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 大品

一 安拔萨卡拉鬼事

跋耆毗舍离,城中离车王,安跋萨卡拉。于城外见饿鬼,其处而问彼:

“此人无床座,世间所皆无,不进亦不退,着物饮食物,待仆彼皆无。

见闻之亲友,又因之此人,无施惠前世,彼等不能见,此人人所弃。

堕入恶趣者,不能有亲友,皆知无食物,诸友皆远离。若不堕落者,诸友皆来集。

食物极缺乏,身体污且破,如同结露珠,今明生命消。

如是造恶业,残酷陷不运,皮皱曼达杭,以是穿其骨,汝由何因缘?药叉!生命谓重要。”

“此我亲友者,我回忆前生,不持同情念,地狱受恶法。国王!勿使恶行法,扩展至地狱。

离车王!此世已死者,此人为恶业,七突起地狱,苦恼实可怖,身处多酷热,可怖而身受。

有几多美德,比起地狱苦,于此木橛杭。不堕此地狱,可怕苦难堪。

一〇

我今说此言,众生受此苦,此等诸众生,闻者将舍离。若此业现前,是故我不语,生命之终局,我亦无能力。”

一一

“我解汝之意,他事欲相问,若得汝许可,以问不可怒。”

一二

“汝与我有约,不语不愉快,彼此有互信,汝云所欲言,汝问所欲问,汝可对我问。”

一三

“我以自目见,一切为有信,见彼我亦信,药叉!汝为我助力。”

一四

“汝与我有约,约束为真实,汝闻我说法,汝心得满足,我等理解善,亦有恶心者,有愿闻法者,亦有不闻者。”

一五

“我语我所知,白马饰我乘,杭结汝前去,此乘美惊人,如何业应果?”

一六

“毗舍离之城,泥土路艰涩,我此一香木,路进以为桥,置难涉地中。

一七

桥停此路上,渡我与他人。此乘美惊人,其业之应果。”

一八

“其姿十方辉,其香十方漾,汝具药叉力,持有大神力,身为裸体者,缘何业应果?”

一九

“无怒有善心,温和语近人,依此业应果,姿如神常辉。

二〇

我见住法者,名望我心喜,依此业应果,如神漾十方。

二一

与友浴浅流,来伴于干地,据侧其衣服,我等兴恶念,而于与游戏,依此我裸体,为不幸运命。”

二二

“身为游乐人,有此业应果,身不为游乐,应得如何果?”

二三

“身口不净人,四体分裂后,无疑趣地狱。

二四

后世思善趣,慈悲喜布施,四体分裂后,无疑生善趣。

二五

善恶业应果,我等确应知,见何应起信,谁为我信者。

二六

善恶业应果,见闻应生信,善恶两不存,有众生可往,善趣恶趣耶?

二七

于此人间界,若无善恶业,人无贵贱身,众生往何趣。

二八

无论是何人,人间行善恶,依此众生趣,善趣或恶趣,于人间界者,即有贵贱身。

二九

善恶二业果,感受乐与苦,善能为节制,即得乐受果,快乐受如神。不知二业果,愚人受业苦。

三〇

诸业为自作,我不行布施,沙门婆罗门,我不献饮食,衣服与卧具,依此业应果,不幸成裸体。”

三一

“药叉!汝有何方法,可以得衣服,语我因缘者,闻语可信因。”

三二

“今有一比丘,伽比他迦名,彼修静虑者,具戒阿罗汉。解脱成无漏,自利净诸根,其心成静寂,达最上智见。

三三

言辞亲切易,快语言温顺,通达诸经典,清净喜独居,高贵住福田,值受人天施。

三四

寂静诸欲尽,无恼无贪欲,解脱离执着,无邪不利己,所有戏论尽,智胜达三明。

三五

未知者见彼,不知彼之智,跋耆人见彼,以彼为摩尼。彼已尽诸欲,知彼我药叉,彼于此世间,慈悲行善法。

三六

汝向彼施衣,一对或两对,彼若受此衣,可见我着衣。”

