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贤护分正信品第四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贤护。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於大海。恣意载满众妙珍宝。已过一切诸大难处。垂至此岸未几之间。船忽破坏众宝沈没。当尔之时阎浮提人。发大叫声生大悲苦。以失如是无价宝故。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耳闻如斯胜三昧宝。不能书写读诵受持。复不能思惟如法而祝贤护。当知尔时一切世间诸天神等。亦应如是发大叫呼生大悲恼作如是言:是诸众生深可怜愍。云何於此诸佛世尊胜三昧宝。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菩萨闻已当应勤求。反更远离不肯书写。不乐读诵。不能受持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法而祝如是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贤护。何等名为众生损减。所谓於如是三昧宝中。闻已远离不能书写读诵受持。不能解说思惟义理。不如法住专念修行。丧灭功德是为减损。贤护。是懈怠人恶众生辈。於斯法中得利益者无有是处。复次贤护。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痴人。而彼痴人以愚痴故。於赤檀香起臭秽想。时主智人卖檀香者,告愚人曰:汝今不应於妙栴檀生臭恶想。何以故?是檀最精香气第一。汝今何故反为臭恶。若不信者,应先臭尝为臭为香。又汝眼明亦应以目观察是檀。光色文彩为瘦为肥为善为恶。然彼愚者,虽闻智人如是语言种种称赞。以愚痴故转生憎恶。以手捻鼻不用嗅闻。掩闭其目不肯观视。如是贤护。当来之世有恶比丘。憎恶是经其事亦尔。彼恶人辈不知修习身戒心慧。愚痴无智犹如白羊顽騃佷弊。彼诸恶人又薄福故。虽复得闻如是妙典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不用书写不能读诵。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为人宣扬广说。又亦不能广生随喜。云何能得如说修行。若彼恶人能说行者,无有是处。又复闻已更兴诽谤。都无信心谓为真实。虽闻多说终无开解。复作是言:若斯法者但为戏论故神异其事。又为炽盛言教故过饰其词。诱诳世间造斯经典。岂得方比圣者阿难诸比丘辈现在世时宣说如是诸修多罗也。又於异时发如是言:此修多罗非佛所说,乃是恶人自造文章妄言经耳。贤护当知。如斯恶人。长夜远离如是微妙无上大宝。如彼痴人见妙香已,掩眼塞鼻不用见闻。如是贤护。彼愚恶辈。闻此妙经三昧宝已,不欲书写不乐读诵。不念受持不能宣说。所谓无心亲近不愿闻故。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卖摩尼宝。有愚痴人见彼宝已,即便问言:仁者斯宝其价云何。宝主答言:汝今当知是宝精胜世间所无。非可造次以世价论也。吾今且说此宝功能威德力用。粗为约耳。卿若欲知此摩尼宝光明所照近远若干。卿今若须当以真金布满斯地。尔乃相与。彼愚痴人闻是语已,便大嗤笑种种呰毁。是摩尼宝竟不酬价。如是贤护。彼未来世诸恶比丘。闻此经中胜三昧宝。无有信心多生嗤笑。更兴诽谤其事亦尔。或有比丘信根深厚慧根明利。已於过去诸如来所。亲近承事听闻正法。如教修行种诸善根。彼等闻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即能读诵思惟义理。为人广说能多利益一切世间。所谓广宣流布。生大信心。发大智慧。成就纯直。具足威仪。常行惭愧。怖畏众罪。修持禁戒。不受诸欲。信甚深法。能多受闻。得深智忍。常行慈悲。然而斯等信根深固得是三昧。得三昧已游诸方国。为他广说解释义理。常作是愿。令此菩萨念佛三昧甚深经典。广行流布常住於世。或有众生。善根微薄福德鲜少。过去未曾亲近诸佛。供养承事听闻正法。但为我慢所降。嫉妒所导。利养所覆。名闻所牵。广行放逸不持戒善。常乐乱心不修禅定。远离经教不求多闻。未遇善师唯逢恶友。斯人如是闻此三昧。诽谤轻毁无一信心。谓为不实。志性顽愚意无开解。复作是言:如斯经典非佛所说,乃是世间钝根比丘。愚痴邪见自作文章严饰词句。若处众中应如是说。亦如是教。汝诸众生。当知今此修多罗典非佛所说,如是痴人。不知亲近诸佛世尊,不种善根不修供养。习近恶友多作众恶。当知是人。远离无上深妙法宝。永失无上最胜法利也。佛告贤护。吾复语汝。我今现在一切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及诸天人阿脩罗等诸大众前。宣说如是妙三昧时。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闻已随喜读诵受持念佛三昧。思惟信解最以为真。发如是言:是为真实诸佛说者,当知彼人所获福聚不可思议。贤护。若复有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满三千大千世界种种珍宝。以用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得功德虽为广大。然望持经所获福聚。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诸福德聚。亦不及一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邪曲愚惑人,放逸根不熟。恶友之所坏,无有正信心。破戒造众罪,深著於我慢。彼各言此经,非是诸佛说。

