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尔时世尊说此伽他法时。八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十亿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百刍得三摩地。闻此甚深微妙戒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从座而起速离佛会。是时尊者迦叶白世尊言:此五百刍虽得三摩地。云何闻此甚深之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即从座起便而退。佛言:迦叶。彼等五百刍我见未除。於此无漏清净戒法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所以不信不行。迦叶。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从此出。彼等罪友於此解脱妙善不能入。复次告言:迦叶。彼五百刍於如来教中是外道声闻。如是迦叶。彼於如来本意求一事法故。若闻一法决定信受。依教修学如是伽他之法。言教玄妙是故惊怖。

又复告言:迦叶。彼比丘意於如来应供正遍知觉。为求一法发心修行。於命终後求生利天宫。为如是事於佛教中而求出家。迦叶。此五百刍身见未舍。闻甚深法而生惊怖不不学。此等命终必堕恶趣。

是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汝往五百刍所。以善方便而为教导。须菩提言:世尊,是说法诲喻闻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论寡识。云何化彼。是时五百刍已在中路尔时世即以神力化二刍於中路中逆往。

五百刍而即问言:尊者,欲往何处。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诣林间。彼处寂静自得乐而当住处。化刍问言:欲住林野於意云何。彼等刍而即答言:世尊说法我昔未闻。既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不可信学。是以乐归林野安处禅定而取安乐。化刍言:尊者世尊说法而为难解。心生惊怖不信不学不行。而归林野以定为涅槃。是彼所执汝等不知。者,沙门之法非合论诘。今问尊者,云何名涅槃法。若於自身得涅槃者则得补特伽罗。我众生寿者何得涅槃。夫涅槃法。非相非非相。彼刍言:涅槃既尔云何证得。化刍言:断贪瞋痴法。彼刍言:贪瞋痴法云何除断。化刍言:贪瞋痴法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间本自无生今亦非灭。化刍言:尊者,不得执亦不得疑。若尊者不执不疑。即非护非不护非乐非不乐。彼说为涅槃。尊者,此清净戒相不生不灭。从三摩地生。从智慧生。从解脱从解脱知见生。离有离无。非相非无相。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如是涅槃无解脱可得无烦恼可舍。尊者,汝以情想求圆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被想缚。如是若灭受想得真三摩钵底。尊者行者,若行更无有上。是时化者说此正法之时,彼百刍闻此法已漏尽意解心得解脱。如是五百刍复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於一坐尔时长老须菩提即从座起问彼刍尊者,汝於何去今从何来。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来长老须菩提即以问佛。世尊,此所说法其义云何。佛言:无生无灭。须菩提言:汝等尊者何闻法。彼刍言:无缚无脱。须菩提言:谁化汝等。彼刍言:无身无心。须菩提言:等云何修行。彼刍言:无无明灭亦无无明生。须菩提言:云何汝为声闻。彼刍言:不声闻亦不成佛。须菩提言:云何汝之梵行。彼刍言:不住三界。须菩提言:汝於何时而涅槃。彼刍言:如来入涅槃时我即涅槃。须菩提言:汝等所作已办。彼刍言:了知我须菩提言:汝烦恼已荆彼刍言:一切法亦荆须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彼刍言: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须菩提言:汝知师耶。彼刍言:非身非口非心。须菩提言:汝得净胜地。彼刍言:无取无舍。须菩提言:汝出轮回今到彼岸。彼刍言:不到彼岸亦不轮回。须菩提言:汝信胜地。彼刍言:一切执解脱。须菩提言:汝何所去。彼刍言:来去处去化。刍言:尊者须菩提汝令彼去。说是法时众中有八百刍发声闻意心得解脱三十二亿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光。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宝积正令诸菩萨。应云何学应云何祝佛告善男子,所说正法真实戒行。汝等受持应如是祝於正法得大善利。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船欲过深广大河。善男子,於意云何。彼人乘此船作何方便。速得到於彼岸。普光言:世尊,须是用大气力勇猛精进方达彼岸。佛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世尊,彼河中流深而复广令人忧怕。若不勤力必见沈没。佛告普光菩如是若诸菩萨修学正法欲度生死。四流大河须发勇猛精进之力通达佛法。若不精进修学决退堕。又复思惟此身无强无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云何得度彼诸众生。恒处此岸。汝等。者受持妙法大船。运度一切众生。过轮回河至菩提岸。普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云受持妙法大船。善男子,所有布施持戒忍辱慈心。所集无边福德。起平等心庄严一切众生於七菩提分善而不忘失。精进受持心生决定。以巧方便深达实相。以大悲心拔众生苦。以摄法护诸有情。以四无量饶益众生。以四念处恒自思惟。以四正断勤断勤修。以四神足奋神通。以其五根令生众善。以其五力坚固不退。以八圣道远离魔怨不住邪道。於奢摩他毗舍那无相无著。菩萨令此广大法行名闻十方。使诸众生来入微妙。正法大船过彼生死四流河。得至涅槃安乐彼岸。得无所畏永离诸见。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菩萨以妙法大船经量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运度一切众生。过彼四流大河不得疲苦。汝如是受持应如是祝

