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

(宋)杜大珪 编

书虞雍公守唐邓事任燮

绍兴初秦桧议和割唐邓遗敌以襄阳三十里前为境三十二年逆亮败盟自率大兵渡淮窥江遣刘蕚一军由光化顺流径薄襄阳城下亮意不在襄汉但分兵使相牵亮败死蕚亟彻去唐邓民开门纳官军明年春髙宗视师建康命中书舎人虞公宣谕川陕然陕西之师非京西合势莫可进讨非京西屯守莫可牵制故陕西之势其重乃在京西为今日最急之策宜速以重兵据确山一带之险以保唐邓时王彦取陕西数郡兵止六千人屯商州公奏乞驻兵唐邓令吴拱分精兵二万人从邓州路与王彦会商州以万人守潼闗使河南敌兵不得援长安以万人与王彦合力取长安吴璘姚仲徐拥大兵震闗辅使陕右敌兵无援可不战遁去会吴璘破大散闗进兵向西北与敌相持徳顺而吴拱乃被旨屯郢州公又奏郢去唐邓数百里缓急难以相应且唐邓无屯兵恐京西敌兵无所顾忌引兵向陕以助合喜则吴璘未必成功使或成功用兵力亦倍乞且令吴拱李道于襄阳歇泊仍更兵戍唐邓若京西之敌分兵向陕则令引兵捣其虚未报是岁六月寿皇受禅和战议未决论者多欲弃陕西新复州郡公亦奏乞归班而吴璘在徳顺事急约公会议公至秦州又具札子与汪澈同申前议乞以重兵据唐邓分兵二三万人由内乡出商于守潼闗焚大庆桥与王彦合势取长安因长安之粮可取河南因河南之粮会诸军可取汴兵力既全馈运亦省至于两河因民之心可传檄而定无何省符以公知蘷州继被旨留吴璘军前议事又起赴行在遂诏吴璘班师尽弃陕西新复州郡公还奏事殿上以笏画地为陕西形势论辨甚悉上怃然有悔意以公知太平州襄阳有警再召公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制置使节制赵樽王宣军马公陛辞即于上前论今新复州郡虽陕西巳弃而唐邓海泗尚存唐邓为荆襄籓篱且平原广袤实为恢复胜势所在决不可弃既至襄阳即与诸将议城唐时敌已遣使议和必欲求割唐邓海泗四郡朝廷遣胡昉还聘敌留之声言沙河造桥襄叶置烽燧必欲取唐邓公知敌恐我得唐邓胜势则中原人心自归其忧大矣故絶欲市和以得唐邓于是章凡十余上乞不弃唐邓其后竟城唐公之城唐也或言敌重兵压境公料敌自逆亮之殒兵散马多死契丹渤海益张两河民日起必无能为公乃行以数百骑出唐城欲至赭阳陂以安众心遣人伺敌还言敌将萧定逺闻官军在唐以四千骑走汴矣公遂还唐邓间士民争持酒来献罗拜马前乞朝廷勿弃二城公皆劳勉之欢悦而去会和议成将割地初公上章剀切有云朝廷必欲割唐邓臣即挂冠而去至是遂上丐老之章有旨赴阙以戸部尚书韩仲通制置荆襄割唐邓海泗以和燮尝论诸葛孔明草庐中与昭烈论取天下先取荆益待天下有变则一军出陇右一军出荆襄亦欲掎角取雍耳其后闗公已失襄阳则孔明右臂巳断天下形势非复草庐中所料是故魏延尝欲以竒兵取长安孔明不之从盖无以为之掎角故也天若祚汉闗公常在襄阳孔明以大军出陇右而许洛之间又有徙都之警则孔明可以安坐而得长安何至乗危徼幸用魏延之策哉自顷中原有事忠肃虞公既成采石之功朝廷付以襄汉上流重任公知唐邓胜势可以牵制金兵则陇右之师可以平取长安乃专意保唐邓金亦觉之请和以求割地益坚惜乎和则坚矣而天下胜势孔明之所欲而不之得者一旦在我而未获収其功也因具着之以明天下形势之所在俾后有考焉

王昱墓志铭滕宗谅

夫文灼于外而钓名驾说熏迭于时者欲其潜爱恕于心术汰胜尚于意表亦以鲜矣道行于官而欲至心得光显当朝者求其敦洁而耻浮澹进而勇退厥惟艰哉其有体真师常先行后学进退蹈道终始可述则见之于太原王公焉公当真宗皇帝世以县佐吏有文选入阁下隶崇文院典理御书日以进用入朝侃侃居羣以和人推为长者出牧五郡所至职办因俗为政不务皦察时号为循吏今天子明道建元之初抗章引年朝廷不欲夺其志许以本官致仕命一子自布衣试秘书省校书郎盖所以享耆徳而嘉廉退也得谢之后疏林壑以放志治丹石以佐疾接乡里以信顺训子弟以端孝呜呼昊天不憗弗报永龄以景佑二年九月十一日考终于建阳县羣玉乡崇徳里之第享年七十四明年二月塟于所居之南山巅也公讳昱字公旦世家于建阳曾祖讳磻祖枢考纶皆藴龙徳生值唐季四海圮裂葆光全素羡庆厥后由公之贵烈考赠尚书度支郎中母封南阳县太君刘氏继母丁氏封清河县太君公才具夙成年十八岁以文行髙妙为本郡举首咸平初登礼部上第除舒州桐城县主簿升大理评事再迁殿中丞改太常博士转尚书屯田度支二曹员外郎典职崇文院校勘秘阁校理知栁州坐邻郡大贼奔佚界上捕之不得时黜临江军监新涂县酒税内徙楚州监税复知南康军召还隶职中秘出守润州逾年移牧武昌再丁内艰以度支郎复吿居阁下者岁久以便乡里求知邵武军得之遂老于家夫人严氏早亡继室仁和县君沈氏左右君子动循礼则子四人长曰楷前漳州长泰县令次曰格汀州司法叅军次曰栩太庙斋郎次曰杞今校书也女三人长适严氏次适范氏次尚幼宗谅接公之徳旧矣尝宰武阳居公治下公晚以少子结义于予诸孤之将议塟也使家老状公之行千里重趼且来乞文以志神隧纪信示逺予不让也宜矣晏詹嗣而铭曰

