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如何不與色等諸境而相關涉名作見耶。若遣斯難此不勞言.由斯識體自現形相
雖無色等而境得成.此前已說夢獄瞖等爲能喻事.隨其所應廣陳比量。從此生憶
念者不待外境而現前故見之自性方始得生.雖無實義.念與意俱由現見識所有
功能安置力故.隨其次第假藉餘緣爲能牽引覺想方生.當爾之時名爲憶念。
如何復知見之與憶兩體差殊若此見憶俱並不藉外境有故能生自體由性境者。
爲杜邪疑說分别識.見之爲用不生計度前境相狀但有自證體性生起.念之相也
取其言相安布若了相不明分别生也.以見爲先熏習所遣卽此自性由他故生.見
不然也.見之與念條然别故.爲此定須許如斯理。假令雖復有其外境.二皆有境緣
********************
相不殊.見之與憶自體不同.如有異途幸應爲說。彼設雖緣現在之境名之爲見.如
緣過去說之爲念。由無境者彼雖境異有無之相所緣别故.斯之異相終亦不能而
於見念爲片思也.宜應說爲自體别故斯成異相。
爾者此境是其識所現相若[一]爲決定知如是耶。由於前境決知見已與彼相似所起
之識分明不忘.取彼事時卽名斯事而爲似相.猶如決了丈夫相貌方名此作似丈
夫耶.似相了知非不曾見.然非曾見能有如斯決斷之理.爲由不許有外境故。斯亦
非理.由彼自證心心所生解相不同是所許故.斯固於他全不成難。汝旣分别於事
善巧.我聊致問理復如何.同時自證旣不許有.如何此見能決定耶。非過去事能有
憶念.由彼非是自證性故.又非自證如所說事違道理故。先當援己後乃擊他.所有
陳謀方能獲勝.斯卽念託境生不共成也。
復於夢處領納外境令共成訖後時自可道彼元無成非理故.猶如樂等領受樂事
注:
[一]若爲.意云如何.後同.
********************
若其外境元有可領.但有似相錯亂現前.當爾之時外境非有自然決斷。猶如夢者
覺乃知非.夢者見非有覺已乃知非.
若也覺時亦不領境猶如夢中.彼是非有世人自知.然不如是.是故定知於正覺時然
色等境有真領受不同夢中識無力用。此亦不能而爲曉喻.
令於色等領受義成。
由作夢者處夢中時不能了境是爲非有。
若由遠離於睡闇時得分明慧.隨其所有别别曾緣熏成念種.然於夢位所領之境
憶令上心.方生決斷此事非有。
彼旣如是.此亦還然。
雖非外色可爲領受.便卽翻作見外色心.起妄分别重重現前數數緣慮.生此類性
所有功能熏習成種令其上心.卽此熏習更欲彰其不實事故.後起餘緣彰見真義.
********************
由有睡眠相似法故雖於覺位亦曰睡也。
爲此熏習恆隨逐故.世間睡眠猶如餘睡但有妄情.
離識别見色聲等境而被纏縛.極受艱辛漂泊生津淪迴欲海.由未正得熏習斷故。
猶如夢中不能覺了色等境無。
未能稱事於非起故不了是無爲境所誑.縱有聞思所生之智.爲由分别熏習隨故
未現證真不能正起亦名誑妄.當爾之時名爲不覺。及由於彼熏習種子對治已生.
畢竟拔除深有力用.於創起時非世先有.由此名爲出世間智.正斷一切分别性故。
無分别智獲得現行.
能除熏習無知睡故.
證悟真覺。
於時藉此無分别智以爲因故.由此之力方便起故.決能截除色等諸義固執熏習
********************
名爲清淨.由涉計度諸境相故號曰世間。
彼智現已.
但唯是識隨其色類緣會力故.生起之時唯於自識現其相分.妄執諸境而作生因。
然非離識有自性故色聲等境而生了知。
其所立量若據總相不知彼境是爲無者.[一]許能立因有不成過。若言差别覺時不知.
還有不成與前相似.覺悟之位了境元無宗所許故。旣有斯過.理固不能以斯能立
成其前境有可領納。或有於此不成之過申述解詞.猶若元來不爲境解.此無之智
理不應成.要先知境方於此事能生此心說爲非有。若爾的知前境是有.如何能得
更復言無.觀相是有復乃云無.現是相違若爲通釋。彼諸宗等撥爲非有固不相違.