佛告普光菩萨。汝今速运真实方便。起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心意清净勇猛精进。种诸根令生不退。恒乐出家闻法无倦。植众德本求最上道。圆满智慧身心寂静。安处林野远离友。於第一义明了通达。行正方便於真俗谛。理智无二平等一空息诸妄念。善男子,菩萨诸有情应如是受持应如是祝

尔时尊者大迦叶闻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大宝积正法。为求大乘者说昔未曾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大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大宝积正法。受持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养恒河沙等如来。每一一如来而各以一恒河数世界七宝布施。又每一一如来各造一恒河沙佛寺精舍。又一一如来各有无量声闻之众。一切乐具经一恒河沙劫而以供养。又彼诸如来及声闻弟子入涅槃後。复以七宝各起塔庙。男子如是福德无量无边。不如有人於此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功德胜彼。若复有人为父母解说此经。彼人命终不堕恶趣。其母後身转成男子佛言:所在之处。若复有人於此大积经典。书写受持读诵解说。而於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恭敬供养如佛塔庙。若有师闻此宝积正法经典。发尊重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彼法师如佛供尊重恭敬顶礼赞叹。彼人现世佛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临命终时得见如来。彼法师复得十种身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临命终时不受众苦。二者眼识明朗不睹恶相。者手臂安定不摸虚空。四者脚足安隐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利而不漏失。六者身体诸根而臭秽。七者腹肠宛然而不■胀。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弯缩。九者眼目俨然而不鬼恶。十者虽入灭形色如生。如是得此十种身业清净。复有十种口业清净。何等为十。

一者言音美好。二者所言慈善。三者言说殊妙。四者言发爱语。五者其言柔软。六者言诚谛。七者先言问讯。八者言堪听受。九者天人爱乐。十者如佛说言:如是十种口业清复有十种意业清净。何等为十。

一者意无瞋恚。二者不生嫉妒。三者不自恃怙。四者无诸冤恼。五者离其过失。六者颠倒想。七者无下劣想。八者无犯戒想。九者正意系心思惟佛土。十者远离我人得三摩地就诸佛教法。如是得十种意业清净。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临终不受苦,非见诸恶相。手不摸虚空,脚足无蹴踏。便利绝漏失,身根不臭秽。腹藏无■胀,舌红不弯缩。

眼目相俨然,命终颜不改。如是身十种,福善清净相。言音得美妙,出语而慈善。所说自殊常,发语人爱乐。

复有柔软声,所言而诚谛。方便能问讯,堪令人听受。天龙众亦钦,清响如佛语。如是口十种,口业得清净。

心意虽瞋恚,嫉妒而不生。於自无恃怙,冤恼亦自除。得离众过失,颠倒想不生。不作於下劣,禁戒勿令亏。

正意而系念,远离於我人。复得三摩地,通达诸佛法。如是意十种,心业清净相。

佛告大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汝等应以香花伎乐缯盖幢幡饮食衣服一切乐具。供养大宝积正法。志心归命受持读诵。所以者何。迦叶。如是一切诸佛如来应正等觉。皆从此应以最上供养而供养之。

佛说此经已,尊者大迦叶一心顶戴。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天龙药叉乾闼婆阿修罗等一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道世
  致班禅熊希龄函·太虚
  卷二·佚名
   第二十則 龍牙無西來意·胡兰成
  祇洹图经序·道宣
  指月录卷之十二·瞿汝稷
  第五卷·僧祐
  卷七十五·佚名
  卷第十四·普瑞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佚名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卷之九·牧云通门
  复 性 觉 书·太虚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董卓领祗候上,云)某董卓是也。前日太尉杨彪、司徒王允,他两个说银台门筑起一座高台,只在三五日间,请某授禅,怎么这几时还不见回话。那杨彪老贼,元是个倔强的人。便也罢了,难道王允也来欺我?令人,门首觑者,但有众公卿来时,报复

