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居士传二十九
李伯纪传
李伯纪。名纲。邵武人也。父夔官龙图待制。初为松溪尉。与大中寺庆余禅师往还。究心佛法。时参政吕公谪居建安。以龙图故致礼於庆余。一日庆余升堂。集众跏趺化去。龙图吕公方游武夷。归急趋视之。距庆余化时越一昼夜矣。吕公痛哭。恨不及其生叩其所证。龙图曰。盍诚祷。倘能复反。吕公焚香再拜。就庆余耳击小磬数十声。庆余忽开眼笑曰。已相别。何用尔耶。当为公留七日。遂下座。吕公咨问道要。请庆余再开堂说法。龙图为之疏。辞义甚美。及期。复如前升座而化。其後伯纪过建安。访龙图遗迹。书其事。励学佛者。政和二年伯纪登进士第。历官中外事。徽宗钦宗高宗三居相位。孤忠信於朝野。伟略盖世。俄顷指顾间慑强敌持危邦。士庶恃之以为命。蔽於佥邪。屡振屡绌。出入险阻。中心浩然。同时吴元中敏与伯纪先後柄政。以恢复为己任。已而先後皆远窜。数遗书往复。切劘大义。慷慨痛激。自拟申胥。既已欲自效无由。则发愤求出世法。研佛书。闻伯纪通易.华严二经。遗书雷阳问二经同别。伯纪复之。其略曰。易立象以尽意。华严托事以表法。本无二理。世间出世间亦无二道。何以言之。天地万物之情无不摄总於八卦。引而申之。而其象至於无穷。此即华严法界之互相摄入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法界之成坏。一沤之起灭是也。乾坤之阖辟。一气之盈虗是也。易有时。其在华严则世界也。易有才。其在华严则法门也。甞观十处九会。虽升诸天宫说法而不离普光明殿。虽普现羣生前而常处菩提座。每会必有十方法界诸佛菩萨同一名号来集作礼。同一威仪。慰谕称赞。同一言说。乃至所事之佛。所从来国。无不同者。此何理耶。譬犹镜镜相照。重重相入。无有穷尽。是故百亿天地即乾坤也。百亿日月即坎离也。百亿山海即艮兑也。阴极阳生君子道长。佛出世也。阳极阴生君子道消。佛灭度也。刚柔相推以生变化。世界生灭相依也。六爻周流循环无端。万物轮廻互高下也。由是言之。华严法界与易乾坤诸卦有二理哉。甞观善财之入法界徧参五十三善知识。童男童女外道僊人医卜船师无不求也。妙高之峯海岸旷野城邑聚落无不至也。文殊导其前。普贤示其後。弹指而楼阁开。摄心而佛境现。其表法之意微矣。然所以为菩萨道。行菩萨行者。则不出诸波罗密等法而已。六十四卦善知识也。君子观象。善财徧参也。卦之象无所不取。而君子观之无所不法。自强不息积小而大。非精进乎。自昭明德作事谋始。非智慧乎。反身修德俭德辟难。非忍辱乎。称物平施施禄及下。非布施乎。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非持戒乎。立不易方言有物行有恒。非禅定乎。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茂对时育万物。所谓慈也。议狱缓死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所谓悲也。饮食宴乐朋友讲习。所谓喜也。独立不惧遯世无闷。所谓舍也。成卦之象皆出於乾坤。君子观象皆得於易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由是观之。华严法门与易之易简法门有二理哉。系辞论八卦。必妙之以神。八卦者菩萨也。如所谓文殊小男。普贤长子之类是也。神者佛也。如所谓毗卢遮那是也。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犹佛之有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也。八卦用事而易无作。诸菩萨说法而佛无言。散佛之体则文殊得其理。普贤得其行。观音得其悲。势至得其智。合之则佛也。散易之体。则乾得其健。坤得其顺。六子得其动止陷丽说入。合之则易也。神无方也。易无体也。佛身充满於法界。无不在。无不为也。无芥子许孔中无虗空。无一尘中无佛身。翾飞蠕动皆神之所妙。草木缕结皆易之所存。反而观之。则大千法界与夫天地万物皆在吾方寸之间。故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楞严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徧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虗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此心地法门也。为易之说。则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为华严之说。则曰当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心静而明。廓而大。虗而通。寂而灵。建立万法为之主宰。而物有蔽之。则明者暗。大者小。通者碍。灵者顽。所谓操存而舍亡也。故易立象以尽意。华严托事以表法。皆以其本来所有者示之。非能与其所无也。体此道者莫若诚。至诚则不息。不息则悠久。悠久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故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己之性。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与天地参。此致其诚而天地万物得於一心者也。昔之发无上道者。自十信始。故曰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诸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由此充之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成等正觉。犹育孩稚以为成人。养根萌以为成材。其骨节枝干初已具足。充大之而已。其悲愿之深。勇猛精进。为羣生入诸恶趣。受种种苦。心不退转。而况死生祸福毁誉足惊怖动摇之乎。故能出入三界。游戏十方。於梦幻中而作佛事。此致其诚而华严之法界得於一心者也。二者皆不出於心法。故吾侪之所当自事者心而已。了此则廓然。更有何事。夫昼之所想即夜之所梦。生之所履即死之所为。春之所种即秋之所获。所以处世间者所以出世间者。儒释之术一也。夫何疑哉。神通妙用在运水搬柴中。坐脱立亡在着衣吃饭中。无上妙道在平常心中。愿试思之。後以江西安抚使乞祠提举临安洞霄宫。绍兴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諡忠定。中岁甞自题其像曰。是影是形。了无差别。行年之化。三十有八。返观其前。肤腴色悦。从是以往。苍颜华发。本来面目。不生不灭。游戏仕涂。天付之拙。须天而行。一无敢设。独知其天。宁有他诀。万里清风。一轮明月。有来问者。默然无说(李忠定集.宋史)。
知归子曰。世之议儒释者不得其本。往往知见立知。滞迹异同之间。籓太虗。画沧溟。汗漫精微。只成戏论耳。吾观伯纪与吴元中书。周易策数华严法界涉入圆融同一涅盘。元清净体。彼其出入尘劳烦恼中。独肩世界不厌不疲。非诚得其本者其能如是乎。
汪大绅云。予读论语。至予欲无言。及莫我知也夫。輙为之喟然叹曰。其先师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之时乎。其释迦氏见明星而豁然大悟之境界乎。先师之发是言也。从天而降。不知影落何处。是言也端木先生以上大弟子不用问。端木先生以下大弟子不能问。惟端木先生能逆流而入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曰何为其莫知子也。是问也。香象渡河。金翅劈海。为百万人之桥梁。於是先师现毗卢身为说法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华严重重法界也。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此华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成等正觉也。盖圣门之所谓天。即佛门之所谓毗卢法身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八·志磐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太虚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讚作舞·胡兰成 卷第十七·霁仑超永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佚名 众善相品第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宗喀巴 乐邦文类卷第五·宗晓 后序·纪荫 卷第四十·志磐 覆彭宣传部长电·太虚 卷第十·佚名 卷一百一十四·佚名 提要·黄道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二·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