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十地经卷第七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善慧地第九

  已说菩萨第八地  如来现大神通力

  震动十方诸刹土  无量亿数难思议

  一切知见无上尊  其身普放大光明

  照曜彼诸无量土  悉使有情获安乐

  菩萨无量百千亿  俱时踊在虚空住

  以过诸天上妙供  供养说中最胜者

  大自在王自在天  悉共同心喜无量

  各以种种众供具  供养甚深功德海

  复有天女千万亿  身心欢喜悉充遍

  各奏音乐无量种  供养人天大导师

  是时众乐同时奏  百千万亿无量别

  悉以善逝威神力  演出妙音而赞叹

  寂静调柔无垢害  随所入地善修习

  心如虚空遍十方  广说佛道悟群迷

  天上人间一切处  悉现无等妙庄严

  以从如来功德生  令其见者乐佛智

  不离一刹诸众生  如月普现照世间

  音声心念悉皆灭  譬如谷响无不应

  若有有情心下劣  为彼演说声闻行

  若心猛利乐独觉  即为彼说中乘道

  若有慈悲乐饶益  为说菩萨所行事

  若有最胜智慧心  即示如来无上法

  譬如幻师作众事  种种形相皆非实

  菩萨智幻亦如是  虽现一切离有无

  如是美音千万种  歌赞佛已默然住

  解脱月言今众净  愿说第九地行道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若是菩萨以从如是无量功德智筹量慧。复于上上寂灭解脱精勤思慕。复更思察上上究竟智慧。趣入如来秘密之门。如理选择不可思议智大我性。净治选择诸陀罗尼三摩地门。善能引发方广神通。善能遍览世界差别。莹饰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无映夺性。于随诸佛转妙法轮入雄特性。不舍所得大悲加持。证入菩萨第九智地。菩萨安住于此地中。如实了知诸善不善无记法行。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可思议不可思议法行。决定不决定法行。声闻独觉法行。菩萨行法行如来地法行。有为法行无为法行。皆如实知。彼以如是随智行慧。如实了知诸有情心近稠林行。烦恼近稠林行。业近稠林行。根近稠林行。胜解近稠林行。种性近稠林行。意乐随眠近稠林行。受生近稠林行。习气相续近稠林行。三聚安立近稠林行。皆如实知。于是菩萨如实了知诸有情心种种之性。谓心杂性。心相速转坏不坏性。心无质性。心无边际于一切处皆充足性。心本净性。心有杂染无杂染性。心缚解性。心幻起性。心随诸趣现前住性。乃至无量百千种种心差别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烦恼远随行性。于加行无边性。皆悉俱生不相离性。随眠与缠一处住性。与心相应不相应性。受生相续随趣住性。于三界中差别之性。渴爱无明及见箭镞是意罪性。三业因缘不断绝性。略说乃至八万四千。诸烦恼行差别之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诸业善不善无记性。有表无表性。与心共生不相离性。自相因坏积集不失果相续性。有报无报性。黑业白业黑白俱业。不黑不白业受差别性。业田无量性。圣凡有情业差别性。现法生起后所受性。于乘非乘定不定性。乃至无量百千种种业差别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诸根软中胜性。前际后际有差别无差别性。上中下性。与烦恼共生不相离性。于乘非乘定不定性。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网随转速坏取相性。由根增上无能摧坏性。有退无退根差别性。久远随行共生异性。略要言之。乃至无量百千根差别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胜解软中胜性。前际后际有差别无差别性。上中下性。与烦恼共不相离性。于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网随转速坏取相性。由胜解增上无能摧坏性。有退无退胜解差别性。久远随行共生异性。略要言之。乃至无量百千种种胜解差别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种性软中胜性。前际后际有差别无差别性。上中下性。与烦恼共生不相离性。于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网随转速坏取相性。由种性增上无能摧坏性。有退无退种性。差别性。久远随行共生异性。略要言之。乃至无量百千种种种性差别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意乐软中胜性。前际后际有差别无差别性。上中下性。与烦恼共生不相离性。于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网随转速坏取相性。由意乐增上无能摧坏性。有退无退意乐差别性。久远随行共生异性。略要言之。乃至无量百千种种意乐差别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随眠与意乐共生与心共生性。与心相应及不相应不相离性。久远随行性。无始世来未曾吐性。以诸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神通难摧伏性。能系缚三界受生相续性。从无始世心缚现行性。处门集了别性。得对治事实性。他处和会不和会性。唯以圣道能吐出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受生种种异性随业受生性。地狱傍生鬼阿素洛人天安立性。有色无色受生性。有想无想受生性。诸业为田渴爱所润无明闇覆识为种子生后有芽性。名色俱生不相离性。于有愚痴渴爱希求续受生性。欲爱欲生有情欣乐无始终性。执受三界相牵出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了知习气行不行性。随趣相续处熏习性。随有情行所熏习性。随业烦恼惯薰习性。随善不善无记法惯熏习性。熏随后有行熏习性。随次第熏习性。远随行惑不断不灭所熏习性。实事体熏习性。见闻亲近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熏习之性。皆如实知。

