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任孤儿教育者应具性格之商榷

所谓孤儿者,即丧其所抚养之父亲之赤子,而其母亲又穷困不能养育之,于是有孤儿院者代为收容,鞠教育诲而加之保护焉。但考查现代各国所被收容于孤儿院之孤,其死亡率比较常高,大都为不能使孤儿享受其所最不可缺离之母亲的爱抚,致儿感受种种不自然或不幸之弊害。所以欲使孤儿虽被收容于孤儿院,依然如相依于温煦的慈母之膝下,而不失其自然之生长,则任孤儿教育者应具之性格,有不可不注意商榷矣。

作者从事于孤儿教育有年焉,积累经验,以助我分析审定所以致成败之诸因,编刊于玆,非敢自夸多闻也。盖作者所处之地位,乃真实责任之所在,使于此得服务研究之机会,有待于高明而加以努力也。

法华经云:“今此三界,皆是吾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任孤儿教育者,最要之性格,即此是矣。故吾曰:任孤儿教育者,其人虽已成家,且必有热情真挚于子女之乐趣;或尚无子女而盼子殷切,爱人子犹如己出者;或具有孤儿心理之知识,及一般童性之观察,且能了解分析其童年发育中之种种自然律,与生活标准式之差变,如情绪、欲望、嗜好、冲动、易诱惑性、喜怒无常性、以及其他心理上之弱点,皆能感受之而图其完成者。如是则得其同情,庶免玩忽之弊乎!既得此同情之了解,则更须具吸引之人格与愉快之性情,乃有亲密之接触,伴侣之精神,并加以游戏娱乐之参预,浸润渐渍,使孤儿可亲可近,优游而忘其所在。然后于所训练,悉婉听从,一若教育者即其慈母然。

孤儿既被容于孤儿院,其与社会必少接触,则任孤儿教育者,当具礼富之社会常识与其背景之了解,以及实际处理社会事业之经验以同情心。一一分别,使彼被教育之孤儿各得其所,他日出而应世,庶无社交之困难,而易与群众相和洽也。童年时期,最富模仿性,所以教育孤儿者之服式仪容,尤应足以示范者。平时之宜处处显示雅驯优美之形式,与夫必诚必毅之态度。通常小学教师已应注意,而尤以任孤儿教育者为切要也。

任孤儿教育者,有所取决,必先去我见偏见,信任孤儿自行理解之。事之重大者,略为发踪指示,然后搜集事证,下敏速审慎之判断。而出言复当含有滑稽之意,是在紧张形势之下,一语诙谐,全般体解,最易迁善改过者也。然不可失其诚恳态度,致贻害孤儿,流于卑下。亦不可固执而过严,盖严肃冷峻,即无热烈之友情,而失其执著之魔力矣。茍不慎而以之处置初入院孤儿,尤为不宜,徒触动其思亲之念,而与教育者生一重隔膜矣,不可不慎也。且每施行一严重之训育事件以后,则必思所以转换其性质,使之略治琐细无关紧要之事,以湮却其恶意。视其所训育事件关系之大小,令全体或一部份之有关系者合作之,所以融洽其意见也。

至于任孤儿教育者之年龄,初不能以经历之多少为断。茍老景颓然,头脑冷静,最为童心所厌弃;必也天真活泼,适合童年游戏之生活者,当在二十以至四十也。

总之、任孤儿教育者,必能体慈悲之旨而具有慈母心肠者;能根据教育原理以发挥其精神;能了解分别各个孤儿之品性,而实施其教育之方针;能在孤儿中立真挚诚毅之品格为之模范;能负积极之责任,使孤儿出院后对于立身处世之原则有充分之准备者,庶几可矣!(见海刊八卷七期)

  


猜你喜欢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五十七(第十诵之二)·佚名
  卷三十九·道世
  第三集 日·佚名
  卷第十四·永觉元贤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佚名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佚名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佚名
  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佚名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九·佚名
  维摩诘经纪闻叙·太虚
  四谛论 第二卷·佚名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446_1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白居易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校小,   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 台湾诗乘卷三·连横

    林爽文之役,用兵两载,诸将无功。高宗震怒,以大学士嘉勇侯福康安为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帅师入台,连战皆捷,南北荡平。命于台湾府治建功臣祠,赋诗刻石,以志其事。碑高一丈有二尺,阔四尺,御书汉、满两文,上覆以亭。旁有