如諸外論謂爲常等生前滅後悉並非無.或於方所或此非餘.有境無餘.何過之有。
若時於我將爲無者.由非不了可撥爲無.於無起知非所許故.此不如文於茲色等
注:
[一]難者立量以色等爲有法.不知彼爲無故因.兩俱不成.如加覺時簡别.隨一不成.
********************
說我爲無.然於色等造作之處無真實我.非據我也。若爾於色等聚乍可無愆.說識
我無如何免難.由不許有第二之識於餘識處了我爲無.亦非不領於前而能憶念
於後.設令生念境已亡故。是故應許但唯有識而現於相.卽如所許然於識處知我
是無撥無其我.識若生時此智爾時知無我體.然由離境了唯有識。隨此相貌緣若
生時解境爲無.豈非齊致。然於色等了無我時於色等處是爲共相.非是自相由此
各依以爲定性自體異故。然非相似所有相貌是實事有.欲令於餘而作簡别有其
異相附識而生.猶如實事有集心分於識自體轉起現前.世俗言論因斯生起。了知
外境但是自心所生領受本非居外.斯乃是爲最勝修習所獲性故。此由無明蓋覆
於慧如在外轉.觀斯共相卽如所見時俗言成.隨世俗情於言說路令得明解.於諸
論處似事而轉别以形相而宣說之.於所餘事作其遮遣.於此事中應有形段。若[一]總
相是實.卽是總相應如色等自體各異.而於别事體不相應.此則色等成非異體如
注:
[一]總相.舊譯共相.
********************
色似聲。又復如彼一異非言所許共相.此但覆俗當情顯現無所諍也.此旣不許將
爲實事.斯乃便成於色聲等成非異體。又復色等一一便成有多體故.共相之狀體
無邊故.此則合有多種體性.便成諸事皆爲一體。如隨自緣所帶相像斷割前境.此
之體相亦是假立衆多相貌爲俗言論而分别之.由此便成於色聲等無我之智亦
是共相斷割性故.取其無境更成光顯唯識之宗。然於色等無我解時有别相分.復
由前後分段本無故.斯乃是爲先取别相分明決斷.於異決了隨而攝取事境性故.
若青蓮也簡去其白.識緣蓮體決斷是青.言無我者理亦同然。凡起決斷謂卽於他
所執我相仗此思構方生決斷無别我體.縱雖無境而智得生.理旣齊衡何有乖諍。
若諸有情由自相續
者.若言於此自相體中各有無量功能不同.於自識中
變現别故.
********************
至成熟時由自種力
識現在前.不由外境而得興起.
非離自識從外境生.
然由親近善惡友故爲益及損此不得成。
由於真妄損益之中但以言聲說爲境故.旣緣聲義兩種皆無.於斯斷割便成非有。
由彼有其理非理行可令善惡逐彼而行.彼行旣無可取.隨學寧容有故.此則曾不
依託外境而識得生違所許過。必定依託外色等境.緣色等心猶如有事無事聲心
復如觀他所有行跡.是能於境決斷性故.亦復由如色等諸識定緣外境。如聖量言
但是於內似相現故.此固無力破唯識義。
由展轉增上識互決定成者.由其展轉識相假故.卽此二識更互相依。
本不待聲及於色等.由所立喻不順於宗.亦復全無違教之失。
********************
[一]有他相續爲别識故.他識爲因自識生故.
善惡二友作用理成。外境引夢撥使成無.目擊友人何不同[二]睡遣爲非有.何勞強立
展轉相因.夢聞善惡非由别識生.如何現在隨他識行.復如何知但由餘識分别得
生。於他言事隨順情起.此識生時更有餘識功能差别爲因現故。且聞者識如結契
時唯聲現相有差别體識乃得生.
不依外境方能了事。
仗自功能所有差别託己內緣爲聲相解.卽於前境而有了知.此時但是自識熟位
功能轉起.但有聲相共識俱生詳觀斯理。又復聖者威神至極.無其文字離取聲相
爲間隙時成說方便.然則但由勝差别故能作斯事.遂令餘識殊别相生是共許故.
