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

宣宗贞祐三年夏五月庚申,中都破。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完颜承晖死之。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淹贯经史。袭父穆昆,由符宝祇候历警巡使。章宗立,迁近侍局使,擢东京提刑副使,豪猾屏息。转北京留守,入为刑部尚书。屡忤权幸,改知大名、兴中府。卫王即位,授御史大夫、参政,进左丞,行省宣德。承裕兵败会河堡,坐除名。贞祐初,拜右丞。妻子留沧州,城破死。执中诛,进平章、都元帅。中都被围,出议和。及南迁,授右丞相,留守中都。以左丞穆延尽忠久在军旅,悉以兵事付之,己乃总持大纲。太子去,右副元帅齐勤以兵叛降元,升尽忠平章,兼左副元帅。中都危急,遣人以樊石写奏乞援,高琪忌其成功,诸将顾望。及霸州兵败,势益孤。承晖约尽忠同死,未允。斩其心腹实库,起辞家庙。召赵思文会饮,谓曰:“事势至此,惟有一死报国家。”作遗表,付令史师安石,皆论国家大计及高琪奸状。为书以从子永怀为后。神色泰然,谓安石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决,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耶?”遂仰药死。痤庭中。是日暮,尽忠南奔,中都陷。事闻,赠太尉、尚书令、广平郡王,谥忠肃。尝置司马光、苏轼画像于书室,曰:“吾师司马而友苏公。”平章守贞素敬之,与为忘年交。

