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墨子目錄一卷

 道藏本及明鈔本刻本並無目錄,此畢氏所定,依意林為第十六卷,今從隋志,別為一卷。

 卷之一

   親士第一

   脩身第二

   所染第三魏徵群書治要引篇目同。

   法儀第四治要引篇目同。

   七患第五治要引篇目同。

   辭過第六治要引此篇文并入七患篇,疑唐以後人所分。

   三辯第七黃震、宋濂所見別本,以上七篇題曰經,蓋宋人所加。

 卷之二

   尚賢上第八治要引篇目同。漢書藝文志顏師古注引作「上賢」。

   尚賢中第九

   尚賢下第十

 卷之三

   尚同上第十一漢書顏注引作「上同」。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中興館閣書目云「一本自親士至上同十三篇」,即此。黃震、宋濂所見別本,以上六篇題曰論,亦宋人所加。

 卷之四

   兼愛上第十四漢書顏注引同。

   兼愛中第十五

   兼愛下第十六

 卷之五道藏本六同卷。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卷之六

   節用上第二十漢書顏注引同。

   節用中第二十一

   節用下第二十二

   節葬上第二十三

   節葬中第二十四

   節葬下第二十五

 卷之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之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闕。漢書顏注引作「明鬼神」。

   明鬼中第三十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樂上第三十二

 卷之九

   非樂中第三十三

   非樂下第三十四

   非命上第三十五治要引篇目及漢書顏注引,並同。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

   非儒下第三十九

 卷之十

   經上第四十晉書魯勝傳墨辯注敘云「墨辯有上下經,經各有說,凡四篇」,即此。

   經下第四十一

   經說上第四十二

   經說下第四十三

 卷之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卷之十二畢云:「舊云十三同卷者,梵本分帙如此。」詒讓案:此明人編入道藏所合并,非古本也。畢謂梵本,亦非。

   貴義第四十七治要引篇目同。

   公孟第四十八

 卷之十三

   魯問第四十九

   公輸第五十

   □□第五十一

 卷之十四

   僃城門第五十二明吳寬鈔本無目錄,其當卷篇目,以僃城門為五十四,僃高臨為五十五。冊末,吳氏手跋云「本書七十一篇,其五十一之五十三,五十七,五十九之六十,六十四之六十七,篇目並闕,當訪求古本考入」云。是吳所據舊本實如此,則當闕五十二、五十三二篇。末知孰是。

   僃高臨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依僃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臨第一,鉤第二,則此篇疑當為僃鉤。

   □□第五十五僃城門篇十二攻具,衝第三,則此篇疑當為僃衝。詩大雅皇矣,孔疏引有僃衝篇,蓋唐初尚未佚也。

   僃梯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十二攻具,梯第四,堙第五,則此篇疑當為僃堙。

   僃水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十二攻具(一)。水第六,穴第七,突第八,空洞第九,蟻傅第十,今唯闕僃空洞一篇,其次又不當列水突之閒,豈為後人所貿亂與?

   □□第六十

   僃突第六十一

   僃穴第六十二十二攻具,穴在突後,此篇次與彼不合。

   僃蛾傅第六十三

   (一)原誤作「其」,據文義改。

 卷之十五

   □□第六十四十二攻具,轒轀第十一,軒車第十二,則當有僃轒轀、僃軒車二篇,其次當在此。

   □□第六十五

   □□第六十六

   □□第六十七

   迎敵祠第六十八

   旗幟第六十九「幟」俗字,王念孫校改「職」。

   號令第七十九章筭術衰分篇,劉徽注引篇目同。

   雜守第七十一

   畢沅云:桉舊本皆無目,隋書經籍志云「墨子十五卷,目一卷。」馬總意林云「墨子十六卷。」詒讓案:馬本梁庾仲容子鈔,見高似孫子略。則是古本有目也。考漢書藝文志云「墨子七十一篇」,高誘注呂氏春秋云七十二篇,疑當時亦以目為一篇耳。藏本云闕者八篇而有其目,節用下,節葬上、中,明鬼上、中,非樂中、下,非儒上,是也。當是宋本如此。而館閣書目云「自親士至雜守為六十一篇,亡九篇」,恐是八訛為九。又七十一篇亡其九,當存六十二,而云六十一,亦二之訛也。其十篇者,藏本并無目,亦當是宋時亡之。然則宋時所存實止五十三篇耳。詒讓案:荀子修身篇,楊注云「墨子著書三十五篇」,疑當作五十三篇。或唐中葉以後此書即有闕佚,篇數已與今本同也。然詩正義引僃衝篇,則尚存其目,而不知列在第幾。太平御覽引有僃衝法,正在此篇,則宋初尚多存與?詒讓案:御覽多本古類書,不足證北宋時此書尚有完本也。南宋人所見十三篇一本,樂臺曾注之,即自親士至上同是。而潛谿諸子辯云:「上卷七篇,號曰經,下卷六篇,號曰論,共十三篇。」詒讓案:此即中興館閣書目所載,別本書錄解題亦箸錄。黃氏日鈔諸子云「墨子之書凡二,其後以論稱者多衍復,其前以經稱者善文法。」又吳師道戰國策校注五,引兼愛中篇「楚靈王好士細腰」數語,云「今按墨子三卷中無此文。」三卷者,別本也,古墨子篇數不止此。是陳直齋、黃東發、吳正傳所見墨子皆止十三篇本也。又有可疑。夫墨子自有經上下、經說上下,在十三篇之後。此所謂經,乃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辯七篇,與下尚賢、尚同各三篇文例不異,似無經論之別,未知此說何據?以意求之,或以經上下、經說上下及親士、修身六篇為經。詒讓案:南宋別本不如是,畢說非。其說或近,以無子墨子云云故也。詒讓案:此說亦非,詳親士篇。然古人亦未言之。至樂臺所注,見鄭樵通志藝文略,而焦竑國史經籍考亦載之,似至明尚存,詒讓案:鄭、焦二志多存虛目,不足據。卒亦不傳,何也?若錢曾云藏會稽鈕氏世學樓本,共十五卷七十一篇,內亡節用等九篇者,實即今五十三篇之本,內著闕字者八篇,錢不深核耳。

