。为三恶行摄曲秽浊为曲秽浊摄恶行耶。答应作四句。有恶行非曲秽浊。谓除欲界谄嗔贪所起身语意恶行。诸余身语意恶行。有曲秽浊非恶行。谓初静虑谄贪所起身语意业。及余色无色界贪所起意业。有恶行亦曲秽浊。谓欲界谄嗔贪所起身语意恶行。有非恶行非曲秽浊。谓除前相。

三妙行三净。谓身语意净。为妙行摄净。为净摄妙行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三妙行三寂默。谓身语意寂默。为妙行摄寂默。为寂默摄妙行耶。答应作四句。有妙行非寂默。谓除无学身语妙行。诸余身语妙行。及一切意妙行。有寂默非妙行。谓无学心。有妙行亦寂默。谓无学身语妙行。有非妙行非寂默。谓除前相。三净三寂默。为净摄寂默。为寂默摄净耶。答应作四句。有净非寂默。谓除无学身语净。诸余身语净。及一切意净。有寂默非净。谓无学心。有净亦寂默。谓无学身语净。有非净非寂默。谓除前相。

诸身恶行。彼尽非理所引身业耶。设非理所引身业彼尽身恶行耶。答诸身恶行。彼尽非理所引身业。有非理所引身业非身恶行。谓有覆无记身业。及无覆无记非理所引身业。诸语恶行。彼尽非理所引语业耶。设非理所引语业。彼尽语恶行耶。答诸语恶行彼尽非理所引语业。有非理所引语业非语恶行。谓有覆无记语业。及无覆无记非理所引语业。诸意恶行。彼尽非理所引意业耶。设非理所引意业。彼尽意恶行耶。答应作四句。有意恶行非非理所引意业。谓贪欲嗔恚邪见。有非理所引意业非意恶行。谓有覆无记意业。及无覆无记非理所引意业。有意恶行亦非理所引意业。谓不善意业。有非意恶行亦非非理所引意业。谓除前相。

诸身妙行。彼尽如理所引身业耶。设如理所引身业。彼尽身妙行耶。答诸身妙行。彼尽如理所引身业。有如理所引身业非身妙行。谓无覆无记如理所引身业。诸语妙行。彼尽如理所引语业耶。设如理所引语业。彼尽语妙行耶。答诸语妙行。彼尽如理所引语业。有如理所引语业非语妙行。谓无覆无记如理所引语业。诸意妙行。彼尽如理所引意业耶。设如理所引意业。彼尽意妙行耶。答应作四句。有意妙行非如理所引意业。谓无贪无嗔正见。有如理所引意业非意妙行。谓无覆无记如理所引意业。有意妙行亦如理所引意业。谓善意业。有非意妙行。亦非如理所引意业。谓除前相。诸法由业得。彼法当言是善不善无记耶。答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定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耶。答如是。为何所欲如来善心说语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耶。答如是。若作是说。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则不应言如来善心说语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作是说者。不应道理。若作是说。如来善心说语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此语是善。则不应言。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而作是说。不应道理。应作是说。菩萨昔余生中。造作增长感异熟果大宗叶业。由是因缘。展转出生。如来咽喉微妙大种。从此能生妙语音声。而声非异熟。

诸业过去。彼果过去耶。答彼果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诸业未来。彼果未来耶。答如是。诸业现在。彼果现在耶。答彼果或现在或未来。颇有如身业感异熟语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又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或无记心。颇有如语业感异熟身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此相违说亦尔。颇有如意业感异熟身语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如身不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颇有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或无记心。如身护语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或无记心。颇有如身业意业感异熟果语业不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善心。颇有如语业意业感异熟果身业不尔耶。答有。如身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如身不护语护。彼于尔时。有善心。颇有如身业语业感异熟果意业亦尔耶。答有。如身不护语不护。彼于尔时。有不善心。如身护语护。彼于尔时。有善心。

颇有非身语意业。感异熟而感异熟耶。答有。谓心不相应行。感异熟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