同时任天宠,字清叔,定陶人。由进士历户部尚书。中都不守,走南京,中道遇兵,死之。谥纯肃。知大兴府高霖亦及于难。

霖字子约,东平人。官中都留守,权参政。赠承旨,谥文简。

此外殉节者,在宣宗朝则——

左监军北京留守乌克逊温屯。

观州刺史高守约。

泰安州刺史哈萨喇安礼。

参政定海节度使王维翰。

安化节度使伊喇古尼。

宁海州刺史乌库哩荣祖。

沁南节度使宋扆。

镇西节度使乌库哩仲温。

武州刺史完颜玖珠。

应奉翰林文字李演。

东明令王毅。

礼部侍郎、权左都监完颜寓。

翰林侍读学士、劝农使王晦。

淄州刺史齐鹰扬。

北京副留守珠嘉佛新。同知顺州温特赫雅齐堪。

鸡泽令温特赫实芳努、节度判官富察济巴。

河北东路按察转运使高锡。

同知太原府吴僧格。

左监军帅府事乌库哩德升。

参政、河东行省李革,左监军、行帅府事完颜苏尔坦。

东胜节度使伯特乌格。

代州经略使鄂屯酬和尚。

进士贾邦宪。

霍州刺史伊喇阿里哈。

左都监行帅府事赫舍哩鹤寿。

同知太原府赵益。

同知河中府、孟州防御使侯小叔。

右监军、知平阳府王佐。

河东北转运使、知彰德府洪果玖珠。

右副监乌凌阿奇珠。

保大节度使、知彰德府图们色哷默。

西安节度使尼玛哈富勒呼。

泰定节度使乌雅威赫。

汾阳节度使乌雅恩彻亨。

工部尚书、权左都监钮祜禄贞。

昭义节度使、行帅府事纳哈塔富拉搭。

孟州防御使孙铎。

桢州刺史钮祜禄恩楚。

登州判官吴邦杰。

同知上京留守温特赫老尔。

咸平路经历官梁持胜。

进士刘德基。

吏部侍郎、安州刺史图克坦航。

参政、定国节度使李复亨,同知节度事额尔克。

济阴令马骧。

懿州节度使高闾山。

潞州都统马甫。

武州判官郭秀。

沔城县军官任福。

合河令乔天翼。

东莒公燕宁。

提控王禄。

山东西路安抚使完颜阿林。

宣抚使鄂屯襄。

葭州刺史赫舍哩王嘉努。

提控珠格绰尔。

知中山府李仲。

邳州行省蒙古纲。

中都经略使苗道润。

华州防御判官完颜巴锦。

辽东行省完颜阿里巴斯。

都提控齐信。

提控王显。

经略使内族专努。

凤翔万户完颜绰哈。

在哀宗朝,则定远大将军、忠孝统领完颜陈和尚。

左监军杨沃术。

临洮府总管图们呼图克们。

汝州防御使姬汝作。

德顺节度使爱新。

义顺节度使禹显。

凤翔都统马庆祥。

秦蓝帅府经历官商衡。

权唐州刺史、行帅府事乌库哩海罕。

镇南节度使、元帅珠嘉托罗海。

平凉判官杨达夫。

国子监祭酒、权刑部尚书冯延登。

尚书右丞持嘉乌新。

翰林承旨、汴京留守乌克逊仲端。

右司员外郎聂天骥。

谏议大夫乌克逊纳新。

御史大夫费摩阿固岱。

户部尚书完颜珠赫。

奉御完颜莽格。

右副点检温都阿里、左副点检完颜阿萨尔。

中京留守、左都监、行帅府事强伸。

右丞相、枢密使兼左副元帅完颜萨布。

尚书右丞、枢密副使完颜呼沙呼。

权参政乌凌阿呼图。

忠孝军元帅蔡巴尔。

都尉毛佺。

左副点检温都察逊。

前监察御史纳塔和硕台。

镇南节度使李献甫。

礼部尚书舒穆噜世勣。

应奉翰林文字宋九嘉。

御史王国纲。

左监军任守贞。

签枢院事草火额尔克。

郑州防御使乌凌阿耀珠。

宿州副总帅高拉格。

右监军乌库哩和欢。

平章完颜哈达。

徐州元帅完颜乌里。

行省图克坦伊都。

元帅完颜珠尔。

军将贺德希。

都尉王爱实。

权左副点检完颜色哷默。

城父令李用宜。

行尚书事王宾。

元帅瓜尔佳实伦。

行省阿布哈努失尔。

元帅完颜呼图。

枢副兼参政实嘉纽勒珲。

参政完颜纳新。

陈州行省钮祜禄纳新。

行尚书卢芝、行侍郎石玠。

元帅瓜尔佳当格。

扶沟令王浩。

左都监、知凤翔府郭哈玛尔。

吏部郎中杨居仁。

提控毕资伦。

参政富珠哩罗索。

猜你喜欢
  第一百四十七回 杨春芳降敌陷泸州 川黔军力竭失重庆·蔡东藩
  郑成功世系表·陈匪石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多情女偏逢薄幸郎·宣南吏隐
  ●南京·吴廷燮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一三五 谕着山西按察使黄检严查戎英家内书籍·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一百二十·郑麟趾
  慕容垂传·魏收
  樊山政书卷八·樊增祥
  卷七十五·雍正
  卷十一下·雍正
  第五十一章 第五战区初期防御战·李宗仁
  选举二三·徐松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468_1 【苦妇词】刘言史   地远易骄崇,用刑匪精研。哀哉苦妇身,夫死百殃缠。   草草催出门,衣堕发披肩。独随军吏行,当夕余欲迁。   来时已厌生,到此自不全。临江卧黄砂,二子死在边。   气哕不发声,背头

  • 乙集第二·钱谦益

    曾少詹棨三十三首【冬日扈从还南京随驾出丽正门马上作】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

  • 卷二百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八 徐经孙 题施山观音阁 阁道连云栈檐牙覆竹阴南来天马渡北落水龙吟林鸟疑谭偈田花欲布金凭栏观下界洞见远公心 病中有感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六言诗一刘基题山水小?二首鄂渚轻舟未发潇湘倦客多愁可恨一江春水无情日夜东流碧草桃源路断紫芝商岭云深高树月明啼鴂一声一度伤心题画竹叶间重露犹滴林表寒烟未开想今沅湘江上月明环

  •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欧阳修

    史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与处罗可汗入隋,事炀帝。从伐辽,积劳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分其部于楼烦。高祖兴太原,大柰提其众隶麾下。桑显和战饮马泉,诸军却,大柰以劲骑数百背击显和,破之,军遂振。授光禄大夫。从平长安,以多,赏帛五千匹

  • 九四八 江南道监察御史费孝昌奏陈不设领办多设分校仰祈圣训折·佚名

    九四八 江南道监察御史费孝昌奏陈不设领办多设分校仰祈圣训折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江南道监察御吏臣费孝昌跪奏,为敬陈管见,仰祈圣训事。窃照四库全书馆钦奉谕旨,着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

  • 卷二十 越语上·左丘明

    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①,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 第五章 7·辜鸿铭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 春秋集传详説目録·家铉翁

    卷首序纲领卷一隠公上卷二隠公下卷三桓公上卷四桓公下卷五庄公上卷六庄公中卷七庄公下卷八闵公卷九僖公一卷十僖公二卷十一僖公三卷十二僖公四

  • 第40章·老子

    【原文】反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1)。天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题解】这一章,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指出“道”向着跟它相反的方面变化、运动,这是一条辩证法的重要原则。他又提出“弱者道之

  •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二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见被缚将杀。此菩萨魔业增盛非业障。彼应修无碍定修於慈心。以此净除业障。此菩萨是见六地初地。若梦被系在死尸中。是见五地。若被缚至亲里围绕是六地。是魔业不勤修初地

  • 卷九十二·道世

    △利害灾第九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界含识,四生禀命,六情攀缘,七识结业。欲火所烧,贪心难满。事等驶河,乍同沃焦。故以尺波寸影,大力所不能驻;月御日车,雄才莫之能遏。其间饮苦避毒,抱痛衔悲。身口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

  • 佛说善生经讲录序·太虚

    善生经者,佛为善生长者子所说,亦犹楞严经佛为阿难所说之意也。善生长者子,受父遗嘱,敬礼六方,佛念其孝思,随机施教,爰就敬礼六方为喻,说此人群善法,盖人伦道德之藩篱,亦即世出世间之菩提柱础也。经义大旨,依世说法,在阐明家庭教育

  • 白云祖师初学记序·清觉

    初学记者。白云祖师清觉之所作也。觉公以先圣之后。为瞿昙之学。文字语言。所以开群迷引后进。发扬三乘十地之要。使之入佛知见。惟恐人不为佛。其心切切如此。夫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情也。生而静故

  • 卷第六·行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六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蹑迹断疑。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

  • 刘壮肃公奏议·刘铭传

    刘铭传撰,陈澹然编,凡10卷,清光绪三十二年排印本。此书始自同治九年刘铭传赴陕督师攻回民军,及至中法战争,法国海军进攻台湾基隆,奉命率淮军赴台,保卫台湾;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为首任巡抚,开发建设台湾的奏稿。经桐城陈澹然校

  • 绿野仙踪·李百川

    长篇小说。又名《百鬼图》。抄本100回,有作者自序;刻本80回,无自序。作者李百川,清乾隆年间人,一生坎坷落拓,辗转奔走,用10年时间完成《绿野仙踪》。自称写这部小说“总缘蓬行异域,无可遣愁,乃作此呕吐生活耳”。该书以明朝嘉

  • 香宇诗谈·田艺蘅

    诗话著作。明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贡生授徽州训导,罢归。博学善文,著述甚丰,世比之杨慎。著有《留青日札》、《老子指玄》、《煮泉小品》、《田子艺集》及杂剧《归去来辞》等。《香宇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