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居士传二十九

李伯纪传

李伯纪。名纲。邵武人也。父夔官龙图待制。初为松溪尉。与大中寺庆余禅师往还。究心佛法。时参政吕公谪居建安。以龙图故致礼於庆余。一日庆余升堂。集众跏趺化去。龙图吕公方游武夷。归急趋视之。距庆余化时越一昼夜矣。吕公痛哭。恨不及其生叩其所证。龙图曰。盍诚祷。倘能复反。吕公焚香再拜。就庆余耳击小磬数十声。庆余忽开眼笑曰。已相别。何用尔耶。当为公留七日。遂下座。吕公咨问道要。请庆余再开堂说法。龙图为之疏。辞义甚美。及期。复如前升座而化。其後伯纪过建安。访龙图遗迹。书其事。励学佛者。政和二年伯纪登进士第。历官中外事。徽宗钦宗高宗三居相位。孤忠信於朝野。伟略盖世。俄顷指顾间慑强敌持危邦。士庶恃之以为命。蔽於佥邪。屡振屡绌。出入险阻。中心浩然。同时吴元中敏与伯纪先後柄政。以恢复为己任。已而先後皆远窜。数遗书往复。切劘大义。慷慨痛激。自拟申胥。既已欲自效无由。则发愤求出世法。研佛书。闻伯纪通易.华严二经。遗书雷阳问二经同别。伯纪复之。其略曰。易立象以尽意。华严托事以表法。本无二理。世间出世间亦无二道。何以言之。天地万物之情无不摄总於八卦。引而申之。而其象至於无穷。此即华严法界之互相摄入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法界之成坏。一沤之起灭是也。乾坤之阖辟。一气之盈虗是也。易有时。其在华严则世界也。易有才。其在华严则法门也。甞观十处九会。虽升诸天宫说法而不离普光明殿。虽普现羣生前而常处菩提座。每会必有十方法界诸佛菩萨同一名号来集作礼。同一威仪。慰谕称赞。同一言说。乃至所事之佛。所从来国。无不同者。此何理耶。譬犹镜镜相照。重重相入。无有穷尽。是故百亿天地即乾坤也。百亿日月即坎离也。百亿山海即艮兑也。阴极阳生君子道长。佛出世也。阳极阴生君子道消。佛灭度也。刚柔相推以生变化。世界生灭相依也。六爻周流循环无端。万物轮廻互高下也。由是言之。华严法界与易乾坤诸卦有二理哉。甞观善财之入法界徧参五十三善知识。童男童女外道僊人医卜船师无不求也。妙高之峯海岸旷野城邑聚落无不至也。文殊导其前。普贤示其後。弹指而楼阁开。摄心而佛境现。其表法之意微矣。然所以为菩萨道。行菩萨行者。则不出诸波罗密等法而已。六十四卦善知识也。君子观象。善财徧参也。卦之象无所不取。而君子观之无所不法。自强不息积小而大。非精进乎。自昭明德作事谋始。非智慧乎。反身修德俭德辟难。非忍辱乎。称物平施施禄及下。非布施乎。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非持戒乎。立不易方言有物行有恒。非禅定乎。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茂对时育万物。所谓慈也。议狱缓死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所谓悲也。饮食宴乐朋友讲习。所谓喜也。独立不惧遯世无闷。所谓舍也。成卦之象皆出於乾坤。君子观象皆得於易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由是观之。华严法门与易之易简法门有二理哉。系辞论八卦。必妙之以神。八卦者菩萨也。如所谓文殊小男。普贤长子之类是也。神者佛也。如所谓毗卢遮那是也。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犹佛之有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也。八卦用事而易无作。诸菩萨说法而佛无言。散佛之体则文殊得其理。普贤得其行。观音得其悲。势至得其智。合之则佛也。散易之体。则乾得其健。坤得其顺。六子得其动止陷丽说入。合之则易也。神无方也。易无体也。佛身充满於法界。无不在。无不为也。无芥子许孔中无虗空。无一尘中无佛身。翾飞蠕动皆神之所妙。草木缕结皆易之所存。反而观之。则大千法界与夫天地万物皆在吾方寸之间。故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楞严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徧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虗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此心地法门也。为易之说。则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为华严之说。则曰当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心静而明。廓而大。虗而通。寂而灵。建立万法为之主宰。而物有蔽之。则明者暗。大者小。通者碍。灵者顽。所谓操存而舍亡也。故易立象以尽意。华严托事以表法。皆以其本来所有者示之。非能与其所无也。体此道者莫若诚。至诚则不息。不息则悠久。悠久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故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己之性。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与天地参。此致其诚而天地万物得於一心者也。昔之发无上道者。自十信始。故曰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诸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由此充之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成等正觉。犹育孩稚以为成人。养根萌以为成材。其骨节枝干初已具足。充大之而已。其悲愿之深。勇猛精进。为羣生入诸恶趣。受种种苦。心不退转。而况死生祸福毁誉足惊怖动摇之乎。故能出入三界。游戏十方。於梦幻中而作佛事。此致其诚而华严之法界得於一心者也。二者皆不出於心法。故吾侪之所当自事者心而已。了此则廓然。更有何事。夫昼之所想即夜之所梦。生之所履即死之所为。春之所种即秋之所获。所以处世间者所以出世间者。儒释之术一也。夫何疑哉。神通妙用在运水搬柴中。坐脱立亡在着衣吃饭中。无上妙道在平常心中。愿试思之。後以江西安抚使乞祠提举临安洞霄宫。绍兴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諡忠定。中岁甞自题其像曰。是影是形。了无差别。行年之化。三十有八。返观其前。肤腴色悦。从是以往。苍颜华发。本来面目。不生不灭。游戏仕涂。天付之拙。须天而行。一无敢设。独知其天。宁有他诀。万里清风。一轮明月。有来问者。默然无说(李忠定集.宋史)。

