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并查办善后事宜暨凯旋妥筹防海情形摺

奏为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巨匪多名,并将善后事宜分别查办暨凯旋抵郡妥筹防海情形,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北势湳伪北王洪欉等全股踞逆,并搜捕各处逸匪,台疆一律安定缘由,业于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缮摺由驿六百里驰奏在案。维时臣仍严督各军,分路净歼余孽。即据同知王桢、都司凌定邦、守备郑荣、通判王修业、县丞张国楷、千总刘全、外委张建功等率同贡生吴联辉、廖传岁、职员陈瑞銮、六品军功洪大舟各带勇团,分赴水沙连、溪州、北投、火盆山及深入龟仔头迫近番界之旱园一带,毁巢搜获著名股首庄明德、廖阿螺及叠与官军接仗伪北王洪欉之胞兄洪狗、胞侄洪盏、洪灶、逆党洪从、洪希、洪建等多名,先后解营;经臣提讯,均各供认或受伪职、屡攻城堡、戕杀官兵及接仗多次不讳,当即分别正法。第查洪族之中,洪欉、洪璠固为元恶巨憝,而临阵拒敌、凶悍异常,则以在逃之伪元师洪花夫妇为最。

当首逆戴万生攻陷斗六、叠围嘉邑时,洪花同其妻李氏骑马上阵,当先挥杀,莫遏凶锋,人所共愤。续因访闻该逆潜伏附近万斗六庄之坪林山顶地方,随饬王桢、郑荣等率勇约会绅团驰往围拿。旋又探闻附近彰化之学田庄多有逆匪潜匿,传闻陈鮄亦在其内;臣即于本年正月十六日由内山拔队移驻彰城,派令署彰化县知县张世英会集各庄绅民团,合力剿捕。

复闻内地漳郡踞匪现因大兵云集,即可剿平,更恐不法台勇勾结偷渡,致生他变;因思彰化县所辖之鹿港地方,乃台地最要口岸,相离彰城较近,随又亲赴巡查,严饬鹿港同知兴廉会同该处水师营员督率绅团兵役,认真稽查,加意防范。旋即回彰,据义首生员梁炳光解送拿获从逆抗官之匪党梁钦,又据张世英遣派丁役购获在逃股首杨聘,解营先后讯明处决;并据王桢、郑荣禀报:洪花潜匿在坪林山顶竹围之内,经该员等会合在籍都司林廷栋、外委林成功、职员何春林、义首林瑞麟等叠次围捕,该逆竟率死党抗拒。迨经我军施放火箭焚烧逆屋,该逆奔出,被我军用枪刺毙,割取首级;其妻李氏逃赴万斗六山后,并经我军追获,亦因身受铳伤甚重,枭取首级;先后解验,当即传示被扰地方,以昭炯戒。

  而学田庄潜伏逸匪,屡据张世英禀报,督同举人蔡鸿猷、训导杨清珠、候选县丞张世镛、守备叶保国、义首屠炳星等分路夹攻,该逆等抵死拒守;嗣经我军堵截要隘,乘夜攻杀,破其竹围,拿获匪党陈猫通、杨狗仔、何有荣、陈水源、陈传宗、廖石螺、洪中瑛、洪大头等八名,余皆四散奔逃,适因黑夜未及穷追。经张世英讯据陈猫通等佥供:因马粦潭败后,逃赴北势湳依附洪欉;今因洪巢复被官军剿毁,窜匿学田庄内。诘以陈鮄下落,据供陈鮄自官军攻破马粦潭受伤后,只身逃逸,委属不知去向等语。当于讯明后,即将各该犯正法。

又据署嘉义县知县白鸾卿禀报,会同营员督率绅团续获股首罗务等及匪党曾轮等共一十六名,先后讯明斩决,开送供摺到臣。伏查臣此次督军剿灭踞逆,续又分兵搜拿逸匪,历时五月之久;虽不敢稍遗余力,惟陈鮄自马粦潭逆巢前被官军击破、该逆受伤后,孑身逃窜,访无确踪。其余星散逃逆,亦已力尽势穷,无复党与,四处逃匿,并无定向。以目前情形而论,似未便屯兵待捕,糜费饷需。现已严饬该管文武购线查拿,务期必获。

至台北被匪各处,民多荡析离居,前于克复彰斗后,业已先后招抚来归,田园垦复,生计渐舒;其内山一带,失业穷黎,现当洪逆既灭,亦已次第归庄。兹又出示招抚,并令乘此春雨及时,开圳垦种,均可复业。此外,善后未尽事宜,仍督饬地方文武随时妥办,毋致懈忽。其应查抄入官之叛产,并照成案饬府查办;及现应如何开设屯田,亦令一并妥协筹议办理。臣随于正月二十八日起程回郡,路经彰化、嘉义等县所辖之大埔心及他里雾各庄,据义首生员利秉渊获送逆党张阿七,又据署斗六都司许炳、署县丞程荣森获解在逃股首林番薯、匪党李清水,均经先后讯明正法。察看沿途民情,尚属安谧;早禾间有播种,地瓜、杂粮亦甚畅茂。惟嘉义县近南一带,每有匪徒抢劫行旅;并经严饬该管营、县及在籍候选同知刘达元、吴敦礼等认真联庄,督率役勇团丁随时拿办。

