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乘品第三之一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问已,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法王子。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善能。问於如来应正遍知菩萨所行甚深法门。何以故?文殊师利。汝见诸法实义。现前无有疑惑。究竟到於智波罗蜜第一彼岸。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入菩萨无上道故。问如是法。文殊师利。汝能复为未来众生然大明灯灭诸闇故。问如是法。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我当为汝说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文殊师利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时诸一切菩萨大众。一心同声俱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一者自性信大乘法。为离小乘狭劣心故。发菩提心。二者自性成就大悲。为欲具足诸白法故。发菩提心。三者直心本行坚固。为厌生死向彼岸故。发菩提心。四者善集一切功德。为欲修满诸愿行故。发菩提心。五者能善供养诸佛。为欲善起诸白法故。发菩提心。六者身口意业清净。为离一切诸恶行故。发菩提心。七者远离诸恶知识。为欲亲近善知识故。发菩提心。八者闻法如说修行。为不虚妄诳众生故。发菩提心。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慳故。发菩提心。十者以得诸佛加护。为离一切诸魔加故。发菩提心。十一者,於诸众生常起大悲。能舍内外一切诸物。为离慳嫉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善男子,是名十二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此十二法者,乃能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一者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二者愍念心。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三者大悲心。为荷众生大重担故。发菩提心。四者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五者清净心。能於馀乘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六者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七者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八者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九者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十者坚固心。於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十一者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善男子等,若有诸众生。欲修诸白法,成就无垢法。能於怨亲中,悲润心平等。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已於无量劫。将护恶知识,供养善知识。护持菩提门,起诸大愿行。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诸众生,忆念过去世。无量亿劫事,坚固如山王。精进心无惓,常行不休息。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舍离诸恶法。具足悲愍心,安隐心成就。念示诸众生,一切善业道。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见诸胜智者,念於大菩提,无上胜功德。欲於馀乘中,心净无点秽。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菩萨得净心,离虚妄分别。观世间涅槃,平等无差别。虽行化众生,如见镜中像。如是发心者,是实菩提心。

已离烦恼过,一切诸尘劳。清净知虚空,不为垢所染。诸相永寂灭,出离言语道。是名满足修,清净菩提心。

如是诸菩萨,不久坐道常得大陀罗尼,无上胜辩才。具足三十二,八十相好身。能住一切佛,本性功德中。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能住如是胜功德中。有十二种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布施。能速增长无上菩提功德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二者布施。生处富足手中常出无尽宝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三者布施。随愿得生释梵天王诸大家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四者布施。能离一切慳贪心过。弃舍诸有不生愿乐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五者布施。能舍世间贪染缚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六者布施。出饿鬼门离诸恶趣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七者布施。离诸世间多人共物。能得菩提不共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八者布施。能称众生欢喜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九者布施。能舍内外行佛行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者布施。於诸一切所爱事中。能离缚著垢害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一者布施。行能满足无上檀波罗蜜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二者布施。行能随如来教所愿成就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檀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檀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求无上道,修行诸功德。破於慳贪心,布施最第一。佛子行舍心,见来乞求者,能生欢喜心,一切无吝惜。

国城及妻子,乃至天王位。身肉及手足,头目诸髓脑。清净无垢眼,施已心欢喜。如是行舍心,名檀波罗蜜。

一切诸如来,满足诸功德。具胜涅槃道,皆由布施故。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常当修舍心,行檀波罗蜜。

施能得菩提,不住於世间。是故诸菩萨,常当行舍心。施能断贫穷,富足七净财。慳嫉妒心尽,清净佛菩提。

布施能满足,成就十自在。是故诸如来,赞叹行施福。菩萨见是利,为成波罗蜜。是故修舍心,常施一切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持戒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持戒。能摄一切诸善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二者持戒。入菩萨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三者持戒。解脱一切烦恼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四者持戒。能过一切诸恶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五者持戒。能拔恶道苦众生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六者持戒。身口意业不为诸佛如来诃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七者持戒。诸佛如来常赞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八者持戒。能入诸有不放逸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九者持戒。即施众生无怖畏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者持戒。成就身口意业善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一者持戒。能得於诸法中随顺自在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二者持戒。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罗蜜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尸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尸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离诸生死,安隐到涅槃。一切如来说,持戒最第一。戒如清凉池,能生诸善花。亦如猛炽火,能烧诸恶草。

戒善持行者,如鸟飞虚空。不惧堕生死,诸趣恶道中。恶道大毒龙,无明诸罗刹。见持净戒者,恭敬舍害心。

一切诸如来,安隐住涅槃。断诸恶趣道,皆由持戒故。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坚固诸善本,持戒波罗蜜。

菩萨应思惟,善住戒品中。解脱烦恼缚,闭诸恶趣门。若欲持净戒,应当如犛牛。为护一毛故,守死不惜命。

如是护诸业,是名持戒人。如来常赞叹,所求皆成就。能持净戒者,有如是功德。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

身口意业净,诸恶皆不行。是能到菩提,一切智现前。持戒不放逸,诸善皆坚固。法中得自在,能净诸佛戒。

菩萨持净戒,视物无怨亲。等心诸群生,见者无怖心。我住於彼处,常修不放逸。是故今得离,一切诸恶趣。

到第一彼岸,如实功德地。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菩萨若欲求,菩提佛功德。持戒如犛牛,常念不放逸。

如是诸菩萨,是名为智者,能速到彼岸,住佛果菩提。

善男子,菩萨如是修行诸法已,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损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七者忍行。能断瞋恨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九者忍行。能离恶道生梵天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者忍行。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一者忍行。能得尽智无生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三者忍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忍辱波罗蜜。重说偈言:

若欲为众生,作诸归依处。令生无畏心,忍辱最第一。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

一切诸如来,成就平等心。众生所归依,皆由行忍故。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为物作依止,当坚固忍辱。

菩萨若欲住,一切佛菩提。当观诸法空,众生不可得。如是行忍行,能具佛功德。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若修忍,当远离二边。不见自他身,能有损益者,如来大慈悲,赞叹如是观。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若欲得尽智,灭诸使烦恼。不怯弱修忍,常无分别心。如是观诸法,成忍波罗蜜。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欲庄严,如来相好身。复生梵世界,出离诸魔道。乐行忍辱行,一切皆成就。是故诸菩萨,应坚固忍辱。

忍辱力最上,诸行无过者,一切诸功德,住在忍行中。四魔力难敌,忍力能除灭。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猜你喜欢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无著
  礼忏文之二·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上·道宣
  白话百喻经故事·僧伽斯那
  卷二十六(梁三藏法师曼陀罗译)·佚名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聚集品第二十九·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六〈此一卷是悔衆教罪法〉·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玄奘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一卷·佚名
  卷五十·佚名
  佛教中医慈济院缘起·太虚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邱瑞吾

    第一齣 家门始末【齐天乐】〔副末开场〕画堂今日歌金缕。座集貂蝉簪组。酒进霞觞。屛开云母。次第装今演古。徧观乐府。尽丽曲妖词。宣淫导颇。过眼生憎。细追寻风化终无补。暂且移宫换羽。劝君休觑做等閒俦伍。宛转

  • ●卷二  形胜第二·王克昌

         殷梦高曰:国依于民,民依于德。溪山之险,不足恃以为固也。虽然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狡焉。思启之俦非形格势禁,何以制之。是故秦得百二,齐得十二,遂雄长一时,而四战之地建邦设都,智者虑焉。保德东有高地、石梯之岩峻;南

  • 第八章 殷内镇和莱比锡大学·林语堂

    在殷内镇,我们过的日子很快乐。殷内镇是歌德的故乡。是个小型的大学城,和海德堡一样,是个颇有古风遗俗的市镇。这个小镇的活动以在俱乐部里的学生为主,还有他们的女房东,学生的郊游,出去看决斗等事。他们的功课就是皮肤上的

  • 毛修之传·李延寿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祖上四代为晋朝官员。刘裕平定关中后,留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任命毛修之为司马。后来刘义真战败,毛修之沦没于统万。太武帝平定赫连昌时得到了他。让他统领吴兵,因为战功官拜吴兵将军。 毛修

  • 章溢传·张廷玉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出生之时,哭声如钟。二十岁时,章溢与胡深一起师从王毅。王毅,字叔刚,是许谦的门生,在家乡教书,讲解经义,听者大多感悟。章溢跟随他到处游历,有志于圣贤之学,天性孝顺、友爱。章溢曾游历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对

  • 卷第十四·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四〈起天平十三年正月、盡十四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三年春正月癸未朔。天皇始御恭仁宮受朝。宮垣未就。

  • 近思録集注卷三·茅星来

    格物穷理【自此以后则细论条日工夫而此一篇乃大学致知格物也自首卷所论隂阳性命以至末卷圣贤气象皆物也皆其所当格者也而此卷则其格之之法汉唐诸儒惟于此未明晓所以修己治人多不得其道韩文公原道引大学之言独不及致知

  • 卷四十七·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七   宋 程公说 撰内鲁第一子言之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则何以约乎鲁史如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杞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宋不足征也吾

  • 卷一·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一      婺源江永撰士冠禮   嘉禮一經【鄭氏目録云童子任職居士位年二十而冠主人玄冠朝服則是仕于諸侯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積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為士冠

  • 卷一百三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朝礼蕙田案周制天子三朝惟路门外之朝曰治朝王日眡朝于此即后世所谓常朝也古者三公坐而论道王眡朝则冡宰赞听治大仆正位百官各从

  • 《心史》序·欧阳竟无

    有由我,有不由我。由我者,咒愿是也。小之洞金石、塞滄海、移太行、王屋,大之生天、生地、生物不測、造極樂國,但一誠之所至,無不皆至。不由我者,現量是也。事本現在,不由乎人望後扳前。事自現成,不由乎人逞私營己。事原顯現,不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瞻波无忧树下。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五十人俱。并慈氏菩萨等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

  • 卷第六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如上所言修道有二。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今应思择于此二种由何等道离何地染。颂曰。有顶由无漏  余由二离染论曰。有顶地中所有烦恼。唯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执。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乎大种姓人法

  • 卷第十一(盈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一(盈字号) 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起)丙寅(元王元年)癸酉(贞定王元年)辛丑(考王元年)丙辰(威烈王元年)癸亥(周威烈王八年止) (己亥)十祖胁尊者传法富那夜奢 胁尊者。中印度人。本名难生。处胎六十年。将

  • 隐身新娘·凡尔纳

    作者儒勒·凡尔纳。全书共十九章。法国青年画家玛克在匈牙利旅行,和当地的一位少女米拉订了婚。曾经向米拉求爱未成的威廉·斯托里茨对此十分嫉恨,他利用其父的秘密科学发明——隐身术,暗中进行恐吓、威胁、迫害,百般阻挠

  • 泌园春丹词·吕洞宾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奈何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什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 载酒园诗话·贺裳

    诗话。清人贺裳撰。三卷。裳字黄公,丹阳(今属江苏)人。康熙初诸生。生卒年未详。著有《红牙词》,并有《史折》等历史著作。此编约十五万字,为清人诗话中之巨制。今本分为“卷一”(附补遗)、《载酒园诗话又编》(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