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四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四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根揵度中七缘跋渠之二

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见苦断。云何根缘见苦断因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习未知智断缘见苦断。复次诸根苦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见苦断。云何根缘见苦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见苦断。云何根缘见苦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见苦断(四八苦谛竟)。因见习谛断缘习法智断。因见习断缘习未知智断亦如上诸根因见尽断。彼根缘尽法智断耶。答曰。或根因见尽断。缘尽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缘无断无缘。云何根因见尽断缘尽法智断。答曰。诸根见尽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因见尽断。缘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见尽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见尽断缘无断。答曰。诸根见尽断缘无断。云何根因见尽断无缘。答曰。诸根无缘因见尽断法。设诸根缘见尽断。彼根因尽法智断耶。答曰。或根缘见尽断。因尽法智断因尽未知智断。因苦法智断因苦未知智断。因习法智断。因习未知智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尽法智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苦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习法智断。答曰。诸根习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习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苦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见尽断。云何根缘见尽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见尽断(四谛八尽竟)。因见道断缘道法智断。因见道断缘道未知智断亦如上(四八竟)。诸根因苦法智断。彼根缘苦法智断耶。答曰。或根因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缘习法智断。缘习未知智断。缘尽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缘道法智断。缘道未知智断。缘思惟断。缘无断无缘。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习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习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习法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习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习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道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道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道法智断。复次诸根道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道法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道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道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道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思惟断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道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无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无缘。答曰。诸根无缘因苦法智断。设诸根缘苦法智断彼根因苦法智断耶。答曰。或根缘苦法智断因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答曰。诸根习法智断缘苦法智断。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苦法智断。诸根因苦未知智断彼根缘苦未知智断耶。答曰。或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缘习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缘思惟断缘无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习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习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复次诸根道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思惟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道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无断。设诸根缘苦未知智断。彼根因苦未知智断耶。答曰。或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因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因习未知智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习法智断。答曰。诸根习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习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苦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苦未知智断(八共八苦智竟)。因习法智断缘习法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习未知智断。亦如上。诸根因尽法智断。彼根缘尽法智断耶。答曰。或根因尽法智断缘尽法智断缘无断无缘。云何根因尽法智断缘尽法智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因尽法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无断。云何根因尽法智断无缘。答曰。诸根无缘因尽法智断法。设诸根缘尽法智断彼根因尽法智断耶。答曰。或根缘尽法智断。因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尽法智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法智断。云何诸根缘尽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答曰。诸根习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尽法智断。诸根因尽未知智断。彼根缘尽未知智断耶。答曰。或根因尽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缘无断。云何根因尽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因尽未知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缘无断。设诸根缘尽未知智断。彼根因尽未知智断耶。答曰。或根缘尽未知智断。因尽未知智断。因苦法智断。因苦未知智断。因习法智断。因习未知智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尽未知智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苦法智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习法智断。答曰。诸根习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苦法智断。因习法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答曰。诸根习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苦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习未知智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尽未知智断(八共八尽智竟)。因道法智断缘道法智断。因道未知智断缘道未知智断。亦如上(八共八竟)。诸根因苦法智断。彼根缘见苦断耶。答曰。或根因苦法智断。缘见苦断缘见习断缘见尽断缘见道断缘思惟断缘无断无缘。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见苦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见苦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苦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见习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见习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习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见尽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见道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见道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道断。复次诸根道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见道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答曰。诸根苦法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习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思惟断因苦法智断缘思惟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法智道法智断因苦法智断缘无断。云何根因苦法智断无缘。答曰。诸根无缘因苦法智断设诸根缘苦法智断。彼根因见苦断耶。答曰。或根缘苦法智断。因见苦断因见习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见苦断。答曰。诸根见苦断缘苦法智断。复次诸根见习断因见苦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见习断。答曰。诸根见习断缘苦法智断。复次诸根见苦断因见习断缘苦法智断。云何诸根缘苦法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苦法智断。云何根缘苦法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苦法智断。诸根因苦未知智断彼根缘见苦断耶。答曰。或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见苦断。缘见习断。缘见尽断。缘见道断。缘思惟断缘无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见苦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见苦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苦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见习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见习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习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复次诸根尽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见道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见道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道断。复次诸根道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见道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答曰。诸根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习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复次诸根思惟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思惟断。云何根因苦未知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道未知智断。因苦未知智断缘无断。设诸根缘苦未知智断。彼根因见苦断耶。答曰。或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见苦断因见习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见苦断。答曰。诸根见苦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习断因见苦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见习断。答曰。诸根见习断缘苦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苦断因见习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苦未知智断。云何根缘苦未知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苦未知智断(八四苦智竟)。因习法智断缘见习断。因习未知智断缘见习断。亦如上。诸根因尽法智断。彼根缘见尽断耶。答曰。或根因尽法智断缘见尽断缘无断无缘。云何根因尽法智断缘见尽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因尽法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法智断缘无断。云何根因尽法智断无缘。答曰。诸根无缘因尽法智断。设诸根缘尽法智断彼根因见尽断耶。答曰。或根缘尽法智断。因见尽断。因见苦断。因见习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见尽断。答曰。诸根见尽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见苦断。答曰。诸根见苦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见习断因见苦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见苦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见习断。答曰。诸根见习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见苦断因见习断缘尽法智断。复次诸根见尽断因见习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尽法智断。云何根缘尽法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尽法智断。诸根因尽未知智断。彼根缘见尽断耶。答曰。或根因尽未知智断缘见尽断缘无断。云何根因尽未知智断缘见尽断。答曰。诸根因尽未知智断。缘见尽断。云何根因尽未知智断缘无断。答曰。诸根尽未知智断缘无断。设诸根缘尽未知智断。彼根因见尽断耶。答曰。或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见尽断。因见苦断。因见习断。因思惟断因无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见尽断。答曰。诸根见尽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见苦断。答曰。诸根见苦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习断因见苦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尽断。因见苦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见习断。答曰。诸根见习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苦断。因见习断缘尽未知智断。复次诸根见尽断因见习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思惟断。答曰。诸根思惟断缘尽未知智断。云何根缘尽未知智断因无断。答曰。诸根无断缘尽未知智断。因道法智断缘见道断。因道未知智断缘见道断。亦如上。