三七

“王向何处行,可往沙门处?我今有疑问,对我将去疑。”

三八

“此人勤精进,坐于猿游境,诸神护围绕,说法持正名,勇猛极精勤。”

三九

“如是我等行,施衣予沙门,沙门着衣服,汝亦得着衣。”

四〇

“非时勿近出家者,善哉离车王,此乃非适法,是故适当时,其处独坐见。”

四一

彼实如是云,而是行彼处,仆婢群围绕,离车王近城,为过此雨期,而入自己家。

四二

彼于适当时,家主为义务,得时为浴饮,衣服选八对,离车王者令,使仆为赍送。

四三

彼行近其处,瞥见一沙门,心静托钵归,寂然坐树下。

四四

健康而快适,近行居住处,彼作如是言:“我住毗舍离,我是离车王,阁下人知我,安巴萨伽拉。

四五

尊者!我来施与汝,八对美衣服。我以此目的,心悦来此处。”

四六

“汝之居住所,远离诸沙门,今见彼住居,衣钵均已破。

四七

人们以斧足,蹴落倒沙门,如是由汝害,达及诸沙门。

四八

汝对布施事,一草亦不与,对于迷路人,从不为指示,夺取盲人杖,悭邪不自制。

四九

汝今因何故,又依何所见,欲求于我等,为汝作分担?”“尊者!我对汝所云,我皆予承认,害沙门婆罗门。

五〇

我等耽娱乐,又曾起恶心,尊者!如是诸恶行,我曾已皆为。犯罪我受苦,娱乐不完全。

五一

年少幼儿童,而作裸体行,此为已过苦,亦无何意义。

五二

脑里存不净,常见诸恐怖,尊者!我今后悔苦,以愿为布施。尊者!为此药叉事,受我八对衣。”

五三

“汝今行布施,多人所称赞,依此布施事,汝有无尽法。我受八对衣,为药叉布施,我将施润泽。”

五四

离车王净口,八衣施长老,长老受其衣,药叉见着衣。

五五

良香薰良马,美色丽装饰,家仆共围绕,药叉得神力。

五六

彼见心喜乐,彼成幸福貌,彼业应大果,应果现眼前。

五七

近彼作是言:“我将布施与,沙门婆罗门。我无物不与药叉!汝救济我者。”

五八

“离车王!汝为我布施,布施非无益,我将为汝友,人间与非人。”

五九

“凡是亲友者,无论入何趣,皆为我之友,亦为神伴侣。我今合掌礼,再为彼等乞,药叉!彼等欲见汝。”

六〇

“若汝无信心,悭吝心有罪,虽然得见我,不得与我语。

六一

汝若敬爱法,专念行布施,沙门婆罗门,富有于慈悲,满足彼等愿,汝得见我身。

六二

见此有幸者,汝得向彼语,速脱此之杭,与彼为友人。思此结杭因,彼此应为友。

六三

速脱此之杭,细心行善法,彼由地狱出,他处受善业。

六四

彼近比丘迦毗达伽,随时分施食,彼自由口问,彼述其意义。

六五

彼近问比丘,有福无恶心,闻所未闻法,依法为转述,彼言闻法者,决定生善趣。”

六六

王受知其处,与非人交友,前往离车处,告彼群集言:

六七

“诸士!杭结惨酷业,受罪受罚者,请闻我一言,切望达目的。

六八

诸位!二十日之间,日夜受结苦,求生不可能,求死亦不得。今我被得许,我随心所欲。

六九

诸位!彼此速解脱,谁言成如是。如汝所知作,彼知如所思。”