臣即于二月初二日抵郡,现在清厘积年勇粮,并将各勇分别裁撤,暨将凑借饷项,另行禀请筹拨归还;及酌留精勇,妥筹巡防海口,以遏窜匪而固地方,庶期仰慰圣主睠怀海外、保乂黎元之至意。

所有微臣乘胜严督各军分路搜拿巨匪多名,并将善后事宜分别查办暨凯旋抵郡妥筹防海情形,理合缮摺由驿四百里驰奏,伏乞皇太后、圣上圣监训示。谨奏。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刘昫
  职方考第三·欧阳修
  读礼通考卷四十七·徐乾学
  第二六八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七·佚名
  第三十九卷清顺治·缪荃孙
  澄斋日录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黄序·沈有容
  姚僧垣传·李延寿
  安重荣传·欧阳修
  第十二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一段·梁启超
  弇山堂别集卷十五·王世贞
  卷十六·佚名
  卷十五·佚名
  ●天台治略卷之五·戴兆佳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连横

    独立纪光绪二十一年夏五月朔,台湾人民自立为民主国,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初,朝鲜事起,沿海戒严。清廷以台湾为海疆重地,命巡抚邵友濂筹防务。友濂,文吏也,不知兵。复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会办。维源,淡水人,家巨富。既又

  • 卷十·凌雪

    列传十三 万元吉(附杨文荐)、杨廷麟、刘同升、郭维经、彭期生、黎遂球、龚棻、姚奇胤列传十四 傅冠、王应熊(附王锡兖)、蒋德璟、黄景昉、何吾驺、黄士俊、方逢年列传十五 瞿式耜、张同敞、何腾蛟、堵胤锡列传十三万元吉(

  • 五九 讲西游记·周作人

    义房的事情还有一部分没有讲到,现在来补说一下。义房第十二世亲兄弟共有九个,但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后来只有四位罢了,末了的一个便是“九老爷”,号叫藕琴,这二字不知是什么意思,大概或者是后来改的同音字吧。他从小在外边,大约

  •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范晔

    (张纯、曹褒、郑玄)◆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张纯少时承袭父亲的爵土,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土,而张

  • 卷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宁宗时知澧州曹彦约上奏曰臣伏读正月二十三日诏书求言於搢绅之彦刍荛之微以为厥今百度未厘三边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扬之术民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救此弊端宁无良

  • 卷九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二 朱批冯允中奏摺 雍正五年二月十八日湖广提督【臣】冯允中谨 奏爲恭谢 天恩并陈地方情形事窃【臣】一介庸愚毫无知识蒙我皇上天恩由偏裨历陞提督惭惶感激日夕靡宁不知将来何以图报万一

  • 卷三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四宋 宋敏求 编诸王册文册梁州都督汉王元昌文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文册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文册潞州都督韩王元嘉文册遂州都督彭王元则文册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越王泰改封魏王文册洺州刺史郯

  • 十年·佚名

    (己亥)十年清順治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癸巳,以蔡

  • 卷五十三·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晋世本第一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武王少子成王母弟唐叔虞字子于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请择日成之遂封叔虞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三百五十尽四百一十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百五十卷  聚沫(上情喻反考声攒集也韵英会也说文集会也从[脈-月]取声[脈-月]音吟也下摩钵反玉篇云水上浮沫也庄子云水上浮沸

  • 二谛义卷上·吉藏

    胡吉藏撰睿师中论序云。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论者。真若日月在怀无不朗然鉴彻矣。若通此四论。则佛法可明也。师云。此四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

  • 卷第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无根谤学处之二尔时薄伽梵命实力子曰。汝闻斯语不。白佛言。我闻薄伽梵。我闻苏揭多。佛言。实力子其事如何。实力子白佛言。世尊。我之虚实唯佛所知。佛言。实力子

  • 卷第四(应始终佛部第一)·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应始终佛部第一)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得道师宗一 ·托生王宫二·现迹成道三  ·阿难问葬法四 ·现般涅槃五·摩耶五衰相现六得道师宗一如来昔在久远劫时

  • 宫观碑志·陶谷

    宋陶谷等撰。一卷。共收《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记》、《元重修毫州太清宫太极殿碑》、 《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等七篇碑记。分别述及中国古代四荒地理、泾水上游土质、物产,重阳成道宫所在地终南山地理位置及各宫观

  • 花神三妙传·佚名

    明代通俗短篇言情小说。一卷,收入《国色天香》卷六。本篇也同见于《风流十传》 (篇名为《三妙传》)、 《绣谷春容》(篇名为《白潢源三妙传》)、《花阵绮言》 (作二卷,篇名为《花神三妙》)、 《燕居笔记》何本(作二卷)

  • 审斋词·王千秋

    词别集。南宋王千秋撰。一卷。千秋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曾自制启联云“长年忧患,一身蓬转于四方”,可略知身世不幸。此集前有梁文恭《读审斋先生乐府》一首,谓“审斋先生世稀有,曾是金陵一耆旧。”约生活

  • 礼记纂言·吴澄

    三十六卷。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百人,卒谥文正,为元代着名学者,着有《老子

  • 大乘同性经·佚名

    全称《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亦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佛教经典。北周阇那耶舍译。二卷。“同性”,梵文abhisamaya的意译,亦译作“证契”,即契入大乘教理之意。本经论述了众生之实相、众生界之无尽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