知归子曰。世之议儒释者不得其本。往往知见立知。滞迹异同之间。籓太虗。画沧溟。汗漫精微。只成戏论耳。吾观伯纪与吴元中书。周易策数华严法界涉入圆融同一涅盘。元清净体。彼其出入尘劳烦恼中。独肩世界不厌不疲。非诚得其本者其能如是乎。

汪大绅云。予读论语。至予欲无言。及莫我知也夫。輙为之喟然叹曰。其先师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之时乎。其释迦氏见明星而豁然大悟之境界乎。先师之发是言也。从天而降。不知影落何处。是言也端木先生以上大弟子不用问。端木先生以下大弟子不能问。惟端木先生能逆流而入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曰何为其莫知子也。是问也。香象渡河。金翅劈海。为百万人之桥梁。於是先师现毗卢身为说法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华严重重法界也。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此华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成等正觉也。盖圣门之所谓天。即佛门之所谓毗卢法身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八·志磐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太虚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讚作舞·胡兰成
  卷第十七·霁仑超永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佚名
  众善相品第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宗喀巴
  乐邦文类卷第五·宗晓
  后序·纪荫
  卷第四十·志磐
  覆彭宣传部长电·太虚
  卷第十·佚名
  卷一百一十四·佚名
  提要·黄道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二·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一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游龙门奉先寺【黄鹤注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后游东都时作 朱鹤龄注龙门即伊阙元和郡县志伊阙山在河南府伊阙县北四十五里旧注误引禹贡河东之龙门今削之两京新记炀帝登北邙观

  • 57.韩愈:山石·施蜇存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序·吴伟业

    寒夜鼠啄架上,发烛照之,则明季三王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年来幽忧多病,旧闻日落;十年三徙,聚书复阙;后死之责,将谁任乎?臣因是博搜见闻,讲求实录,刊讹谬,芟芜秽,补缺遗,类分为四十一篇:自福王至桂王,更七载而勒成一书,名之曰&ldq