颇有顺现法受等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顺现法受业色。顺次生受业心心所法。顺后次受业心不相应行。又顺现法受业。心不相应行顺次生受业。色顺后次受业心心所法。又顺现法受业。心心所法。顺次生受业。心不相应行。顺后次受业色。颇有顺乐受等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顺乐受业色。顺苦受业心心所法。顺不苦不乐受业心不相应行。又顺乐受业心不相应行。顺苦受业色。顺不苦不乐受业心心所法。又顺乐受业心心所法。顺苦受业心不相应行。顺不苦不乐受业色。

颇有三界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欲界系业色。色界系业心心所法。无色界系业心不相应行。又欲界系业心不相应行。色界系业色。无色界系业心心所法。又欲界系业心心所法。色界业心不相应行。无色系业色。

颇有善不善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善业色。不善业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又善业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不善业色。

颇有见修所断业非前非后受异熟果耶。答有。谓见所断业色。修所断业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又见所断业。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修所断业色。

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

害生命四种  二熟二防护

身及业成就  杂染果异熟

不善颠倒等  系不系成就

命终受生处  此章愿具说

颇有已害生杀生未灭耶。答有。如已断他命彼加行未息。颇有未害生杀生已灭耶。答有。如未断他命彼加行已息。颇有已害生杀生已灭耶。答有。如已断他命彼加行已息。颇有未害生杀生未灭耶。答有。如未断他命彼加行未息。

颇有未害生杀生未灭。此业异熟定生地狱耶。答有。如作无间业加行时命终。颇有业不善顺苦受。异熟未熟非不初受异熟果。而起染污心耶。答有。如造作增长无间业已。此业最初受彼地狱中。有异熟果生。

颇有故思害生命后。不受远离而于一切有情得防护耶。答有。如起杀加行。致彼必死而中间证见法性。若于一切有情得防护。彼于一切有情受远离耶。答应作四句。有于一切有情得防护非受远离。如不受学处而证见法性。有于一切有情受远离非得防护如受学处而犯远离。有于一切有情得防护亦受远离。如受学处不犯远离。有非于一切有情得防护亦非受远离。谓除前相。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身非身业。谓处卵[穀-禾+卵]。若异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业非身。谓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身亦身业。谓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身亦非身业。谓异生生无色界。若成就身。彼成就语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身非语业。谓处卵[穀-禾+卵]。若诸异生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都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语业非身。谓诸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身亦语业。谓诸圣者住胎藏中。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若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身亦非语业。谓诸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意业耶。答诸成就身。彼定成就意业有成就意业非身谓生无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语业耶。答有成就身非身业语业。谓处卵[穀-禾+卵]。若异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及身业非语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及语业非身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失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及身业语业。谓圣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仪若住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设成就身业语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说。云何不成就。谓圣者生无色界。

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非身业。谓处卵[穀-禾+卵]。若异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及身业意业。谓圣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设成就身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说。云何不成就。谓圣者生无色界。若成就身。彼成就语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非语业。有成就身及语业意业。此皆如前身对身业意业中说。差别者。此说语表。设成就语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亦如彼说。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语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及意业非身业语业。有成就身及身业意业非语业。有成就身及语业意业非身业。有成就身及身业语业意业。此皆如前身对身业。语业中说。设成就身业语业意业。彼成就身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亦如彼说。

若成就身业。彼成就语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身业非语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语业非身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失。无身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业及语业谓圣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圣者生无色界。有非成就身业及语业谓处卵[穀-禾+卵]。若异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语表。设有而失。若异生生无色界。若成就身业。彼成就意业耶。答设成就身业。彼成就意业。有成就意业非身业。谓处卵[穀-禾+卵]。若异生住胎若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身表设有而失。若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身业。彼成就语业意业耶。答有成就身业及意业非语业。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表。或先有不失。无语表。设有而失。有成就身业及语业意业。谓圣者住胎若生欲界。住律仪不律仪。及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身语表。或先有不失。若生色界。若圣者生无色界。设成就语业意业。彼成就身业耶。答或成就。或不成就。云何成就。谓如前说。云何不成就。谓生欲界。住非律仪非不律仪。现有语表。或先有不失。无身表。设有而失。