斯卽是爲唯識功力.然則曾無聲之自相能至餘識是他共許以將爲喻。
縱許如是但依他識聲覺得生.斯乃便成恆常聽響.此之聲覺總被生津.雖住遠方
注:
[一]據梵本論.此文應云.此識差别故.於餘身中識差别生.今譯文晦.
[二]原刻下衍而字.今刪.
********************
及耳根壞並應聞說無有廢時。若其許覺由外聲起.有時聞聽耳識方行.分别因起
仍須處在相應.耳根復無損壞.方能於境覺察是非.由此全無.便成並見總聽之過。
非獨如此識待有能差别性故事判於聲.猶如於聲自性各異能生此覺非餘相心.
亦如於聲非聞一切緣此聲相但返緣斯唯生此覺.於覺有時但生如此差别之緣
有力用故爲因非餘。卽如於聲在相應處於自相續生其相像.且如此事種子現前
隨自用果方能生起.如是便成無相似過。復次諸字咸有支分.分析至窮非根取性
猶若極微.非同時生不合聚故.旣不和聚.有其決斷計一常聲處虚空者不應是理.
緣此聲心不可得故。又彼許其所有細分體相似故.及是非根所行性故.然非功能
有其差别及以造作容有安置勢力道理。復如外聲隨所依緣差别之響有其自相
爲緣之因.識亦如是.何有非愛。
豈非所云由展轉增上者卽是許其取餘識故.此識便成有於外境.如不取境喻分
********************
便違。斯難非理.此識由其餘識現相爲所緣故.喻乃共成。如餘宗立猶如於彼非現
在聲隨以一相而爲成立.但有彼相識生而已.其宗許成.我喻亦然何成有過。
何故如來之識差别於餘分别之境.並除不異相續而轉無邊差别所化有情.在彼
多心相若爲起。如彼一聲體無差異隨自樂相識從生起.但由如來威神之力極修
所致令彼得生.於别功能非一之境不同色類多而無雜.一時興用分别事成.猶如
燈寶鏡等現相。復以如來諸化用事難思威力超尋思境是共學故.強爲斯難非成
妙說。
若言夢覺兩[一]位不差.由並許其無實境性.
隨其差别咸引於果.
夢中所見或善或惡.
是總標也.
注:
[一]據律天疏.此下與說有境者對辨.
********************
及於覺位心亦無境.此亦便應俱時獲果。
或應如夢亦皆無果.無境性故.或復翻此。斯難不然.由有理故。
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
者.然則夢心由睡壞故性不分明.卽此善惡能招劣果.如於覺時或緣别事不爲恭
敬或時餘思亂心於彼[一]惠施雖行果不增大。識雖無境果亦同然.隨種差别能招當
果愛非愛事.由斯夢覺體有差殊得果不同非乖道理。復非由境善等體殊所作業
用招勝劣果.然由自性及相應等自體增故及以相違。此卽夢等有其差别.
以此爲緣.非關有境。
或時生已便於斯境能起害心造於極惡.復於此處能招勝報種下中上善不善業.
以此而言實不藉其外境有故植果差殊。或時有緣過去羅漢身福等事實無其境
猶如於夢.獲果不同.有不定過。復於夢中翹誠慶悅如來出世.雖無實境大果當招.
注:
[一]原刻作慧.今依麗刻改.
********************
此喻便成於宗不順。
有餘師云雖被夢損情斷前境而不闇昧.如睡初覺尚有餘昏未足眠時強起情瞖
身體沈重見不分明卽此之損於彼夢中相應之識誠固難有.由於夢內心心生法
當爾之時明白觀境憂愁恐怖極思惟心.縱使覺時未能同此。由此要須是有情數
於共見境取相分故.然於夢中七色之業不立業道.由其夢色非見無對是不共境
不堪爲世言論事故。所立色業非業道者.斯乃便成不察由緒。然此所論於彼夢識
見不分明獲果微劣醒覺之位亦應如此.旣有斯過而便答曰由夢損故獲其少果.
如若不損.與覺何殊。卽如所云夢識於境了事分明便招勝果此若爲通.由於夢中
心明斷割許其招得上妙果報。七色業道不建立者.本爲評章招果差别.遂論業道.
由緒何從。由非招果要須假斯業道方就.於方便位被極重纏害斯意樂遂令招得
最惡之果.輕薄煩惱縱造根本亦未能同.極清淨心於修善位方便根本類此應知。
********************
唯識論者亦由於他相續興害隨心所生成其業道.有餘師說由他知故方成罪者.
