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法实相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於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於虚空现种种色相。於意云何。是画师者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於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荆飞行虚空不以为患。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门出焰人负乾草於中而过。猛风吹焰烧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烧草及不烧身。於中得出如本无异。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为筏。从海此岸度至彼岸。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藕丝悬须弥山在於虚空。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诸天宫。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恒河广大为无量不。如是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无所遗落。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须弥山王为高大不。高大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如须弥。有人以手承接此石。无有遗落如芥子者,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众生置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世界山河草木。皆能令是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其意不异。於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解。何以故?舍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荆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著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明。非闇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者,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著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如实相者,逆佛法者,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於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著事者,於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於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著。谓著我著众生著人著法。是人为断诸贪著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於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是则名为於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能消供养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龋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断道至於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著无用。无实无妄无闇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乾闼婆无鸠槃荼无毗舍阇。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烟。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是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何以故?舍利弗。如来於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槃。亦不见有得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亦不贪著涅槃。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猜你喜欢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四·智旭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佚名
  卷六·晁迥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下·妙叶
  卷第四·宗密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八·宗喀巴
  叙古启明读禅宗正脉法·如卺
  自治哲学·太虚
  目录·佚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论本第四十四五六七八九五十)·窥基
  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净讷
  记心印来历·悟真子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目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二十四    宋 陈起 撰陈起 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宝庆初以江湖诗祸爲史弥远所黥有芸居乙藁见遗书本今葺自永乐大典中补诗五十一首 题建溪刘希和吟趣园 佳气满吴洲琅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

  • 帝纪第一 序纪·魏收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

  • 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脱脱

        陈次升 陈师锡 彭汝砺 吕陶 张庭坚 龚夬 孙谔陈轩 江公望 陈祐 常安民   陈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始得王安石《字说》,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曰:"丞相岂秦学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

  • 仁宗昭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据中央图书馆藏旧钞本誊录影印北平图书馆本此行误作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之一洪惟我皇考仁宗昭皇帝以重华之德抚盈成之运恢弘至道丕显人 文光昭前烈垂裕来世夫岂偶然哉越自太祖高皇帝时历试之而君人之度肇矣皇祖太宗文皇

  • 第一五一红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八·佚名

    新竹城绅士林汝梅等五人,禀请新竹县转详,宽免站兵吴瑞启就地正法具佥禀绅士林汝梅、郑如兰、李联萼、高廷琛、陈浚芝,为罪实应得,情有可矜,佥乞据情转详,以超蚁命事。缘有北右兵丁吴瑞启,因此本月初一日

  • 卷二十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二宋 吕中 撰徽宗皇帝小人创御笔之令崇宁四年行御笔手诏羁上书见羁管编管人还乡御笔手诏始此八月御笔更制军政三司枢宻院同奉御笔始此。大观三年御笔旧制诏令皆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

  • 林氏宗庙修谱序·林献堂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

  • 钦定南廵盛典巻三十四·高晋

    蠲除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江苏布政使托恩多奏言窃查本年防逄銮辂南廵恩纶叠沛蠲赉频仍已属沦肌浃髓复于圣驾经过之句容等十四州县并去秋歉牧之清河等六州县以及驻跸之江寜五县将本年地丁钱粮分别蠲免三分五分以及

  • 附卷二·佚名

    尚貞王康熙八年己酉,爲年頭使事,遣金氏上間親方安時。六月初十日到薩州,翌年十月十九日囘國。本年〔康熙八年〕,爲禀明尚貞王即位事,遣向氏越來按司朝信。夏到薩州,其秋囘國。〔康熙〕九年庚戌,爲年頭使事,遣夏氏江洲親方賢宣

  • 超奇篇第三十九·王充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着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然则着书表文,博通所能用之者

  • 卷八·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八宋 张洽 撰襄公【名午成公之子定姒所生諡法因事有功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于是襄公始生四岁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案楚己取彭城封鱼石今彭

  •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商鞅

    御盗第二十一 (原文佚)

  •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余)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阿吒那智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续高僧传) 

  •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乃能讲论发意菩萨。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诸佛世尊,故能畅此无极道慧。”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向者文殊,颁宣咨嗟诸初发意菩萨之事,若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 卷第七十·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於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

  • 河南志·宋敏求

    实即洛阳志。宋人宋敏求纂修。原书已佚,后经清代人辑佚,现有永乐大典辑本、灵岩山馆本、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本等。缪氏辑本四卷八目: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卷二成周城阙宫殿古迹,后汉城阙宫殿古迹,晋城阙宫殿古迹;卷三

  • 忠贞录·李维樾

    三卷,附录一卷。明李维樾(生卒不详)、林增志(生卒不详)合撰。李维樾,字荫昌,林增志,字可任,二人皆吉州安福(今属江西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忠贞录》为记其同里卓敬事而编。卓敬,字惟恭,瑞安(今浙江省瑞安县)人。明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