阿毗昙根犍度缘跋渠第三十三竟。

根犍度第六竟。

斯经序曰。其人忘因缘一品故阙文焉。近有罽宾沙门昙摩卑。谙之来经密川僧伽谛婆译出此品。八犍度文具也。而卑云八犍度是体耳。别有六足可百万言。卑诵二足今无译可出慨恨良深。秦建元十五年正月十九日于扬州正官佛图记。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四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九·澄观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唐慧琳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卷第一百十五·李通玄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九上·智顗
  随应相具章第三·佚名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上·玄沙师备
  宗本义·僧肇
  法句譬喻经广衍品第二十九·佚名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卷第四(弥沙塞)·佚名
  第三十章 吉祥达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卷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十二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大历二年作】补注【鹤曰诗云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又云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当是在夔州作大二年】峡险江

  • 五集卷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六古今体八十四首【乙巳六】泉宗庙瞻礼视朝有事复还宫路便泉宗庙据中瞻礼瞥然成隔岁抒诚莫匪为农功新松笼户枝交干【是庙建於丙戌至丁亥春落成阅今二十年所种新

  • 卷二百·毕沅

      ◎元纪十八 ∷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六年年   春,正月,丁巳朔,暹罗来贡方物。   丁卯,敕:“福建、两广、云南、甘肃、四川军官致仕还家,官给驿传如民官例。”  

  •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 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 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周之际 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行皆上通于天下系于民必敬以将之而后所行无不善也盖

  •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六)·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癸丑故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膺绪子景珩等来朝 上谕吏部臣曰我 太祖高皇帝定天下中山武宁王功德最盛景珩兄弟皆其孙且 皇妣之侄父死时兄弟皆幼废学可择师就其家教之使知为人之道庶几不忝厥世又谕景

  • ◎郑孝胥拒入段阁·刘以芬

    郑孝胥自鼎革后,匿迹沪上,以文字自娱,一若与政治绝缘者,实则别有怀抱,故作此态以欺人耳,闻段祺瑞曾一度电招其入阁长交通,盖段派志在借用日债,以私扩兵力,而郑亦夙主利用外资者,前清末叶之川粤汉铁道借款,虽出自盛宣怀,郑实暗中策

  • 第五七告示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八·佚名

    新竹知县徐告示:遇大差临境,挑夫店、轿夫店须认真办理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出示晓谕事。案据一快站堂役戴传禀称:「窃查本衙门,原设有挑夫、轿夫,以应大宪按临,扛挑物件。兹各站尖宿地方,虽有

  • 史记集解卷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八髙祖功臣矦年表第六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

  • 罗·张廷玉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文章追求奇特深奥。四十岁时,向朝廷纳粟而得入国子监学习。当时,丘浚为国子监祭酒,规定南人不得留在北京国子监,玘极力请求,浚骂他说:“你识几个字,如此之倔强!”罗 玘回答说:“只有宫中秘藏

  • 193.王安石变法·林汉达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xū)即位,这就是

  • 附录·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自序《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

  • 提要·孙奇逢

    二十巻,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别著録。是编于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然意旨不无偶偏,如云圣人之训无非是学,此论最确,乃两论逐章皆牵合学字,至谓道千乗之国章敬信节爱时使皆时习事,大学圣经

  • 毛诗正义序·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唐孔颖达撰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縁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懐舒愤闻之者足以

  •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全文·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众祐。游於华氏国。阿难以人定时。白众祐言:众祐灭讫之後。棺敛尊其礼云何。众祐曰:且自忧身无忧佛也。吾灭度後。当有梵志理家尽礼葬送。阿难言:其云何。众祐曰:如飞行皇帝送丧之仪。重曰:愿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秘密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二之二  尔时具德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说秘密大曼拏罗颂曰。  我今次第当演说  最上金刚曼拏罗  其相同

  • 如净和尚语录卷上·文素

    住建康府清凉寺语录侍者文素编师于嘉定三年十月初五日。于华藏褒忠禅寺。受请入寺。指山门截断程途蓦直来。乾坤洞彻此门开。左边拍兮右边吹。倒翻关棙起风雷。指佛殿开殿见佛。眼中毒刺咄拔却刺。礼拜烧香颠倒钝置。

  • 冲虚至德真经义解·赵佶

    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仅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4篇,其余4篇阙,可与《道藏》中金高守元《冲虚至德真经四解》所收宋徽宗《义解》互证。宋徽宗释道家哲理和养生之学。

  • 坦庵词·赵师侠

    又名《坦庵长短句》。词别集。南宋赵师侠(一作“师使”)撰。一卷。师侠,字介之,新淦(今属江西)人。燕王德昭七世孙,淳熙进士,曾为江华郡丞,宦迹遍及湘、赣、闽。与叶梦得有交往。此集收词一百五十四首,为其门人尹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