   洪頤烜云:墨子今本十五卷,自親士至雜守,凡七十一篇,內闕有題八篇,無題十篇。據陳振孫書錄解題稱漢志七十一篇,館閣書目有十五卷六十一篇者,多訛脫不相聯屬,是無題十篇宋本已闕,有題八篇闕文,在宋本已後。讀書叢錄。詒讓案:道藏本即從宋本出,有題八篇,宋本蓋已闕,洪說未塙。

猜你喜欢
  源流·方以智
  卷一百三十六 历代三·黎靖德
  卷第二十二上·朱熹
  卷五九·邱濬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六·佚名
  双桥随笔卷十二·周召
  洪范正论卷四·胡渭
  卷六·程廷祚
  卷四十五·程川
  卷四·史浩
  刘氏春秋意林卷下·刘敞
  卷六十·朱熹
  慎行论第二 无义·吕不韦
  卷三·佚名
  中日佛法之异点·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李寿卿

    (旦儿上,云)妾身是柳翠,自从做罢好事,见了那和尚,我睡里梦里,便见那和尚。我夜来做了一个梦,梦见变做个梨花猫儿。我今日欲待问人,争奈唤官身,我不往这前街里去,则怕撞见那和尚,只后巷里去波。(正末上,云)远远望见柳翠往这里去了

  • 卷三十四·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四平湖沈季友编三国呉义姑陆郁生陆氏绩之女生于郁林名郁生海盐人年十三适同郡张白白温弟也素有才名温因使蜀大帝恨之以事幽温白亦坐废谪死异郡郁生嫁甫三月以苦节终姚信有表称之曰郁生少履

  • ●崇禎長編卷之十·汪楫

      崇禎元年六月   ○崇禎元年六月   崇禎元年六月   庚寅朔廕故巡撫延綏金忠士男金耀為錦衣衞指揮同知世襲   先是插部百騎入新平堡講讋堡人殲之頭目貴英恰死焉至是屯兵宣大邊外以頭目入講賞継擁群眾入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大风冻死新嫁娘·李定夷

    东海县乡间,风俗极陋。婚嫁不用车轿,以新嫁娘坐围桶(农具)中,扎以竹竿,缠以红绿,四人抬之,即为花轿。热季则科头于烈日之中,冬季则畏慑于寒风之下,殊属野蛮。去岁有某村刘姓者,嫁女于嵇姓家。两家相距约十余里,又值岁寒风厉,行至中

  • 六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再陈续购书籍情形并开列书目呈览折·佚名

    六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再陈续购书籍情形并开列书目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四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再陈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窃照采访遗书,屡奉圣训详明。臣凛遵办理,宣

  • 卷之一百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六 传第一百 郡王品级多罗贝勒霍集斯列传【居 京师之回爵】霍集斯乌什人父阿济斯和卓为吐鲁番头目凖噶尔胁徙喀喇沙尔复自喀喇沙尔徙乌什因名乌什曰图尔璊图尔璊与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五都邑略【四】避暑山庄在古北口外之热河汉为乌桓地後入於鲜卑魏晋为鲜卑地元魏时为安州北境後入厍莫奚隋唐为奚地辽为中京道之北安州地金为兴州地属北京路元亦为兴州属上都路明时入於诺音

  • 二年·佚名

    (己巳)二年大明隆慶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巳,以白仁傑爲大司憲。仁傑旣退,上思其風節,屢下旨召之,仁傑固辭以疾。至是,特命進秩爲憲長,仁傑三辭。上手札答之曰:「君子揚于王庭,致君堯、舜,立準則於後世可也。而梏於一言,遠引而去

  • 卷二下·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二下    明 王应电 撰地官下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师保氏云者谓

  • (十)·钱穆

    《近思录》卷十处事之方,凡六十四条。其中一条云:“伊川每见人论前辈之短,则曰,汝辈且取他长处。”今按:中国人处世,善与人同,与人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遂以养成和合之风。今日国人崇慕西化,此亦乐取于人也。然于前言往行四千年

  • (二)公孙丑篇·钱穆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 论告子与孟子不动心之不同。朱子曰:“孟子乃兼贯物我,举天下之言所以失者而知之,是以其心正理明而无疑于天下之故。由是以集义而无不慊于心。告子论性皆率然立论,辞穷即止,无复思惟论辩之意。所谓不得

  • 全南洋佛教组织之希望·太虚

    ──十七年八月在星洲中华佛教会讲──星洲为太虚旧游之地。昔年之来此,为时虽短,然感星洲各界人士与信佛之热烈;印象深入心脑,永难忘却。此次赴欧,道经星洲,又得与诸公欢聚,欣幸何如!然前此来星洲,尚无佛教团体之组织,今则已有

  • 菩萨地持经 第四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四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方便处施品第九复次菩萨。次第满足六波罗蜜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 优婆夷志·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    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庞行婆庞行婆。入鹿门寺设斋。维那请意旨。婆拈梳子插向髻后曰。回向了也。便出去。后闻居士与灵照化去曰。这愚痴女。与无知老汉。不报而去。是可

  • 意林·马总

    五卷。唐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 《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子钞》,流布于市。总看

  •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佚名

    经名: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众生说念诵十方天尊名号,除罪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不署撰者。太上老君劝人诵念十方救苦天尊名号。

  • 元艺圃集·李蓘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