  又此菩萨如实了知诸有情聚正定邪定俱不定性。由正见故堕正定性。由邪见故堕邪定性。此二俱离堕不定性。于五无间随造一故堕邪定性。由修五根堕正定性。此二俱离堕不定性。由习八邪堕邪定性。由修八正堕正定性。更无所作此二俱离堕不定性。悭嫉无悲现行不息堕邪定性。诲示无上圣道修习堕正定性。此二俱离堕不定性。如是一切皆如实知。

  佛子菩萨随顺如是智已。名住菩萨善慧地中。彼住菩萨善慧地时。如是了知一切有情诸行差别。如应授彼解脱方便。善能了知有情成熟有情调伏。善能演说声闻乘法。独觉乘法菩萨乘法。了知演说如来地法。此菩萨知如是已。为令有情得如性故演说妙法。随其有情意乐差别随眠差别。随根差别随胜解差别所行境。分别种种现行惯习一切行处智随行故。随顺种性稠林行故。随顺烦恼业受生习气永止息故。随聚安立而随行故。随乘胜解得解脱故。而为说法。佛子菩萨住此善慧地时。作大法师常能守护如来法藏。于是菩萨具法师行。以无量智随行善巧。以诸菩萨四无碍解所引音词。而演说法。于此菩萨圆满无杂四无碍解。恒常随转何等为四。所谓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说无碍解。以法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自相。以义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差别。以词无碍解。善能无杂演说诸法。以辩说无碍解。能知诸法次第相续无间断性。

  复次以法无碍解。能知诸法无性之体。以义无碍解。如实了知诸法生灭。以词无碍解。能随一切法假安立。能无间断演说正法。以辩说无碍解。不坏诸法如所施设。而能演说无边法要。

  复次以法无碍解。了知现在诸法差别。以义无碍解。如应了知过去未来诸法差别。以词无碍解。于去来今无杂说法。以辩说无碍解。于一一世能以无边法明说法。

  复次以法无碍解知法差别。以义无碍解知义差别。以词无碍解随诸言音演说正法。以辩说无碍解随意乐智演说法要。

  复次以法无碍解。依现法智了知差别无杂善巧。以义无碍解。依于比智了知诸法如是性安。以词无碍解依世俗智显示解释。以辩说无碍解。依胜义智善能说法。

  复次以法无碍解。知一理趣无毁坏性。以义无碍解。随行趣入蕴界处谛缘起善巧。以词无碍解。依诸世间易可解了。美妙音词文句演说。以辩说无碍解。复依展转无边慧明。如理解释。