七〇

彼来近其处,速脱杭结者,言友勿恐惧,延彼受医疗。

七一

彼等近比丘迦毗达伽,随时分布施,近坐离车王,国王亲口语,寻问诸方法。

七二

[结杭……乃至……不死],[六七、六八]。

七三

“依我以脱苦,而彼自行去,此为药叉语,尊者以何法,彼等脱地狱。

七四

尊者!若有可信因,原因向汝闻,此世业不亡,我等业不灭。”

七五

“若彼行善法,昼夜无懈怠,得脱彼地狱,他处受善业。”

七六

“知此为人间,我愿亦受润,尊者!教示我,贤人!决不堕地狱。”

七七

“今汝归依佛,归依法与僧,汝持信心行,不破五学处。

七八

汝速禁杀生,远离不与取,勿酒勿妄语,己妻为满足。

七九

近此八支道,行此善乐根。

八〇

僧衣与团食,生活必需品,卧具及饮食,衣服并寝具。

八一

净意正施与,比丘具戒者,离贪多闻者,满足己饮食,常福以长养。

八二

如是正行业,昼夜无懈怠,汝将脱地狱,他处受善业。”

八三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与僧,我持有信心,不破五戒行。

八四

我速离杀生,及离不与取,不酒不妄语,自妻以满足。

八五

近此八支道,以行善乐根,僧衣及团食,生活必需品,卧具并饮食,衣服与寝具。

八六

比丘具戒者,离贪多闻者,我皆为布施,不疑信佛教。”

八七

如是毗舍离,数多优婆塞,乃至离车,王安扳萨卡拉,善心有信仰;行宗教义务,细心随僧团。

八八

杭结诸饿鬼,离病得自由,出家最上之,来迦比他迦,二达沙门果。

八九

如是从善人,必有得大果,人人亦皆知,杭结第一果,安扳萨卡拉,亦得下级果。

二 塞里萨伽鬼事

[天宫事经第七之八四同]。

三 难提迦鬼事

苏喇吒之国,王名宾伽罗,朝奉孔雀王,回返国途中。

暑天正日中,王行沼泽地,王见有好路,此是饿鬼道。

国王语驭者,此地是好道,此路无恐怖,安全又幸福。

国王由此路,驶向苏喇吒,四种之军队,伴王为前进。

人人心忧虑,臣下对王言,恶路易迷惑,前途有惊险。

前路虽显现,后路则不见,王迷恶路中,近接阎魔众。

荡漾非人气,闻声无慈悲,国王心惊惧,乃对驭者语。

我今迷恶路,心实恐又惊,路前将可见,后路不见得。

我迷于恶路,近接阎魔众,荡漾非人气,闻声无慈悲。

一〇

乘象眺四方,欣见一榕树,延根伸水中,树下有日荫。

一一

等同黑云色,云色尖端辉,王向驭者语,等同黑云色,云色尖端辉,大此何所见?

一二

“大王!此根延水中,而有现日荫,等同黑云色,黑云为树辉,先辉之云色,亦即此榕树。”

一三

等同黑云色,苏喇陀见此,云色之光辉,由此而出发。

一四

王行乘象群,接近大榕树,王臣与家仆,均在坐木根。

一五

见水流满瓶,并有软食物,人人如神姿,一切着美饰,近苏喇股王,以作如是言:

一六

“汝,大王!善来,前来近我所。征服者!饮神之饮料,食神之食物。”

一七

王与诸臣仆,一同进饮食,且食又且饮,苏喇陀王曰:

一八

“汝实鬼神耶?是乾闼婆耶?万能之帝释?不知而问汝,我等以如何,而得知此耶?”

一九

“我等既非神,亦非乾闼婆,非万能帝释,我等为饿鬼,苏喇陀大王!而来此处者。”

二〇

“汝于前世时,在苏喇陀国,以如何守戒,如何为善业,如何为梵行,依何业应果,汝等享此身?”