  • 卷二·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二【讽谕古调诗五言凡五十八首】 续古诗十首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伶俜独居妾迢逓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拆所

  • 卷二·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嘉善曹庭栋编东观集魏野字仲先陜州人母梦引袂于月中承兔而生嗜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凿土屋方丈曰乐天洞弹琴其中歌啸自得性不喜巾帻见賔客惟纱帽白衣出则跨白驴真宗闻之累徴不起遣使图其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蔡东藩

      却说赤眉既降,关中无主,盗贼又乘机蜂起,各据一隅。下邽有王歆,新丰有芳丹,霸陵有蒋震,长陵有公孙守,谷口有杨周,陈仓有吕鲔,汧骆有角闳,长安被张邯占住,各称将军,互相攻击。独延岑屯据杜陵,击破赤眉将逄安,意气自豪,再移部众入

  • 补编(四)·佚名

    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一顷送一函,计承青及。兹接公函,备悉刻下局势已定,惟就事力办;法人蹈机之谋不能后顾,亦不必卢也。借款成,固挥霍有资,否亦可省利银。总之,主见既定,惟仰承庙算而已。原件附缴。醇亲王覆。二十八午正。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二月辛丑朔○壬寅改辽东锦州备御为守备辖左中屯二卫并大兴等堡增设海州参将一员辖海盖二卫并东昌等堡命抚臣于二城附近卫所摘选舍余丁壮及原额军共足六千名每城分拨三千发太仆寺马价银二万四千六百六十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正月丁卯朔 上免朝贺大学士方从哲诣仁德门行叩头礼是日以元旦令节颁赐二辅臣上尊珍馔 升吏部郎中梁克从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戊辰兵部覆参高家堡失事各官先是套虏沙计紏合各部人犯本堡迤东地方本营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八月。丙子。谕内阁、李明墀奏特□□□尔□庸劣不职各员等语。湖南永顺府同知克从、疲软无能。纵丁舞弊。桃源县知县万修廉、年老颟顸。嗜好太重。候补同知江肇成、狡猾嗜利。声名素劣。着一并革职

  • 殿阁词林记卷三·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阁学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宋讷字仲敏大名滑县人父崇禄元陜西行台侍御史讷博学强记动遵矩矱性迟重不妄言笑登元至正癸卯进士任盐山县令洪武十三年征为国子助教横经发难系蔀廓塞学者如归尝同诸儒应制撰诸勑文

  • 八、人民生活与国家财政·陶元珍

    三国时之人民生活,可分饮食、被服、居处、婚嫁、丧葬五项述之。主要之食料为米、麦、大豆之属, 晋书文帝纪:「因命合围,分遗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案:米麦之为主要食料无待详说,观晋书

  • 三二 介孚公二·周作人

    癸巳年春天介孚公携眷回家,住在西一的屋内,同来的是少子凤升,生母章已早死,年十二岁,妾潘,是和小姑母同年的,可以推定是二十六岁,介孚公是五十七岁。曾祖母于壬辰除夕去世,那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就赶到了家,这有一件

  • 乐八·徐松

    鼓吹导引乐歌南郊鼓吹歌曲《导引》建隆二年三曲建隆二年:《宋史》卷一四○《乐志》作「开宝元年」。。气和玉烛,睿化着鸿明,缇管一阳生。郊禋盛礼燔柴毕禋:原脱,据《宋史》卷一四○《乐志》补。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

  • 卷五·陆陇其

    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五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为政为政以徳章 李毅侯曰为政以徳是以天徳行王道所谓以一独主张天地万物者也其精神结聚处要即潜伏屋漏两节意民自归之谓以劝以威动其愧耻之良且不识不知安其性命之则也縁此徳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八背捨義第三十三   八背捨者.內有色外亦觀色是初背捨.內無色外觀色是第二背捨.淨背捨身作證   第三背捨.四無色定及滅受想定是五合爲八背捨。背是淨潔五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圆教无作弘誓者。四谛之体秖是三谛。故以三谛总标誓境。一念心起与前不别。能观观智与前永异。即此一念即是三谛。不复更论迷解之本。若根若尘并是法界。法界秖是三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佚名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

  • 淮南子译文·刘安

    道家哲学名著。因其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故名。《淮南子》与《吕氏春秋》一样,不是个人论著,而是集体编撰的著作。据《汉书·淮南王传》,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