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净品第十六

当念自觉悟,作时勿虚妄。行要修亦安,所造时真实。

人当求方便,自致获财宝。彼自观亦然,意愿即果之。坐卧求方便,发起於精进。如工炼真金,除其尘垢冥。

不为闇所蔽,永离老死患。不羞而反羞,反羞而不羞。不畏而现畏,畏现而不畏。生为人邪见,死定入地狱。

人先为放逸,後止而不犯。是光照世间,如月现雲消。人先为放逸,後止而不犯。以善而灭之,是光照世间。

若人为罪恶,修善而能除。世间由乐著,而空念其义。少年而出家,求佛深妙法。是光照世间,如月晃雲散。

现世不施害,死而无忧慼。彼见道无畏,离苦获安隐。现世不施害,死而无忧慼。彼见道无畏,眷属中最胜。

除断浊黑业,惟修白净行。度爱得清净,弃舍秽恶行。持戒常清净,清净晡沙他。三业恒清净,清净名出家。

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犹如秽恶田,瞋恚滋蔓生。是故当离恚,施报无有量。

犹如秽恶田,愚痴滋蔓生。是故当离愚,获报无有量。犹如秽恶田,憍慢滋蔓生。是故当离慢,获报无有量。

犹如秽恶田,慳吝滋蔓生。是故当离慳,获报无有量。犹如秽恶田,爱乐滋蔓生。是故当离爱,获报无有量。

六识王为主,爱染为眷属。无染则离爱,染著是愚痴。骨幹以为城,肉血而涂饰。门根尽开张,结贼得纵逸。

有缘则增苦,观彼二因缘。

灭之由贤众,不从外愚除。

猜你喜欢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九卷·佚名
  指月录卷之三·瞿汝稷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净名玄论卷第一(名题上)·吉藏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募刻祖翁异和尚广录序·元来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二·佚名
  释慈航救国方案序·太虚
  佛教之初输入附寻二:《四十二章经》辨伪·梁启超
  卷之四·佚名
  卷第二十八·呆翁行悦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一·雍正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286_1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 赵佥判·唐圭璋

      水龙呤   寿太守九月初一   老人星照螺川,丽谯瑞霭笼晴昼。使君初度,满城和气,欢声盈口。篱菊浮金,茱萸泛紫,重阳时候。算年年长是,节前八日,先满□空格据律补、为公寿。   一代文章山斗。拥朱幡、暂劳分守。崇墉

  • 李元卓·唐圭璋

      菩萨蛮   一枝绛蜡香梅软。宜春小胜玲珑剪。拂晓上瑶钗。春从鬓底来。   菱花频自照。粉面惊春早。淡拂晓山眉。为谁今日宜。

  • 到我这里来·戴望舒

    到我这里来,假如你还存在着,全裸着,披散了你的发丝:我将对你说那只有我们两人懂得的话。我将对你说为什么蔷薇有金色的花瓣,为什么你有温柔而馥郁的梦,为什么锦葵会从我们的窗间探首进来。

  • 卷七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五 宋 陆游 撰 自警 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五官及百骸自揣日益衰客来能送迎要是强支持百口皆新人所至无旧知绍兴同朝者扫地靡复遗虽云穷耐久造物岂汝私余日真几何

  • 小畜集补钞·管庭芬

    宋诗钞补小畜集补钞王禹偁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迁客秋来捧诏还,故人多怪鬓毛班。重为东掖垣中士,犹梦西晖亭下山。薄忆宦情皆是幻,老思身计不如闲。何时获约同归隐,水竹萧萧但掩关。移任长洲移任长洲县,舟中兴自馀。篷高犹

  • 卷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六五言律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韩愈教其为文遂举进士诗思人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不之觉也】忆江上吴处士【荀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着是者也晋书天文志少微四

  • 一百十三 曹寅奏报雨水粮价并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目下米价大贱,糙米价至八九钱,熟米每石一两。大麦已经收完,田中小麦亦陆续登场。田农云:今岁大小麦一亩有二亩之利,是足十分收成。又且

  • 后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七 宋 朱子 纂集 司马光 温国文正公 字君实陕州人举进士甲科位至丞相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赠太师配享哲庙 公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讲左氏春秋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是手不

  • 韩愈传·刘昫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名仲卿,无声名地位。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大历至贞元之间(766~805),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

  • 杨业传·脱脱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他曾对他的伙伴说“: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

  • 钱能传·张廷玉

    钱能,是梁芳的党羽。宪宗时,郑忠镇守贵州,韦朗镇守辽东,钱能镇守云南,都很恣意妄为,而钱能尤为骄横。贵州巡抚陈宣弹劾郑忠,并请全部撤回各个镇监,皇上不许。而云南巡按御史郭阳却上疏赞誉钱能,请求将他留在云南。按原来的制度

  • 顺鼓篇第四六·王充

    【题解】顺,是训诂解释之义。本篇是为解释《春秋》鲁“大水,鼓,用牲于社”而作的。本篇主要论述水灾是怎样产生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消除它?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把《春秋》中关于“大水,鼓,用牲于社”的记载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

  •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辩法相第一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实际。至道出要。所谓反照心源。识之实际即是正因佛性。反照心源即了因也。而此二因。

  • 卷第四·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四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南北朝梁。姓萧。名衍。都建康。自壬午尽丁丑。四主。五十六年。禅于东魏。元氏至孝武。分东西(出宗景明三年)。壬午 四月。武帝受禅登位。时年三十七。改元天监。帝既登

  • 绝余编卷一·智旭

    蕅益道人智旭着门人圆果录愿文九华地藏塔前香文(丙子三月初九日)稽首慈悲大愿王。本源心地如来藏。善安慰说真救世。现声闻相护法者。愿乘本誓度众生。鉴我微忱垂加护。我今然臂表精诚。胡跪翘勤哀仰白。弟子智旭夙造

  • 后鉴录·谢蕡

    三卷。是书记述明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安化王谋反、刘瑾被磔、宁王起兵、江彬伏诛、哈密都督反叛诸事,大都直接抄自刑部档案材料,包括犯人供词、审处奏折、皇帝诏旨等,详实可靠,可订补《明实录》、《明史》等书舛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