此诸修多罗,非是法王教。彼辈自意言,我何能说此。若见大调御,世尊放光明。我为彼广宣,彼亦能传说。

其或於此经,闻已生欢喜。斯人无疑网,不言非佛说。如有戒清净,所见能了知。敬法起重心,我为此陈说。

若以三千宝,持奉诸如来。为求大菩提,其福不可说。若有诸比丘,说佛所叹定。

闻者生信心,此福过於彼。

猜你喜欢
  一乘品第三之一·佚名
  跋语·智旭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二卷·一行
  般泥洹后灌腊经正文·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八卷·佚名
  咬空·佚名
  兴善南明广禅师语录·佚名
  选佛谱卷第一·智旭
  卷七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爾瞻尊禪師語錄卷上·尔瞻达尊
  提要·宗喀巴
  佛说是法非法经·佚名
  答觉非问(十三则)·太虚
  佛说九色鹿经·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顾大典

    第十一齣 承璀授阃【画堂春】〔丑扮内臣从随上〕葳蕤重曡琐深宫。扫除近侍飞龙。秉权何日逞雄风。阃外师中。花明淑景静年芳。阊阖春云接苑牆。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自家乃是兴庆宫中一个内臣吐突承璀是

  • 李天馥·龙榆生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安徽合肥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生。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清顺治进士,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卒,谥文

  • 卷三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平湖沈季友编唐无着禅师文喜文喜姓朱氏崇德人七嵗剃染徧防诸方尝往五台至金刚窟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入寺堂皆耀金色翁踞牀指绣墩命坐翁曰近自何来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曰末法比丘少奉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三·汪楫

      崇禎二年六月   ○崇禎二年六月   崇禎二年六月甲寅朔免朝   遣戶科給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副楊掄冊封琉球   帝偶疾大學士韓爌等投揭問安得旨朕偶感暑熱今已痊愈但精神尚欠調攝目前緊要章奏照常省覽可緩

  • 卷第一百四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四〔起旃蒙协洽(乙未),尽着雍阉茂(戊戌),凡四

  • 第十章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梁启超

    俗士之论荆公,大率以之与掊克聚敛之臣同视,此大谬也。公之事业,诚强半在理财。然其理财也,其目的非徒在增国帑之岁入而已,实欲苏国民之困而增其富,乃就其富取赢焉,以为国家政费,故发达国民经济,实其第一目的,而整理财政,乃其第二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正德六年二月壬午朔升湖广左布政使董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升户部郎中毕玺青州府知府董天锡俱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玺两淮天锡山东○南京工部尚书张宪卒宪字廷式江西德兴县人成化壬辰进士授吏部考功主事□厂□

  • 周太祖本纪·欧阳修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酒后任性闹事,继韬特别奇怪和重视他。威

  • 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佚名

    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 卷二十六·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六宋 陈经 撰金縢【周书】此篇所载非一时之事乃作书者叙述周公之始终自既克商二年而下乃告太王王季文王言将告神之事也史乃册祝以至秉璧与珪告神之辞也自乃卜至王翼日乃瘳言卜吉而武王愈

  • 卷一·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一      宋 黄伦 撰总论司马温公曰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皆有史官其载籍博矣经传所称特二帝三王之事见于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观夫蹑风云之会起而应帝兴王唐虞相禅夏后殷周相继世代虽殊

  • 卷二百三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五出师一蕙田案先王不得已而用师师必以律律与礼相爲表里者也师出不以律犹无师也律不以礼犹无律也故出师之际礼尤重焉今集经史及诸

  • 左传折诸卷首下·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首下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成周地形昔武王克商定鼎于郏鄏至成王营成周周涧水东瀍水西而营洛邑是为王城又于瀍水东北迁商顽人居之平王因犬戎之乱自酆东迁而居王城则东周之始王也至敬王与子朝争

  • 卷五·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五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赋【赋者所以讽咏情性也】拙赋【此篇言人之巧於用智不如拙於守己者之有德也】 濓溪先生或谓予曰【或人语我云】人谓子拙【人皆言汝拙】予曰【我云】巧窃所耻也

  • 提要·德辉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清规。至元间僧德辉重新编刊遍行天下丛林。僧徒循规遵守。洪武拾伍年肆月贰

  • 佛说苦阴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诸比丘。中后聚论皆悉会。少有所因。彼时有诸异道异学。中后行彷徉。而行至彼诸比丘所。到已共诸比丘面相慰。面相慰已却坐一面。彼诸异道异学却坐

  • 众经目录卷第二·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众经别生四 合二百二十一部二百六十三卷&middot;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middot;佛名经一卷&middot;净行品经一卷&middot;菩萨名经一卷&middot;抄华严经一卷&middot;菩萨十地经一卷右六经出华严经。&mid

  • 周易注·王弼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