若成就语业。彼成就意业耶。答诸成就语业。彼成就意业。有成就意业非语业。此如前身业对意业说。差别者。此说语表。

若业未离染。彼异熟未离染耶。答诸业未离染。彼异熟未离染。或有异熟未离染彼业已离染。谓预流者见所断。业已离染。彼异熟未离染。

若业已离染。彼异熟已离染耶。答诸异熟已离染。彼业已离染。或有业已离染彼异熟未离染。谓预流者见所断。业已离染。彼异熟未离染。

若业有果。彼业皆有异熟耶。答诸业有异熟。彼业皆有果。或有业有果彼业无异熟。谓无记业。无漏业。

若业无果。彼业皆无异熟耶。答无有业无果。或有业无异熟。谓无记业。无漏业。

若业不善。彼业皆颠倒耶。答应作四句。有业不善彼业非颠倒。谓如有一起此见立此论。有业有业果异熟而行身语意恶行。又如有一于见有不见想。于闻觉知。有不闻觉知想。彼覆此想此忍此欲。说言我见我闻觉知。或于不见有见想。于不闻觉知。有闻觉知想。彼覆此想此忍此欲。言我不见不闻觉知有业颠倒彼业非不善。谓如有一起此见立此论。无业无业果异熟。而行身语意妙行。又如有一于见有不见想。于闻觉知。有不闻觉知想。彼不覆此想此忍此欲。说言我不见我不闻觉知。或于不见有见想。于不闻觉知。有闻觉知想。彼不覆此想此忍此欲。说言我见我闻觉知。有业不善亦颠倒。谓如有一起此见立此论。无业无业果异熟。复行身语意恶行。又如有一于见有见想。于闻觉知有闻觉知想。彼覆此想此忍此欲。言我不见不闻觉知。或于不见有不见想。于不闻觉知。有不闻觉知想。彼覆此想此忍此欲。说言我见我闻觉知。有业非不善非颠倒。谓如有一起此见立此论。有业有业果异熟。复行身语意妙行。又如有一于见有见想。于闻觉知。有闻觉知想。彼不覆此想此忍此欲。说言我见我闻觉知。或于不见有不见想。于不闻觉知。有不闻觉知想。彼不覆此想此忍此欲。言我不见不闻觉知。若业善彼业不颠倒耶。答应作四句。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广如前说。若成就不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不善业。彼定成就色无色界系业。有成就色无色界系业非不善业。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染。若生色界。

若成就欲界系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欲界系善业。彼定成就色无色界系业。有成就色无色界系业非欲界系善业。谓断善根补特伽罗。若生色界。

若成就欲界系善业。彼成就色无色界系善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系善业非色无色界系善业。谓生欲界。不断善根。未得色界善心。有成就色无色界系善业非欲界系善业。谓生色界。得无色界善心。有成就欲界系善业亦色无色界系善业。谓生欲界。得无色界善心。有非成就欲界系善业亦非色无色界系善业。谓断善根补特伽罗。

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色界系业耶。答如是。设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欲界系业耶。答如是。

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欲界系业。彼定成就无色界系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欲界系业。谓生无色界补特伽罗。

若成就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异生生欲色界。有成就不系业非欲界系业。谓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欲界系业亦不系业。谓圣者生欲色界。有非成就欲界系业亦非不系业。谓异生生无色界。

若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无色界系业耶。答诸成就色界系业。彼定成就无色界系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色界系业。谓诸有情生无色界。若成就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异生生欲色界。有成就不系业非色界系业。谓圣者生无色界。有成就色界系业亦不系业。谓圣者生欲色界。有非成就色界系业亦非不系业。谓异生生无色界。若成就无色界系业。彼成就不系业耶。答诸成就不系业彼定成就无色界系业。有成就无色界系业非不系业。谓诸异生。若成就欲界色界无色界系不系业。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或无生处。