二一

“汝等以闻此,大王!征服者,扩国友大臣,婆罗门王师。

二二

须拉陀王!我等持恶心,我等持邪见,我等不守戒,利己而骂人。

二三

布施善行者,我等予妨碍,他人为布施,我等予障害。

二四

‘无有布施果,何有自制果,无人可为师,不节制谁罚?

二五

有情皆平等,何处受最上,尊敬之人耶?无力无精进,何有最上人?

二六

布施无有果,不能除敌意,应得所得果,步入命运途。

二七

无父母兄弟,由此无他世,无施无供牺,不知其效果。

二八

如断他人头,未作杀人事,谁亦无有杀,唯置间隙体。

二九

有情之生命,无可能被杀,如图八角玉,五百由旬长,谁有此价值,断绝其生命。

三〇

如投之丝球,随走而了解,如是彼生命,亦随走而已。

三一

如村入他村,如是彼生命,唯移其他体。

三二

如由家而出,以入其他家,如是彼生命,唯移其他体。

三三

八万四千劫,或愚或贤者,轮回而苦已,恰似陀那量,苦乐满一箱,一切之经验,而移次存在。’如是之见解,而持至前世。

三四

次移彼邪见,邪见不持戒,利己且恶口,六月后之死。

三五

非常苦激恐,受生入地狱,四角有四窗,诸屋相似分。

三六

铁壁四周围,顶上以铁覆,铁地烧以火。

三七

四侧百由旬,充满烈火焰,时时见此状,百千年之间,常闻此声音。大王!亿年为百度,十万倍之间,百千亿年间,邪见不持戒,诽谤阿罗汉,应受此业苦;我于长期间,受苦实无限。

三八

为此恶业果,是故大悲痛,扩国征服者,大王汝谛听。我女郁多罗,为汝赍福德。

三九

彼女为善业,安住喜戒律,宽大持正见,亲切离贪欲。

四〇

他门有义妹,彼行诸学处,彼于释迦前,荣为优婆夷。

四一

具戒比丘尼,托钵来我村,举自能自制,入念守诸根,沿门托钵行,来至彼住居。

四二

郁多罗见彼,‘尊者!大王为汝赍福德。’满水瓶食物,布施与彼女。

四三

‘尊者受我饮,死者受恩润。’彼言一瞬间,果报即现前。

四四

王!我于如是思,如意得饮食;大王!扩国征服者,大王请谛听。

四五

佛为最上者,为神为人说,征服者!与汝家族共,皆应归命佛。

四六

依八支圣道,可达不死域,征服者!汝与家族共,皆应归命法。

四七

志于四道者,住于四果者,僧园正行者,慧戒达成者。

四八

征服者!汝与家族共,归命于僧园,速速离杀生,远离不与取,勿酒勿妄语,己妻为满足。”

四九

“药叉!汝为与惠者,汝为我之友。天神!汝为我之师,我将行汝言。

五〇

我将归命佛,归命最上法,人天之僧团。

五一

我速禁杀生,离弃不与取,不酒不妄语,己妻为满足。

五二

一切抛舍离,速行如疾风,远离诸恶见,专念佛说法。”

五三

国王如是言,远离诸恶见,归命于佛法,进车指东归。

四 雷瓦提鬼事

[天宫事经五二同]。

五 甘蔗鬼事

“此大甘蔗林,多生福德果,而于我今日,不得此物食。尊者请告我,如何业应果?

被害或被切,寻求食彷徨,我力皆已尽,贪困而悲哀,此何业应果?

有时我被打,打弃于地上,犹如鱼回动,痛苦泣泪流,如何业应果,尊者请告我。

疲劳且饥渴,身颤心不乐,问汝此意义,如何得甘蔗?”