  复次以法无碍解。了知一乘入门差别。以义无碍解。知善分别诸乘差别。以词无碍解。善能无杂演说诸乘。以辩说无碍解。一一各以无边法明解释。

  复次以法无碍解。能入一切诸菩萨行智行法行。随智而行。以义无碍解。入释十地安立差别。以词无碍解。随应无杂演说授与诸地之道。以辩说无碍解。一一智地能以无边行相解释。

  复次以法无碍解。知一切佛一刹那顷成正等觉。以义无碍解知种种时事相差别。以词无碍解。如所正觉分别解释而演说法。以辩说无碍解。一一法句无量劫中释无穷尽复次以法无碍解。知诸佛语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辩才加行转大法轮。一切智智随顺之行。以义无碍解。了知如来随诸有情。八万四千行类差别。随其意乐随根胜解所演音词。以词无碍解。为诸有情随行差别。以佛音词演说正法。以辩说无碍解。随如来智清净行轮胜解说法。佛子菩萨安住第九善慧地已。成就如是无碍解智。得佛法藏作大法师。得具义陀罗尼。具法陀罗尼。具引发智陀罗尼。具光照陀罗尼。具善慧陀罗尼。具众财陀罗尼。具威德陀罗尼。具无碍门陀罗尼。具无边际陀罗尼。具种种义陀罗尼。获如是等圆满百万阿僧企耶诸陀罗尼。仍以百万阿僧企耶。音支善巧及以若干。无量辩才剖析之门为他说法。而此菩萨以依如是无量百千阿僧企耶陀罗尼门。无量佛所听闻妙法。闻已不忘。而所闻法。能以无量差别演说。于一佛前。悉以百万阿僧企耶陀罗尼门领受正法。如一佛前。无量佛所亦复如是。然此菩萨以一念顷。于佛世尊正等觉前。所领无量妙法明门。彼得多闻闻持声闻。于百千劫不能领受。即此菩萨成就如是诸陀罗尼。得辩才已坐于法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随其有情意乐差别。而为说法。彼之法座最为殊胜。唯除诸佛及受灌顶上地菩萨。其余菩萨威德光明。无能与比。而此菩萨处于法座随自乐故。以一音词演说妙法。能令大众皆得解了。或随自欲。以种种言词音支剖析。今诸大众皆得开悟。或随自欲放大光明。从此演出无量法门。或随自欲。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随自欲。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现色像从此一切悉能演出妙法言音。或随自欲。以一音词。周遍显了一切法音。或随自欲。加持一切所有音词。皆能令作微妙法音。或随自欲。以从一切世界所属歌咏乐声皆演法音。或随自欲。从一字音演出一切法差别音。或随自欲。于不可说无量世界地水火风。四大聚中所有微尘。令一一尘皆悉演出不可说法门。假使千界所系有情咸至其前。于一刹那瞬息须臾。一一皆以无量言音而兴问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而此菩萨于一念顷。彼诸言音随句随文悉能领受。仍以一音普为解释。令随意乐各得欢喜。假使二千或三千界。或至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所系一切有情。一刹那间一一各以无量言音而兴问难一一问难各各不同。菩萨于一念顷悉能领受。亦以一音普为解释。令随意乐各得欢喜。乃至遍满不可说不可说世界。随其有情意乐根解。演说妙法。得法讲论求佛加持。能转法轮广作佛事。普为有情作所依怙。

  复次而此菩萨。更为受持如是法明发此愿言。假使于一毛端之处。有不可说诸世界中微尘数佛。各于若干众会说法。一一如来亦为若干有情随心差别说法。各随一一有情意乐。授与若干无量法门。如一如来众会之中。一切如来众会亦尔。如一毛端处。一切法界中悉亦如是。我等于中应发如是无量念力。如于一切诸如来所。一切法明悉能领受。菩萨住此善慧地中。昼夜转更无余作意。入佛境界亲近如来。逮得甚深菩萨解脱。而此菩萨随如是智。常在定中现见诸佛未曾暂舍。一一劫中见无量佛无量百佛。无量千佛无量百千佛。无量百千那庾多佛。无量俱胝佛无量百俱胝佛。无量千俱胝佛无量百千俱胝佛。乃至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常以微妙供养之具供养承事。于诸佛所种种启问。得法总持复能演说。于是菩萨此诸善根。转更明净不可映夺。佛子譬如善巧金师以所炼金。作庄严具善莹终毕。转轮圣王以严其首。或置颈下。其余一切诸粟散王。及四洲内一切臣民。庄严之具无与等者。佛子菩萨住此善慧地中。此诸善根亦复如是。此以一切声闻独觉。并住下地一切菩萨所不能及。又此菩萨善根光明。悉能照曜有情烦恼心等稠林。从此回转。佛子譬如二千界主大梵天王。身出光明二千界中。稠林幽邃悉能照曜。菩萨住此善慧地时。善根光明亦复如是。照曜有情心及烦恼稠林等已。从此回转。彼于十种波罗蜜多。力到彼岸而为增上。余到彼岸随力随分。非不修行。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第九善慧智地。若广说者于无量劫说不能尽。此地菩萨。受生多作大梵天王。具大威势王二千界。最为殊胜无所映蔽。善见利益得大自在。能为有情演说声闻独觉菩萨到彼岸行有。情意乐问答之处无能屈者。诸所作业。或以布施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离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萨作意。菩萨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诸地作意佛力作意。无所畏作意不共佛法作意。乃至不离一切行相胜妙相应一切智智作意。常作愿言。我当一切诸有情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帅。乃至愿得一切智智所依止处。若乐发起如是精进。由是精进于一刹那瞬息须臾。得满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诸三摩地。能见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动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世界。能往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诸佛国土。能照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世界。成熟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有情。住寿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劫。于前后际各入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劫。思择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法门。示现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身。身身皆能示现百万阿僧企耶佛刹微尘数等菩萨。眷属围绕。从此以上是诸菩萨。有愿力者由胜愿故。所有游戏。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胜解或所作。此等乃至尔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数。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言。