建水之灵武夷之英猗欤王公才为时生贤推仕汉帝选登瀛直如朱弦莹若壶冰出守藩方入趋台阁徳化优柔文锋错落播在民謡赓于圣作辞絶累句言无宿诺致政于君归全返真雅合天道光昭搢绅有典有则不缁不磷寿锺五福庆延后昆隐隠南山悠悠东渚草没新阡烟昏拱树勒■〈石民〉础兮识太原君子之墓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世家二·脱脱
  卷三百一·列传第六十·脱脱
  卷六十七·宋(金)·蒋一葵
  ◎闻兰亭的两个“宝贝孙子”·佚名
  卷一百九十三·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三四三 谕内阁着总裁等编刊《四库全书考证》·佚名
  向雄传·房玄龄
  胥鼎传·脱脱
  守南昌广饶记·林福祥
  卷三十六 镐王郑王之杀·李有棠
  宋纪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丁未、467)·司马光
  兵二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彭定求

        卷430_1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 巻十四·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四元 顾瑛 编释余泽字天泉姑苏之吴江人幼弃俗从觉王法研究教乘尤博儒书长游京师名王大臣无不敬礼晚住吴之大教寺与余为物外交云送赵季文之湖州知事日暮江南歌采苹春风催起宦游人鸥边水叶

  • 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五许浑汉水伤稼【并序】此郡虽自夏无雨江边多穑【一作稼】油然可观秋八月天清日朗汉水泛滥【一作溢】人实为灾轸念疲羸因赋四韵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

  • 附录一正谊堂文集选文·佚名

    题报台湾亢旱情形疏请借库银买榖疏题报台属亢旱请照分数免征疏台属迭被灾伤题请分年带征疏题补道员奏折申饬台地应行事宜条款檄饬置社仓捐积榖石檄申饬台地应禁诸弊示与台湾陈巡道题报台湾亢旱情形疏(康熙四十六年)为详

  • 刘[日丙]传·魏收

    刘日丙,字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字子玉,以儒学见长。刘日丙十四岁时,从师博士郭蠫。当时郭蠫的弟子达五百多人,精通经业的也有八十多人。郭蠫有个女儿刚刚成年,郭蠫想从弟子中挑选乘龙快婿,心里想到了刘日丙。于是在他自己

  • 杨伯仁传·脱脱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能过目成诵。皇统九年(1149),杨伯仁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1150),他奉旨接受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忌讳,才改成现

  • 卷一·王溥

    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追册文穆皇帝第三子,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单州砀山县。〈以其日为大明节。〉天复元年正月,封梁王。天祐二年十一月,加相国,总百揆,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十

  • 卷五·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五宋 司马光 撰丧仪一初终【病甚附】疾病【谓疾甚时也】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絶【諠哗奔走固病者所恶也悲哀哭泣伤病者心叫呼撼捽尤为不可使病者惊怛摇顿而死皆未免为不终天年故不若安恬静黙以

  • 论语正义卷二十二·刘宝楠

    子张第十九集解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致命,不爱其身。】正义曰:真德秀《四书集编》:「义、敬、哀皆言『思』,致命独不言『思』者,死生之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也。」子张

  • 卷三十四·道世

    △摄念灾第二十八(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惟夫凡情难禁,譬等山猿;常随外境,类同狂象。三业鼓动,缘构滋彰。故佛立教,令常制御。故经云:“当为心师,不师於心。身口意业,不与恶交。身戒心慧,不动如山。”又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 序·佚名

    教外别传 明 黎眉等编教外别传明黎眉等编十六卷教外别传序老胡。四十九年。昵昵喁喁。与有心众生。情投意接。说到说不得处。突然向龙尾尖上。一声雷震。使大地有情。一时绝倒。翻身转来。便个个

  •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注云。有支顺转。积日逆流。黑白月余。如经广说。  尔时众会。无量人天白世尊言。乌鸟鸣吟。时来不定。如何了知。愿佛演说。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复,又也。次,次第也。法字包罗万象,一切事事物物,不论眼见耳闻,即不能见,不能闻,而为心所想及者,亦称为法。凡世间法,出世间法,均包括在内,故称一切法。应无所住,正答应云何住。

  • 一颗简单的心·福楼拜

    《一颗简单的心》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也是作者最为杰出的短篇。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

  • 锦绣山河·杨朔

    中篇小说,杨朔著。建国初,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先后到东北和华南采访,创作反映解放军战士、铁路工人抢修铁路事迹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李唐宾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梧桐叶》。李唐宾撰。旦本。剧谓唐时蜀人任继图参赞哥舒翰军事。值“安史之乱”,妻子李云英被掳,转辗被尚书牛僧孺收为义女,与牛的女儿金哥姐妹相称。“安史之乱”平定后,任继图回京游览大慈寺,因思念

  • 诗考·王应麟

    一卷,宋王应麟著。此编专考三家《诗》说。《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者。其后,《韩诗》亦仅存《韩诗外传》,《韩故》、《韩诗内传》、《韩说》皆佚。王应麟收集各书所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阅藏知津谓之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念诵法。先有偈颂,次说种种之印咒,终说如意轮之根本与心及随心之三印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