“前世汝为人,前生已造业,我语此意义,汝闻应理解。

汝去食甘蔗,多人随汝后,彼等欲与语,汝不交一言。

彼等屡要求,言与彼甘蔗,汝对随后者,甘蔗汝不与,依此业应果。

汝手握甘蔗,眺望汝背后,唯食满所欲,汝喜手高扬,或者示满足。

彼步汝之后,捕捉欲得食,唯食之所欲,[满足手高举]。”

六 儿童鬼事

“我闻雪山坡,有城名舍卫,彼处有二人,儿童之王子。

王子多放逸,尽享肉体乐,执着现在乐,不作未来想。

彼等人间死,而趣他世界,彼等哭泣说,前世所造业。

有多人施物,我等赍幸福,不能自己作。

是故何恶业,清净王族死,后至饿鬼世,以遭饥渴苦。

此世支配者,其处无支配,由高而降低,于人间世界,彷徨为饥渴。

知此王位险,王位应舍弃,生善趣贤人,贤人身坏后,身享善趣乐。”

七 王儿鬼事

“前世造业果,而是恼其心。色声香味触,或悦于其心。

彼多舞蹈乐,游戏耽享乐,寻游于乐园,而入山巴家。

彼处有仙人,其名须耐陀,彼手执持杖,寂静知足耻,托钵喜布施。

彼由大象降,王子取其钵:‘尊者!汝欲得布施。’取钵高举呼。

钵碎硬地上,彼等狂笑去:‘我,奇达瓦王子,比丘,汝其奈我何!’

手 恶业果,王子汝作此,应受地狱果。

六千年之后,八万四千载,大苦九万年,有罪受地狱。

仰向或倒卧,左右之步行,两足行倒立,愚人受长苦。

数千年之后,以至九万年,有罪业之人,地狱受大苦。

一〇

侮辱仙人者,有此恶业故,加害善人者,如是受极苦。

一一

彼处数千年,以受此极苦,由此而死去,生入饿鬼道。

一二

见生于王位,如是有危险,彼舍王位去,住入寂静处。

一三

见法赞叹人,向佛彼尊敬,贤人身坏后,善趣得受身。”

八 粪食鬼事(一)

“匍匐上粪池,汝现居何处?汝为何恶业,汝有何信仰?”

“尊者!我为一饿鬼,堕入阎魔界,我为恶业故,堕入饿鬼趣。”

“汝之身口意,如何为恶业,依何业应果,受此恶业苦?”

“我家比丘居,彼心嫉妒深,贪我家族利,利己多谩骂。

我于闻彼言,谩骂比丘僧,依此业应果,生入饿鬼界。”

“仇敌假友谊,与汝为伴侣,愚人身坏后,死后入何趣?”

“我为恶业故,住彼头顶上,彼堕于鬼界,为我之从者。

有幸者!他人排泄物,以为我食物,我之排泄物,彼亦赖为生。”

九 粪食鬼事(二)

“匍匐上粪池,汝现居何处?汝为何恶业,汝有何信仰?”

“尊者!我为一饿鬼,堕入阎魔界,我为恶业故,堕入饿鬼趣。”

“汝之身口意,如何为恶业?依何业应果,受此恶业苦?”

“我家比丘居,彼心嫉妒深,贪我家族利,利己多谩骂。

我于闻彼言,谩骂比丘僧,依此业应果,生入饿鬼界。”

“仇敌假友谊,与汝为伴侣,愚人身坏后,死后入何趣?”

“我为恶业故,住彼头顶上,彼堕于鬼界,为我之从者。

有幸者!他人排泄物,以为我食物,我之排泄物,他亦赖为生。”

一〇 群集鬼事

“裸体丑且瘠,筋突见肋骨,瘦瘠诸众人,卿等为何故?”