  于前无量甚深智  不乐趣求胜解脱

  观佛智入佛秘密  选择妙智不思议

  净治总持等持门  获大神通入众刹

  修力无畏不共法  顺大悲入第九地

  菩萨住斯善慧地  了善不善及无记

  有漏无漏世出世  思不思议悉善知

  若法决定不决定  三乘所行及佛地

  有为无为行差别  如是而知入世间

  即能解了有情心  烦恼业报及胜解

  种性意乐并随眠  受生习气聚稠林

  知心种种速转性  无质无边等众相

  烦恼无边互相生  眠缠共处续诸趣

  业性种种各差别  因坏果集皆了知

  诸根种种下中上  前后际等无量别

  胜解种性及意乐  皆亦如是靡不知

  随眠常惑有情见  无始稠林未除剪

  与意乐俱心并生  常相羁系不断绝

  但唯妄想无实体  不离于心无处所

  虽修定等犹难遣  唯金刚道方能灭

  六趣受生各差别  业田爱润无明覆

  识为种子名色芽  三界无始恒相续

  集趣行业烦恼习  渐次复生不离惑

  群生悉在三聚中  或溺于见或行道

  此地菩萨善观察  随其意乐及根解

  悉以无碍妙辩才  如应差别为说法

  处于法座如师子  亦如牛王宝山王

  又如龙王布密云  霔大甘雨充巨海

  善知法相及奥义  随顺言词能辩说

  总持百万阿僧祇  譬如大海受众雨

  总持等持皆清净  能于一念见多佛

  一一佛所皆闻法  复以妙音而演畅

  随欲三千大千界  教化一切诸群生

  如云广布无不及  随其根欲悉令喜

  十方无量诸有情  咸来亲近会中坐

  一念随心各问难  一音普对悉充足

  毛端佛众无有数  有情意乐亦无穷

  悉应其心与法门  一切法界皆如是

  菩萨勤加精进力  复获功德转增胜

  闻持字所诸法门  如地能持一切种

  住此绍法太子位  随机诲诱无厌倦

  日夜见佛未曾舍  入深寂灭智解脱

  供养诸佛善益明  如王顶上妙金饰

  复使有情灭烦恼  譬如梵王光普照

  住此多作大梵王  以三乘法化有情

  所行善业普饶益  乃至当成一切智

  一念能入于百万  阿僧祇刹尘数定

  见佛等事亦复然  愿力所作犹过是

  此是第九善慧地  大智菩萨所行处

  甚深微妙难可见  我为佛子已略说

  菩萨善慧地

第九竟

    佛说十地经卷第七

猜你喜欢
  抗战五周年之新意义·太虚
  [第三品]处双论·佚名
  观众生业缘·佚名
  楞严经卷第一文句·智旭
  分别业报略经全文·佚名
  卷第四十七(第七诵之六)·佚名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目录·应庵昙华
  律禅密净四行论·太虚
  卷第十三·佚名
  那伽室遮眼偶评·太虚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第三卷·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祩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131_1 【古意二首】祖咏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   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   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

  • 第二十八出 诳姻·李渔

    〖番卜算〗(老旦上)俊眼相才郎,没个堪留意。一年好景负桃夭,又是摽梅际。我家小姐自从京里回来,那些冰人月老足不离门,把男子的才貌,说得天花乱坠。谁想走到面前,不是读死书的秀才,就是卖油腔的浪子,所以小姐甚是厌烦。如今坐在

