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觉非问(十三则)
答一:济生会假扶乩行善事,同善社借孔附佛,欺罔人世,皆迷信仙鬼者,与佛教初不相干也。 答二:知进香求福,不知正法,大都习俗使然。亦由能读书明理者少,故佛教之经论虽灿然大备,而知之者卒鲜矣! 答三:念佛持斋,固亦有益,但若能明理而看空名利色,则为益斯大。 答四:人人出家为必无之事,如实有其事,则已非复人间而为佛土矣。对人世全体言,非对个人言,故与个人修一世便能成佛不成佛无干。 答五:讲经能深入浅出难,听经能了解实行难,诚如所议。然亦无法将佛法说低,使皆能懂,以说低便同俗情,非复佛法;故唯有设法将人智程度增高渐够得及耳。答六:出家者每年亦不为少,然真实发心出家者少,故往往还俗或随波逐流而去,徒污佛门,复亏僧德,故吾不劝人出家。 答七:但一经应酬经忏,即依此为生,兼且不免出外应酬,故难佳也。 答八:湖州白雀寺,系梁武帝时一比丘尼总持禅师之所开创。总持遇达磨,发明心地,复隐此山专诵法华经。至云妙庄严王女观世音菩萨,均系附会之说。但大菩萨本无男女相,而应化则无定相;观世音应化为女身,经中及事迹上均有。 答九:欲得改转,除非使进香者一齐皆明白道理如阁下方可,否则欲令改转殊难也。答一0:借境观心,藉像明佛,此为设教之意。今有杂塑神鬼多像者,实属不对;但最少一尊释迦佛像,必不可无也。 答十一:不剃发或是尼,但不得是比丘尼耳。 答十二:同是人身,自天生之,此语不然。佛法不许言天生,但言业报。同在人中,先业善者报为男身,先业恶者报为女身,故有清浊;然造业由心,皆可自主,故复平等。 答十三:皈依多师,亦习俗使然,乃广参善知识之意,孩童亦多有礼尼为师者。(见海刊三卷四期)
猜你喜欢 撰集百缘经卷第八·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下·佚名 第二十九章 大塔建造之初·佚名 集大乘相论卷下·佚名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後序·德然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太虚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欧阳竟无 卷第十三·道世 御选语录卷七·雍正 各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太虚 卷二十七·道世 跋·王亨彦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卷第十·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