“我等多幸者,而今为饿鬼,我等堕恶趣,住阎魔世界,因为造恶业,以堕饿鬼界。”

如何……乃至……[第一二之三]

“立于闭门前,向人乞半钱,虽然得施物,我无庇护所。

口渴近河水,河水变空虚,我近日荫处,变为暑热地。

热风如火燃,吹来向我等,如此恶业值,化为我等受。

前步数由旬,为饥求食物,我等寡福者,不得终回来。

尊者!为饥将气绝,倒卧于地上,仰向伸手足,伏倒颜触地。

倒卧其场者,地上为卧处,我等寡福者,头胸互相触。

一〇

尊者!此为恶事值,更值他恶业,虽然有施物,自无庇护所。

一一

我等去此世,而得人间胎,我等应亲切,守戒为善业。”

一一 华子鬼事

“汝已见地狱,饿鬼及畜生,人与阿修罗,天及神世界,自见业应果,导彼安全行,善业行其处。”

“药叉!汝是我之友。神!忠告者,我行汝之言,汝为我之师。

由我之所见……[二之一]……我为少福业。”

一二 庵罗鬼事

“此汝美莲池,平坦休息所,水多花满开,蜂蝶来群集;缘何业应果,汝得此美物?

此汝庵罗林,四季结果实,花开蜂群集;缘何业应果,汝得此宫殿?”

“庵罗果实水,米汁凉心乐,我女行布施,我得生此处。”

“自制与节制,布施果现前,为家族侍女,今为家义妹,且为支配者。

如是不愉快作愉快颜色,爱不爱颜色,苦为乐颜色,以胜于懈怠。”

一三 木轴鬼事

“彼因为布施,得生天上界,此为布施果,汝等尚布施。以行布施者,能行过两界(此界彼界),布施行两界,汝等应悬念,布施勿懈怠。”

一四 蓄财鬼事

“正法与误法,我得积财富,施与他人用,得为我分苦。”

一五 商子鬼事

“期满六万年,我受地狱苦,何时终了日?

无终何处终,不见有终了。卿其处与我,皆多为恶故。

为恶生活者,不作清净施,虽然有施物,自无庇护所。

今实此处行,而以得人胎,亲切以守戒,我多行善业。”

一六 六万槌鬼事

“蹒跚气如狂,汝走如鹿奔,汝为何恶业,汝有何信仰?”

“尊者!我为一饿鬼,堕入于恶趣,住阎魔世界,前生为恶业,生入饿鬼世。

六万之铁槌,向我头上落,铁槌落头上,而头被打碎。”

“如何身口意……乃至……[二、一之三]……”

“六万铁槌落头上……乃至[三]……”

“须耐陀佛陀,圣道修业者,清净具信根,庄严树下坐,火烧无恐畏。

向彼投石块,打挫彼头上。以此业应果,我今受此苦。

[六万之……碎]。”[三]

“为法汝恶者六万……乃至……打碎。”[三]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五卷·佚名
  卷二十五·赜藏主
  贤愚经卷第十·佚名
  目次·佚名
  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二·善酂
  14.说蕴品·佛音
  卷三·佚名
  五种增上缘义一卷·善导
  卷八十三·佚名
  卷七·野竹福慧
  发凡·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臧鲁子·唐圭璋

      据词中“恢复神州”云云,鲁子当为南宋人。   满庭芳   澹露零空,好风光袂,月华飞入觥筹。青莲碧藕,芡实与鸡头。笑傲纶巾羽扇,有如此、人物风流。西湖上,不妨游戏,民富自封侯。   骈蕃。新宠渥,弃华延阁,领事园丘。

  • 私语·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棵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 卷七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五崔江【诗一首 以下世次爵里俱无考】宜春郡城闻猨怨抱霜枝向月啼数声清绕郡城低那堪日夜有云雨便似巫山与建溪李伉【诗一首】谪宜阳到荆渚汉江江水水连天被谪宜阳路几千为问【一作

  • 怀人馆词·龚自珍

    跋怀人馆词选右《怀人馆词》一卷,原集凡九十阕,辛巳春日选录三十二首。癸未六月付刊。台城路·送姚怡云之江南平生未信江南好,输君者番归去。明月扬州,古来英丽,端合仙才人在。俊游目许。有载酒词场,吹箫仙侣。艳想秾