  • 卷480 ·佚名

    曾巩 和孔教授 治烦方喜众材同,坐啸南阳郡阁中。 几案有尘书檄简,里闾无事稻梁丰。 衣冠济济归儒学,俎豆诜诜得古风。 幸屈异能来助我,敢将颜色在蜚鸿。 曾巩 和孔平仲 园池方喜共追寻,正是槐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杂体二苏伯衡雪夜聨句清夜羣彦集【孟肤】虚馆一灯闪【平仲】白雪积更霏?云暝逾掩【子坚】幌薄绚琉璃瓦素侔琬琰【克正】珠跳间投隙玉立每因广【平仲】檐铎金琅珰壁水银防滟【克正】庭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一·徐紘

        (明)徐纮 撰    礼部侍郎章恭毅公神道碑铭  尹直    南京礼部侍郎章公既薨之四年其孤南京礼科给事中玄应除丧来告于朝曰臣之先臣纶卒遂蒙遣官谕祭有司营塟宠终之恩渥矣第赠若谥未荷赐焉惟陛下哀怜嘉

  • 王彦章传·薛居正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祖父王秀,父亲王庆宗,都没有做过官,后因为王彦章显贵,追封王秀为左散骑常侍,追封王庆宗为右武卫将军。王彦章少小从军,隶属于太祖手下,因骁勇善战而闻名。逐渐提升军职,接连升到掌管禁卫军。跟随太

  • 赵恩赐·周诒春

    赵恩赐 年二十七岁。生于广州。已婚。初学于香港。毕业于拔萃书馆。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文华大学预科。宣统二年。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化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三年。入哥仑比亚大学。习化学及教育。

  • 卷一·佚名

    △寿命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後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

  • 选佛谱卷第一·智旭

    【轮相表法第一(占察云。此相能坏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轮如占察轮相。而作六面。以那谟阿弥陀佛六字。顺次右旋。刻于六面。置轮掌心。仰手旁掷。表从凡入圣。转恶成善。十法界无不会归究竟也。那

  • 太 虚 自 传·太虚

    ──二十八年初稿三十四年秋修正──弁言  一 生长  二 出家与受戒读经  三 学教参禅与阅藏  四 新学及革命思想的侵入  五 学生教员与法师方丈  六 我与辛亥革命时的佛教  七 民初间思想行动的

  • 大乘五蕴论讲录·太虚

      ──十三年初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悬论    一 序大意    二 解题目    三 释撰主    四 明译人   释论    甲一 正明五蕴     乙一 略标     乙二 广明     

  •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佚名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称叹品第十二(丹无此品名)  尔时释梵四天王俱在会中。即以天花散于佛上而作是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文殊师利说是法。有信解者当知是人能破魔怨。所以者何。文殊师利今所说法。

  • 大妄语决堕地狱·印光

    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1],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1] 阿鼻地狱:即无间地狱,是地狱中最苦的。

  • 卷第七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二问意识界云何。答意及法为缘所生意识是名意识界。此中问答分别如眼识界应知。问何缘六识界不说彼同分。答应说而不说者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说业报缘尔时诸大声闻耆宿苾刍。告具寿薄俱罗曰。具寿财益。已说本业。次至仁说本业因缘。尔时薄俱罗苾刍以颂说曰。昔于亲惠城  而为卖药人毗钵尸住

  •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兰

    长篇小说。罗曼·罗兰著。作于1904—1912年。共分10卷: 《黎明》、《早晨》、《少年时代》、《反叛》、《广场上的市集》、《安多纳德》、《在家里》、《女友们》、《燃烧的荆棘》、《新的日子》。主人公约翰·克利斯

  • 水晶瓶塞·莫里斯·勒布朗

    一个晶莹璀璨的水晶瓶塞,引发了一连串凶杀案,它到底隐藏了一个什么惊天的秘密?亚森·罗宾,一个集正义、侠义、情义于一身的江洋大盗,他能揭开这其中的玄机与奥秘吗?

  • 唐子西文录·强行父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唐子西语录》或《唐庚诗话》。一卷,三十五条。强行父尝与唐庚同寓京师,日从之游,归记庚口述论诗文之语。庚卒,行父旧所记无存,乃追忆而成是书。唐庚口述于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明年正月,强行父追记于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