  • 巻十·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十      宋 黄升 撰宋词【闺秀】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黄鲁直登荆州亭柱间有此词鲁直凄然曰似为余发也笔势类女子又有泪眼不曽晴之语疑其鬼也是夕有女子见梦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

  • 卷二百三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五 赵孟頫 古风九首 诗亡春秋作仲尼益苦心空言恐难托指事着以深大义炳如日万古仰照临凤鸟久不至楚狂乃知音愁来不得语起坐弹吾琴 周衰有战国纷纷极荆蓁黄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一五言律诗七巩丰晓起甘蔗洲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昬船随山并失雾与水相吞钲皷遥知寨桑麻略辨邨雨来无准则容易湿柴门林亦之九日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野兴更周遭应迟问大刀山

  • 双溪集巻一·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古诗送同年余邦臣奉使过家使君承主恩平明适万里玉节青春深浓花照江水手持紫泥封当昼丽云绮羽旂引葳防青鸾跨仙子飘然从空来进此长坐履眉山郁嵯峨华风为君起送中舍徐徳章奉使过家朝出城东门送子还故乡

  •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班固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

  • 列传第八十三 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魏收

    夫帝皇者,配德两仪,家有四海,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者也。三代以往,守在海外,秦吞列国,汉并天下。逮桓灵失败,九州瓦裂,曹武削平寇难,魏文奄有中原,于有伪孙假命于江吴,僭刘盗名于岷蜀。何则?戎方椎髻之帅,夷俗断发之魁,世崇凶德,罕闻

  • 卷之二百五·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冬十月己未朔享太庙○擢狭西道监察御史陈宗礼为户部左侍郎○先是钞法既行岁久有昏软者因置例钞库听民换易官收朱墨费三十之一然细民利新钞非昏软者亦揉烂以易新者 上闻遂罢之至是复出新钞于承天门外听民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班固

    (司马迁)【原文】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当宣王时,官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适晋。晋中军

  • 雍氏之役·佚名

    【提要】 谋士和说客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他们能办到一些常人办不到的事情,而且在于他们敢于许下美好的诺言、并富有实现自己诺言的绝对信心。他们的大话是完全有根据实现的,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揣摩、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

  • 卷五十九、英订烟台条约及续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元年,春正月,英国翻译官马嘉理被杀于云南。先是,马嘉理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护照,往缅甸迎印度派来逼将柏郎等,既得遇,折回云南,是时行至腾越厅属蛮允地方被戕。英人以为云贵总督岑毓英实主使之,交涉遂起。 二月,饬署云

  • 十七年·佚名

    (壬戌)十七年大明嘉靖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3日○戊子,政院以黃海道討捕使〈南致勒〉書狀,〈大賊林巨叱正等止接于瑞興地,軍官郭舜壽、洪彦誠等捕捉。〉入啓,傳曰:「宣傳官、禁府郞廳、捕盜軍官等,斯速發遣拿來。」1月4日○己丑,日

  • 卷十一·佚名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之一尔时功德林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伏三昧。入三昧已,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各见万佛世界尘数诸佛。是诸如来皆号功德林。时彼诸佛。告功德林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入是

  • 卷下·佚名

    舍利弗问如来言:乃有断法轮者无。如来答舍利弗言:菩萨若已见无形之门。是为已断轮门已空可缺。其脱无脱者可致於空。譬若空无所不入。何以故睹无有处用。是故无所不入用脱於本故。其轮不转故。昙摩竭菩萨白如来菩萨言:诸

  • 卷四·印光

    卷四/记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中天调御,释迦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泯三际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愍九界而示受生,频垂八相。从初出世,乃至涅槃。演偏圆顿渐之法,施种熟解脱之益。六道四生,三

  • 卷之三十一·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一 诸方略纪(上) 临济宗统止於禹门。曹洞宗统止於宗镜。从明季至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其间诸方之出处大段。有年月可征。见闻所及者。附书年甲之下曰略纪。俟后之宗统定而详系焉。 乙卯万历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