  • 日涉园集巻一·李彭

    宋 李彭 撰五言古诗次正平上座韵赠子充吾宗大宛种未入十二闲膺门沬流赭气已无燕山何时黄金羁鞍辔长楸闲皎皎自空谷待君当御还戏赠兼简李翘叟荆州有醉客踏雪至我庐缺月寒皎皎挂在东南隅索我五字句慙非竞病徒卖菜欲求

  • 张虫宾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虫宾,字象文,清河(今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 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 ,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后避乱入蜀。王建自立 ,虫宾任膳部员外郎、金

  • 78.李商隐:锦瑟·施蜇存

    南朝宫体诗绮丽的辞藻,到盛唐时,已被摈斥在诗坛之外。王、孟的诗,固然清淡;即使李、杜、高、岑,也绝不堆垛秾艳的字面。从此以后,诗家一味祟尚清淡,到了郊、岛,已清淡到质朴无华的古拙境界,不免有人感到枯瘁。物极必反,首先出现

  • 卷一百一十·志第六十三·礼十三等·脱脱

        ◎礼十三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

  • 读礼通考卷七十九·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二天子为亲藩外戚制服临丧仪后汉书礼仪志诸侯王贵人公主公将军特进薨使者治丧百官防送如故事明帝时东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门亭发哀晋书安平献王孚以泰始八年薨武帝于太极东堂举哀三日再临丧亲拜尽哀及塟又幸都

  • 卷十六·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六元 胡一桂 撰唐【下】德宗【文帝】适【代宗长子己未五月即位庚申建中四兴元一贞元二十在位二十六年】即位之初罢贡献罢黎园使【及乐工三百人余隷太常】却祥瑞却金银贡器出宫人【三百人】

  • 八 长庆寺·周作人

    鲁迅在小说《怀旧》中说及张睢阳庙,原是指塔子桥的唐将军庙,不过事实上还有点出入。唐将军附属在长庆寺里,只有一间庙,一座坟,不能摆下几桌酒席,所以实际上或者要间壁的穆神庙才能应付,那里在清末曾经办过小学堂。长庆寺是坐

  • 柳敏传·令狐德棻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是晋朝太常柳纯的七世孙。父亲柳懿,任魏国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柳敏九岁失去父亲,侍奉母亲,有孝子之名。喜好学习,博览经史,连阴阳占卜之术也没有不学的。不到二十岁,就已出任员外散骑侍郎

  •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六·陆世仪

    人道类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予谓欲为人尽人道圣人不过尽人道而已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能尽人道便合天道天人无二也问如何便能尽人道曰能率性便能尽人道熊儿问人道即周子所谓人极否曰人道即人极以其当然而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六·周祖谟

    耸,□,欲也。(皆强欲也。山项反。)荆吴之间曰耸,晋赵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相劝曰耸,或曰□。中心不欲,而由旁人之劝语,亦曰耸。凡相被饰亦曰□。耸,□,聋也。半聋,梁益之间谓之□。(言胎□烦愤也。音宰。)秦晋之间听而不聪,闻而不

  • 第二十部分·毛公

    鲁颂 駉之什《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笺】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传】駉駉,良马腹干肥张也

  • 海王第七十二·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对曰:“此隐情也。”桓公曰:“然则

  • 三余赘笔·都卬

    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十二客、传书鸽、艾一壮、梓潼神、昼夜百刻、吴绫出火、论语辩惑、鹿角、道家南北二宗、淫沛、风马牛、蕈、辩鸟雌雄、戒指、老医少卜、钟馗历日表、急须仆憎、说虎轩、白乐

  • 黄箓九巵灯仪·佚名

    黄箓九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消灾度亡。行道者按九宫八卦方位,依次向九方燃点九巵神灯,供奉三清道主、四帝天真、十方救苦天尊、九州神君、九幽地狱