此非正答。何意要須待於共境方建立斯.非由他力始成業道.然藉堪爲世言論事。
由如苾芻斷青流穢.犯斯等罪豈在情邊及由共境假他知故。若於夢中實有青等
爲所了事.由大師制便成有罪.或可翻餘非由其事.是有是無此成應理。
[一]若也三界但唯識者.便成無有語身業耶。
然由大種及從種生名爲身也.語業卽是從種生色.此二營爲成殺妄等.兩種若無.
事便非有。
諸屠獵者
但唯自識轉變顯現.
便招殺罪.豈不相違。
由非前生命根自斷遂令他得殺生罪耶.此違所許身語二業。不爾。云何。
注:
[一]句中三界.原刻作生界.今據梵本論改.
********************
死由他識[一]别
者.屠膾等識猶如屠者旣興方便彼遂分離.此亦如是但由自識能有作用差别現
時便與彼命爲殺害因。爾乃但由自識功力妄現身相藉此勢故立爲業道.自餘業
道準此應知。由斯道理復有共許識之差别遂與他身作壞因性.
卽如鬼神
及健達縛等.其所嫌處
惡念便生.
由鬼等識變現爲因.
遂令前生得失念等.復由聖者專心念時.
由他識力爲勝緣故.
遂於夢中
注:
[一]頌後三句.缺文未牒.
********************
併除睡昧.便觀彼彼差異形儀.
識於衆像而領納之。
[一]言命根者.謂是隨應順彼趣業力所招引異熟識流注時限齊.如所攝引事便轉變.
令彼一業所招連續同分之報斷絕相違.非謂一切流皆斷絕.如他所許於其六處
據同分斷說名爲絕.識與命離假言其斷。但由自他兩識爲緣.所有作用命根斷滅。
猶[二]如於隱者獲得勝上定及由作用力差别功能成
者.令生變異但是內心差别性故.如是雖無身語二業殺盜等事理得善成。於彼經
中定說隱者意發瞋火緣斯力故隨便殺彼無量有情.此亦由心令彼斷故.必如前
理應可推徵.決定須許成就隱者意樂害力令無量生咸致命斷。若異此者.樂欲是
其意害大罪事乃不成.故知引證成意罪大。
若也非人知彼意趣當時爲作殺害事者.[三]此亦便成明顯身業罪中最大。
注:
[一]此段釋論斷命之義.未牒文.
[二]此頌意譯.與梵本異.
[三]勘梵本論.此句應云如何成立意罰最大.今反譯其意也.
********************
有時不假餘相續識便遭石墜煙炭雨等損害有情.誰增上力令軀命斷.固非此識
現如是相還爲殺害.便有自縛相違過故。此難非理.卽由斯識相續無能.與斯命斷
隨順性故.猶如疑毒令心悶亂.但是隨順自內相續識無力用更爲連住.由此名爲
夀命斷也.然而許有石等相現亦匪成違。
但由增上識故令他命終者[一]鄰次之後何不夀終.及其死時彼便非有.旣不現前.如
何成罪及於斷命爲因性耶。雖呈雅難應返問之.彼行殺時所招業道若於當時結
業道者何不於時遂便卒命.若於緣時彼死方結如何此得殺生過耶.若言相合得
殺罪者此二别時有無體異如何能作共合事耶。然則此事作論尊者已詳定斷於
能害者自相續中有其差别業性流注.然我於斯有如是見.由能殺者增上識故斷
彼相續更互相因.決定由此不假别事後致終亡.當被傷時成其殺業.由斷他命此
有功能.決定由斯取亡沒故。然能害者但有此力於斷彼命與作親因.或時卽死或
注:
[一]句中令字.原刻作今.今依麗刻改.