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卷第十一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下·印光
  卷第六十四·佚名
  解深密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第七品]随眠双论·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佚名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一·子璇
  佛说护国经·佚名
  序·道宣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多罗那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阮阅

      《郴江百咏》一卷,宋阮阅撰。阅字闳休,舒城人。赵希弁《读书附志》称其建炎初以中大夫知袁州。其事迹则未详也。所撰有《松菊集》。今佚不传。此《郴江百咏》,则其宣和中知郴州时作也。其诗多入论宗,盖宋代风气如是。

  • 灰色的人生·徐志摩

    我想——我想开放我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我想拉破我的袍服,我的整齐的袍服,露出我的胸膛,肚腹,肋骨与筋络;我想放散我一头的长发,象一个游方僧似的散披着一头的乱发;我也想跣我的脚,跣我

  • 卷七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七 宋 陆游 撰 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 人事销沉渺莽中此身元合付天公儒生可逐惟求志社酒常辞不怕聋郁郁稻苗欣出穗汪汪陂水告成功老民莫道浑无用能为明时祝岁丰 浴罢闲步门外而归

  • 卷四·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四     唐 孟郊 撰咏怀下 秋怀十五首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顔色氷【去声】老客志气单冷

  • 提要·贡性之

    (臣)等谨案南湖集二巻元贡性之撰性之字友初归田诗话作有初未详孰是也宣城人尚书师泰之族子元季以胄子除簿尉后补闽省理官洪武初征録师泰后或以性之荐性之避居山阴更名恱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徃躬耕自给以终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佚名

    废帝(邠)[(郕)]戾王附录第六十八景泰六年二月丁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释奠先师孔子遣少保太子少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行礼○户部尚书张凤等奏今年应赏军士冬衣布花除后军都督府所属大宁万全二都司并通州右等卫

  • 辛昂传·令狐德棻

    辛昂字进君。才几岁时,便有成年人那样的志气操行。有善于为人相面的,对他的父亲辛仲略说:“您家虽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贵,没有比得上这个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者的话很对。十八岁时被侯景任命为

  • 卷三十六·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六盛事【十二夀民夀妇二】乾隆四十七年旌表夀民陈克明夀妇高氏等四十一人礼部谨题为公报夀逾百龄恳请题旌表事据原任直隶总督袁守侗疏称夀宇祥开近

  • 通制条格卷第二·拜住

     户令  户例至元七年八月,尚书省户部,据各路见取勘不当差户计协济见当差人户,于内析居户计,若户长与户下户俱愿析居,别无定夺,中间却有户长愿户下不肯从顺,户下愿户长却不从顺,议得:见钦奉圣旨条画:壬子年合并抄上户计,自愿析

  • 卷十二·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二安溪 李光坡 撰内則第十二疏曰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閨門之内軌儀可則故曰内則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註曰德猶教也萬億曰兆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疏

  • 卷十一·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十一      长洲惠栋撰礼记古义曲礼云若不得谢注云谢犹听也栋案谢犹去位也説文谢辞去也楚辞大招云青春受王逸云去也一作谢史记蔡泽谓范睢云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今时有代谢之语盖本于

  • 卷八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二宗庙制度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九月壬寅遣徽猷阁待制孟忠厚迎奉太庙神主赴扬州礼志建炎二年奉太庙神主于扬州寿宁寺东京神御殿在宫中旧号钦先孝思殿建炎二年闰

  •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第一八法。行者为增本行未得慧法八因缘。何等八。一为若行者依受教诫行。亦依慧者同学者。是本行。未得慧便得慧。是为一法因缘。已依佛亦余慧者同学者。得时时闻微法经。是增本行。不得本慧便

  • 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法师不空奉 诏译  尔时毗沙门天王。在于佛前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为未来诸有情等利益安乐。丰饶财宝护持国界故。说自真言。我此真言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佚名

    述弄神出身、投胎换舍、尸解、隐遁诸术。

  • 四时读书乐·翁森

    《四时读书乐》是四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

  • 禅宗公案大全·佚名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