  • ◎夏佩容阴谋萧耀南·宣南吏隐

    夏佩路本属王占元一手提拔之人,由二师军需长,氵荐升财厅长、鄂省长。因力劝王投安福,致王遭直派猜嫌。王遂恨夏。省长一席,被孙振家捞去,夏百计钻营,谋得湖北官矿督办一席,藉以敷衍面子。及鄂省圈入直系地盘,夏因保全位置起见

  • 卷四·王明清

    ●卷四○王素同姓名者二,李定同姓名者三王丝,字敦素,越之萧山人。景初为县令,会岁歉,丝每家支钱一千以济之,期以明年夏输绢壹匹,邑人大受其惠,称为德政。繇此当路荐之。盖是时一缣售价,不逾其数尔。仕止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

  • 书经集传序·蔡沈

    庆元【宋宁宗年号】己未冬先生文公令【平声】沈作书集传【去声】明年先生殁又十年始克成编总若干万言呜呼书岂易【音异】言哉二帝【尧舜】三王【禹汤文武】治【平声澄之反邹氏季友曰治字本平声借用乃为去声故陆氏于诸

  • 四无所畏品第七·佚名

    宝女白佛。斯所可谓如来至尊。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又彼菩萨则以何行。致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世尊告曰:行菩萨道。未曾於法违失师命。了知是像。常以等心愍于众生。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等奉行法观察所归。无

  • 卷二十一·佚名

    △如来品之二诸有不信佛,如此众生类。当就于厄道,如商遇罗刹。诸有不信佛者,阎浮利地有众多贾客。共相率合入海采宝。正值回波恶风吹坏大船。复有诸人乘弊坏船。顺风流迸堕罗刹界。众多罗刹女辈。颜貌端正众宝自婴珞身前

  • 卷第三·佚名

    祖堂集卷三 祖堂卷三 牛头 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

  • 佛说清净心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

  •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相续解脱经说。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有十地。所谓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焰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地第十一。此诸地几种清净摄。为有几分。佛告观世音菩萨。有四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末)·窥基

    沙门基撰经尔时世尊(至)无能测量者赞曰。下二十一颂分之为二。初十七颂半颂前二妙。后三颂半劝发信心。显今说实。初中复二。初二颂总颂二妙。后十五颂半别颂二妙。此即初也。初一颂总叹法师妙。后一颂总叹法妙。总叹

  • 龙翔笑隐欣禅师语录序·大訢

    咄哉此录。自元历明代。以迄今日。埋没四百余年矣。一旦无所从来。突向龙宫海藏推出。落在山翁和上手中。山翁以重主天童。道经檇李。值白法老人嗣孙巨方法师主楞严紫柏院藏册事。因念佛祖慧命攸关。特曳拄杖。同埽道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卷一上堂小參晚參卷二上堂小参晚参卷三上堂小参晚参卷四上堂小参晚参卷五問答機緣勘辨機緣廣錄卷六頌古諸贊分燈卷七法語佛事卷八書問行實卷九偈上卷十偈下

  • 矫亭存稿·方鹏

    明方鹏(约1521前后在世)撰。是书为方鹏弟方凤所编,有嘉靖间刻本。凡十八卷。前有嘉靖十年 (1531) 吴仕序,末有嘉靖十四年(1535) 方凤跋。《续稿》 凡八卷。前有嘉靖十八年(1539)周凤鸣序,嘉靖十九年 (1540) 自记,末有

  • 默斋遗稿·游九言

    宋代诗文别集。2卷。游九言著。诗1卷,文1卷。《四库全书》所收为鲍氏知不足斋藏本,书末有鲍氏从《茅山志》补录词3首,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中的《宋诗选》及《槜李诗系》诸书补录诗6首。厉鹗《宋诗纪事》录游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