********************
復後終.由增上識能與他識展轉爲害.令他識後刹那爲障更不相續。亦非害者但
唯以意便成殺業.由此有其退轉之義.於彼行害事乖離故。以理言之.他更不藉餘
緣致死.由斯必定而取命終.乘此爲因命乃斷故.由斯卽立殺生業道此成無過。如
是[一]賊等隨事應知。若異此途彼能害者.於彼後時有何力用他死之時方招殺罪。更
復容成越理之失.不假能害自身之中有其差别.而但據彼被害者身有殊異故後
死之時方成罪者.由此加功彼命斷故.此卽已言當爾之時何不死等。合以當時方
便殺業當時卽得殺生之罪.死由彼故.然於[二]後時更無異相是可得故。
還將此理用[三]遣餘疑爾者猶如夢中能害所害身等無故.斯乃便成無業道過。此由
夢內識亦不能害他相續.是故於斯不成業道.翻此覺時便成於業已廣成立.但唯
是心中無間事能成害業。
且縱如斯廣陳異見.仍須執理更詰殊端.
注:
[一]謂盜淫妄語等.
[二]原刻作彼.今依麗刻改.
[三]句中遣字.原刻作遣.今依麗刻改.
********************
如唯有識.彼他心智爲知他心爲不了耶。若言不知者.何謂了他心。
此名由智了他心故.如其不了便成誑妄.卽此能詮於焉有失。
如其知者.
於離識境而領受故.[一]所成唯識理致便乖.二事相違如何遣難。所以云何有深義故。
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實
者.意取極深所證會處。彼曰他心若有許識便傷他智如無誠違自教.若他心智緣
於外境如觀心外有境爲緣斯難避咎.了境非實固無愆尤。[二]如何知境不稱其實而
得名作他心智耶。此中意言如所證事前境不虚由此方名是他心智爾者.知於前
境旣不如實.於此豈得名曰他心。理不如是.未閑本意.雖於他心不緣爲境.似彼相
狀識上現耶.是故離心無境可得生似彼相然不如境.斯成本意立作他心。此中但
是領彼似相.由此名爲不如實性.雖不同彼似彼相生.離心無境已共成故.能知之
注:
[一]玄奘譯二十論.以此句爲論文.梵本及律天疏皆以如其知者直接他心智云何.雙關徵問.中無間隔.疑奘譯取此釋改論也.
[二]奘譯以此句爲論文.梵本及律天疏皆無.疑奘取釋改論.
********************
者隨境相生。
如知自心智
者.二心同時不共聚故固非現在.決定應許已滅未生但可得一而爲其境.體復是
無.但唯自識還緣過現諸心聚法.爲[一]彰顯相領納自心.於此事中世咸共許.了他心
事理亦應知。爾者若於自心親能了别.
如何復說不如實知。
爲由於境不實知故名爲不實.爲是無事將以爲有而得名爲稱實知也。若爾如何
得說不如其境.所有領納皆是其無.由彼不能了實境故。此亦不然。
不知如佛境
者.此他心智他緣青等了彼所緣卽是稱實.何以便將佛知心體自性清淨而云不
知。凡云了他心.以他心爲緣了自心相假說知他.卽彼他心自性真體是何境界此
注:
[一]原刻作障.今依麗刻改.
********************
亦不[一]知。不爾。云何。佛知他心自性.卽是離心知有。設有離心之色佛了何傷.此卽心
是實有兩共許成.離心實色與理違背.故不同也。若爾佛了他心應不知境。由境妄
故.佛依妄知亦復何損.如人觀幻豈不知虚.佛同虚知何過之有。若爾諸佛境界有
何相狀。諸佛境界非餘所知.若佛不知心.何名一切智.卽彼無倒所有自性.無知睡
盡而得明覺正曉了時。
諸有覺了自他心者.彼之真性不能了故.
故言彼智不稱境知。復云何通睡盡之智能正了斯。由此覺知無言境性超過語路
但自證知.是故不能以言詮及.然於此識所有自性非是餘識之所能知.旣非所知
非言能及.彼但總相爲其境故。
然斯唯有妄構畫性.
卽此構畫於自證性識之實相極遼遠故.唯於識處了不實相.
注:
[一]原刻作然.從寫本草誤.今改正.
********************
此二皆成不稱實境。
所以者何.於非實事作實事解而爲決斷.由於彼識現虚妄相[一]故。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
注:
[一]下有缺文.
********************
猜你喜欢 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三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一·静泰 卷九十·佚名 国家观在宇宙观上的根据·太虚 卷第二·佚名 序·海明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唯识三十论颂·世亲 卷第四·佚名 中国佛学会会员大会开会辞·太虚 卷七十五·道世 十一 见性成佛·正果法师 任孤儿教育者应具性格之商榷·太虚 卷第二十八·道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